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16:序列

目录:

    一、一些关于序列的常用BIF(共11个)

    二、课时16课后习题及答案

 

********************************************

一、一些关于序列的常用BIF(共11个)

********************************************

把列表、元组和字符串放在一起学习是有道理的,因为它们有很多共同点:

  ---都可以通过索引得到每一个元素
  ---默认索引值总是从0开始
  ---可以通过分片的方法得到一个范围内的元素的集合
  ---有很多共同的操作符(重复操作符、拼接操作符、成员关系操作符)

我们把它们统称为:序列!下面介绍一些关于序列的常用BIF(内建方法)

 

1、list([iterable])

list()方法用于把一个可迭代对象转换为列表,科普下迭代:所谓迭代,是重复反馈过程的活动,其目的通常是为了接近并到达所需的目标或结果。每一次对过程的重复被称为一次”迭代“,而每一次迭代会被用为下一次迭代的初始值....就目前来说,迭代还就是一个for循环,但今后会介绍到迭代器,那个功能,那叫一个惊艳!

这里说的list()方法要么不带参数,要么带一个可迭代对象作为参数,而这个序列天生就是可迭代对象(迭代这个概念实际上就是从序列中泛化而来的)。举几个例子:

>>> #创建一个列表
>>> a = list()
>>> a
[]
>>> #将字符串的每个字符迭代存放到列表中
>>> b = list("FishC")
>>> b
['F', 'i', 's', 'h', 'C']
>>> #将元组中的每个元素迭代存放到列表中
>>> c = list((1,1,2,3,5,8,13))
>>> c
[1, 1, 2, 3, 5, 8, 13]

实现过程大概就是新建一个列表,然后循环通过索引迭代参数的每一个元素并加入列表,迭代完成后返回列表即可。

 

2、tuple([ iterable])

tuple()方法用于把一个可迭代的对象转换为元组,具体的方法跟list()一样。

 

3、str(obj)

str()方法用于把obj对象转换为字符串,这个方法在前面结合int()和float()方法给大家讲过。

 

4、len(sub)

len()方法用于返回sub参数的长度:

>>> str1 = "I love zww"
>>> len(str1)
10
>>> list1 = [1,1,2,3,5,8,13]
>>> len(list1)
7
>>> tuple1 ="","","","","元组"
>>> len(tuple1)
5

 

5、max(...)

max()方法用于返回序列或者参数集合中的最大值,也就是说,max()参数可以是一个序列,返回值是该序列中的最大值;也可以是多个参数,那么max()将返回这些参数中最大的一个:

>>> list1 = [1,18,13,0,-98,34,54,76,32]
>>> max(list1)
76
>>> str1 = "I love zww"
>>> max(str1)
'z'
>>> max(5,8,1,13,5,29,10,7)
29

 

6、min(...)

min方法跟max()用法一样,但效果相反:返回序列或者参数集合的最小值。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使用max()和min()方法都要保证序列或者参数的数据类型统一,否则会出错。

>>> min(123,'oo',456,'xx')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pyshell#8>", line 1, in <module>
    min(123,'oo',456,'xx')
TypeError: '<' not supported between instances of 'str' and 'int'
>>> list1 = [1,18,13,0,-98,34,54,76,32]
>>> list1.append("x")
>>> max(list1)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pyshell#11>", line 1, in <module>
    max(list1)
TypeError: '>' not supported between instances of 'str' and 'int'

人家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分析下这个错误信息。Python这里说”'>' not supported between instances of 'str' and 'int'“意思就是不能拿字符串和整型进行比较。

你看,str()>int()说明max()和min()方法的内部实现事实上类似于之前提到的,通过索引得到每一个元素,然后将各个元素进行对比。所以不妨根据猜想写出可能的代码:

#猜想下max(tuple1)的实现方式
temp = tuple[0]

for each in tuple1:
      if each > temp:
            temp = each

return temp

由此可见,Python的内置方法也没啥了不起的。

 

7、sum(iterable[,start])

sum()方法用于返回序列iterable的总和,用法跟max()和min()方法一样。但sum()方法有一个可选参数(start),如果设置该参数,表示从该值开始加起,默认值是0:

>>> tuple1 = 1,2,3,4,5
>>> sum(tuple1)
15
>>> sum(tuple1,10)
25

 

8、sorted(iterable,key=None,reverse=False)

sorted()方法用于返回一个排序的列表,大家还记得列表的内建方法sort()吗?它们的实现效果是一样的,但列表的内建方法sort()是实现列表原地排序;而sorted()是返回一个排序后的新列表。

>>> list1 = [1,18,13,0,-98,34,54,76,32]
>>> list2 = list1[:]
>>> list1.sort()
>>> list1
[-98, 0, 1, 13, 18, 32, 34, 54, 76]
>>> sorted(list2)
[-98, 0, 1, 13, 18, 32, 34, 54, 76]
>>> list2
[1, 18, 13, 0, -98, 34, 54, 76, 32]

 

9、reversed(sequence)

reversed()方法用于返回逆向迭代序列的值。同样的道理,实现效果跟列表的内建方法reserse()一致。区别是列表的内建方法是原地翻转,而reversed()是返回一个翻转后的迭代对象。你没看错,它不是返回一个列表,是返回一个迭代对象:

