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影评第一炮——《后会无期》

  无论作为韩寒的铁粉也好,岳父的铁粉也罢,不对韩寒打入影视圈的第一炮——《后会无期》blablabla就觉得浑身难受。
  好吧,我承认小学班主任对我的文学素养起到了不容质疑的决定性作用,不过现在对班主任的指导唯剩记叙文六要素。回想起来,在文学方面尚无点滴造诣也是我这个语文成绩带头兵屎(始)尿(料)未及的,我想我的所有语文老师也都会这么想,与此同时,我想我的所有数学老师对我一直是非常放心的。
  很久以来,社会上一直把韩寒和郭敬明放在一起对比高矮、胖瘦、宽窄、长短等一些非计划性指标。刨除这些,我们单挑…啊不,单聊文学和电影的话,我觉得韩寒和郭敬明简直不能同日而语。不,我不是个喷子,我是个有思想的喷子。且听我将缘由娓娓道来。
  韩寒作为80后不羁青年的代表,标准的80后喜欢他和他的文章是自然。但同时,我也对郭敬明的文章和电影有所涉猎。
  80后的我适合韩寒,90后的我不一定适合郭敬明。也许我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更何况从高中之后有了外地上学工作的经历之后,我已经习惯于一分为几地看待任何事情。很久之前,听说韩寒要拍电影,一种期待,淡淡的期待,不狂热,但绝不冷淡,就像韩寒的散文。当时猛然回想起大学晚上跑网吧包夜,不玩游戏,不睡觉,看了一宿韩寒博客的经历,那时候还没有微博,嗯,说到这感觉好像有点淡淡的忧桑。
  现在,几乎对韩寒亦或郭敬明的文章已经淡忘得什么都想不起来,也许我该重新看看再来对二人的文风指指点点,但是不行,因为我现在浑身难受。
  简单点说呢,韩寒的散文够散,小四的悲文够悲。
  这样的话,似乎拿《后会无期》和《小时代系列》套用一下,隐约可以浮现出为什么二人在文学和电影上不可同日而语的大概雏形。散文和记叙文如何对比?
  一直以来,自己总自作聪明地把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当作电影的拍摄手法。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完全应该贯穿一部经典的电影作品。但当对电影的制作和拍摄过程与表现手法有了些谈不上耳濡目染或略知一二的道听途说之后,可以说已经理解到了在记叙文六要素中必须添加铺垫、伏笔、高潮、收尾才算一个完整故事的深度。我把这样的记叙文叫做“情节跌宕起伏的记叙文”。
  我乃俗人一个,一个北漂当中的80后俗人,《小时代系列》的故事建立在一个奇怪的社会契约论上让我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就像在武汉候机的时候一夜读完的《悲伤逆流成河》,齐铭最终家破人亡,惨到极致,亦如《小时代》中前后判若两人的南湘。文学创作真的非要让一个悲伤的角色悲到不能再悲,一个喜悦的角色喜到不能再喜?这样的情节会让我感觉到离我的生活越来越远,同样,我也会离这样的作品越来越远。当然一定有人喜欢这样的情节,无论抱着窥视高品质生活的心态,还是抱着向往高品质生活的心态,这个因人而异,无论对错、深刻亦或肤浅。
  反观《后会无期》,韩寒用两个小时叙述了人的一生,能站在这种高度的起点的人不多,这不但定位了这部作品的起点,更奠定了韩寒的导演生涯的起点。
  胡生,人一生当中的童真,“光头”,一无所有;“一米八”,茁壮成长;“智障”,头脑简单……
  江河,人一生当中的理性,“长发胡茬”,不拘小节;“地理老师”,指导人生的走向……
  浩汉,人一生当中的感性,“想当然”、“说走就走”、“不甘于现状”,冲动……
  三人从最东边一路向西,这也正好符合人的由生到死,“我送江老师去西天”嘛。事后知道,胡生这时候唱的是《西游记》的插曲。程青松说,这是韩寒的西游记。我觉得这样说就很准确,但是恰恰走在路上的不是唐僧,也不是韩寒,更不是胡生、江河和浩汉,而是我们每一个人。
  江河(理性)作为人生的导师,预料到胡生(童真)会迷失在路上,所以告诉他“如果你迷路了,那么就回到起点吧”。
  胡生用英文解释“黄金海岸”的时候,我没有预料到这里会有“sun of beach”的梗,胡生脱口而出,影院全场哄堂大笑,韩寒的标志性吐槽口气。是啊,如果在人生中,你迷路了,那么骂一句,“son of a bitch”,然后就回到起点吧。
  三人见到江河青梅竹马的周沫,周沫告诉家乡人在外地当大明星,真实情况却是龙套演员。试想下,有没有强颜欢笑的经历?我想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过,无论是为了不让家里年迈的父母担心,或者为了纯粹的“吹牛逼”。报喜不报忧在这里很难定义成单纯的褒义词或者贬义词。“要是你们还混得不好,可以来找我”,最终,青梅竹马的周沫在时间的车轮后倒下了。
