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VIDIA GPU 内部主要由以下部件组成
NVIDIA GPU 内部主要由以下部件组成:
- 流处理器(Streaming Processor 或 CUDA Core):
- 功能:这是 NVIDIA GPU 最基本的计算单元,用于执行各种算术和逻辑运算,比如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在图形处理中,负责对图形数据进行大量的数学计算,如顶点坐标变换、像素颜色计算等;在通用计算任务中,可执行矩阵运算、向量运算等复杂的数学操作,是实现 GPU 并行计算能力的关键部件。
- 特点:数量众多,能够同时处理大量的数据,并且可以并行执行多个任务,大大提高了计算效率。
- 纹理单元(Texture Unit):
- 功能:主要负责处理纹理映射操作。纹理是应用在 3D 模型表面的图像,纹理单元需要快速地读取和过滤纹理图像,并将其应用到相应的模型表面上,以增强模型的真实感。它能够进行纹理采样、过滤等操作,确保纹理在模型表面上的正确显示。
- 特点:需要快速访问显存中的纹理数据,对数据的读取和处理速度要求较高,以满足图形渲染的实时性需求。
- 光栅化单元(Rasterizer):
- 功能:将 3D 图形的几何信息(如顶点坐标、三角形面等)转换为 2D 屏幕上的像素信息。确定哪些像素位于三角形面内,并为这些像素生成相应的颜色、深度等信息,以便后续的像素处理阶段进行处理。
- 特点:其性能直接影响到 GPU 能够处理的几何图形的复杂度和渲染速度,需要高效地完成几何图形到像素信息的转换。
- 显存控制器(Memory Controller):
- 功能:负责管理 GPU 与显存之间的数据传输。根据 GPU 的需求,快速地读取和写入显存中的数据,协调 GPU 核心与显存之间的带宽分配,确保数据的及时传输,以满足 GPU 对数据的高速访问需求。
- 特点:需要具备较高的带宽和数据传输速率,以支持 GPU 对大量数据的快速读写操作。不同的 NVIDIA GPU 架构可能采用不同的显存控制器设计,以提高显存的带宽和数据传输速度。
- 缓存(Cache):
- 一级缓存(L1 Cache):位于 GPU 核心内部,与流处理器等部件紧密相连,访问速度非常快,但容量相对较小。用于存储频繁访问的数据,如最近使用的像素数据、顶点数据等,以减少对外部显存的访问次数,提高数据访问的速度。
- 二级缓存(L2 Cache):通常是多个流处理器或计算单元共享的,容量相对较大,但访问速度比 L1 Cache 慢一些。用于缓存从显存中读取的数据以及中间计算结果,以便在后续的计算中能够快速地获取这些数据,进一步提高数据的命中率和 GPU 的整体性能。
- 流多处理器(Streaming Multiprocessor,SM):
- 功能:是 NVIDIA GPU 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将多个流处理器、寄存器、控制单元等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基本的计算模块。SM 可以同时调度和执行多个线程,每个线程都可以在流处理器上独立地执行指令,实现高度的并行计算。
- 特点:具有自己的控制单元、寄存器文件和指令缓存等,能够独立地完成计算任务。不同的 NVIDIA GPU 架构中,SM 的数量、结构和性能会有所不同,例如,一些高端的 NVIDIA GPU 可能具有更多的 SM,以提供更高的计算性能。
- 特殊功能单元:
- 张量核心(Tensor Core):用于加速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计算。能够高效地执行矩阵乘法等张量运算,这对于深度学习模型的训练和推理非常重要,可以大大提高 GPU 在人工智能计算方面的性能。
- 特殊函数单元(Special Function Unit,SFU):用于执行超越函数(如三角函数、指数函数等)、插值以及其他特殊运算。SFU 通常具有专门的硬件电路来加速这些特殊运算的执行,为图形处理和通用计算提供支持。
=========================================================
CUDA Core的内部结构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 运算单元:
- 浮点运算单元(FPU):这是CUDA Core进行浮点运算的关键部件。在图形处理和科学计算中,浮点运算非常频繁,比如对图形的坐标、颜色等数据进行处理,以及在深度学习的训练和推理过程中进行大量的矩阵运算等都需要用到FPU。FPU能够高效地执行浮点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并且支持一些高级的浮点运算操作,例如三角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的计算,为GPU的复杂计算任务提供了强大的浮点运算能力。
