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DO、SAD、SATD、λ相关概念【转】

率失真优化概述:

  率失真优化(Rate D isto r t i on Op t i m ized)策略是在率失真理论[3 ]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代价函数方案,  RDO 的主要思想是, 在计算代价函数时, 同时考虑码率和失真度两方面因素的制约, 在保证低失真度的同时保证低码率, 这样更加有利于视频流的传输。 H. 264在运动搜索、 参考帧择优、 模式决策三个方面运用了不同的RDO 代价函数, 也将非RDO 代价函数列为可选模式, 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可描述如下: 在保证比特率R 不超过最大比特率R max 的条件下, 使失真D 达到最小, 即m in{D } 限制条件:R ≤R max。

  可以通过选择最优的编码参数给出"最好"的图像质量(最低的失真) , 并不超过目标比特率。 在实际中, 用一套编码参数(量化步长、 块模式选择等)对视频序列进行编码, 得到相应的编码比特率 (R ) 和解码图像质量(或失真D ) , 两者结合, 即形成一个R -D 工作点。 用不同套的编码参数重复上述编码过程,获得不同的R - D 工作点,曲线为凸的曲线,横坐标为D,纵坐标为R,曲线为R(D)。

  公式如:J(mode)=D+λ*R。根据不同的情况,D可取下面的值(常用的就是SSD、SAD和SATD):以H.264亮度为例,在帧内预测块大小(16x16或4x4)和预测方向(4个或9个)决策、运动搜索(选择最有匹配点)、参考帧选择、帧间模式选择等都需要进行RDO。

    SAD(Sum of Absolute Difference)=SAE(Sum of Absolute Error)即绝对误差和

    SATD(Sum of Absolute Transformed Difference)即hadamard变换后再绝对值求和

    SSD(Sum of Squared Difference)=SSE(Sum of Squared Error)即差值的平方和

    MAD(Mean Absolute Difference)=MAE(Mean Absolute Error)即平均绝对差值

    MSD(Mean Squared Difference)=MSE(Mean Squared Error)即平均平方误差

RDO概述:

  众所周知,评价编码效率的有两大指标:码率和PSNR。码流越小,则压缩率越大;PSNR越大,重建图像越好。在模式选择的时候,判别公式实质上也就是对二者的综合评价。

  首先以RDO为例,模式对应的代价:J(mode)=SSD+λ*R(ref,mode,mv,residual)

  这里,SSD是指重建块源图像的差值均方和;λ是拉格朗日乘子,就当是权值吧;R就是该模式下宏块编码的实际码流,包括对参考帧、模式、运动矢量、残差等的比特总和。当然如果是帧内模式,就只有R(mode,residual)。

  很多人迷惑的是,改宏块还没编码啊,怎么知道它的码流和重建图像?实际上,RDO就是对每个模式都实际编码一次,得到J(mode),然后选择J(mode)最小的模式为实际编码模式。就像编码器引入了一个大反馈,这也正是JM选用RDO编码起来龟速的原因,当然,编码效率最佳。

  后来,“随意”注意到,不论熵编码选用cavlc还是cabac,各个模式下的residual编码都使用cavlc,为什么此时不用cabac呢?难道cabac复杂么?我的看法是因为cabac会对模型表更新数据,解码端是没有模式选择模块的,如果编码端此时使用cabac,会造成编解码端模型表不匹配,不能正常解码。 λ的取值是就是码率控制相关的概念

SAD和SATD:

  前已所述,RDO包含各模式的实际编码过程,也就是变换量化、熵编码、反变换反量化、重建等,计算量是相当大的,实时编码领域不可能直接使用。因此,就有了下面的替代公式:

  J(mode)=SAD+λ*R(ref,mode,mv)

  J(mode)=SATD+λ*R(ref,mode,mv)

  这里SAD就是该模式下预测块源图像的绝对误差和。比特R中少了对residual的编码,也就是运动估计后就可以直接得到该模式的J(mode)值,极大的减少了运算复杂度。

  SATD就是对残差进行哈德曼变换后的系数绝对和,在大多数情形下,SATD比SAD评价效果更好些,我对foreman CIF图像的测试,psnr增加了约0.2db,码流差不多。当然,SATD比SAD多了个变换,计算量大些。

注意:SAD和SATD对应的λ与RDO的λ取值是不一样的。

  容易困惑的还有,运动估计的匹配准则,很多运动估计的论文中都直接是SAD或SSE。编码器中对残差、MV、ref都要编码,所以匹配准则也就是SAD和码流R的综合评价!!!在同一个模式下,参考块与编码块的不同信息有ref、MV,故匹配准则为:

Jmotion=SAD+λ*R(ref,mv)

最后,附上我以前在群“H264乐园”中的帖子,

Q:如果不用率失真最优化, 为什么选择SATD+delta×r(mode,ref,mv)作为模式选择的依据?为什么运动估计中,整象素搜索用SAD,而亚象素用SATD?为什么帧内模式选择要用SATD? 

A:    SAD即绝对误差和,仅反映残差时域差异,影响PSNR值,不能有效反映码流的大小。SATD即将残差经哈德曼变换的4×4块的预测残差绝对值总和,可以将其看作简单的时频变换,其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生成码流的大小。因此,不用率失真最优化时,可将其作为模式选择的依据。

   一般帧内要对所有的模式进行检测,帧内预测选用SATD的原因同上。 在做运动估计时,一般而言,离最优匹配点越远,匹配误差值SAD越大,这就是有名的单一平面假设,现有的运动估计快速算法大都利用该特性。但是,转换后SATD值并不满足该条件,如果在整象素中运用SATD搜索,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点。而在亚象素中,待搜索点不多,各点处的SAD差异相对不大,可以用SATD选择码流较少的匹配位置。

转自:http://zmshy2128.blog.163.com/blog/static/2544637200658104210/

 

posted @ 2014-12-04 17:36  DwyaneTalk  阅读(5935)  评论(1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