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Linux内核的配置和编译
Linux内核的配置和编译
之所以要对内核进行配置,这是很多都是硬件的需求,和软件的需求。就是选择自己需要的,去掉自己不要的。
上面有两种配置方法,但是make config是几乎不用的。他是一问一答的配置方法。很费时间。所以,都是采用make menuconfig来配置内核的。
接下来是配置的简单实例:
-
运行make menuconfig:
然后选择倒数第二项Load an Alternate Configuration File:
选择我们准备好的配置文件:(放在该linux源码的根目录的):
然后保持退出。这样,我们就完成了一个配置文件的导入。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去掉我们不要的,加上我们想要的功能。最后,保存修改退出。这样就配置好了一个内核。
然后执行make bzImage。进行内核编译。
编译好的内核文件存放在/arch/x86/boot/。如上所显示的。
接下来就是编译内核模块:make modules。[M]表示的就是内核模块。
经过差不多一个多钟,内核模块编译完成:
编译完成的内核模块是散落在我们linux内核的各个文件夹里的。所以我们需要把他们收集起来,打包。
在打包前我们先看一下/lib/modules目录:
这是原来系统的。
接着我们执行:make modules_install这个命令:
开始安装内核模块:
这其实不是在安装,是在将散落的内核模块集中到我们的/lib/modules目录下面。
完成之后,我们查看一下/lib/modules目录:
我们看到增加了一个目录:2.6.39.里面就是我们编译好的内核模块。
接下来就是将它打包:
命令:
最后在/boot/的目录下会有:initrd.img-2.6.39:
接着将内核拷贝到该目录:
最后就是修改/boot/grub.conf/grub.cfg增加刚才内核的启动项。
保存退出,重新启动。
登陆时选择从我们刚才制作的内核启动。登陆后,使用uname -r 命令查看内核的版本号:
这个就是我们刚才制作的内核。我们看见,所有的文件资料都没有变化。这是我们更换的只是运行在内存的内核,而运行在硬盘/flash的文件系统没有变化。
我们清理的就是在配置和编译的时候产生的中间文件。Make clean是清除.o文件,Make distclean是清除所有生成的的中间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