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 微软必应词典客户端 的案例分析

关于 微软必应词典客户端 的案例分析

第一部分 调研,评测

朋友的体验

背景和需求

我采访的是我的同学:樊皓楠

他是我们计算机学院13级学生,有着很强的学习能力和欣赏能力。对于英语翻译软件,他一直都有需求,主要是为了学习一些英文文献、浏览一些英文网站。在做这些事情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很多不认识或者不记得用法的单词和短语。于是就需要需要查词典,看用法。

还有他在准备六级考试,于是背单词也是他的一项任务。他说“阅读文章中接触到的单词或短语记忆最深刻”,我也是这样认为的,而必应词典能取词划译,还有单词本,这为我们查词和记忆单词提供了便利。

采访时的情景

调研1

调研2

用户点评(包含优缺点和意见)

他是在windows上安装的这个应用,用的时候他首先使用的单词翻译的功能,在英汉互译这方面,他觉得这款产品很强大:不论是数据量(包括解释、词组、例句等方面),还是在准确度(解释准确性等方面)都有着良好效果。

特别地,当他点开应用,用了必应背单词、必应电台、单词挑战、我爱说英语这些功能后,对此赞不绝口。可以说,这些方面对于提升英语的听说读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所以他对这些功能十分赞赏!

然后他用了翻译这一块,当他输入“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的时候翻译出来的效果还不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但是当他从网上随便择取一段英文放到上面翻译的时候,他发现英译汉的翻译效果较差,没有有道词典的效果好,当然汉译英的效果相对而言就好多了。

还有就是用户体验方面:

  1. 当光标放在必应词典中的句子中某个词上面时,会选中并且对应翻译中的词或词组,但是这样做的体验度很差,毕竟要选中一定长度的句子时会相当麻烦,甚至不能准确选中词项。当然,这是它的优点,同时也是它的缺点。很多人对此都不感冒,我也不太喜欢。
  2. 他不喜欢首页中的每日阅读在浏览器中打开,相反他喜欢直接在必应词典中跳转。
  3. 他不太喜欢权威词典双解这个栏目,因为它只有释义没有出处,感觉不太可靠。如果要这个版块,就加上出处,否则不如不加。

最后就是界面方面:

  1. 他不太喜欢“搭配、同义词、反义词”放在右侧的这个风格,我们完全可以用一个菜单把这些内容包含在一起,选中菜单中的指定选项就反映相应信息,这样不仅可以节省空间,更有层次感。
  2. 我们的目录可以不用放到右下角,完全可以放到左侧,而且显示出来,这样更容易明白词典翻译的结构,也能明显展示现在的所处的位置。
  3. 横向最小伸缩限制太宽了,不利于用户边查单词边阅读。即使是迷你模式,横向也有点宽了。当然,最重要的是搜索框太长,不能给人一种美感。

我的体验

为了更加完整地体验必应词典的功能和性质,我在win7的电脑上和Android的手机上都安装了最新的必应词典。

对于电脑版的体验,我的朋友说得十分明白。我要说的就是必应词典中的OCR文字识别技术确实十分好用,可以快速在屏幕上取词解释,十分方便我们阅读英文文献。虽然必应词典有皮肤,但是我发现这种设置并不会产生太大影响,毕竟只有菜单栏只有标题栏、菜单栏有皮肤,范围太小不明显。虽然电脑版有必应背单词、必应电台、单词挑战和我爱说英语,但是他的效果确实没有在手机上的好。

对于Android手机上的生词本、背单词,这借鉴了扇贝单词软件上的些许功能,而语音翻译是上面的一大亮点(经测试,其翻译准确度较高),正如上面所说,手机上的必应电台、我爱说英语效果比电脑上的要好得多。

