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组合使用多款应用帮助构建完整的笔记体系

2、每个维度都可以划分为多个种类的笔记类型

3、给需求的重要性排序

4、如何做年计划、周计划

5、如何在时间维度上做总结

6、如何在目标维度上做总结

7、如何做任务管理

8、数据、资源的存取

9、日日清流程

 

一、组合使用多款应用帮助构建完整的笔记体系

“好的笔记工具不止一个,便也不执着于「就一个」

常有人问我:

王老师,你平时用哪款笔记工具啊?

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我只用一款笔记工具。

确实,我也曾经试图找到某个「十项全能」的笔记工具,提供一

站式功能解决。但是那是一条折腾的不归路。从 Word 到 Vim ,从 Emacs orgmode 到印象笔记,从 Bear 到 Devonthink,从 Drafts 到 Ulysses,从 Milanote 到 Notion,从 Scrivener 到 Roam Research 。这其中还有 Apple Notes, Flomo 和 Craft ……

后来,我发现自己的前提假设就错了——谁给我规定,只能用一款笔记工具了?此时刚好看了张玉新老师(善用佳软)的一场直播,听他说了一个词儿,叫「重器轻用」。于是我恍然大悟,跳出了这个怪圈儿。张老师对于各种笔记工具的态度是:

不关注某个笔记工具哪方面不足,而是只关注吸引他的那一面,只用那一点。

这样一来,每一个他所用的工具,看到的就都是长处,使用起来就颇为愉快。而某款工具其他的功能,可以有很多,他全都忽略,这就是所谓的「重器轻用」。有人会啧啧叹息:唉,那你岂不是花了全价,才买来了 20% 甚至更少的功能?亏了啊!可对我来说,那 20% 的功能,带来的价值,已经能覆盖、甚至是超过全价了。

贪心不好。

 

打造属于自己的笔记系统

不过我们通过实践都知晓,仅从某款软件摘取 20% 的功能,似乎是不足以单独支撑「记笔记」这个事儿的。有的工具擅长采集,有的工具擅长标注,有的工具擅长捕捉灵感,有的工具擅长穿针引线。可是,但凡我们记笔记是认真严肃的,那这些功能都需要啊。

解决之道,是把这些笔记的精华功能联系起来,组合构造一个系统。这个系统用于应对笔记的全过程,从输入到输出。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未必如此顺利。许多笔记工具,在数据的流入流出上,都有不同的限制,很容易形成孤岛。例如许多笔记工具,都支持富文本(Rich Text)格式。但是 Roam Research 并不支持富文本的直接导入。因此它和这些笔记工具间,就难以形成有效的协同。

对于某些笔记工具来说,孤岛是个理想状态,这样可以把用户「圈禁」在自己的掌控中,不至于见异思迁。但是对于我们笔记用户来讲,这种情况就很糟糕。所以,我们需要找到一些工具,帮助我们充当「桥梁」。

 

《卡片笔记写作法》一书将笔记划分成了 3 种类型,分别为:

  • 临时笔记(fleeting notes)
  • 文献笔记(literature notes)
  • 永久笔记(permanent notes)

笔记最初的形态要最快

临时笔记(Fleeting Notes)是笔记的最初形态。记录它的要求,就是一个字——快。

唯有足够快,才能抓住我们突然迸发却又转瞬即逝的灵感。那种感觉,就如同在烟花划过夜空的一刹那完成拍摄。

在手机成为我们的「外挂身体器官」之前,记录临时笔记的介质,一直是纸和笔。但是你知道的,纸片往往会被丢弃,笔记本总会被搁在角落吃灰。所以临时笔记经常不知不觉,就变成了永远不见的记录。

使用软件工具来记录临时笔记,有 2 个好处。首先是保证笔记存了起来,不会被乱丢;其次因为已经是数字化的内容,整理成本相对较低。”

 

我的解决方式:

1、在博客园的文章里记录不同类型的笔记、资料的归处:比如邮件在本地、年计划在notion,充当起目录的作用

2、临时笔记根据使用设备的不同,使用手机则存储在备忘录、使用电脑则快速记录在word,在线工具或网页则保存到收藏夹,一天结束前将临时笔记归档

 

二、每个维度都可以划分为多个种类的笔记类型

每个维度都可以划分为多个种类,而维度之间又是相互交叉的。

  • 从内容上来讲,可以划分为:科技、开发、设计、影视、摄影、音乐等方面
  • 从形式上来讲,又可以划分为:在线资料库、本地资料库、浏览器收藏夹
  • 从时间上来讲,又可以划分为:长期、年度、月度、每周、每日
  • 从方向上来讲,又可以分为:输入(学习吸收、信息获取)、输出(创作)

思来想去,要说明白这个事儿,这四个维度必须得穿插着来讲。首先,我的资料主要分布在 Notion、本地硬盘、浏览器收藏夹这 3 个地方,在每个地方又依据内容划分为各个方面。

三者的结构是基本对应的:Notion 用来对资料进行全面归档,Finder 则用来存放那些有收藏价值的、常用的、需要快速打开的文件,浏览器收藏夹则是那些在线工具和资源。

所以要对自己的需求排序,找到关注的维度和合适自己的分类。

 

三、给需求的重要性排序

我们会有很多的需求:

*快速便捷

*图片的存储

*超大附件的存储

*多端联动(云存储)

*分享

*美观的界面

 

六、如何在目标维度上做总结

目标,比如今年要达成看100部电影的成就,要看50本书。

总结即是否达成了这个目标,进度如何,有什么收获。

以看100部电影的目标为例:

1、做一个总结,把自己看了哪些,观后感等做一个梳理,记录一下自己的足迹和感受

2、跟计划要有联动

3、社交的需求,可以分享到不同的社交平台,获取其他人的回馈,帮助自己更新计划和总结的方式

 

八、数据、资源的存取

1、每月导出邮件存档到本地

2、每月导出微信聊天记录存储到本地

3、个人信息,比如证件扫描件、照片、账户密码等信息存储到云盘

4、工作笔记和工作相关的学习存储在博客园

5、兴趣爱好的学习(摄影、舞蹈等)存储在notion

6、大文件的学习资料存储在云盘

 

九、日日清流程

下载一个桌面便签,带任务勾选小方块的那种

目前在用的工具是:

 

参考以上例子做了我自己的规划

 

【工作日规划】

清理垃圾、整理桌面、收发邮件

检查钉钉、微信信息,及时存档文件和信息

临时笔记归档

做任务清单

 

【月末规划】

邮件存档

微信聊天记录存档

个人资料存档

月度总结

月计划

写博客(是否有学习)

 

参考文章:

https://sspai.com/post/58960

https://sspai.com/prime/story/vol07-their-note-taking-method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