- 整数运算单元(Int Unit):主要负责处理整数运算,如整数的加、减、乘、除、位运算等。在图形渲染中,整数运算用于处理图形的索引、计数器等数据;在通用计算中,整数运算也常用于逻辑判断、循环计数等操作。整数运算单元与浮点运算单元相互配合,使得CUDA Core能够同时处理不同类型的数据运算,满足各种计算任务的需求。
- 控制单元:
- 指令译码器:接收来自GPU的指令,并将其转换为CUDA Core内部可以理解和执行的操作信号。指令译码器会根据指令的类型、操作码和操作数等信息,确定需要执行的具体运算操作以及操作的对象,然后将这些信息传递给相应的运算单元和其他部件,以控制CUDA Core的工作流程。例如,当接收到一个进行矩阵乘法的指令时,指令译码器会将其分解为多个基本的运算操作,并指挥运算单元按照正确的顺序和方式进行计算。
- 调度器:负责对CUDA Core内部的任务进行调度和管理。由于GPU通常需要同时处理大量的并行任务,调度器会根据任务的优先级、依赖关系以及CUDA Core的资源状况,合理地安排运算单元的工作顺序,以确保CUDA Core能够高效地执行各种任务。例如,当有多个线程的计算任务同时到达CUDA Core时,调度器会根据线程的优先级和资源需求,决定哪个线程的任务先执行,哪个线程的任务后执行。
- 寄存器:
- 通用寄存器:用于暂存CUDA Core在运算过程中的数据,如操作数、中间结果等。通用寄存器的读写速度非常快,可以快速地为运算单元提供数据,并且能够减少对外部存储器(如显存)的访问次数,从而提高CUDA Core的运算效率。由于GPU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并行计算任务,因此CUDA Core通常会配备较多数量的通用寄存器,以便能够同时存储多个线程的数据。
- 特殊功能寄存器:这些寄存器具有特定的功能,用于存储CUDA Core的一些状态信息、控制信息等。例如,用于存储指令执行的状态标志(如进位标志、零标志等),或者存储CUDA Core的工作模式、配置信息等。特殊功能寄存器的存在使得CUDA Core能够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灵活的配置和控制。
- 数据缓存与队列:
- 数据缓存:用于缓存从外部存储器(如显存)中读取的数据,以便在后续的计算中能够快速地获取这些数据。数据缓存可以减少对外部存储器的访问延迟,提高数据的读取速度。由于GPU的外部存储器访问速度相对较慢,数据缓存的存在对于提高CUDA Core的性能非常重要。
- 计算结果队列:用于存储CUDA Core的计算结果,以便在需要时将结果输出到外部存储器或其他部件。计算结果队列可以保证计算结果的有序输出,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运算单元和外部存储器之间的数据传输压力。
===========================================================
在 NVIDIA GPU 中,CUDA Core 的运算单元和控制单元通过以下方式协同工作:
- 指令接收与解析:
- 控制单元的作用:控制单元首先从 GPU 的指令缓存或其他指令来源接收指令。这些指令包含了要执行的操作类型(如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内存访问等)以及操作所需的数据信息和操作对象的地址等。控制单元对这些指令进行译码和解析,将其转换为运算单元可以理解的控制信号。例如,当接收到一个矩阵乘法的指令时,控制单元会确定该指令需要进行浮点乘法和加法运算,并确定参与运算的数据在内存中的位置。
- 运算单元的响应:运算单元等待控制单元发来的控制信号,一旦接收到有效的控制信号,就会根据信号的指示准备进行相应的运算操作。
- 数据获取与准备:
- 控制单元的协调:控制单元根据指令中指定的数据地址信息,协调内存控制器从显存或其他存储层级中读取所需的数据。它确保数据能够准确、及时地传输到运算单元,并且在数据传输过程中进行必要的地址转换和数据缓存管理。例如,在进行图形渲染时,控制单元会指挥内存控制器从显存中读取像素数据,并将其传输到运算单元进行颜色计算。
- 运算单元的等待:运算单元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处于等待状态,直到所需的数据全部准备就绪。运算单元中的寄存器会暂存这些数据,以便在运算时能够快速访问。
- 运算执行与调度:
