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奥成长录 | 来自信息学 数学“双料大神”邓明扬父亲的经验分享

谁是邓明扬?他是当之无愧的信息学+数学“双料大神”——初三 NOI 、CMO 夺金,入选国家集训队,获得清华、北大保送资格。今年 7 月,年仅高一的邓明扬作为中国代表队的一员,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IMO 2019)中夺得金牌。同时,中国队总成绩荣获世界第一!

邓明扬

据邓明扬父母介绍,邓明扬从小便显露出过人的数学天赋,对数字特别敏感,三年级开始正式参加竞赛,获奖无数,凭着出色的能力,在数学、信息学竞赛圈里掀起一次又一次的风暴。

也许是源于邓明扬父母的理科思维,邓明扬从幼儿园就开始学习珠心算,锻炼数学思维。小学一年级接触奥数开始,到了五年级,邓明扬基本拿遍了当时所有可以拿的奖项。六年级时,邓明扬被人大附中早培班顺利录取。

进入人大附后,邓明扬又迷上了计算机,并一发不可收拾:初一获得 NOIP 普及组二等奖、数学初联一等奖。初二拿下 NOIP 提高组一等奖、NOI 银牌、数学高联北京市二等奖。初三荣获 NOIP 提高组一等奖、APIO 金牌、NOI 金牌、数学高联北京市一等奖、CMO 金牌,并入选国家集训队,获得清北免试保送资格。

邓明扬的信息学竞赛成绩

邓明扬不仅成绩名列前茅,兴趣也十分广泛:下围棋、玩桥牌、设计电脑游戏、创建编程社团、成立编程工作室。

课内学业、学科竞赛、课外兴趣,邓明扬怎么兼顾的呢?小编经过邓明扬妈妈的授权,将邓明扬父亲写的三篇经验分享给大家。

来自父亲的分享之学习篇

写在前面:大咩这个称呼来自于邓明扬的学校同学,不仅和真实姓名相当契合,而且非常符合孩子生活中的萌蠢气质,再适合不过了。还是提醒一下,里面提到的经验可能只适合大咩,而观点也是个人的看法,不保证正确。

大咩(邓明扬)在竞赛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引发了关注。这里分享一些关于大咩学习过程中的信息。有些是大家关心的,另外也澄清一些传言,以免误导大家。

Q1:竞赛出成绩需要天赋么?个人观点:通过大量的训练,也许可以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想达到国家集训队、国家队这个高度,光有训练是不够的,在大家都进行了足够训练的情况下,天赋的作用是决定性的。越往后走,天赋的重要性越突出。Q2:足够的训练是多少?因人而异,达到同样的水平,有些人也许需要练 5000 道题,有些人也许只要 500 道,这也是天赋的一方面。而有些人即使做再多的训练也很难取得好的成绩。Q3:大咩上了机构的很多课外班?一直以来,大咩每周的课外班时间不超过 2 次,不到初三就结束了。知识点就是那么多,能否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不是靠增加上课时间能解决的;而且,上课太多,相同的内容重复多次,也容易引起厌烦吧。Q4:家长自己在家辅导大咩?我们都是非常普通的家长,没有能力辅导大咩,本身自己小时候也是没有家长辅导的,一直觉得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因此学习都是依靠大咩自己和老师们的教导。至于父亲是科大少年班出身,现在是北大数院教授就更加是不实的传言。Q5:是否长期跟名师?大咩不挑老师,所有老师他都觉得很好。Q6:大咩平常的作息?平常晚饭后自习两节课左右,周末会花半天时间进行实战的模拟训练,晚上一般 10 点上床睡觉。Q7:大咩参加两门竞赛学习,会相互影响吗?数学和信息学都是大咩自己喜欢的科目,他乐在其中,学习中非常专注。参加两门竞赛,是相辅相成的,是正向的作用。举个例子吧,大咩的数论和组合相对比较强,对他参加信息竞赛显然是有帮助的;反过来,信息学中的图论知识对他解决数竞中某些组合问题会有启发。Q8:数学、信息学,大咩更喜欢哪个?信息学。Q9:平时学习花的时间不算多,成绩出色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兴趣是最好的内驱力,大咩是真正热爱信息学和数学的,觉得沉浸其中很有乐趣。因为兴趣,所以专注,因为专注,所以高效。Q10:大咩看过哪些竞赛方面的书籍?数学方面,小蓝本、奥赛经典系列都给他买过,但好像他看的也不是很多,这些书大部分都还很新。平常的练习主要是做往年的选拔赛的试题,老师们也会发练习题给他。信息学方面,主要是参加线上比赛作为训练。Q11:孩子妈妈从事少儿编程教育,以大咩做广告?没有。大咩自己非常反感以他为广告,吸引学员。Q12:大咩参加各种比赛和培训,可以挣钱?不符合事实,小学集训队免费,中学集训队是收费的。参加比赛多,是因为大咩喜欢以赛代练的训练方式。因为是正式比赛,他会更加重视,对比普通的模拟训练,效果更好。Q13:大咩有什么让家长头疼的事情吗?有很多,最头疼的就是刷手机和电脑游戏。

