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软件开发进阶

摘要

       笔者以自身实践的场景为例,对团队软件开发的各个模式(初级,CMMI,敏捷)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并对如何提高团队软件开发的效率提出了自己理解。

目录

团队初级开发阶段

团队CMMI开发阶段

团队CMMI+敏捷开发阶段

敏捷开发FAQ

 

团队初级开发阶段

场景1

研究生导师王教授接到一个企业信息化的项目,是对一家中小型企业做一套产品数据管理的解决方案。

具体的参与人员:高博士,硕士:小马,小赵,小李,小徐,小万

 

马教授  是行业专家,在企业信息管理,研发流程优化上比较高造诣。

高博士:是研究企业研发信息管理的博士,担当项目经理的职责,主要负责客户需求的落实和整个项目的计划和分配,向王教授汇报项目和工作进展

硕士:小马 负责整个技术框架的实现,并指导其余研究生进行代码编写工作

小赵:负责 XX1 某模块功能实现

小李:负责 XX2 某模块功能实现

小万:负责 XX3 某模块功能实现

……

 

高博士仅仅和客户确定大方面的需求实现。

具体需求细节问题,没有和客户确认,需要在项目开发的时候和业务人员确认。

五名开发人员前期在客户那里办公,具体把大致的需求制定了一下。因为客户本身的信息化经验也不多,只能讲一个大概,所以待了不几天就回去,整个项目开始启动开发。

经过大概5个月的紧张开发和反复修改,该系统上线,客户可以基本应用。

 

客户在使用项目和项目维护时期暴露出来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l         每个人的编码风格不一致,界面风格不一致,异常机制不一致;

l         缺少公共的基础类收集,很多类似方法重复被不同开发人员多次实现;

l         大家自己负责的那部分业务还比较熟悉,对其他人业务不熟悉,代码只能本人维护。

l         团队不稳定,小徐毕业,小杨接手,小杨看不懂徐的代码,遇到客户问题,只能自己重新编写。

 

团队CMMI开发阶段:

场景2:

某大公司供应商关系管理开发

项目经理:王经理

开发人员:老汤,老李,大万,大曹,小张,小马,小陈,小纪

测试:小黄[兼]

DBA:小刘[兼]

配置:小沈[兼]

 

这个团队新毕业生比较多,新毕业生的特点是技术能力一般,比较容易规范和管理。公司研发流程比较正规,整个软件项目开发采用CMMI3级标准作为研发指导规范。软件开发过程中,对软件开发流程规范,文档规范等要求比较高。

CMMI 规范要求按照岗位从事工作,比如编码人员只能接受设计人员的工件,按照设计模型定义的方法在生成的代码框架上进行编码工作,不能从事设计工作。

这一点,对于刚刚毕业的新同事 有比较好的指导作用,因为有经验的人员可以把比较成熟的技术,设计思路通过设计模型和文档传递到新同事那里,避免新同事在初级技术水平下自由发挥。新员工也可以通过这种约束限制,对学习老员工成熟的技术解决方案,设计模型有比较深刻的体会。

另外由于新员工数量较多,采用CMMI的研发流程,对项目的组织和控制比较严谨,保证了项目实施的进度。

强调了文档传递的重要性,保证了新员工的工作的文档积累性,使项目成员的流失风险降低,使得大家按照文档的文档进行业务理解,保证了程序开发的有章可循。

 

体会

CMMI是给出所有可能需要考虑的点,如果项目开发团队在项目管理和业务上,技术上缺乏经验时,CMMI2级或3级是一个比较好的管理参照方法,它可以基本保证项目的研发进度,降低了人员变更的风险。

 

缺点

l         文档太多,流程太多,研发效率有所降低,如果是以市场为导向的项目,可能会面临成本的压力。

l         因为关注点太多,代码质量的核心地位下降。客户要求业务需求快速变更和高质量的实现。但CMMI仅对流程可控和文档齐套有保证作用,它本身并不能提升代码的质量。代码质量和效率提升需要用别的手段进行保证。

 

团队CMMI+敏捷开发阶段

场景3:还是上面那种场景,场景未变

Z公司的待遇较好,两年过去了,当初的新从学校毕业出来的学生都成了技术骨干。原来老人带新人的阶梯式团队,变成了技术水平差不多的平行式团队。团队技术差不多,且均为熟手,对当前系统的开发流程,编码规范和架构设计比较熟练。并且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可以与业务代表(业务人员)面对面沟通。

 

采取措施:

1. 交叉检查。两块功能两个负责人,每个人对各自编码功能实现负责,同时对另外一个人的功能点负责,交叉测试。

系统测试或正式上线出现问题后,两人负连带责任。这样强制措施保证同一模块有两人以上熟悉,避免人员流动对项目造成的影响。

2.功能内部的实现修改,开发人员自己作主。

当开发人员具有一定技术水平,被信任程度和责任心时,系统内部简单功能的实现修改,开发人员可以直接与业务代表沟通,独立完成,不需要别的人员参与,这样可以保证项目开发的效率。

3. 强调技术积累和最佳实践。

总结设计复用,代码复用,代码模版最佳实践。大家共享知识,对新员工能力提升有良好的帮助作用。

4. 增强关键文档

增加重要文档的审核和理解力度,比如软件需求讲解,概要设计讲解,关注数据库设计,主要类设计,对内对外接口设计,主要实现方式的讲解。而类内部的具体实现可以交给开发人员自己作主。

5. 削减和裁减不必要的文档

削减和裁减不必要的文档,比如不必要的计划文档,不必要的设计文档,不必要部署文档,减少重复的设计,减少无变化文档的版本升级,对重复的设计可以自动生成模型等。

6. 关注和加强变化的文档,比如新架构的引入,新控件的推广等引起的文档变更。

 

团队软件开发进阶总结

敏捷开发人员并非不按规则或限制编写代码的特立独行者。“牛仔编码”是缺乏规则和管理糟糕的迹象,并且很不专业。显然团队项目开发的第一阶段,所产生的问题,正是这种不规范酿成的苦果。

对于初级的团队开发环境,强有力的规范化是很有好处的。因为很多初级开发者在接触很多文档时,会很有抵触心理。强迫按照一定的流程文档规范(初期流程和文档不能太多),坚持一段时间效果将逐渐显现。

当团队规模扩大时,初级的流程文档规范感觉不够用的话,则进一步提升CMMI的等级。

当员工个人技能提升,项目趋于稳定,可以把大团队分解为小团队模式(不超过15人),进行局部的敏捷推广。如果效果不错,则可进行大范围推广。

 

附录:敏捷开发FAQ

posted on 2010-03-09 18:34  FlyingPeer  阅读(413)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