- 运算单元的工作:当数据准备完成后,运算单元根据控制单元的指令开始执行相应的运算操作。例如,浮点运算单元执行浮点乘法和加法运算,整数运算单元执行整数的逻辑运算等。运算单元会按照指令的要求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将中间结果暂存到寄存器或其他临时存储区域中。
- 控制单元的调度:控制单元会对多个运算单元的工作进行调度和管理。在 NVIDIA 的 GPU 中,通常有多个 CUDA Core 并行工作,控制单元会根据线程的优先级、任务的依赖关系以及硬件资源的可用性等因素,合理地分配指令和数据给不同的运算单元,以实现高效的并行计算。例如,控制单元可以将一个大规模的矩阵乘法任务分解为多个小的子任务,并分配给不同的运算单元同时进行计算。
- 结果存储与反馈:
- 运算单元的输出:运算单元完成运算后,会将计算结果输出到指定的存储位置。这些结果可能会被写回到显存中,以便后续的图形处理或通用计算使用,也可能会被传输到其他的运算单元或硬件模块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 控制单元的监控:控制单元会监控运算单元的执行状态和结果,确保运算的正确性和完整性。如果发现运算结果异常或出现错误,控制单元会采取相应的错误处理措施,如重新执行指令、报告错误信息等。
========================================================
CUDA Core 的运算单元处理复杂计算任务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 并行计算:
- 任务分解:将复杂的计算任务分解成多个较小的、相互独立的子任务。例如在矩阵乘法中,一个大型矩阵可以被分割成多个小矩阵块,每个 CUDA Core 负责处理其中一个小矩阵块的乘法运算。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大量的 CUDA Core 同时进行计算,大大提高计算效率。比如在深度学习的训练过程中,神经网络的前向传播和反向传播计算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并行化处理。
- 线程并行:CUDA 编程模型中,每个 CUDA Core 可以执行一个线程的计算任务,并且可以同时启动大量的线程。这些线程在不同的数据上执行相同的操作指令,通过并行执行来加速整个计算过程。每个线程都有自己独立的寄存器和局部内存空间,用于存储线程执行过程中的数据和中间结果。
- 数据缓存与复用:
- 缓存机制:CUDA Core 附近有高速缓存,如寄存器和共享内存。寄存器是速度最快的存储单元,用于暂存线程执行过程中的频繁使用的数据和中间结果,减少对外部内存的访问次数,提高数据读取和写入的速度。共享内存是片上内存,可供同一个线程块内的线程共享,线程块内的线程可以通过共享内存进行数据交换和协作,提高数据的复用率。例如,在图像处理中,对图像的相邻像素进行处理时,可以将相邻像素的数据加载到共享内存中,以便多个线程快速访问和处理。
- 数据预取:在计算任务开始之前,CUDA Core 可以提前将可能需要使用的数据从外部内存(如显存)预取到高速缓存中,这样在实际计算时可以快速获取数据,减少数据访问的延迟。通过合理的数据预取策略,可以提高数据的准备速度,使 CUDA Core 能够更快地进入计算状态。
- 指令优化与流水化执行:
- 指令优化:GPU 架构针对常见的计算操作进行了指令集的优化,例如针对浮点运算、向量运算等提供了专门的指令。CUDA Core 的运算单元在执行这些优化后的指令时,可以更高效地完成计算任务。同时,编译器也会对 CUDA 程序进行优化,将高级语言代码转换为更高效的机器指令,以充分发挥 CUDA Core 的性能。
- 流水化执行:CUDA Core 的运算单元采用流水线技术,将一个计算任务分解成多个阶段,每个阶段由不同的硬件单元负责执行。这样可以在一个时钟周期内同时执行多个不同阶段的任务,提高计算的吞吐量。例如,在进行浮点加法运算时,可以将加法操作分解为数据读取、运算、结果写回等阶段,多个加法运算可以在不同的阶段同时进行,从而提高运算效率。
- 特殊功能单元辅助:
- 张量核心(Tensor Core)辅助:一些 NVIDIA GPU 中除了 CUDA Core 还包含张量核心,张量核心专门用于加速深度学习中的矩阵乘法和卷积等运算。在处理复杂的深度学习任务时,CUDA Core 可以与张量核心协同工作,将计算任务中的矩阵乘法等运算交给张量核心处理,而 CUDA Core 则负责其他的辅助计算和控制任务,从而提高整个计算任务的执行速度。
- 其他特殊硬件单元:GPU 中还可能包含其他特殊的硬件单元,如用于光线追踪的 RT Core 等。在处理与光线追踪相关的复杂计算任务时,CUDA Core 可以与这些特殊硬件单元配合,共同完成计算任务,提高计算效率和图形渲染质量。