最后我想为学霸们说几句话。现在有一种挺普遍的看法,似乎学习成绩出众的孩子应该是苦兮兮的形象,被家长逼迫着学习,没有快乐的童年,没有自己的时间。我觉得这种感觉是相当的不靠谱。以我接触到的参加竞赛的孩子们来看,他们的表现和同龄人没什么两样。他们精力充沛,思维活跃,课堂纪律让老师很头疼;会把教室门锁上,因为要在里面打牌,怕被老师发现;会小小的恶作剧,把老师的严厉训话做成表情包在微信群里转发表达不满,却忽略了老师也在群里;他们有自己的小幽默,他们欣赏脑力出众的人并很自信自己也是其中一员,口头禅却是“我太菜了”;训练结束会聚餐,大吃一顿后去看电影或者玩密室逃脱。他们是快乐单纯的孩子,他们很可爱,他们很阳光。

来自父亲的分享之竞赛篇

一直有人说,家长早早的规划,是大咩出成绩的重要原因。仔细回想,我们好像也没有特别做什么。孩子认准了努力的方向后,选择信任,顺其自然也许是家长最好的举措吧。

2014 年,大咩进入早培,那时并没有决定孩子主攻竞赛,因为大咩的综合成绩和竞赛成绩都很不错,也是走一步看一步的想法。甚至为了适应中学的节奏,中学的第一个学期,还把唯一的课外班停掉了。另一个原因就是,我认为,小学奥数通过训练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中学的数学竞赛难度会大大增加,大咩想达到国集、国家队的水平,要有天赋的支撑才行。所以,虽然大咩当时已经表现出了对数学和信息学的偏爱,也并没有就把学习的重心放在竞赛上,直到下面这件事的发生。

2015 年国庆期间,全家外出游玩,我大学同学群里出现了一道数学题:90!的最后两位非零数字是多少?群里的同学讨论得很热烈,推导、计算不亦乐乎。大咩听到这道题,在候车室里转了十几分钟后,表示想到了解题的方法。

我将大咩的解答发到了群里,和前面所有讨论的思路都不一样。很快,标准答案被出题人贴出,方法和大咩的一样,简洁有力。这是一道上海市初三的竞赛训练题。这件事让我发现了大咩和我的学霸同学有着一样的特质——清奇的脑回路。以后的时间里,类似的事情又出现了几次,每次大咩都表现出迅速找到或者接近正确思路的直觉和能力。我开始对大咩的数学竞赛前景充满了信心,甚至比大咩自己更有信心,从未动摇。

跟随学校的节奏学习文化课,也兼顾数竞和信息学的研修,时间来到了 2017 年。必须要给学校的研修课和高思集训队点赞,高思集训队的课程重视基础,学校的研修课质量很高并且非常有深度,对大咩的帮助巨大。上半年,大咩以八年级学生的身份进入了信息学奥赛北京省队,开始在竞赛圈崭露头角。一直到 7 月底,大咩的大部分注意力都放在当年的 NOI 上。NOI 结束后,大咩开始投入数学高联备战,由于上半年在数学上花的时间有限,大咩对下半年数竞的前景不是很有信心。得益于暑假期间学校的考前集训,9 月高联,大咩进入省队,开始备战 CMO。赴武汉集训,在模拟测试中,大咩成绩不甚理想,偶有表现,但大部分时候被北京的队友碾压,表现起伏很大,大咩自己的信心严重受挫。

分析原因,因为大咩投入数学的时间不够,竞赛里考察的很多知识点都还没有掌握,甚至有些定理都完全不了解。无需用到未掌握的知识点时,考试完成的就很好,所以成绩跳跃很大。鼓励他,天分足够,缺的只是时间。而同时期,他的班主任数学老师对他的评价和家长类似:潜力很大,练习不够。来自老师和家长两方面不谋而合的反馈,让大咩重拾信心。一个多月后,大咩以初中生身份在 CMO 考试中幸运进入国集,在全国竞赛圈里引起关注。可惜的是,当届的国家预备队选拔从 3 月提前到了元旦,对于训练不足的大咩来说,是不利的。随后的选拔,大咩以微弱的差距未能更进一步,但他的表现已经远远超出了预期,最重要的是收获了信心。

