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方法
近代系统观念是在古代整体观念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他可以分为两个时期:1、第一时期是从15世纪下半叶到18世纪末的形而上学整体观时期 2、第二时期是整个19世纪辩证整体观的形成时期,实际上也就是系统观,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他把自然界或人类社会都看成是有机联系的整体并注意接事情,其组成部分同整体的辩证关系。(2)表现在其对整体内在结构的揭示方面。(3)表现在对事物整体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的认识方面。
关于如何正确解释生命现象的理论斗争,主要存在这么几派观点:1、活力论观点(就是把生命活动看成是一种特殊的、神秘的、超自然的"活力"的体现) 2、机械论观点和还原论观点 3、机体系统论观点基本内容:(1)一切生物都是在时空上有限的具有复杂结构的自然系统,生物体的各个要素不能离开生物体本身而独立存在,因而对于生命现象也不能用简单分解和简单相加的办法去解释。(2)一切生命系统本身都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并随时与环境发生着物质、能量交换关系。(3)一切生命系统都具有严格的等级组织,生物学的主要目标就在于发现生物各个层次上的组织原理。
系统:系统就是只有一定部分组成的具有一定层次和结构,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整体。
缺点:1、抽象不足,缺乏普遍性
2、抽象太过,缺乏具体性
科学性的系统定义有两个原则:(1)要是这个定义具有最高的概括性和最大的普遍性能反映出所有系统的共同本质和特征。(2)这个定义要能反映出系统之所以为系统的所有特征或至少是其主要的特征中。
系统得属性:1、整体性(主要特征) 2、综合性 3、层次性 4、结构性 5、环境关联性 6、功能性
整体性:(1)其一是指系统内部的不可分割性,如果把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分割开了系统也就无法存在了 (2)其二是指系统内部的关联性
系统整体性有三种基本类型:(1)空间整体性(2)时间整体性(3)逻辑整体性
整体性在系统中的地位:(1)整体性是系统的核心 (2)整体性变化会导致系统性能的改变 (3)整体性不等于系统
综合性:所谓综合性是指任何系统都是由不同质的要素、层次结构、环境和功能是因素构成的总体
系统综合性表现为五种情况:(1)不同要素的综合 (2)不同层次的综合 (3)不同结构的综合 (4)环境因素的综合 (5)不同功能的综合
系统分类:
下面是几种常规的分类方:1、根据系统的属性和运动方式来分类 2、根据系统整体与环境的关系来分类 3、根据系统内部的要素、层次、结构的特点来分类 4、根据系统与人类主体的关系来分类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1、整体>部分之和(核心内容)含义:(1)是指系统整体的性质大于其各部分性质的机器相加和 (2)是指系统整体的功能大于其各个部分的功能只机器相加和 2、整体制约部分:(1)整体决定着部分的性质和功能部分若脱离了整体其性质和功能使会丧失 (2)整体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着部分的存在和发展,整体功能一旦丧失,部分也就会随之灭亡。(3)整体制约部分表现在系统工程实践中就是要根据整体需要来安排和组织部分。 3、部分反作用于整体
整体与层次的关系:1、整体制约着层次 2、层次对系统整体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整体与结构的关系:1、结构是系统整体存在的基础 2、结构的变化导致系统整体性能的变化 3、结构是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中介 4、整体对结构的作用
整体与环境的关系:1、整体可以调节或改变环境 2、环境是系统整体保持稳定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3、物质、能量、信息交换是系统整体与环境关系的基本内容
系统规律的内容:1、系统整体的发展变化是构成其要素、层次、结构、环境诸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2、系统整体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要素、层次、结构及环境的改变。
系统规律的普遍性:由于物质世界普遍具有系统形式,因面系统规律实际上也是物质是世界的一个普遍起作用的规律。
系统方法要坚持以下六个基本原则:1、整体性原则 2、综合性原则 3、层次性原则 4、结构性原则 5、环境关联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