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数据分析》摘录与笔记 第一部分(Finished)
《精益数据分析》摘录与笔记 第一部分(Finished)
首先通读文章并在pdf上做出标注,然后在摘录整理的过程中融合自己的理解和想法,最终整理为博客。That is my way.
前言
- 《精益创业》(应该是同系列的另一本书)能帮助你结构化地组织你的进展,并找出商业模式中风险最大的部分,迅速了解以做出改变
- 本书则是衡量你的进展,帮助你提出最重要的问题并尽快找到明确的答案(即,分析并找到解决方案)
基本概念
-
客户开发
布兰克教授针对“先构建产品,客户自然会来买”这种过时的瀑布流方法而定义了客户开发(哈,和软件工程中的瀑布流开发模型一样,都是被新模式吐槽的那个233)
随后在与他人合著的《创业者手册》中将该理念精炼,并提出了书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
创业公司是一种组织,其存在的目的就是寻找可规模化和可重复化的商业模式
-
精益创业
- 精益不是廉价和小规模的代名词,而是要消除浪费并快速行动
- 精益的核心概念是“构建-衡量-学习”,贯穿始终,本书重点介绍衡量阶段
- 这个过程迭代的越快,就能越快地找到合适的产品和市场
- 如果能更好地衡量,就越可能获得成功
第一章
别沉迷在妄想中
- 我们没有否定直觉的作用。直觉是灵感的源泉,是你在整个创业过程中需要聆听并依赖的元素。不要轻视你的直觉,它十分重要,只是需要验证罢了。
精益创业运动
- 创业是件疯狂的事,与荒谬仅一步之遥
- 精益创业提供了一套理论 --- 使创业者更加严谨地着手创新事务
对现实扭曲场提出质疑
-
其实创业者在全盘失控前早就会发现事情不对劲,但他的现实扭曲场十分强大,以至于始终对奇迹抱有幻想
-
不否认现实扭曲场的重要性(理解为直觉),但要对其提出质疑,让自己及时发现反常并控制住局面。希望在做决策的时候更多地依靠精益数据分析,减少对现实扭曲场的依赖
-
【案例分析】
空中食宿、房源的专业摄影
出自直觉但借助“专人接待式最小可行化产品”迅速验证了自己的假设
-
“专人接待式最下可行化产品”:
向市场穿搭你所主张价值的最小化产品,但不一定对产品的真实度做出要求,以最低成本帮助自己测试想法。例如,采用人工牵桥搭线方式的拼车服务
启示
- 有时增长会来自于从未想过的方面,当你认为找到了值得一试的想法时,先想如何以最小的投入快速完成测试,然后为成功下定义,再明确下一步如何走。
- “精益分析思维”指,提出正确的问题,并重点关注关键指标(重点关注那项可达成你期望结果的关键指标)
- 本书的最终目的在于教你如何利用数据更快更好地创业(衡量)
第二章
什么是好的数据指标
-
好的数据指标
- 是比较性的:指标在不同维度之间更好地洞察产品的走向(时间、不同用户、各项产品间),“本周用户转化率比上周高”显然比“转化率为2%”更有意义
- 是简单易懂的
- 是一个比率
-
比率是最佳的数据指标
- 操作性强,是行动的向导:如,车的速度反应行驶状态而里程只是距离信息
- 比率天生具有比较性,前后时间段的速度可以反应是在加速还是减速,但;单纯的里程不可以
- 比率还反应参数间的关系(正相关与负相关):比如,“单位时间里程(就是速度吧)/罚单数”,就能反应,是不是速度越快,罚单就越多
【案例】软件产品
一种是,在免费版中提供尽可能丰富的的功能来吸引用户,但该方式不利于收费版销售额的增长。另一种免费版功能过简又不利于新用户的增加
此时你需要一个结合两者的数据来帮助自己理解(衡量)
-
好的指标会改变(影响)行为
-
好的指标要注意指标的正确性
如果销售总监将“正在洽谈的订单数量”与业绩挂钩,意味着销售员会为了个人收入制造大量低质量的潜在客户,并将其的状态尽可能地停滞在“接洽”状态,浪费了本可以多拉拢几个客户(甚至是高质量客户)的时间
-
好的指标要注意数据之间的耦合现象
比如,
- 用户转化率与购买多需要时间 >> 现金流信息
- 病毒式传播系数(平均每个用户邀请的用户数)与病毒式传播系数(用户完成一次邀请所需时间)>>普及率
如何找出正确的数据指标
-
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
- 定量指标回答“什么”和“多少”,定量数据排斥主观因素
- 定性指标回答“为什么”,定性指标吸纳主观因素
在初期,你的成绩往往不以数字来衡量,你需要常常与客户对话,这意味着探索,即你要突破固定思维,即你要向客户提问并使问题具体且不带有诱导性与主观性。准备不充分就进行客户访谈可能会是误导性或者无意义的。
-
虚荣指标
很多企业都声称“自己是由数据驱动的企业”
每当看到一个指标都应该下意识地问自己“根据这个指标,我该如何改变当前的商业行为”?如果你不明白哪个指标能够改变企业的哪些行为,那你根本就不是在用数据驱动决策,而只是在数据的流沙里之挣扎