当然,手机上的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1. 首页的界面风格很差,一眼望去逻辑感不强,无法吸引人;
  2. 左侧用了一些图标表示右侧内容,但是很容易让人误认为是可以点击的按钮;每天推荐的内容固定,这很好,但是功能按钮、推荐应用插入其中,顿时没了层次感,建议把功能按钮要么放到左侧,要么放到右侧的下拉菜单中,不用重复,推荐应用可以直接整合放到右侧下拉菜单中;
  3. 推荐的英语阅读文章确实十分好,但是很多文章加载速度很慢甚至加载不进去;有些文章虽然加载进去了,但是适应屏幕速度太缓慢,建议后台执行然后再显示;阅读文章时向下滑动时,右上角的“×”图标一直在上下移动,这说明适应屏幕这个技术很不到位;文章上方的广告最好去掉,不然体验度不高,如果非要推荐“China Daily news app”的话,完全可以放到整合后的精选推荐应用中去;最后就是按返回键之后,界面首先是退到没有适应屏幕时的文章,然后立刻变回适应屏幕后的文章,总而言之就是没有退出去,非要连按两次才能退出去,这明显就是一个非常差的用户体验,所以希望这点能够得到改正。
  4. 最后就是首页能够加载推荐内容较少,首页只有6天的推荐内容,不够我们浏览学习的。

我的评价

总而言之,微软必应词典在window和Android平台上的运行效果很好,它的功能很齐全,对用户的要求也不高,界面设计也还可以,而且在一些重要功能上都有较高的效果。总而言之,我对这款是非常推荐的。

第二部分 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建立数据库,大概需要花费半个月的时间,首先把权威的词典中词项、网上一些比较经典的词项及相关资料整合到数据库中。当然这个数据库是会不断更新的。

对于软件的简单词语释义,需要我们花费大概2个星期的时间,我们需要整合词典中的释义、网络中一些比较流行的释义。

  1. 对于英译汉,有选择地把词典中的释义组成“权威英汉双解、英汉、英英”解释,而从网上找到的则是有机组合成“网络释义”,当然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英美音标、最常用的解释、特殊形式放到最开始,当然如果能够在必应中搜索到有趣的图片,也可以放到词形变换下。对于一些搭配、同义词、反义词都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做到。 对于读音,完全可以用语音包。 对于例句,只要这个词在词典例句中出现或者在规范的网络英语文章中出现,就可以把它放到例句中去。
  2. 对于汉译英,我们也需要参考英汉词典和网络上的释义,然后把词典释义有选择地整合到“汉英”中,把网上的整合到“网络释义”中去。其他的都和英译汉原则类似。

对于例句这个功能,就更简单了。我们在大概花费1个星期的时间,甚至更短。因为我们只需要对数据库进行扫描,如果出现了包含输入框的全部词,就可以认为这个是需要的例句。

对于翻译这一块,如果不需要做到十分精确,我们可以用元搜索的思想,把这个例句放到多个翻译软件中去,最后从词法、语法、语意等方面进行简单整合,这样做会让时间大大减少,我估计可以在一个星期做完;而如果我们需要的是自己制作的翻译功能,那么就需要用到机器学习等知识,时间周期跨度大,而且不容易完成。

对于必应单词本,其实就是建立多张表,在首页中添加就是加一张表,删除就是删除一张表,编辑就是重命名。相对困难的地方就是——同步,对于这个内容可能需要学习,所以此处可能花费一定的时间。而在处理每张单词表的时候,我们有几个简单的操作:增删(操作词项)、导入导出(翻译表对应的xml文件)、对于某一项的操作(编辑、复制、查看更多释义(用必应词典)、去Bing搜索(用搜索引擎))。可以说,这些功能并不复杂,而且很容易实现。所以我会给予1个星期的时间。

对于必应背单词,由于需要购买四六级等等词汇版权,估计得花上2天时间;对于合理的记忆分配算法,我们需要构建算法和实现,估计3天左右。再就加上UI设计等,总时间为1个星期。

对于必应电台,这部分也比较简单,对于菜单栏下的一个选项,点击之后就跳到他对应的一些英语文件(电台和听力宝库)都是这种结构,其很接近MP3播放器;而对于原文,是播放的英语文件对应的文章;听写就是写出你所听到的,提交对比教会与原文进行对比,然后进行增改。由于功能简单,最多会给1个星期的时间。

