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lay 学习笔记

为了 LCT 制造了一个 Splay ……

Splay 还是一种二叉排序树。我们想让他支持查询结点,删除结点等等。但是普通 BST 复杂度难以保证,于是 Splay 出现了。

【引入】

Splay 的思想和并查集的路径压缩类似。并查集的路径压缩允许出现一两次复杂度高的操作,但是经历过一次后就不会再有第二次了。

Splay 的基本思想就是在操作一个结点时,直接把这个结点放到根结点上。

【单旋与双旋】

区分三种操作:单旋、双旋、把某个结点转到根。

回想以前的数据结构,在操作一个结点时需要改变结点的位置的,旋转 Treap 的旋转操作非常具有特点。

单旋:zig(右旋) 和 zag(左旋)。

Splay 的特殊之处就在于,我们发明了一种 "双旋" 操作,一次操作可以让一个结点和他的祖父交换位置,且不改变二叉排序树的性质。

双旋的理念也很简单:要上升两层,那就做两次单旋。两次单旋共 \(2\times 2=4\) 种方案,衍生出 \(4\) 种双旋。

  1. zig-zig,即两次都是右旋操作。

    左侧的 \(x\) 是我们要转到根结点的结点,但是在这一次双旋里面,我们只考虑让他转到他的祖父结点 \(g\) 处。\(p\)\(x\) 的父亲。

    右侧上下是两种旋转的方式:一种是转两次 \(x\),一种是先转 \(p\) 再转 \(x\)。Splay 在进行这种双旋时我们采取下面那种,具体原因后面会说。

  2. zag-zag,先转 \(p\) 后转 \(x\)

  3. zag-zig,转两次 \(x\)

    其实这种情况只能先转 \(x\),如右侧,如果先对 \(p\) zag,\(x\) 无法上升。

  4. zig-zag,转两次 \(x\)

zag-zig 和 zig-zag 是只能转两次 \(x\) 的,没有疑问;但是 zig-zig 和 zag-zag 为什么要先转 \(p\)?这涉及到复杂度分析。

【复杂度分析】

【概念】

算 Splay 的复杂度首先要认识到什么是 "分摊复杂度":单次操作可能很慢,多次操作平均很快。

其次是 "势能":这是一个物理的概念。

当一个物体在一个高度,那当这个物体下落的时候,位置本身就会赋予物体下落的能量,我们称其为重力势能。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这个概念有什么特殊之处?当一个物体从位置 \(A\) 到了位置 \(B\),中间可能有各种乱七八糟的移动,但其重力势能的变化量,只有位置 \(B\) 与位置 \(A\) 的高度差产生的重力势能。

那这和复杂度分析有什么关系?

【势能分析法】

我们为了证明,人为定义一个起始势能 \(S\) 和结束势能 \(T\)

不妨每次操作是 \(t_1,t_2,\dots,t_m\)

总时间 \(=t_1+t_2+\cdots+t_m=\sum t_i+(T-S)-(T-S)\)

我们希望 \(T-S\) 是个不太大的数,同时希望可以把 \(T-S\) 拆成 \(k_1+k_2+\cdots+k_m\),而且 \(t_i+k_i\le\) 单次操作复杂度上限 \(x\)

如果我们真的设计出一个这样的势能函数,\(\sum t_i+(T-S)-(T-S)=-(T-S)+\sum (t_i+k_i)\le -(T-S)+m\cdot x\)

(对较大的 \(t_i\) 放一个较小的 \(k_i\),对较小的 \(t_i\) 放一个较大的 \(k_i\),多退少补,总和是 \(T-S\)

目标是让 \(T-S\)\(O(n\log n)\) 级别,让 \(x\)\(O(\log n)\) 级别。这样总时间就是 \(O(n\log n+m\log n)\)。均摊每一次是 \(O(\frac{n}{m}\cdot \log n+\log n)\),一般就能直接视作 \(O(\log n)\) 的了。


\(s_i\)\(i\) 子树规模,\(p_i=\log s_i\)\(i\) 的势能。

\(S=\displaystyle\sum_{初始} p_i,T=\sum_{最终}p_i\)

这里指的是 Splay 这颗 BST 在经历操作前和经历操作后。

一个结点的 \(s_i\) 显然 \(\le n\),所以 \(S,T\) 显然都 \(\le n\log n\),则 \(-(T-S)\le n\log n\)。接下来的任务就是把 \((T-S)\) 拆成 \(m\)\(k_i\)

我们认为一次单旋操作是 "\(1\) 次" 操作。

结论:让 \(x\) 转上祖父的双旋操作次数 $\le $

posted @ 2024-04-14 08:39  FLY_lai  阅读(17)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