例如,
“总注册用户数”其实就是一个虚荣指标,因为它只会随时间“单调递增”,它并不能传达用户是否有价值,有可能他们只是注册了一下
“总活跃用户数”就稍好些,且前提是将“正确‘定义正确,但本质上依然是个只会单调递增的虚荣指标
真正该关注的指标是可付诸行动的指标在这里是“活跃用户占总用户的比例”,当你调整后占比上升,则说明调整思路是正确的,反之亦可。这意味着它可以指导你不断衡量。
另外,“单位时间内新用户的数量”(或“新用户增速”),对比较不同的营销方式很有帮助。例如,一个网上营销的例子:三周内每周在不同渠道投放相同的广告(maybe,Facebook、Google、LinkedIn),通过该指标可以判断该广告在哪里更具广告效应
8个典型的虚荣指标
-
点击量
这是互联网洪荒时代所使用的指标,如今你更应该统计点击人数
-
页面浏览量(PV值)
它统计页面被访客请求的次数,除非你的商业模式是展示广告这样直接与PV值挂钩,否则还是更应该统计访问人数
-
访问量
它无法指明是一个人访问了100次还是100人每人访问了一次
-
独立访客数
(看到这感觉是有些前后矛盾的LOL,其实作者想表达的是,只通过访客数的的话,只能显示有多少人访问了网页,而不能知道这些人在这个网站上做了什么,我想这也是译者为什么加了“独立”二字的原因。)
也就是说,访客数单独来讲,是“虚荣的”,因为它的多不一定能反应这个网站的运营是否健康。或许,每日访客量(比例),或者是日访客量环比,可以一定程度上反应不同调整不同环境下对网站的影响。当然,如果要深入研究,需要结合更多指标,而不是“独立”
-
粉丝、好友、赞的数量
粉丝的买卖已经不是新鲜的事,对公司来说,某个用户所拥有的活跃粉丝数才有意义
-
网站停留时间、浏览页数
-
收集到的用户邮件地址的数量
即使2020,邮件依然是不错的与用户沟通的方式,但公司内存有再多的用户邮件地址,但没有用户真正打开公司的邮件也是枉然,更好的做法是在邮件中加入互动,去统计有哪些或者多少用户会根据邮件去做
-
下载量
书中的前提是非付费应用,作者说下载量本身没有价值,更需要关注的是下载后的注册量,激活量等。但我觉得下载量本身就有价值,或许如今没有,但当年不少app小厂为了博得眼球后台刷下载量来提升下载排行榜,补充下,个人认为,如今基础应用的下载量是没有价值的,因为早已被大厂app瓜分了份额,但游戏应用的下载排行榜依然能创造价值,一个不知道哪个好玩的用户在寻找游戏时,往往会先从受欢迎榜单上寻找,因为从众心理以及“对于移动游戏玩的人多也是好玩的一方面”
-
-
探索性指标与报告性指标
世界上的事物可分为几类
- 我们知道我们知道的
- 我们知道我们不知道的
- 我们不知道我们知道的
- 我们不知道我们不知道的
(看起来是在诡辩,哈哈)
数据分析在上面的理论中有重要应用
- 检验我们手头的事实和假设,以确保我们没有被虚荣性指标蒙蔽双眼,没有自欺欺人,我们的商业计划是切实可行的
- 验证我们的直觉(把直觉的假设变为证据,探索性)
- 业务预测,为会议提供数据(预测发展趋势,报告性)
- 帮助我们发现黄金机遇,大展宏图
【案例】,妈妈圈
麦克发现了一个”他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事实,撑起整个产品用户参与度的是妈妈群体。面对不Facebook的限制,这促使他下了赌注,要么坚定地转型,准备好放弃部分成就,要么缴械投降。
想要让一款社区产品“急速启动”就需要相当高的用户参与度,不温不火的用户表现无法产生足够的“逃逸速度”。更好的做法是,在一个更小更容易接触的目标市场培养更多具有粘性的高活跃用户。病毒式传播需要专注。(亲眼见到的“快速启动”案例之一就是懂球帝app,现在也被很多球迷吐槽不专心做足球新闻,但侧面反映出,懂球帝的高活跃用户支撑了应用基础,这让懂球帝公司有信心去拓展别的新闻版块)
-
先见性指标与后见性指标
首先明确的是,先见性指标和后见性指标都是有意义的,它们解决的问题不同。以及最后,你所跟踪的数据是要能真正帮助你更好更快地做出决定
先见性指标就是预测,你可以根据数据预测未来会有多少用户。比如每日接到的电话投诉数。
后见性指标就是回顾与总结,你可以根据数据寻找用户流失的原因,虽然后见性指标不能挽回流失用户,但可以亡羊补牢。比如“账号注销”、“产品退货”、”用户流失率“。
-
相关性指标与因果性指标
why?发现数据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可以帮助“预测”,而发现因果性可以帮助“决策”,也就是改变未来的行为。现实中很难找到100%的因果关系,一些独立数据中的每个都可能解释某个依存的数据指标,但部分的因果关系也是很有价值的
how?通常使用通过“控制变量法”来证明一个因果关系,在现实中完美的控制所有条件是不可能的。对创业公司,你需要尽量简化测试,在小样本容量下进行。当有足够大样本时,不用太考虑变量控制就可以完成一个可靠的测试,因为“其他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最终被样本数量拉平”
