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论#02】岛屿系列题(数量、周长、最大面积),flood fill算法的代码实现与优化
岛屿数量
给你一个由 '1'
(陆地)和 '0'
(水)组成的的二维网格,请你计算网格中岛屿的数量。
岛屿总是被水包围,并且每座岛屿只能由水平方向和/或竖直方向上相邻的陆地连接形成。
此外,你可以假设该网格的四条边均被水包围。
示例 1:
输入:grid = [
["1","1","1","1","0"],
["1","1","0","1","0"],
["1","1","0","0","0"],
["0","0","0","0","0"]
]
输出:1
示例 2:
输入:grid = [
["1","1","0","0","0"],
["1","1","0","0","0"],
["0","0","1","0","0"],
["0","0","0","1","1"]
]
输出:3
思路
flood fill泛洪算法+dfs
首先我们使用两层for循环遍历二维数组grid,当遇到'1'的时候,标记遇到了“岛屿”,此时岛屿数量加1
然后触发dfs,先将当前位置(是'1')设为'0',在遇到'1'的位置的上下左右搜索。如果碰到'1',说明该位置仍是目前发现的岛屿的一部分陆地,将其改为'0',如果碰到'0'就不管,说明该位置是水不是陆地。
上述操作就是flood fill中的“同化”操作
dfs结束后,当前位置的上下左右都变成了'0'(包括当前位置本身),然后for循环会继续向后遍历,直到再次碰到'1'(即陆地),然后通过一样的方法统计陆地数量并使用dfs同化。
当二维数组grid遍历完成,那么岛屿的数量也就统计完成了。
疑问
以下是解答1,该代码可以通过测试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row, col;
int dx[4] = {-1,0,1,0};//如果记不住,可以假设一个(1,1),然后通过加减1来确定对应偏移量
int dy[4] = {0,-1,0,1};
int numIslands(vector<vector<char>>& grid) {
int res = 0;
row = grid.size();//行
col = grid[0].size();//列
for(int x = 0; x < row; ++x){//遍历grid,寻找陆地'1'
for(int y = 0; y < col; ++y){
if(grid[x][y] == '1'){//找到陆地之后,同化其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的区域为'0'
dfs(grid, x, y);//调用递归实现
res++;//记录岛屿数量
}
}
}
return res;
}
void dfs(vector<vector<char>>& grid, int x, int y){
grid[x][y] = '0';
for(int i = 0; i < 4; ++i){//循环四次,使用偏移量计算出当前位置的上下左右位置的坐标
int nx = x + dx[i];
int ny = y + dy[i];
if(nx >= 0 && nx < row && ny >= 0 && ny < col && grid[nx][ny] == '1'){
dfs(grid, nx, ny);//这里其实已经给递归设置了结束条件,如果不满足上面的if的话是不会进入递归的
}
}
}
};
下面是我的解答代码,我也使用了同样的思想,但是为什么我的代码会超时
#include <ratio>
class Solution {
public:
void dfs(vector<vector<char> >& grid, int x, int y, int row, int col){
//递归终止条件
if(x < 0 || x >= row || y < 0 || y >= col || grid[x][y] == '0') return;
//单层处理逻辑
grid[x][y] = '0';
dfs(grid, x - 1, y, row, col);
dfs(grid, x + 1, y, row, col);
dfs(grid, x, y - 1, row, col);
dfs(grid, x, y + 1, row, col);
return;
}
int solve(vector<vector<char> >& grid) {
// write code here
if(grid.size() == 0) return 0;
int row = grid.size();
int col = grid[0].size();
int res = 0;
for(int x = 0; x < row; ++x){
for(int y = 0; y < col; ++y){
if(grid[x][y] == '1'){
res += 1;
dfs(grid, x, y, row, col);
}
}
}
return res;
}
};
原因
这个主要是代码实现的问题,思路是一样的,都是基于flood fill泛洪算法+dfs实现
我的代码中,递归中遍历的东西太多,加上递归深度比较深,所以出现了栈溢出的问题
例如,在实现flood fill中"同化"操作时,我的代码需要对上下左右进行四次递归才能将所有情况尝试一遍,这就产生了巨大的开销
优化
