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 lua 限流有很多种方式, 本文分析一种最简单的最常见的方式。
--获取KEY local key1 = KEYS[1] --获取参数 local avg1 = ARGV[1] local avg2 = ARGV[2] --打印日志到reids --注意,这里的打印日志级别,需要和redis.conf配置文件中的日志设置级别一致才行 redis.log(redis.LOG_WARNING,"key1=" ..key1) redis.log(redis.LOG_WARNING,"avg=" ..avg1, avg2) --将参数String转为数字类型 --限流时间窗 local expire = tonumber(ARGV[1]) redis.log(redis.LOG_WARNING,"时间窗=" ..expire) --限流阈值 local limit = tonumber(ARGV[2]) redis.log(redis.LOG_WARNING,"限流频次=" ..limit) --当前并发数 local current = tonumber(redis.call('get', key1) or "0") redis.log(redis.LOG_WARNING,"当前并发=" ..current) if current + 1 > limit then
-- redis.call("INCRBY", key,"1") -- 如果不需要统计真是访问量可以不加这行 return 0 else redis.call("INCRBY", key1, "1") redis.call("expire", key1, expire) return 1 end
这个脚本的作用是什么呢?
我的理解是一个累计计数器, 只要累计计数没有达到 limit,那么就允许流量,同时,如果某个操作之后空闲超过 窗口(即过期时间),那么重新计数。
redis.call("expire", key1, expire) 是关键一句,这个命令的作用是刷新过期时间, 相当于是延长key 的生命周期;空闲超过指定值,则重新计数。。
如果 窗口内 累计计数达到 limit,那么能否继续请求呢? 不会,它直接返回0, 需要等待窗口结束(即过期之后)才可以继续接受流量请求。
此种方式限流, 有点像是滑动窗口, 不允许突发流量。 虽然简单,但如果长时间的流量累计达到了limit ,也要被限流,感觉就不太好。比如 窗口是10s,limit 是100,我每9s发送一个请求,那么会被限流吗? 会的,测试发现只有达到了 limit 就会。 计算一下就是 9 * 100 s = 15min 。
就是说,虽然非常低的流量速率,但是仍然会被限流,所以感觉不是很实用,某些时候还是需要 令牌桶。
为什么它会这么流行,是我理解错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