移动的目标
在早期选定的目标往往是常识性的,在创业过程中调整目标和关键数据指标都是可行的,但前提要满足
- 通过实验,可以降低阈值,但并不是为了制造达成阈值的假象
- 使用定性数据来理解你为用户创造的是什么
- 调整后的阈值要更好地反映用户使用产品的习惯
这样才可以调整,争取每次都瞄准了 ,至少是更加靠近“移动的目标”。案例,HighScore House
测试是精益数据分析的灵魂
测试就是通过某些方法比较样本的不同
-
市场细分
市场细分就是对用户或者访客根据行为或某些指标进行细分(个人理解就是,针对性推送,精细化运营,通过市场细分了解群体之间的差异,从而为精细化运营的不同行为提供支撑)
-
同期群分析
比较相似群体随时间的变化。使你能够观察处于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客户的行为模式,而非忽略个体的生命周期对所有的客户一刀切。(这部分不太容易概括,但如果能看懂两张图的话,那么说明对同期性至少有了最基本的认识)
以及
比较不同群体的“同期群分析”也被称为纵向研究,因为数据是沿着用户的自然声明周期收集的
-
AB测试和多变量测试
So,相对的,横向研究指同一时间段对不同测试群体提供不同的体验,这就是AB测试(这里的“不同测试群体”意在表达“两个测试组”而非一个。一般来说,为了尽可能的控制变量,两组之间的差异要小一些)
你可以测试产品的所有细节(比如产品标志的颜色)
AB测试也有软肋,只有用户流量大的网站才能对单一因素进行测试并迅速得到答案(大型公司内部测试也可以)。如果没有庞大的流量,一连串的对细节的测试会延长走向成熟的周期。(我觉得这总情况确实会延长成熟周期,但先提供“试用版”,还是尽量一步到位“惊艳”用户,这其实是一个选择。一般来讲,都会“先核心功能,再拓展,先试用,再不断 ’衡量-完善-再构建(拓展)‘,就像Steam中一派DLC狂魔一样hh”)
精益数据分析周期
精益数据分析的核心在于
如何找到一个有意义的目标,然后通过实验改善它,直到令人满意,然后,转而解决下一个问题,或进入创业的下一个阶段
最终找到一个可持续、可复制、持续增长的商业模式,并学会如何迭代它。
第三章
精益画布
这一章主要关于产品或服务的想法。我们需要用一种方法来帮助我们快速、严谨地将想法和相关假设表达出来,再由真实的客户去证实。
文中推荐了"精益画布"(亦可见于此处)
它能够让人很容易地发现创业中最大的风险,敦促你理性、诚实的看待自己的创业,还可以帮助你在发展客户的同时清晰地界定和调整商业模式。(对决策者个人来说,比商业计划书高效一万倍)
除了理性的框架外,它也有更人性化的一面。“一个好创业者如果想生存下来,(了解市场的)需求、(打造产品的)能力、(实现产品的)欲望,缺一不可”。
第四章
作者对“以数据为导向”讨论
- 数据很强大,甚至能让人走火入魔,陷入过度分析的渊薮(啧啧,这词可见译者的文学功底)。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靠的是直觉和经验,而不是严密的数学分析。
- 必须坚持用人类的判断来调和机器(利用数据)的优化,人类负责灵感,机器负责验证。
- (数据)优化(产品、服务)的核心是找到给定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机器具备一定寻找最优解的能力,但其解的范围不可能超过约束条件所规定的区间。
- 数学在优化已知系统方面做得很好,而人类更擅长发现新的系统。也就是说,渐进式的改变可以达到局部极限,创新则可能导致全局洗牌。要警惕只顾优化局部,而错失更大更重要的机会。
- 人的职责就是在数据优化的背后做一个聪慧的设计者,在利用数据分析的同时,需要放眼更大的市场,重视正在解决的问题以及基础的商业模式。
- 归根结底,数据是检验假设的极佳工具,但需要结合人类的反思(直觉,经验)才能在产生新假设方面有所建树。
精益创业与大愿景
- 不应该把精益创业当做没有愿景就创业的借口。有一个大愿景是很重要的,没有愿景会让创业缺乏目的,在过程中太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时间久了你就会发现你只是在漫无目的地游荡,专注力与动力也很可能会随之减少。
- 你需要把精益创业当做达成创业愿景的必经之路。在避免“拍脑袋做决定”的时候也要避免对数据极度痴迷。
- 精益创业不全等同于不假思索地重复“构架-衡量-学习”的过程(是核心但不是唯一),而在于真正理解发生了什么并且接受新的可能性。精益创业中认知高于一切,鼓励发散思维,积极探索,试验求证。(核心不一定高于一切,高于一切的不一定就是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