赛季结束后,根据信奥不允许初中生进国集,且两年一个完整周期的特点,建议还是初三学生的大咩在 2018 年将重心放到数竞上。大咩还是在 7 月份 NOI 上给了我们惊喜,进入全国前十。后面的几个月,实力得到提升的大咩在数学竞赛的选拔中稳定发挥,进入国家队,达成目标。

大咩能取得这样的成绩,除了大咩自身的努力外,要感谢的有很多。不管是学校老师,还是机构的老师,他们都给了大咩高水平的指导。人大附中底蕴深厚,提供了最好的条件,不只是系统的训练,还有来自众多榜样学长们的分享。还要强调的,就是大咩身边那些优秀的同学,互相启发、切磋和竞争使得大咩获益良多。这些同学都非常有实力,相信他们很快也会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

来自父亲的分享之家长篇

一些自己的想法和理念,还是说在前面,不保证正确。

孩子自身的努力占 90%,家长的作用不超过 10%。

父母的指导,在孩子小的时候,效果可能更好,这时的孩子愿意听从父母的建议。中学以后,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受环境的影响更大,对比父母,周围同学的言行对他来说更加走心。学风优良,老师给力,同学靠谱,家长才能放心,这不就是好学校最大的价值所在么?

父母应该在孩子小的时候注重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学习时集中注意力,今日事今日毕,不懂的东西想办法弄明白,大量的阅读,学会坚持等等。这比教孩子怎么做一道题更重要。对于一时的成绩,不应过分看中和焦虑。

对绝大多数家庭来说,具体的学习交给老师更加明智,他们更专业。而且家长辅导自己的孩子,很容易着急上火吧。以大咩学围棋为例,因为我自己会下围棋,会忍不住插手,“你下的这就不叫围棋”这种话对大咩打击很大吧。虽然大咩对围棋兴趣不是很足,但没有我的干预,想来还是可以挽救一下的。

还想说的就是,孩子学习成绩出色,当然值得高兴。如果成绩不理想,家长也不用太灰心。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有擅长的方面,也有学起来吃力的课程。现在的社会很多元,早就不是我们小时候“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年代了。尽量让孩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会让他更自信。智商高不一定就拥有生活的智慧,上学时的成绩不优秀也不意味着今后不能出色的工作。父母应该做到的是了解自己的孩子,并尊重他的选择。

说说我们家里的情况吧。

把一个家庭比作一个团队,我们家成员的角色大概是这样的,学习的事情大咩依靠自己。咩爸负责思想工作,类似政委的角色?咩妈则负责信息收集和后勤保障。可能有些抽象,还是用母子、父子间的日常对话,更容易理解。

母子对话:母:大咩,有一个 XXX 比赛,你要参加吗?听说 A(某牛人)也会参加。子:参加吧。B 也告诉我了,他会参加,他非常强。母:是吧,上届第一名 C 和 B 是一个省的哎。子:C 那一年级最厉害的还是 D,他后来拿了国际金牌。.........母:其实,入选国集次数最多的是 Z。好了,报名 OK 了。(几天后,把这些牛人的姓名打乱顺序再仰望一遍。) 父子对话:

父:大咩,你不用和别人比,只要做好自己的事,不会比任何人差,一切会水到渠成的。

大咩警惕状(忽悠,接着忽悠……)

父:但是,最近你的学习出现了一些不好的状况,balabala……

大咩皱眉(哼哼,果然不出所料。只是这次的“但是”比以往来得更早了一些。)

........

看到这里,是谁“窃取了革命的胜利果实”,应该非常清楚了。我们给予大咩学业上的指导是非常有限的。不过没什么可担心的,除了老师,大咩这几年认识了很多人,某某“教主”,大哥们学长们,一起成长的同伴,来自他们的指点和交流,会让大咩今后的学习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对于大咩的未来,我们觉得他做自己喜欢的事就好。一直有一个想法,对于他们这一辈而言,工作不应该仅仅是谋生的手段,希望能和兴趣结合的更好一些。当然,也许这只是美好的愿望。也想提醒他,在学业上,他有了很好的起步,但仅此而已。人生是长跑,未来的成就需要他长期的专注和持续的努力,希望他能够坚持。

结语

不知道读者们觉得邓明扬父亲的经验分享是否有价值呢?让你的孩子或者朋友的孩子试试学习信息学,说不定信息学是适合他、可以改变他人生的一个兴趣呢?

posted on 2020-02-12 11:25  Eufisky  阅读(2628)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