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罗话6级考试试题-有湖南汨罗的没,进来考一考
汨罗话6级考试试题一名词解释(20分)
1、"恩恰饭冒"的意思是____
2、"聊不德难"的意思是____
3、"冒一寸用"的意思是_____
4、"恩死开虾"的意思是_____
5、"嬲腮"的意思是_____
6、 坐上头"一般是指_____
7、 搞陀数不清"的意思是_____
8、 雅哩"的意思是_____
9、 恰根硕烟"的意思_____
10、恩俺是冒打德____
11、油皮扎斤”的意思是_____
12 哈崽”的意思是_____
13、“阂烦崽”的意思是_____
14、“窝屎”的意思是 _____
15、“打背躬”的意思是 _____
16、“醒嘞嬲裹”的意思是_____
17、“脚猪子”意思_____
18、“回驼哩”意思是_____
19、“哈暖”意思是_____
20、“嬲恩里恩婆
二 选择题(15分)
1、"拐德场"的意思是( )
A 糟了、坏了 B 腿瘸了 C 拐弯了 D 被骗了
2、"恩婆"是( )
A 老婆 B 妈妈 C 外婆、姥姥 D 老太太
3、"冒一暖味"是指( )
A 温度不高 B 没什么意思、无聊 C 味道不好
4、 "困告切“是( )
A 很为难 B 投诉你 C 睡觉去
5、"俄凯则咯"是( )
A 什么时候了 B 什么地方 C 我不知道
6、"莫绊德"是( )
A 小心摔跤 B 没有品味 C 不要着急
7、"俄德了咯"是( )
A 怎么办 B 哪里有买的 C 什么时候回家
8、 "不朗不聂"是( )
A 不好不坏 B 不高不低 C 不理不睬 D 不冷不热
9、"早聂吧杀"的意思是
A 心里不舒服 B 想把你杀了 C 可怜的样子
10、"打袍秋( )
A 打鼾 B 游泳 C 打哈欠
11,你个扎别,鬼舞( )各,冒得哦个齿你咧。
”意思是_____
A,十六 B,十七 C,十八 D,十九
12,恩里两个瞎的眼咧!带老子个( )吧,跟老子到派出所切!
A,板子 B,盖子 C,猴子 D,笼子
13,个事是恩搞出来个,现在到好,屙尿( )哦。
A,还不冲厕所 B,又屙屎 C,困干床 D,不洗手
14,那杂告法子( )死得,还税要打发点
A,邋遢 B,喔呔 C,嘻崎 D,咀吖
15,细细别,不听话啰,老子敲你两( )!
A,甲弓 B,乙弓 C,丙弓 D,丁弓
三 判断题(30分)
1、"麻批叫"就是批着麻袋睡觉---------------------( )
2、"霸蛮示金"就是给你点颜色看看的意思-----------( )
3、"嬲卵谈"是指聊天,有时也指说大话-------------( )
4、"贼快性"是说很快的意思-----------------------( )
5、"男宁三嘎"就是不干净很脏的意思---------------( )
6、"细买则"是小女孩子---------------------------( )
7、"桑聂"就是桑树叶子---------------------------( )
8、"贼个样范"是指像做贼的样子-------------------( )
9、"掌宁啵"是指很啰嗦意思-----------------------( )
10、"讨死闲"是指很讨厌的意思---------------------( )
11,汨罗话中的“吃”应该发“恰”的音--------------( )
12 “屎少屁多”指的是“话多”-------------------( )
13、 霸钢”是"杯子"的意思 -----------------------( )
14,“恩喃嘎”是指在'小孩'-----------------------( )
15,说一个人喜欢“吃葓子菜”是说他喜欢吃波菜------( )
四、听力理解(20分,每题2分)
1,女:看咯,外头的个下凌芒子
男:啊,我切看看~~
问:这女的的意思是:
A,外面在下芒果雨
B,外头有个日本人叫个下凌芒子
C,外面在下雨
D,外面在下很小很小的雪
2,男:哦咯,我就是要穿起衣服往水里跳啊!
