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基础 第1次个人作业

一点说明

这篇博客是软件工程基础(罗杰、任建)的第一次课程作业

项目 内容
这个作业属于哪个课程 软件工程基础(罗杰,任建)
这个作业的要求在哪里 作业要求的链接
我在这个课程的目标是 提升对软件工程的宏观和微观的全面认识,并加以实践
作业在哪些方面帮我实现目标 自我认知与反思,未来规划
参考博客 博客1博客2博客3博客4

一、结缘计算机

你为什么选择计算机专业?

​ 实事求是的说,我没有选择计算机专业,我只是在阴差阳错中进入了北航计算机学院。

​ 从小时候起,我就极力做到大人们口中的“乖”,因为不想看到那些对我好的人眼神中露出失望啊。在那座生养我的小城里,从幼稚园到小学,从初中到高中,我沿着大人们规划的道路老老实实地走,静悄悄地长大。回首我生命的前十七年,无风无浪,我很幸运——背后有理解支持我的父母,身边有朋友般的老师、老师般的朋友。在学校里,我们谈天说地、谈古论今,而在学校之外的时光里,我可以自由地挥洒那旺盛的精力,我可以随性地去学吉他,去学习毛笔字,去学习绘画、围棋、散打、篮球,甚至仅仅因为听到了一首好听的曲子便心血来潮去学习小提琴……在“爱好”的栏目里,我总是填得满满当当,可是总是在“特长”那一栏留下尴尬的空白。

​ 虽然我对于许多东西总是浅尝辄止,但是从小时候带着五颜六色插画的儿童读物,到高中时书案旁更迭不断的平装图书,文学书籍一直紧紧地陪着我成长。我喜欢读书,喜欢从文字中体会另一个生命的娓娓道来。我还记得,捧卷痴迷时静静地洒落在书页上的阳光,真的很美。

​ 可遗憾的是,我一直热爱着的,却终是没有勇气坚持。我曾经梦想的专业是北大中文系,还记得我当时获得直通创新作文大赛总决赛的资格后,我天真地以为我离实现我的梦想只剩一步之遥。可惜再美好的憧憬也只是一厢情愿……

​ 再后来,高考的成绩不理想,在父亲的建议之下,于“南京大学”之后填下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说实话,我没料到我会错过南京大学,所以填报北航的志愿时,我是按照往年的录取成绩排序选择的大类,没有多做思考。结果呢,我压线未入南大,阴差阳错中进入了北航。

​ 木心先生有一句话,说是“所谓无底深渊,下去,也是前程万里”。但是,大一大二的我却像一直在深渊里挣扎。沙航于我来说,就像一个巨大的培养皿,营养丰富却乏滋味。我每天按部就班地上课学习,思绪却常常飘荡在九霄云外。现在想来,自己当时也太浑浑噩噩了。但是,不管是否有所收获,我从未放弃过挣扎。因为我知道,我没有后路,只能义无反顾地向前走。

​ 2019年夏天,事情开始起变化。7月初,我们搬到了学院路校区,周遭环境中终于有了一丝人文气息;7月末,我参加了哈工大举办的国际暑期夏令营,短短两周的时间给了我极大的温暖和振奋;8月9月,70周年阅兵的集训,没有手机等电子设备,大家一起训(聊)练(天),这个空档期使我的思绪得以放空,我感觉我终于放下了之前的许多执念,轻装上阵,重新出发。

​ 这两年走了不少弯路,但是我相信,但凡经历的都是珍藏,收拾好心情,加油吧!

你认为你的条件如何?和这些博主比呢?

​ 在计算机方面,就现在看来,无论是原始积累,还是努力程度,还是最基本的对计算机技术的热情,我都远不如这些博主。可以说,在专业领域上,这些博主们于我来说如”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选择地读完课程组推荐的博文,博客1博客2等前辈们的经历使我不禁对他们从一而终的兴趣和激情而油然起敬,其中给我感触最大的,是博客3中博主,他称自己”掉进读书的兔子洞“,他那种安稳而坚韧的心性和强大内驱力令人心向往之,他的学习态度和方法论读来似醍醐灌顶、甘露洒心,我把这篇博文收藏了起来,准备在未来困顿或者松懈时,常拿来读读。

二、在计算机系里学习

你对你的大学生活有什么想要吐槽的地方吗?

​ 身在大学,学习方式却停留在高中。费九牛二虎之力也只能完成课程要求的基本,更莫说课外如何扩展自己了。看到博客4中的描述——“前两周我就是到学校连上网,装上vs2010,登陆上学士后账号,然后开始学习c语言,笔记做的非常详细,也都能运行处结果,自己感觉很满足。”——仿佛看到了那个“假努力”的自己。现在想来,大概有三个病因,一是太过感性,无论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过于情绪化,缺乏理性的思考和判断;二是不懂取舍,大学接触的知识领域太广太多,要懂得在什么地方提升效率,在什么地方积累沉淀;三是自律不足,自律不只是自我规范,还在于督促甚至逼迫自身打破自我妨碍和舒适圈,我之前的日子都太缺少这种勇气和毅力。

你理想的大学教育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跟学校给你的有什么区别?

