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M给我们带来什么?H.264又给我们带来什么?Google不支持H.264对未来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今天,Google旗帜鲜明的宣布不支持H.264。当然媒体一片反对声浪,因为Google动了他们可能的奶酪。
但实际上,Google做了一件天大的,利好全世界人民的好事,其行为可比美救世主!
我们先来看下这几个技术概念:
H.264,同时也是MPEG-4第十部分,是由ITU-T视频编码专家组(VCEG)和ISO/IEC动态图像专家组(MPEG)联合组成的联合视频组(JVT,Joint Video Team)提出的高度压缩数字视频编解码器标准。
但是,H.264是有专利许可费的,也就是说,你把视频存成H.264格式,就要向某些机构交钱。
WebM是一个开放、免费的媒体文件格式用于网页
WebM 影片格式,其实是以 Matroska(就是我们熟知的 MKV)容器格式为基础开发的新容器格式,里面包括了 VP8 影片轨和 Ogg Vorbis 音轨。Ogg Vorbis 本来就是开放格式,大家应该都知道,至于 VP8 则是 Google 当年买下一间叫 On2 的公司的时候,取得的 Video Codec,现在 Google 也把这个 Codec 以类似 BSD 授权放出来,因此 WebM不会有 H.264 的那些潜在的专利问题。
可见,WebM是有公开,免费,开发的一种视频编码格式,也就是说,你把视频存成WebM格式,那是你的自由,不需要向任何机构交钱。
视频格式,在未来的互联网上,必将占有大头,在未人,人们通过网络,和家人,朋友视频通话,记录生活点滴,都需要视频编码格式,如果把全人类都需要的东西,变成收费的,那真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想一想,如果当年Html格式也收费,还会有今天的互联网么?
一种全球通用的格式描述,那它就应该是全人类所拥有的,H.264鼓吹的这个好这个快,有P用,不都是一样用。只不过是格式编码不同而已。
看看现在互联网流行的格式体标准,XML, Html,Txt文本格式,都是公开通用的,就和人类的语言一样,如果人们说普通话,是因为遵循了某机构定下的普通话标准,就得交钱,这日子还能过么?
现在互联网上,Html格式,主要定义了文本结构,它是免费的,图片格式,也有不少免费的,音频格式,Mp3的专利期好象已过(微软弄个WMA据说是因为Mp3当时的专利费问题),也是免费的,最后的壁垒,就是视频格式。
现在Google主推免费开放的WebM,整个互联网的格式开放就完全打通。
大公司应该做好产品,和内容来赚钱,而不是去控制一个标准格式来收费。如果中国收汉语格式的费,美国收英语格式的费,这个世界,还是开放,互联的世界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