=========================================================================
以下是关于线程束(Warp)的概念以及它与CUDA Core协同工作的详细解释:
线程束的概念
- 定义:线程束是NVIDIA GPU在执行CUDA程序时的基本执行单元。在CUDA编程模型中,线程被组织成线程块(Thread Block),而线程块进一步被划分成若干个线程束。一个线程束通常由32个连续的线程组成,这些线程在硬件层面上会以一种同步的方式执行指令,也就是说它们在同一时钟周期内执行相同的指令,但操作的数据可能不同。
与CUDA Core协同工作的方式
1. 指令分发与执行
- 指令分发:当一个CUDA程序启动后,GPU会将任务分配到各个线程块,每个线程块再细分到线程束。对于每个线程束,控制单元会将指令分发给其中包含的32个线程。这些指令首先到达线程束调度器(Warp Scheduler),线程束调度器负责将指令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发给各个CUDA Core去执行。
- 同步执行:由于线程束内的32个线程是同步执行的,这意味着在一个时钟周期内,它们都会尝试执行同一条指令。例如,如果是一个加法指令,那么这32个线程会同时对各自的数据执行加法操作,只是每个线程所操作的数据是不同的(根据程序逻辑和线程索引来确定具体的数据)。这种同步执行的方式可以充分利用CUDA Core的并行计算能力,因为可以同时对332个不同的数据进行相同的计算操作。
2. 数据访问与处理
- 数据分配:每个线程在执行计算任务时都需要访问数据,这些数据的来源可能是显存、共享内存等。在一个线程束中,线程对数据的访问是有一定规律的。例如,在访问显存中的数据时,根据线程的索引和数据存储的布局,每个线程会获取到属于自己的那部分数据。而且,线程束内的线程在访问共享内存时也会遵循一定的规则,以便高效地利用共享内存资源。
- 数据并行处理:线程束内的线程对获取到的数据进行并行处理。比如在图像处理任务中,一个线程束可能负责处理图像的某一小区域,其中每个线程负责处理该区域内的一个像素点的相关计算(如颜色调整、滤波等操作)。通过这种方式,大量的像素点可以同时得到处理,加速了整个图像处理的过程。
3. 分支处理
- 分支预测:在程序执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条件分支语句(如if-else语句)。对于线程束来说,由于其32个线程是同步执行的,如果遇到分支情况,硬件会进行分支预测。也就是说,它会根据一定的算法猜测哪一个分支更有可能被执行,然后让所有线程先按照猜测的分支执行指令。
- 分支处理机制:如果分支预测正确,那么线程束的执行可以继续高效进行;但如果分支预测错误,就需要对错误分支执行的线程进行重新执行正确分支的指令。不过,NVIDIA GPU采用了一些优化措施来尽量减少分支预测错误带来的性能损失,比如通过硬件机制让部分线程在等待重新执行指令时可以执行其他有用的任务,以提高整体的执行效率。
4. 资源利用与调度
- CUDA Core分配:线程束在执行过程中会根据任务需求合理分配CUDA Core资源。一般情况下,一个线程束会占用一定数量的CUDA Core来执行指令,具体数量取决于GPU的架构和任务的性质。不同的线程束可以同时占用不同的CUDA Core,从而实现多个线程束在GPU上的并行执行,进一步提高了GPU的并行计算能力。
- 调度优化:GPU中的调度器会根据线程束的执行状态、任务优先级等因素对线程束进行调度。例如,当一个线程束因为等待数据而暂时无法执行下一步指令时,调度器可能会切换到其他已经准备好执行指令的线程束,让GPU的计算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避免资源闲置,提高整个GPU的运行效率。
通过以上方式,线程束与CUDA Core紧密协同工作,充分发挥了NVIDIA GPU的并行计算优势,使得复杂的计算任务能够在GPU上高效地完成。
=========================================================================
除了线程束(Warp),CUDA Core 还有以下一些相关的执行单元:
- 流式多处理器(Streaming Multiprocessor, SM):
- 组成部分:一个 SM 包含多个 CUDA Core、一个执行上下文、共享内存、寄存器文件等。它是 GPU 中非常重要的执行单元,负责调度和管理 CUDA Core 的工作。
