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器件补充 & 接收失效分析

基本器件认知

人们习惯把红外发射管和红外线接收管称为红外对管。

红外发射管:

与普通发给二极管(LED)相似,但其发出的光是不可见的

红外接收管1

可能存在两种结构,原理图1中D1二极管默认不导通,如果接收到红外信号时二极管的电阻会大大降低,而实现导通。

 

 

红外接收管2

该模块有三个引脚,功能比前面的大大增强。

它的内部电路包括红外监测二极管,放大器,限幅器,带通滤波器,积分电路,比较器等。通过内部电路,还原处发射端的信号波形,可以直接被单片机使用。因此也被称为一体化红外接收头。也就是说,它输出的是符合数字电路要求的数字信号,可以直接拿来使用。所以,虽然外型上只多了一个引脚,但实际内部功能增加了很多很多,大大简化了电路设计者的工作。另外,此类接收头的内部放大增益比较大,很容易引起干扰,因此一般厂家建议在供电脚上加上4.7uf以上的电容进行滤波。

常用型号有IRM3638、HS0038和VS1838等。其接口电路如下所示

管子里面集成了红外接收器的滤波和放大功能,基本不用什么外围电路了,用起来简单。通常只需要做或者不做电源电容滤波电路即可。

红外接收模块的OUT引脚可以直接接到单片机IO口上。

关于外壳:

理论上,带外壳的接收头抗干扰性能优于不带外壳接收头。成品红外接收头的封装大致有两种:铁皮屏蔽和塑料封装。均有三只引脚,即电源正(VDD或VCC)、电源地(GND)和数据输出(VO或OUT)。

 

 

 

红外发射管和接收管的区别

红外发射管、红外接收管1的外形与普通圆形的发光二极管类似。初接触红外对管者,较难区分发射管和接收管。本文介绍三种简便的识别方法。

1. 根据内部结构识别

红外对管的内部结构如左图(a),(b)所示。左图(a)是红外发射管,管芯中央凹陷,类似聚光罩的形状。左图(b)是红外接收管,管芯中央的平台上有红外感光电极。红外对管的两引脚1长1短,长引脚是正极,和普通发光管相同。

2.用三用表测量识别

可用500型或其他型号指针式三用表的1kΩ电阻挡,测量红外对管的极间电阻,以判别红外对管。判据一:在红外对管的端部不受光线照射的条件下调换表笔测量,发射管的正向电阻小,反向电阻大,且黑表笔接正极(长引脚)时,电阻小的(1kΩ~20kΩ)是发射管。正反向电阻都很大的是接收管。判据二:黑表笔接负极(短引脚)时电阻大的是发射管,电阻小并且三用表指针随着光线强弱变化时,指针摆动的是接收管。

注:1)黑表笔接正极,红表笔接负极时测量正向电阻。

2)电阻大是指三用表指针基本不动。

3. 通电试验方法判别 用一只发光二极管和一只电阻与被测的对管串联,如上图2所示。图中电阻起限流作用,阻值取220Ω~510Ω。LED发光二极管用来显示被测红外管的工作状态。用遥控器(电视机遥控器等)对着被测管按下遥控器的任意键,LED亮时,被测管是红外接收管。不亮则是红外发射管。

 

 

 

扩展:红外接受失效的种种情况

0- 综合

发射端:

1. (软件)载波频率对不对, 应该是 455K/12, 允许有点误差, 但是别弄成了 455K / 4

2. (软件)编码对不对

3. (硬件)增加发射功率:占空比关系不大, 但是为了瞬时功率大, 占空比小一点; 5V 的时候限流电阻可以很小, 几个欧姆就可以, 一次点亮几个微秒, 没关系

4. (硬件)最容易被忽视的了——发射管的波长是不是 940 nm, 或者是不是和接收管匹配.

