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树

什么是决策树

  决策树,一种分类器,大多是用来分类的。

  对于分类问题,选择分类属性的标准是信息增益最大,涉及到熵这个概念。而在做回归树的时候,选择变量的标准我们用最小均方误差(MSE)。

 

决策树算法的具体描述

1. 开始,所有记录看作一个节点

2. 遍历每个变量的每一种分割方式,找到最好的分割点

3. 分割成几个节点N1..Nn

4. 对N1和N2分别继续执行2-3步,直到每个节点足够“纯”为止

   如果一个分割点可以将当前的所有节点分为几类,使得每一类都很“纯”,也就是同一类的记录较多,那么就是一个好分割点。构建决策树采用贪心算法,只考虑当前纯度差最大的情况作为分割点。

 

停止条件

  决策树的构建过程是一个递归的过程,所以需要确定停止条件,否则过程将不会结束。一种最直观的方式是当每个子节点只有一种类型的记录时停止,但是这样往往会使得树的节点过多,导致过拟合问题(Overfitting)。另一种可行的方法是当前节点中的记录数低于一个最小的阀值,那么就停止分割,将max(P(i))对应的分类作为当前叶节点的分类。

 

如何找到最好的分割点http://www.cnblogs.com/fengfenggirl/p/classsify_decision_tree.html

  属性选择方法总是选择最好的属性作为分裂属性,即让每个分支的记录的类别尽可能纯。它将所有属性列表的属性进行按某个标准排序,从而选出最好的属性。属性选择方法很多,这里介绍三个常用的方法:信息增益(Information gain)、增益比率(gain ratio)、基尼指数(Gini index)。

 

  • 信息增益(Information gain)

选择标准:以属性R分裂前后的信息增益比其他属性最大  

  

  其中的m表示数据集D中类别C的个数,Pi表示D中任意一个记录属于Ci的概率,计算时Pi=(D中属于Ci类的集合的记录个数/|D|)。Info(D)表示将数据集D不同的类分开需要的信息量。Info实际上就是信息论中的熵Entropy,熵表示的是不确定度的度量,如果某个数据集的类别的不确定程度越高,则其熵就越大。

  假设我们选择属性R作为分裂属性,数据集D中,R有k个不同的取值{V1,V2,...,Vk},于是可将D根据R的值分成k组{D1,D2,...,Dk},按R进行分裂后,将数据集D不同的类分开还需要的信息量为: 

  

  信息增益的定义为分裂前后,两个信息量只差:

  

  信息增益Gain(R)表示属性R给分类带来的信息量,寻找Gain最大的属性,就能使分类尽可能的纯,即最可能的把不同的类分开。不过发现对所有的属性Info(D)都是一样的,所以求最大的Gain可以转化为求最小的InfoR(D)。这里引入Info(D)只是为了说明背后的原理,方便理解,实现时不需要计算Info(D)。

  举一个例子,数据集D如下:

记录ID 年龄 输入层次 学生 信用等级 是否购买电脑
1 青少年 一般
2 青少年 良好
3 中年 一般
4 老年 一般
5 老年 一般
6 老年 良好
7 中年 良好
8 青少年 一般
9 青少年 一般
10 老年 一般
11 青少年 良好
12 中年 良好
13 中年 一般
14 老年 良好

  这个数据集是根据一个人的年龄、收入、是否学生以及信用等级来确定他是否会购买电脑,即最后一列“是否购买电脑”是类标。现在我们用信息增益选出最最佳的分类属性,计算按年龄分裂后的信息量:

  

  整个式子由三项累加而成,第一项为青少年,14条记录中有5条为青少年,其中2(占2/5)条购买电脑,3(占3/5)条不购买电脑。第二项为中年,第三项为老年。类似的,有:

  

  

  可以得出Info年龄(D)最小,即以年龄分裂后,分得的结果中类标最纯,此时已年龄作为根结点的测试属性,根据青少年、中年、老年分为三个分支:

  注意,年龄这个属性用过后,之后的操作就不需要年龄了,即把年龄从attributeList中删掉。往后就按照同样的方法,构建D1,D2,D3对应的决策子树。ID3算法使用的就是基于信息增益的选择属性方法。

 

  • 增益比率(gain ratio)

  信息增益选择方法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它总是会倾向于选择属性值多的属性,这里可以这样解释:信息增益的目的是使选择以后的各个集合的熵和最小(不确定性最小),按选择属性值多的属性分类,可以达到这个目的。

  如果我们在上面的数据记录中加一个姓名属性,假设14条记录中的每个人姓名不同,那么信息增益就会选择姓名作为最佳属性,因为按姓名分裂后,每个组只包含一条记录,而每个记录只属于一类(要么购买电脑要么不购买),因此纯度最高,以姓名作为测试分裂的结点下面有14个分支。于是引入一个分裂信息:

  

  增益比率定义为信息增益与分裂信息的比率:

  

 

  我们找GainRatio最大的属性作为最佳分裂属性。如果一个属性的取值很多,那么SplitInfoR(D)会大,从而使GainRatio(R)变小。不过增益比率也有缺点,SplitInfo(D)可能取0,此时没有计算意义;且当SplitInfo(D)趋向于0时,GainRatio(R)的值变得不可信,改进的措施就是在分母加一个平滑,这里加一个所有分裂信息的平均值:

  

 

  • 基尼指数(Gini index)

  基尼指数是另外一种数据的不纯度的度量方法,其定义如下:

    

  其中的m仍然表示数据集D中类别C的个数,Pi表示D中任意一个记录属于Ci的概率,计算时Pi=(D中属于Ci类的集合的记录个数/|D|)。如果所有的记录都属于同一个类中,则P1=1,Gini(D)=0,此时不纯度最低。在CART(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算法中利用基尼指数构造二叉决策树,对每个属性都会枚举其属性的非空真子集,以属性R分裂后的基尼系数为:

  

  D1为D的一个非空真子集,D2为D1在D的补集,即D1+D2=D,对于属性R来说,有多个真子集,即GiniR(D)有多个值,但我们选取最小的那么值作为R的基尼指数。  最后:

  

  我们选Gini(R)增量最大的属性作为最佳分裂属性。

 

  基尼指数和信息增益的实现形式上差不多,最后都是选增益最大的,也就是公式中被减部分最小。增益比率是为了克服信息增益的倾向于选择属性值多的属性的缺陷。

 

停止条件:

 

 

 

过渡拟合的问题及解决: 

 

 

 

 

如何找到最好的分割点:http://www.cnblogs.com/fengfenggirl/p/classsify_decision_tree.html

CART: 分类与回归树:http://www.dataguru.cn/article-4720-1.html

ID3算法、C4.5算法等算法的实现:http://blog.csdn.net/v_july_v/article/details/7577684

决策树过渡拟合解决方法:http://www.cnblogs.com/bourneli/archive/2013/03/15/2961568.html

决策树的实现:http://blog.csdn.net/hewei0241/article/details/8280490

 

posted @ 2015-11-04 22:14  Deribs4  阅读(1031)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