- 功能:SM 接收来自主机的任务,并将其分配给内部的 CUDA Core 和线程束进行处理。它可以同时执行多个线程块,每个线程块包含多个线程。SM 还负责管理线程之间的同步、数据的存储和读取等操作,通过合理的调度和资源分配,提高 GPU 的并行计算效率。
- 张量核心(Tensor Core):
- 功能特性:这是一种专门为加速深度学习中的矩阵运算而设计的执行单元。与传统的 CUDA Core 相比,张量核心能够更高效地处理大规模的矩阵乘法和卷积运算等深度学习任务。例如,在处理神经网络的训练和推理过程中,张量核心可以大大提高计算速度。
- 工作方式:张量核心采用特殊的硬件架构和计算方法,能够在一个时钟周期内处理多个矩阵元素的乘法和累加操作。它与 CUDA Core 协同工作,在 CUDA 程序中,开发者可以通过特定的编程接口和指令来调用张量核心,以加速深度学习算法的执行。
- 特殊功能单元(Special Function Unit, SFU):
- 功能:主要用于执行一些特殊的数学函数运算,如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等)、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这些函数的计算在一些科学计算、图形渲染和机器学习等应用中经常会用到。
- 工作方式:当 CUDA 程序中需要执行这些特殊函数时,相关的指令会被发送到 SFU 进行处理。SFU 具有专门的硬件电路和算法来快速准确地计算这些特殊函数的值,然后将结果返回给 CUDA Core 或其他执行单元进行后续的处理。
============================================================
线程束(Warp)和线程块(Thread Block)是CUDA编程模型中两个不同层次的线程组织概念,它们存在多方面的区别:
1. 定义与组成
-
线程块:
- 线程块是CUDA程序中对线程进行组织的一个基本单元。开发者可以根据具体的计算任务需求,将若干个线程组合成一个线程块。一个线程块中的线程数量可以由开发者自行设定,但通常会受到GPU硬件资源的限制,比如在某些NVIDIA GPU架构下,一个线程块中的线程数量一般在几百到一千多不等。
- 这些线程在同一个线程块内可以通过共享内存(Shared Memory)进行数据共享和协作,并且可以使用同步机制(如__syncthreads()函数)来确保某些操作在所有线程都完成特定任务后再继续进行。
-
线程束:
- 线程束是线程块进一步细分的结果,是GPU硬件执行层面的一个基本单元。在NVIDIA GPU中,一个线程束固定由32个连续的线程组成。
- 这32个线程在硬件层面会以一种同步的方式执行指令,即在同一时钟周期内执行相同的指令,只是操作的数据可能不同。
2. 执行方式
-
线程块:
- 线程块在GPU上是并行执行的多个单元之一。不同的线程块之间相对独立,它们可以被分配到不同的流式多处理器(Streaming Multiprocessor,SM)上去执行,并且它们的执行顺序和进度通常是不确定的,取决于GPU的调度机制和硬件资源的可用性。
- 例如,在一个图像处理任务中,如果将图像分割成多个区域,每个区域的处理任务可以分配给一个线程块,各个线程块独立地对各自负责的区域进行处理,它们之间不需要严格的同步(除非有特定的程序逻辑要求)。
-
线程束:
- 线程束内的32个线程执行指令时具有更强的同步性。它们在硬件上是紧密关联的,一旦开始执行指令,就会在同一时钟周期内尝试执行同一条指令,如同时对各自的数据进行加法、乘法等运算。
- 这种同步执行的方式有利于充分利用GPU的硬件资源,特别是CUDA Core等计算单元,因为可以同时对32个不同的数据进行相同的计算操作,提高了计算效率。
3. 内存访问与共享
-
线程块:
- 线程块内的线程可以共享一块特定的共享内存(Shared Memory)。共享内存是位于GPU芯片上的一种高速内存,其访问速度比显存快很多。线程可以利用共享内存来存储和共享一些中间数据、临时结果等,方便线程之间的协作和数据复用。
- 例如,在矩阵乘法计算中,一个线程块内的线程可以将矩阵的部分元素加载到共享内存中,以便其他线程能够快速访问并进行后续的计算操作。
-
线程束:
- 线程束内的线程在访问共享内存时也遵循一定的规则,但它们本身并没有额外独立于线程块的共享内存空间。线程束内的线程主要是基于线程块提供的共享内存资源进行数据访问,并且在访问方式上可能会因GPU架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 比如,在某些情况下,线程束内的线程可能会按照一定的顺序或模式依次访问共享内存中的数据,以确保高效的内存利用和数据一致性。
4. 调度与资源分配
-
线程块:
- 线程块的调度主要由GPU的调度器根据硬件资源的情况进行安排。调度器会根据任务的优先级、硬件资源的可用性等因素,决定将各个线程块分配到哪些流式多处理器(SM)上去执行,以及何时执行。
