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集,测试集,检验集的区别与交叉检验

前言

在机器学习中,不可避免要接触到训练集,测试集以及检验集,这些数据集各有各的作用,为机器学习算法的泛化保驾护航,这里结合《Deep Learning》中的关于训练集,测试集和检验集的讨论,浅谈所见所学。
如有谬误,请联系指正。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方式:
e-mail: FesianXu@163.com
QQ: 973926198
github: https://github.com/FesianXu


训练集和测试集

  机器学习模型需要训练去更新模型中的各个参数,因此需要提供训练集(Training Set)作为训练样本,假设此训练集由数据生成分布Pdata生成。同时为了描述这个模型的泛化能力,需要一个同样由Pdata生成的测试集(Test Set)进行测试,得出其泛化误差。可以得知,训练集和测试集是独立同分布的,在训练阶段,模型观测不到测试集

检验集

超参数

  在讨论检验集之前,有必要先提到超参数(hyperparameter)这个概念。超参数不能或者难以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学习得出,一般由专家经过经验或者实验选定,如广义线性回归中的多项式次数,控制权值衰减的λ等。容易想象到,不同的超参数选定控制了模型的容量和泛化能力,决定了模型的性能,事实上,超参数的调试(Tuning of the hyperparameter)是机器学习中很关键的一部分。
  这里我们假想一个场景:

我们有多个待选的权值衰减因子λ,分别是λ1,,λn,这些λ的不同选择代表了一个模型的不同超参数状态,其中有一个可能性能比较优的超参数,为了得到这个较为优的超参数,我们需要在多个[训练集,测试集]元组上训练测试,寻找最小的泛化误差,直到找到合适的超参数为止。

  由于监督数据的获取困难,一般来说没有那么多数据用来划分这个元组,因此一般的做法是:

将数据集按一定比例划分为训练集(大类)和测试集(Test set),其中测试集只在最后的测试泛化误差的时候才能被模型观察到,而在训练集(大类)中又将其按一定比例划分为训练集(Training Set)和检验集(validation set),其中训练集用于模型训练,检验集用于寻找最佳的超参数。一般模型会在训练集上训练多次,在检验集上检验多次,直到得到满意的检验误差,然后才能交给测试集得出泛化误差。

这里写图片描述

交叉检验(Cross Validation)

  在实际应用中,因为数据集的数量限制,常常采用交叉检验作为检验手段1,其中k折交叉检验(k-folds cross validation)最为常用,其中k=10最为常见。其方法十分简单,就是将训练集(大类)均分为K份,然后分别取出其中的第i个作为检验集,其余的i1作为训练集训练,然后再检验集上检验。进行了K次该操作之后,采用平均值作为最终的交叉验证误差(CV Error),用于选择模型。

CVError=1Ki=1KLi

其中Li是第i检验集的平均误差
Li=1mj=1m(yj^yj)2,mi

这里写图片描述

总结

  在这篇文章里,主要介绍了训练集,检验集,测试集之间的关系,以及引进检验集的目的:就是为了多次比较,得出较好的超参数,进行模型选择。


  1. 当给定数据集D对于简单的训练/测试或训练/验证分割而言太小难以产生泛化误差的准确估计时(因为在小的测试集上,L可能具有过高的方差),常常采用交叉验证。
posted @ 2017-09-27 08:57  FesianXu  阅读(186)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