对于单词挑战功能,就是事先准备一个大的题库,可能会用2-3时间。然后就是题库选取算法、分享、反馈等功能,当然这个还用到了生词本的一些功能。总体来说是搜集题库较麻烦,当然代码编写也用了不少时间,最后给予1周时间。

对于我爱说英语功能,这个功能应该与微软现在的语音翻译挂钩,所以这个方向的成绩还不错。当然这个功能与单词挑战功能十分类似,主要不同点就是这个的需要检测语音的正确性、标准性等,所以相对而言会麻烦一点,但是有档次挑战功能的基础,这个功能在实现时相对而言更加得心应手一些。所以最后也是给1个星期的时间。

而对于最后的不同平台上的必应词典,则是一个重复的过程。虽然内容相似,但是不同平台需求和用法有所差异,所以总时间将会是在windows上的2倍时间。


时间安排表格

这个软件最大的劣势就是翻译功能太弱,虽然这不能作为杀手功能,但是为了吸引用户,也应该把这些功能做得和同类软件一样好。当然,该软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UI设计不太好,其中各种功能部件的比例不太完美(搜索框太长、菜单栏和搜索后的结果等完成后变白色、搜索结果最好留下左边的空白(即使有,也应该只有很少一部分)),所以可以请专业设计人员重新设计。

第三部分 建议和规划

为了使我们这款软件与市场的背英语单词有所区别,我们应该增加一些英语娱乐项目,如英语歌曲等等。相信这些也可以作为软件的杀手功能。

目前市场上有很多类似的翻译软件,如有道词典、金山词霸、百度翻译、谷歌翻译等。我希望做一个英语娱乐功能,这个功能在传统的翻译软件中不常见,即使有也不会特别显眼地表示出来。之所以想弄这个功能,纯粹是为了给大众一个欢欣愉悦的环境,从而能够在使用软件期间得到满足,提高用户体验,赢得更多的用户。当然娱乐功能有很多种,情景对话调侃等等也算一个。就像微软小娜、小冰一样,智能回答用户问题。

这一功能的核心是用户与我们的软件进行语音对话。软件会给出一段情景对话,对话中有两个角色,用户将充当其中一个角色与软件充当的另一名角色进行语音对话。

功能详细介绍:软件给出多篇两人的情景对话,用户可自由充当其中一篇的一个角色。然后软件与用户双方按照给出的原文进行交流,一旦用户给出的语音交流软件无法识别,便会用英文语音表达没听懂,希望用户再说一次。双方对话直至情景对话结束。

做这一功能的目的性很强,就是能够模拟情景帮助用户提高真实情景的交流水平。这项功能目前还没有软件实现过,我认为这项功能有如下几个创新点:

  • 快速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 能更加吸引大众的关注。当然,允许中文对话会更受欢迎。

  • 保证词典的娱乐功能,让大众更为享受软件带来的乐趣。

  在我们团队5人中,两人作为开发者,一人是项目经理,一人是质量保证人员,还有一人作为用户体验者。这么布置的原因是这项功能最重要的便是他从未实现过,开发难度不小,所以在开发上面应该多花时间,尽量做到功能的完善。

  值得一提的事这项功能的实现也是在“我爱说英语”这项功能的基础上实现的。因为“我爱说英语”这一功能已然是具备了语音识别的功能,而这项创新的核心说到底就是语音识别。

  在这16周中我会这么安排。

  第1周:需求分析。更深刻的对用户需求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进行这一功能的设计。

  第2周:生成设计文档,设计复审。

  第3~5周:具体设计。

  第6~10周:具体编码。

  第11周:代码复审。

  第12~14周:测试。

  第15周:美工。

  第16周:项目报告及总结。

  从安排上可以看出,开发及测试阶段我们团队都给予重视。在实现创新的同时,稳定性的保障同时是必不可少的。

posted @ 2015-10-06 20:29  黑暗里的眼睛  阅读(486)  评论(2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