女:恩个扎脚猪子
问:这女的的意思是:
A,猪的脚被扎了
B,她骂男的是猪脚
C,她骂男的是种猪
D,她骂男的脚发痒
3,女:个是扎郎猪吧
男:恩
问:这女的想问什么?
A,这是个公猪吗?
B,这是个母猪吗?
C,这是个种公猪吗?
D,这个男的是猪吗?
4,男:恩晓得搞不咯,尽搞些空头路
女:晓得类!
问:这个男的意思是:
A,路上没有一个人
B,那女人是傻子
C,那个女人不晓得搞
D,那个女人是外国裁判
5,女:那扎妹子还是红花吧?
男:我晓得?!
问:女的是在问什么?
A,那女的长得像朵红花吗
B,那是她妹妹红花吗
C,那女的胸口有朵红花吗
D,那女的还是个没结婚的处女吗
6,男:崽啊,恩哦里老毛滇东咯~
女:几十咯!
问:男的说女的怎么?
A,老糊涂
B,不聪明
C,女的住在滇东
D,动作缓慢
7下面问题由这篇长对话给出:(8分,每小题2分)
甲:来来来,我里先港好规矩啊,看哦里打
乙:就是玩一哦一算的咯
丙:好的好的
...哔里巴拉...
丁:诶,慢点咯,我还冒打类,你想让我变相公哦
...哔里巴拉...
甲:好恰不如一碰啊~~
.
..哔里巴拉...
乙:搞发老子宝气啊,我就不信,来,神仙怕左手。
...哔里巴拉...
丙:恩哦里就胡看的咯~~~我冒钱,先欠的着咯。
丁:哎呀,恩个扎别西夏个,尽打点港币。
问:1)这段对话发生在什么时候?
A,逛海洋公园的时候
B,打麻将的时候
C,拜神祈福的时候
D,兑换外币的时候
2)丁说变的相公是什么意思?
A,堂客
B,老公
C,牌不齐的人
D,姓相的人
3)乙说神仙怕左手的意思是:
A,神仙都没有左手
B,他要打左边的人一嘴巴
C,他要用左手摸牌
D,他要拜拜财神再来玩
4)最后丁的意思是:
A,丙是个烂人,光讲不给钱
B,丙必须给他港币
C,港币是由西夏人发明的
D,丙是西夏人却给了他港币
五,问答翻译题(15分)
1,解释“骑马冒碰得庆嘎,骑牛碰得庆嘎”的字面意思,并解释它的含义。
2,翻译短文:税有个两公婆雅里想那个哈,又怕细伢则冒困戳,两公婆就想个办法,在细伢则
手里放一卓钱银毫子,细伢则冒那落,两公婆将将想夹场时,细伢则港话得:“把我一卓钱就想奏贼大过寺啊”
后话:
我是湖南汨罗人,离家越久,哪里的山山水水,乡土乡音却在记忆里越来越清晰,工作的闲暇时光偶尔会回忆起小时候回乡下快乐的时光。在北京的大街上突然听到一句乡音就会有一种莫名的感动。
推荐一本书,是老书了,韩少功的《马桥词典》。
简介:《马桥词典》集录了湖南汨罗县马桥人日常用语,计一百一十五个词条。他以这些词条为引子,讲述了古往今来一个个丰富生动的故事,引人入胜、回味无穷。 这部长篇小说,没有采取传统的创作手法,而是巧妙地糅合了文化人类学、语言社会学、思想随笔、经典小说等诸种写作方式,用词典构造了马桥的历史文化,使读者享受到小说巨大魅力时,领略到每个词条后面的历史、贫困、奋斗和文明,看到了中国的"马桥"、世界的中国。小说主体从历史走到当代,从精神走到物质,从丰富走到单调,无不向人们揭示出深邃的思想内涵。 这是一次大胆、成功的创作实践尝试,是中国当代文学一个重要的收获。