 

发射端其他改进措施:

1..(硬件)减小发射角的角度:选用插件而不是贴片

2. (硬件)增加透镜

 

接收端:

1.(硬件)屏蔽干扰,可以增加金属罩或是避光,选取一些好的接收头,比如vishay的。

2.(硬件)增加透镜,透镜都是环氧树脂的,透镜的设计可以提高接收距离,还有就是内部IC 的AGC了

 

1. 距离失效

与红外发射管配对的是红外接收管,影响接收管的有效距离的有

第一:3个脚的红外接收管距离一般是在15-18米,工作电压2.0-5.5V,38KHZ,940NM。

第二:2个脚的红外接收管距离就很近了,没有放大功能,只能和发射管一起做为红外感应对管,感应距离8-50CM。

2. 过压隐患——增加限流电阻

  对于产品本身实际应用生产过程中过电隐患,对电路设计更改,对接收电路增加了限流电阻,快速释放瞬间脉冲电荷,使电路更可靠。如图12所示,在电路中VCC电源脚增加R3:150 Ω限流电阻;在接收头信号输出引脚至回路上增加R2:100 Ω限流电阻。增加的2个电阻用于预防出现的干扰及静电,电阻限制了输入遥控接收头输入与输出脚端的电流。另外电阻R2和C1电容组成了RC滤波电路,对输入到芯片的信号可以更好地滤波。

图 接受头改进原理图

 

3-载波频率:

发射端以一个固定频率来发射红外光,一般以37.91KHZ比较常见,也有的地方自接说成是38KHz。同时,接收端只能识别该频率下的信号,只要发射端与接收端的频率正负相差不超过1KHZ,都是可以正常通信的;如果相差超高2KHZ,会出现失灵或者距离短等情况。

 

4-角度

红外接收管在近距离接收不到,远距离可以的问题: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2123810439265599987.html

答:

红外接收与发射不在同一最佳位置所致,调整角度以适应相互最佳点。

以角度0°的发射功率为参考,功率降低至50%处的角度为“发射可视角度”。

图 发射可视角度

插件红外发射管可视角一般小于90°,而贴片的红外发射管辐射角可以做到120°。
在布局时最大限度保证整个辐射面无遮挡,特别是贴片封装,内部结构的遮挡可能会使其发射角无法完全射出。(从这句话可得出——?发射可视角度越小越好)

5-频率(光的峰值波长)

红外发射管由GaAIAs(镓、铝、砷化合物)或GaAs(镓、砷化合物)制成 PN结 ,正向偏压向PN结注入电流后激发红外光,其光谱分布在830nm市面上红外发射管的波长主要有850nm、940nm。850nm的辐射强度比940nm的辐射强度高2-3倍,因此850nm的红外发射管在工作时人眼可看到红光,称为"红爆”,而940nm则无法通过人眼看到。
产商可以通过黑胶体去掩饰红爆情况,但仔细留意的话依然可以看到。

850nm的红外发射管通常用于摄像头等监控场景,而940nm的红外发射管则适用于家用电器的遥控器。

 

结构布局及外壳建议

  • 光的波长:性能840nm > 940nm
  • 载波占空比/工作电流/功耗:越大距离越远
  • 发射角度:越小越好——插件优于贴片

原则上水平面上下左右布局4个红外发射管,垂直方向布局1-2个发射管,以此确保多角度的红外接收头能够接受直射或墙面反射后的红外波。若有板子上面同时有红外接收头,则可以适当抬高一定夹角保证发射面不被遮挡。

外壳材质的透红外需做到85%以上,如玻璃、亚克力、ABS、PMMA、PC等,需关注厚度,太厚的壳体透光率越低。

一个可靠的 红外遥控器 ,建议直线发射接受距离至少能满足8-10m,多角度至少能满足家居4-5m。 

 

参考资料:

1.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OTM2NzUxOA==&mid=2651566779&idx=5&sn=c3c0d8746e0e515e5a79aa81f0d816b1&chksm=844b8e8ab33c079cff5ee7b4cb5277ce2d636ac2b62eceb2312241566c2b4bee7290ea092124&scene=27

2. https://www.cnblogs.com/dongxiaodong/p/11801896.html

3. 《控制器用红外接收头的失效分析与研究》: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2006/414831.htm

4. 百度知道:怎么才能让红外发射距离达到50米以上了,各位大侠帮帮忙吧: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433401177.html

5. 《红外发射管主要参数及设计建议》https://blog.csdn.net/sinat_15677011/article/details/133040816

6. 阿莫电子论坛《关于红外遥控发射的距离问题, 一点经验, 给新手参考》 [复制链接]

posted @ 2024-05-13 20:38  FBshark  阅读(39)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