​ 我理想中的大学教育——以人为本。我个人觉得学校在这方面还是有提升空间的。比如,老师与同学们、甚至导员和同学们都像是熟悉的陌生人,缺乏交流和互动,这一点在大一大二时比较明显,到了大三反而有所改善,可能是因为从大班教学变成了小班教学;其次是,北航与学生们接触最多的导员大都是大四、研一的学生,这有利有弊,但是就我看来,经验和方法的缺乏,似乎影响更大,尤其在教育和引导学生方面有很大欠缺;还有就是大类招生,其直接后果是,有的专业成为“修罗场”,有的则成为“养老院”。私以为,其害人之处有二:一、高考已经是一场大浪淘沙,大学再进行二次挑选直接使很多同学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大一时“我要上xx系,我要尽一切努力多拿分数才可以啊!”“我要上xx系,这个系不热门,我只需要每天混着也可以啦~”,大二时”我怎么学习都不如系里那些大佬们,好烦啊“”我没能进xx系,我太笨了,我不适合这里!“,大三时”同学们都好强啊,我要拼命多拿分数才可以出国或保研啊!只要能拿高分的就是好课抢枪抢!只要给分不理想我就退退退骂骂骂!” “用功的同学不多欸,我稍微努力一下就可以比大部分同学优秀了吧”…… 二、从实际情况来看,大类招生并没有起到预想的作用。难道大一的基础课程学习结束以后,同学们便对自己的兴趣爱好有了更加准确的把握了吗?我觉得很难,引用一位老师的话,“对专业的深入认识是从大二接触专业课程开始的,但是在大一的时候你就必须选定自己的专业,这明显是一个悖论”……

比较你在中国大学的经历,你的老师和学校能做到和国外那样吗?如果不能,请分析一下为什么。

​ 我认为不能做到和国外那样。这是很显然的事情,我也说不出这其中更深层次的内因。我猜测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中国和欧美的教育体制的目标其实是不同的,这涉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的根本差别,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和欧美的具体国情也不同,中国的教育资源相对要紧缺很多。

迄今为止,你写了多少代码,描述你做的最复杂的软件项目/作业。

​ 我无法准确地说出一个较为准确的数字,只能说,零零散散,满打满算,也许够得上五位数了。

​ 非常值得反思的是,我写代码基本都是在课程任务的驱动下进行的,所以我所做的最复杂的项目,应该是编译课设吧。从文法解读到词法、语法分析,在课程的指导下一步步完成简单类C文法的编译器,最后还做了一些函数内联、寄存器分配等简单的优化。从这次作业中,我学到了很多——由于我采用的是C语言,作业中所有涉及的数据结构基本都手写实现,这样,我把大一的时候学得迷迷糊糊的数据结构又温习实践了一遍;第一次写了超过2k行代码,让我对代码结构的划分有了初步的实践和深刻的认识。

三、未来规划

你们马上就要面临实习了,你打算在企业内实习还是在实验室实习?

​ 首选是实验室,如果未能被心仪的实验室录取,会去尝试企业的实习。

对于你未来在IT行业的发展,你有什么样的梦想或者未来想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你准备怎样来规划你技术道路,职业道路和社会道路?

​ 写到这儿,突然有些畏畏缩缩了,随着年龄的一点点增长,我总是在不停地推翻以往对自己的认识和判断,我不得不得出一个结论——其实直到现在,我都不知道自己未来真正想做的工作、真正想成为的人。有些可笑吧,也有点可悲。

​ 我想,我对图形影像是尤其偏爱的,可能总还是改不了心里那一丝附庸风雅的固有属性。所以未来想从事的方向是与图形影像相关的IT工作吧,比如新媒体艺术相关(如果能成为teamLab那种团队的一员想想就很开心啊)。

​ 关于未来的规划,我还没有做特别具体的规划。我目前的想法是,夯实基础,勇于试错。夯实基础——首先是借考研这个契机,努力把计算机科学的学科基础知识学扎实,毕竟未来作为一个IT人,在一个计算机技术逐渐泛化的时代,要想去追梦,这才是我们与所谓“行外人”最根本的区分点;然后是克服浮躁,努力钻研相关理论和技术。勇于试错——克服羞怯和逡巡,努力地争取机会,不再躲藏在众人之中求安逸而是能勇敢地站出来迎风雨。

posted @ 2020-03-02 19:01  FUJI_W  阅读(292)  评论(4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