作者前言:人是有语言能力的生物,但人说话其实很难。 1988年我移居中国的南方之南,最南端的海南岛。我不会说海南话,而且觉得这种话很难学。有一天,我与朋友到菜市场买菜,见到不知名的鱼,便向本地的卖主打听。他说这是鱼。我说我知道是鱼,请问是什么鱼?他瞪大眼睛说:“海鱼么。”我笑了,我说我知道是海鱼,请问是什、么、海、鱼?对方的眼睛瞪得更大了,显得有些不耐烦:“大鱼么!” 我和朋友事后想起这一段对话,忍不住大笑。海南人有全国最大的海域,有数不尽数的渔村,历史悠久的渔业。我后来才知道,他们关于鱼的词汇量应该说是最大的。真正的渔民,对几百种鱼以及鱼的每个部位以及鱼的各种状态,都有特定的语词,都有细致、准确的表达和描述,足可以编出一本厚厚的词典。但这些绝大部分无法进入普通话。即使是收集词条最多的《康熙字典》,四万多汉字也离这个海岛太遥远,把这里大量深切而丰富的感受排除在视野之外,排除在学士们御制的笔砚之外。当我同这里的人说起普通话时,当我迫使他们使用他们不大熟悉的语言时,他们就只可能用“海鱼”或“大鱼”来含糊。我差一点嘲笑他们,差一点以为他们可怜得语言贫乏。我当然错了枚嘣于我来说,他们并不是我见到的他们,并不是我在谈论的他们,他们嘲啾呕哑叽哩哇啦,很大程度上还隐匿在我无法进入的语言屏障之后,深藏在中文普通话无法照亮的暗夜里。他们接受了这种暗夜。这使我想起了自己的家乡。我多年来一直学习普通话。我明白这是必要的,是我被邻居、同事、售货员、警察、官员接受的必需,是我与电视、报纸沟通的必需,是我进入现代的必需。我在菜市场买鱼的经历,只是使我突然震惊:我已经普通话化了。这同时意味着,我记忆中的故乡也普通话化了,正在一天天被异生的语言滤洗 ——它在这种滤洗之下,正在变成简单的“大鱼”和“海鱼”,简略而粗糙,正在译语的沙漠里一点点干枯。这并不是说故乡不可谈论。不,它还可以用普通话谈论,也可以用越语、粤语、闽语、藏语、维语以及各种外国语来谈论,但是用京胡拉出来的《命运交响曲》还是《命运交响曲》吗?一只已经离开了土地的苹果,一只已经被蒸熟了腌制了的苹果,还算不算一只苹果? 方言当然不是惟一的语言障碍,地域性也不是语言的惟一属性。在地域性之外,语言起码还有时代性的维度。几天前,我与朋友交谈,感慨交通和通讯手段的发达,使人类越来越强化了横的联系,越来越加速了文化更新的进程,在不久的将来,可能基本上铲除和融化文化的地域差别,倒是可能扩大和加剧时代差别。地球村的同代人吃着同样的食品,穿着同样的衣服,住着同样的房子,流行着同样的观念,甚至说着同样的语言,但到那个时候,五十年代的人了解三十年代的人,2020年出生的人了解2010年出生的人,有可能就像现在湖南人要了解海南文化,中国人要了解英国文化一样困难。事实上,这个过程已经开始。在同一种方言内,所谓“代沟”不仅表现在音乐、文学、服装、从业、政治等等方面的观念上,也开始表现在语言上——要一个老子完全听懂儿子的词语,常常得出一把老汗,已成为我们周围常见的事实。“三结合”、“豆豉票”、“老插”、“成分”……一批词汇迅速变成类似古语的东西,并没有沉淀于古籍,没有退出日常生活,仍然在某些特定的交际圈子里流通,就像方言在老乡圈子里流通一样。不是地域而是时代,不是空间而是时间,正在造就出各种新的语言群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