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月神话》代序篇感想-客户需求满足

《人月神话》这本书入手已有些时日了,说来惭愧,一直没有认真的阅读过。近些时间晚上割接频繁,等待操作窗口期翻了一下,感觉大有裨益。想认真读完,又怕琐事太多,故将每次的感想记录:一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二来也是督促自己;

由本书代序所想

我这本是《人月神话》的40周年中文纪念版,在本书的开头王计斌博士写了一个自我揶揄为“本书中唯一的一节废话”的代序。序中他将此书归为“神品”,这也体现了本书的价值。但让我有所感想的还是他在后面说到的:

软件作为一个行业,逐步背起了“solving the wrong problem”(解决错误的问题)的名声。问题决定解决方案,这也就是说,我们一直在制造错误解决方案!这方面有大量的证据,其中最著名的是美国政府统计署(GAO)的数据:全球最大的软件消费商(美国军方)每年要花费数十亿美元购买软件,而在其所购软件中,可直接使用的只占2%,另外3%需要做一些修改,其余95%都成了垃圾。一句话,不管这些软件是否符合需求规格,它们都显然没有满足客户的需求。

作为IT从业者,软件研发的所做即所得的快感及高价值的体现,是我这个运(打)维(杂)羡慕不已。但在王博士的口中这个行当却成了制造“垃圾”er,其原因是“没有满足客户的需求”。因日常工作中也会多多少少接触一些需求满足类的工作,此番言论,让我不得不重新审视一下关于满足客户需求的问题。

3问:

1、谁是客户?

2、什么是需求?

3、怎么满足?

1、谁是客户?

爸爸给小明10块钱,让他到楼下的小卖部买一瓶酱油,那么谁才是小卖部的客户?

营销中判断一个客户的标准要有三个方面

  • 是否有需求
  • 是否有购买力
  • 受否有购买决策权

通常意义上来说,当小明踏入小卖部的时候他就是这个场景中的客户——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套用上面的标准:

  • 谁要买酱油?
  • 谁能出钱买酱油?
  • 谁能决定买不买酱油,去哪家店购买?

答案当然是小明的爸爸。

从我有限的工作经历中来看,我们往往陷入一种误区:谁提的需求谁就是客户。但我们在真正投入人力物力时间去实现的时候(甚至是已经实现后)却发现对象搞错了。用户部门的老大(真正的客户)根本就不认可或者压根就不知道,从而无法给予相关支持。求当时的心理阴影面积。

所以在满足客户需求中,我们必须先要搞清楚谁是客户,错误对象,往往闹出笑话。接到任何需求的时候,还是要多多想想上面的标准,套用一下,绝对能够少走一些弯路。

2、什么是需求?

定义

人的需要是指人体某种生理或心理上的不满足感,它可使人产生行动的动机(这里的动机就是需求)。

人的需要是多样和复杂的。某一时刻,在人的许多需要中,会有一种需要是相对最强烈的,我们称其为强势需要(这是强需求)。

强势需要产生主导动机,而主导动机直接导致人的行动(这里很容易产生伪需求)。人通过行动满足了强势需要后,又会有新的需要变成强势需要,如此循环往复。

说人话就是:

一个人饿了,想吃碗米饭。这就是用户需求。 “饿”是需求,整句话是动机。

你给了他一碗米饭。这就是满足了用户需求。

你给了他一面包,并且告诉他,这玩艺儿更解饿,但是噎得慌,于是搭着卖了一瓶脉动。这就是创造用户需求。

需求和伪需求:

用户需求分2种:

用户想要的。这种一般流于表面,例:我要买一把锤子和一些钉子(伪需求)

用户需要的。这种则是用户的目的,如上例:其实只是想把一幅画挂到墙上(需求)

以上网上摘抄,在我看来需求中,重要的是如何规避“伪需求”。目前脑容量只能一条路:与用户多多沟通,发掘用户的目的,提炼“真需求”。

3、怎么满足?

脑洞一下:

场景一:用户需要锤子和钉子,你给他完事。这种只能算是满足用户的“想要”,且如果你现在没有这些东西呢,用户的需求就不承接了么?

场景二:试着与用户多聊几句:你要锤子和钉子是因为家里的家具坏了么?云云····这个时候就很有可能挖掘出用户的正真需求,哦,原来是要挂画,我这里虽然没有锤子和钉子,但是我有免钉胶,粘贴牢固还不会破坏墙面,你看看能不能用?

场景三:知道用户要装修房子,且昨天在网上买了一幅画,在到画到货前,就将挂画的材料备齐在用户手上了;

以上场景我依次归纳为:日常工作、助力经营、引领业务

PS:

扯了这么多,任何事情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满足”从来就很难满足。其实发现以上所想并不仅仅局限于软件研发,禁锢于IT行业。每个行业、每个岗位都有自己的客户,客户都有需求,而自己的岗位价值就在“满足用户需求”。

这个话题任重而道远,也希望我一直都能在前进的道路上。

 

posted @ 2017-09-05 08:25  Eric_Young  阅读(397)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