>>> list1 = [1,18,13,0,-98,34,54,76,32]
>>> reversed(list1)
<list_reverseiterator object at 0x000001DAF03F15C0>
>>> for each in reversed(list1):
    print(each,end=',')

32,76,54,34,-98,0,13,18,1,

 

10、enumerate(iterable)

enumerate()方法生成由二元组(二元组就是元素数量为二的元组)构成的一个迭代对象,每个二元组是由可迭代参数的索引号及其对应元素组成的。举个例子:

>>> str1 = "FishC"
>>> for each in enumerate(str1):
    print(each)

(0, 'F')
(1, 'i')
(2, 's')
(3, 'h')
(4, 'C')

 

11、zip(,iter2[...])

zip()方法用于返回由各个可迭代对象参数共同组成的元组,举个例子:

>>> list1 = [1,3,5,7,9]
>>> str1 = "FishC"
>>> for each in zip(list1,str1):
    print(each)

(1, 'F')
(3, 'i')
(5, 's')
(7, 'h')
(9, 'C')
>>> tuple1 = (2,4,6,8,10)
>>> for each in zip(list1,str1,tuple1):
    print(each)

(1, 'F', 2)
(3, 'i', 4)
(5, 's', 6)
(7, 'h', 8)
(9, 'C', 10)

 

 

*******************************

二、课时16课后习题及答案

********************************

测试题:

0. 我们根据列表、元祖和字符串的共同特点,把它们三统称为什么?
1. 请问分别使用什么BIF,可以把一个可迭代对象转换为列表、元祖和字符串?
2. 你还能复述出“迭代”的概念吗?
3. 你认为调用 max('I love FishC.com') 会返回什么值?为什么?
4. 哎呀呀,现在的小屁孩太调皮了,邻居家的孩子淘气,把小甲鱼刚写好的代码画了个图案,麻烦各位鱼油恢复下啊,另外这家伙画的是神马吗?怎么那么眼熟啊!??

 

动动手:

0. 猜想一下 min() 这个BIF的实现过程
1. 视频中我们说 sum() 这个BIF有个缺陷,就是如果参数里有字符串类型的话就会报错,请写出一个新的实现过程,自动“无视”参数里的字符串并返回正确的计算结果

 

答案:

 

测试题答案:
0. 我们根据列表、元祖和字符串的共同特点,把它们三统称为什么?
序列,因为他们有以下共同点: 
1)都可以通过索引得到每一个元素
2)默认索引值总是从0开始(当然灵活的Python还支持负数索引)
3)可以通过分片的方法得到一个范围内的元素的集合
4)有很多共同的操作符(重复操作符、拼接操作符、成员关系操作符)

 

1. 请问分别使用什么BIF,可以把一个可迭代对象转换为列表、元祖和字符串?   

list([iterable]) 把可迭代对象转换为列表

tuple([iterable]) 把可迭代对象转换为元祖

str(obj)  把对象转换为字符串

 

2. 你还能复述出“迭代”的概念吗?
所谓迭代,是重复反馈过程的活动,其目的通常是为了接近并到达所需的目标或结果。每一次对过程的重复被称为一次“迭代”,而每一次迭代得到的结果会被用来作为下一次迭代的初始值。
>>> temp = 'I love FishC.com!'
>>> list(temp)
['I', ' ', 'l', 'o', 'v', 'e', ' ', 'F', 'i', 's', 'h', 'C', '.', 'c', 'o', 'm', '!']

 

3. 你认为调用 max('I love FishC.com') 会返回什么值?为什么?

会返回:'v',因为字符串在计算机中是以ASCII码的形式存储(ASCII对照表:http://bbs.fishc.com/thread-41199-1-1.html),参数中ASCII码值最大的是'v'对应的118。
 
4. 哎呀呀,现在的小屁孩太调皮了,邻居家的孩子淘气,把小甲鱼刚写好的代码画了个图案,麻烦各位鱼油恢复下啊,另外这家伙画的是神马吗?怎么那么眼熟啊!??
name = input('请输入待查找的用户名:')
score = [['迷途', 85], ['黑夜', 80], ['小布丁', 65], ['福禄娃娃', 95], ['怡静', 90]]
IsFind = False

for each in score:
    if name in each:
        print(name + '的得分是:', each[1])
        IsFind = True
        break
    
if IsFind == False:
    print('查找的数据不存在!')

 

动动手答案:
0. 猜想一下 min() 这个BIF的实现过程
def min(x):
    least = x[0]

    for each in x:
        if each < least:
            least = each

    return least

print(min('123456789'))

 

1. 视频中我们说 sum() 这个BIF有个缺陷,就是如果参数里有字符串类型的话就会报错,请写出一个新的实现过程,自动“无视”参数里的字符串并返回正确的计算结果
def sum(x):
    result = 0
    
    for each in x:
        if (type(each) == int) or (type(each) == float):
            result += each
        else:
            continue

    return result

print(sum([1, 2.1, 2.3, 'a', '1', True]))

 

posted @ 2018-08-03 13:33  那是个好男孩  阅读(1016)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