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后诸葛亮分析

设想和目标

1、我们的软件要解决什么问题?是否定义得很清楚?是否对典型用户和典型场景有清晰的描述?
我们的软件主要是想解决校园里失物的归属问题,通过建立一个统一的平台来方便地提供失物信息,以此来让用户通过这些信息相互联系获取失物。定义如上。典型用户和典型场景之前的博客中已清晰提及。
2、我们达到目标了么(原计划的功能做到了几个? 按照原计划交付时间交付了么? 原计划达到的用户数量达到了么?)?
目标远远未能达到,我们团队对目前这个项目仍十分不满意,因为有很多技术还不会,未能应用上。
3、用户量, 用户对重要功能的接受程度和我们事先的预想一致么? 我们离目标更近了么?
抱歉,软件尚未上线。只能说离目标更近。

有什么经验教训? 如果历史重来一遍, 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学海无涯苦作舟。继续深造!

计划

1、是否有充足的时间来做计划?

2、团队在计划阶段是如何解决同事们对于计划的不同意见的?
求同存异
3、你原计划的工作是否最后都做完了? 如果有没做完的,为什么?
没有做完,能力有限。
4、有没有发现你做了一些事后看来没必要或没多大价值的事?
有,例如信息的时效性。
5、是否每一项任务都有清楚定义和衡量的交付件?

6、是否项目的整个过程都按照计划进行,项目出了什么意外?有什么风险是当时没有估计到的,为什么没有估计到?
团队缺少前端成员,所以前端开发难度估计出错,致使开发困难。
7、在计划中有没有留下缓冲区,缓冲区有作用么?

8、将来的计划会做什么修改?(例如:缓冲区的定义,加班)
重做

我们学到了什么? 如果历史重来一遍, 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打铁还需自身硬。改进就是硬起来!

资源

1、我们有足够的资源来完成各项任务么?
⚪人力资源:5个人。
⚪开发资源:脑子里没货。
⚪设备资源:缺少云服务器。
⚪时间资源:充足。
2、各项任务所需的时间和其他资源是如何估计的,精度如何?
按工作量估计,精度还算可以。
3、测试的时间、人力和软件/硬件资源是否足够?对于那些不需要编程的资源(美工设计/文案)是否低估难度?
资源前面已提及,但美工文案这些资源难度肯定大,所以本次项目并没有涉及。
4、你有没有感觉你做的事情可以让别人来做(更有效率)?
确实,团队没有前端,如果有专业人士参与自然更妙。

有什么经验教训?如果历史重来一遍,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客中相见客中怜。增值。

变更管理

1、每个相关的员工都及时知道了变更的消息?
是的,每天都见面,口耳相传。
2、我们采用了什么办法决定“推迟”和“必须实现”的功能?
四舍五入。
3、项目的出口条件(Exit Criteria - 什么叫“做好了”) 有清晰的定义么?
有。
⚪程序正常运行无bug。
⚪服务器正常运行,能承载初定用户量所产生的数据。
⚪基本功能的完善。
4、对于可能的变更是否能指定应急计划?
本地库有上个版本的软件,行则修复bug发布新版本,不行则回退版本。
5、员工是否能有效地处理意料之外的工作请求?
可以,毕竟顾客是上帝。

我们学到了什么?如果历史重来一遍,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重做。

设计/实现

1、设计工作在什么时候,由谁来完成的?是合适的时间,合适的人么?
设计工作在组队之后,由组长完成,虽是合适的时间,却非合适的人,是谓“生不逢时”。
2、设计工作有没有碰到模棱两可的情况,团队是如何解决的?
“一刀切”
3、团队是否运用单元测试(unit test),测试驱动的开发(TDD)、UML, 或者其他工具来帮助设计和实现?这些工具有效么?
没有,不会,抱歉。
4、什么功能产生的Bug最多,为什么?在发布之后发现了什么重要的bug? 为什么我们在设计/开发的时候没有想到这些情况?
信息格式的bug最多,信息格式定的好,前后端处理自然方便。这次信息格式定得简单,所以没什么重大bug,但这并非完美的信息格式。
5、代码复审(Code Review)是如何进行的,是否严格执行了代码规范?
相互检查,应该算是严格执行了代码规范。

我们学到了什么? 如果历史重来一遍, 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宝剑锋从磨砺出。多多磨砺。

测试/发布

1、团队是否有一个测试计划?为什么没有?
有也没有,有的话,有自己开发时的人工测试,没有的话,没有专业的测试工程师。
2、是否进行了正式的验收测试?
没有
3、团队是否有测试工具来帮助测试?
没有,手。
4、团队是如何测量并跟踪软件的效能的?从软件实际运行的结果来看,这些测试工作有用么?应该有哪些改进?
看用户使用情况,有用。
5、在发布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意外问题?
无法发布。

总结

你觉得团队目前的状态属于 CMM/CMMI 中的哪个档次?
达到了CMMI二级。
你觉得团队目前处于 萌芽/磨合/规范/创造 阶段的哪一个阶段?
萌芽

改进

还不够“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因地制宜”。

团队目前最需要改进的地方
还不够卷。

全组讨论的照片

四.团队成员在Alpha阶段的角色和具体贡献:

名字 角色 团队贡献分(15分制) 可验证的贡献
陈浩然 开发工程师 5 程序开发
柯新宇 文档工程师 4 文档编写
刘熠 测试工程师 3 测试计划
郑世杰 前端开发工程师 2 前端开发
刘富华 打杂 1 撰写博客
posted @ 2021-12-12 21:25  阿里fen  阅读(48)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