网络OSI 7层模型
OSI 的英文全程为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中文全程为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是一个逻辑上的定义。主要用途使通信和计算系统自由互联,而不依赖其他架构或技。主要目标就是使用一个标准协议使不同平台的系统自由互联通信。为了更好的理解7层模型,抽象成层的概念,共分为7层。每一层即服务于上层,又被下一层所服务。
从低到高分别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注意:同一层的两个实例是相互可见的,并且是水平连接的。
OSI 模型最大的优点是将服务、接口和协议明确分开的,服务为上一层提供某些功能、接口为上层如何调用下层所提供的服务、协议则负责如何实现本层服务。因此,OSI模型中的每一次都具备很强的独立性,相互连接的网络中各层所采用的协议是没有限制的,只要向上层服务并且不改变接口即可。
OSI模型(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
||||
层级 |
协议数据单元(PDU) |
功能 |
举例 |
|
主机层 |
7.应用层 |
数据 |
高级APIs调用,包括资源共享、远程文件访问、目录服务和虚拟终端 |
NFS,SMB,AFP,FTAM,NCP |
6.表示层 |
网络服务于应用件的数据传输,包括字节编码、数据压缩和加密/解密 |
CSS,GIF,HTML,XML,JSON,S/MIME |
||
5.会话层 |
管理通信会话,如在两个节点间多次传输的持续信息交换 |
RPC,SCP,PAP,TLS,FTP,HTTP,HTTPS,SMTP,SSH,Telnet |
||
4.传输层 |
TCP/UDP |
同一网络中点对点的可靠数据段传输,包括切割、确认和复用 |
NBF,TCP,UDP |
|
介质层 |
3.网络层 |
包(Package) |
构建和管理多节点间网络,包括地址、路由和流量的控制 |
AppleTalk,ICMP,IPSec,IPv4,IPv6 |
2.数据链路层 |
帧(Frame) |
在同一层相互连接的两个节点间进行数据帧的可靠传输 |
IEEE802.2,L2TP,LLDP,MAC,PPP,ATP,MPLS |
|
1.物理层 |
比特(Bit) |
通过物理介质传输和接收原始比特流 |
DOCSIS,DSL,Ethernet Physical Layer,ISDN,RS-232 |
OSI 模型中每个层级相互通信设备上的两个实体,在相同层级上使用协议交换Protocol Data Unit(PDU)。每个PDU中包含的有效数据叫作Service Data Unit(SDU),其包含每层协议相关的数据头和数据尾信息。在OSI模型中,两个相互通信的设备之间的数据处理过程如下:
1、 一个拥有N层的传输设备在其最高层将要传输的数据解析成Protocol Data Unit(PDU)。
2、 PDU传输到N-1层,在该层级,此PDU作为Service Data Unit(SDU)被识别。
3、 在N-1层,该SDU使用数据头、数据尾或二者共同使用进行连接、组合、生成全新的N-1层的PDU,然后继续将其传递给N-2层。
4、 拆分和组合的流程和动作会一直重复,直到数据达到底层,也就是数据从发送设备传递到目标设备。
5、 在目标设备上,数据已SDU格式从底层传递到最高层。在数据传递过程中,不断地剥离每层的数据头和数据尾,直到数据达到最高层,也就是数据最终被应用、消耗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