- 不同的线程块可能会被分配到不同的SM上,并且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因为资源竞争等原因而出现不同的执行进度和顺序。
-
线程束:
- 线程束的调度相对来说更加精细,是在每个流式多处理器(SM)内部进行的。每个SM会对其内部包含的线程束进行调度,根据线程束的执行状态、任务需求等因素,合理安排线程束的执行顺序和资源分配。
- 例如,当一个线程束因为等待数据而暂时无法执行下一步指令时,SM的调度器可能会切换到其他已经准备好执行指令的线程束,以确保SM内的计算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综上所述,线程块和线程束在定义、执行方式、内存访问与共享以及调度与资源分配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区别,它们在CUDA编程模型中各自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共同协助实现高效的GPU并行计算。
====================
以下是线程块分配到不同的流式多处理器(Streaming Multiprocessor,SM)上执行的详细过程:
1. GPU调度器的作用
GPU中存在调度器,其主要职责是根据硬件资源的状况以及任务的特性,对线程块进行合理的分配和调度,以确保GPU的高效运行。调度器会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如各SM的空闲资源情况、线程块的大小、任务的优先级等,来决定将哪些线程块分配到哪个SM上去执行。
2. 资源可用性考量
- SM空闲资源评估:在分配线程块之前,调度器会先检查各个SM的空闲资源状况。每个SM都有其自身的资源限制,包括可容纳的线程数量、可用的CUDA Core数量、共享内存容量、寄存器数量等。调度器需要确定哪些SM有足够的空闲资源来接纳新的线程块。
- 线程块资源需求分析:同时,调度器也会分析待分配线程块的资源需求。不同的计算任务所形成的线程块可能在资源需求上有所不同,比如有些线程块可能需要较多的共享内存来存储中间数据,而有些可能更依赖大量的CUDA Core进行计算。通过对比SM的空闲资源和线程块的资源需求,调度器可以初步筛选出能够接纳特定线程块的SM。
3. 任务优先级因素
- 用户设定优先级:如果在CUDA程序中,开发者为不同的任务(以线程块为执行单元)设定了不同的优先级,那么调度器会优先考虑将高优先级的线程块分配到合适的SM上执行。例如,在一个包含图像渲染和数据处理两个任务的应用中,若开发者设定图像渲染任务的线程块优先级更高,那么调度器会在资源允许的情况下,先将图像渲染任务的线程块分配到SM上。
- 隐含优先级判断:即使没有用户明确设定优先级,调度器也会根据任务的性质和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等因素,赋予不同任务隐含的优先级。一般来说,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任务(如实时视频处理)可能会被视为具有较高优先级,调度器会尽量优先安排其线程块的分配和执行。
4. 分配策略与算法
- 负载均衡策略:为了充分利用GPU的所有SM资源,调度器通常会采用负载均衡策略。其目标是使各个SM所承担的计算负载相对均衡,避免出现某些SM过度繁忙而其他SM闲置的情况。例如,当有多个线程块可供分配时,调度器会尝试将它们均匀地分配到不同的SM上,根据各SM的空闲资源和线程块的资源需求进行动态调整。
- 贪心算法等分配算法:在实际操作中,调度器可能会采用一些常见的分配算法,如贪心算法的变种。贪心算法的基本思路是在每一步选择中都试图做出当前看来最好的选择。在线程块分配场景下,可能会根据当前各SM的空闲资源情况和线程块的资源需求,选择最适合接纳某个线程块的SM,然后继续对下一个线程块进行分配,不断重复这个过程,直到所有线程块都被分配完毕。
5. 动态调整机制
- 执行过程中的监测:在线程块在SM上执行的过程中,调度器并不会停止对整个GPU资源利用情况的监测。它会持续关注各SM的负载情况、线程块的执行进度等信息。
- 动态重新分配:如果发现某个SM负载过重,导致其执行效率下降,或者某个线程块因为资源不足而执行缓慢,调度器可能会采取动态重新分配的措施。例如,将部分线程块从负载过重的SM转移到相对空闲的SM上,或者调整不同线程块在各SM上的资源分配,以优化整个GPU的运行效率。
通过上述过程,线程块能够根据GPU的资源状况、任务优先级等因素,被合理地分配到不同的SM上执行,从而实现GPU的高效并行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