  三人开车到旅店投宿,一根烟就让人生丢失了童真,苏米登场。王珞丹的扮相真TM像韩雪…突然“警察查房”,这时候果不其然,感性腿麻掉链子了,最终还是理性救场。有人奇怪为什么他们不回去找丢失的童真,反而只是发了寻人启事和打了个电话。人生中有时会突然想起童真这个东西,但是只是一种怀旧情结,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的童真丢了就真的再也找不到了。“大锤”的出现让我眼前一亮,不得不说,“大锤”的演技真的不错,无论在《后会无期》中还是《万万没想到》,“我一个人干你们两个肯定没问题”,入戏,霸气。终于,最后虽然苏米不顾“孔女神”拼尽全身之力告诉苏米不要忘记以前那个“王八蛋”,淡淡地爱上了江河,也回归了理性,但是终究仍然跟着家人走了,只留下江河和浩汉两人开车上路。
  后来是刘莺莺,最终,按照韩寒的编排,“祝天下有情人都是亲兄妹”有了现实写照。浩汉一如既往地抱着满怀期待地去遇见未来,然后以“知道真相的我眼泪掉下来”而告终。不但,之前的嘘寒问暖并非出自刘莺莺本意,而且自己的亲生父亲也已去世。“喜欢就会放肆,但爱就是克制”,你认为刘莺莺心里真的不喜欢浩汉吗,我觉得未必吧。 “走吧,你有我的所有联系方式”,那又如何,能换回我的青春?还是我的父亲?江河闷闷不乐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然后,是阿吕。阿吕自称是个背包客,骑着摩托跟浩汉一样喜欢闯天下,而且“你们的偶像都是明星,而我的偶像却是卫星”,阿吕的话是不是在影射现今社会的明星效应呢?你猜,我不说。阿吕后来得知江河要向西去,反问江河“你连世界都没有观过,哪来的世界观?!”。另外我觉得,不要天天说自己三观尽毁,说的好像自己真的有三观似的。最后阿吕开走了浩汉的CrossPOLO,浩汉气不过大骂“我TM刚相信一个人就又让人骗”,冲动终究必成魔鬼。“有时候你想证明给一万个人看,到时候,你发现只得到了一个明白的人,那就够了”,韩寒从来都不期望大家都喜欢他,但是总有人懂。
  最后,浩汉和江河分别,让萌萌哒阿拉斯加自己选择跟挫败地没有一丝斗志的浩汉回去还是跟江河接受被安排好的未来的生活,最后阿拉斯加选择了江河。想想,一直都是浩汉背着它,但它一直看到的都是江河,自然跟江河更熟悉一些。有时,我们是否忽视了在身后默默挺我们的兄弟,爱我们的亲人,为了眼前迷失了自己?
  浩汉从“我的朋友遍天下,不管我在哪里拉屎,都有人给我送纸”到“就到这吧,我回去了”,是何种悲凉?
  最后的最后,江河一书成名,回乡旅游,带着阿拉斯加和苏米,这也算是给整个人生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理性终于走到了最后,我们丢失了童真,反思了青春,体会了当下,接受了未来,也被生活磨平了棱角,不再固执地感情用事。
  故事期间,旁白中有个人在广播节目中纠结自己的四只猫而且还想养只狗,主持人听得不耐烦,挂了电话。之后又一段,主持人告诉他要向前看,多往前走一步,电话那头说我正站在天台上,然后声音戛然而止。切记不要随便对别人指手画脚,你不了解别人的生活,儿孙自有儿孙福,也许向前一步就再无挽回的可能。
  这些只是我第一次看完《后会无期》能回想到的情节,应该还是忘记了许多。但是我隐约觉得忘记了就对了。
  总的来说,韩寒的散文够散,拍的电影也够散,一种走到哪一步算哪一步的低调姿态,透着那么一种低调地高调。
  我想这部电影的观众基本分为几大部分:
  有韩寒的脑残粉,有韩寒名字的就是赞;
  有郭敬明的脑残粉,有韩寒名字的就是喷;
  有不明觉厉的路人甲,我看不懂;
  还有似懂非懂的路人乙,我看不懂也要装懂。
  嗯,我觉得我属于第四种的几率比较大。
  反正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每个人看后都会有截然不同的体会。
  另外,大名鼎鼎的朴树的《平凡之路》会在电影结束后的字幕快放完的时候才开始播放,不要因为影院亮灯就抬屁股走人。但是如果你错过了这首歌曲,或者有一天你“粉转路人”了,那么...
  错过的就错过吧,后会无期。

  
  ”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我曾经拥有着一切,转眼都飘散如烟;我曾经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posted @ 2014-07-26 02:29  Freedoms1988  阅读(170)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