使用偏移量来简化对四个方向的搜索
用dx
和dy
数组来表示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的偏移量。通过对当前位置 (x, y)
分别加上 dx[i]
和 dy[i]
,可以得到该方向的相邻位置 (nx, ny)
。
for(int i = 0; i < 4; ++i){
int nx = x + dx[i];//由当前位置坐标加上偏移量计算得到的上下左右的坐标
int ny = y + dy[i];
if(nx >= 0 && nx < row && ny >= 0 && ny < col && grid[nx][ny] == '1'){
dfs(grid, nx, ny);
}
}
这样优化之后,我们只需要循环4次,计算四个方向的坐标,然后每次调用一个递归函数就可以实现对四个方向的搜索
减少了递归深度
举个例子来说明,假设当前位置为
(1, 1)
,则根据dx
和dy
数组中的元素,可以得到下面四个相邻位置:
- 上方位置:
(1 + dx[0], 1 + dy[0]) = (1 - 1, 1 + 0) = (0, 1)
- 左方位置:
(1 + dx[1], 1 + dy[1]) = (1 + 0, 1 - 1) = (1, 0)
- 下方位置:
(1 + dx[2], 1 + dy[2]) = (1 + 1, 1 + 0) = (2, 1)
- 右方位置:
(1 + dx[3], 1 + dy[3]) = (1 + 0, 1 + 1) = (1, 2)
可以看到,通过不同的
dx[i]
和dy[i]
组合,可以分别表示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的移动。其中,
dx[0] = -1
代表向上移动,dx[1] = 0
代表向左移动,dx[2] = 1
代表向下移动,dx[3] = 0
代表向右移动。类似地,
dy[0] = 0
、dy[1] = -1
、dy[2] = 0
、dy[3] = 1
分别对应着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的纵向偏移量。
岛屿周长
给定一个 row x col
的二维网格地图 grid
,其中:grid[i][j] = 1
表示陆地, grid[i][j] = 0
表示水域。
网格中的格子 水平和垂直 方向相连(对角线方向不相连)。整个网格被水完全包围,但其中恰好有一个岛屿(或者说,一个或多个表示陆地的格子相连组成的岛屿)。
岛屿中没有“湖”(“湖” 指水域在岛屿内部且不和岛屿周围的水相连)。格子是边长为 1 的正方形。网格为长方形,且宽度和高度均不超过 100 。计算这个岛屿的周长。
示例 1:
输入:grid = [[0,1,0,0],[1,1,1,0],[0,1,0,0],[1,1,0,0]]
输出:16
解释:它的周长是上面图片中的 16 个黄色的边
示例 2:
输入:grid = [[1]]
输出:4
示例 3:
输入:grid = [[1,0]]
输出:4
思路
与岛屿数量类似,仍然可以基于flood fill的思想去做,但是我们这里要考虑一些别的事情
同化操作
这里在进行同化时,不能再将方格值修改为0,因为0在题意中是不可遍历的。因此我们可以将同化过的方格标记为2
统计周长
周长如何进行统计呢?其实可以把所有方格可能出现的情况枚举出来即可
假设遍历到当前方格A
- A往某个方向走碰到网格边界,该方向上A的周长加1;
- A往某个方向走碰到水,该方向上A的周长加1;
- A往某个方向走碰到陆地 ,该方向上A的周长不增加;(还没到陆地边界)
代码
代码实现上,仍然使用岛屿数量中的优化版本框架
但是,由于我们需要统计周长,因此dfs需要有返回值
周长统计的几种情况作为递归的结束条件即可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row, col;
int dx[4] = {-1, 0, 1, 0};
int dy[4] = {0, -1, 0, 1};
int islandPerimeter(vector<vector<int>>& grid) {
row = grid.size();
col = grid[0].size();
int res = 0; // 初始化周长为0
for (int x = 0; x < row; ++x) {
for (int y = 0; y < col; ++y) {
if (grid[x][y] == 1) { // 题目限制只有一个岛屿
res = dfs(grid, x, y); // 递归计算岛屿周长
}
}
}
return res;
}
int dfs(vector<vector<int>>& grid, int x, int y) {
// 从岛屿方格往网格边界走,周长加1
if (!(x >= 0 && x < row && y >= 0 && y < col)) {
return 1;
}
if (grid[x][y] == 0) {//从岛屿方格往水走,周长加1
return 1;
}
if (grid[x][y] != 1) {//如果当前方格就是水,那么结束递归,因为水无法遍历
return 0;
}
grid[x][y] = 2; // 将访问过的方格标记为2
int perimeter = 0;
for (int i = 0; i < 4; ++i) { // 循环四次,使用偏移量计算出当前位置的上下左右位置的坐标
int nx = x + dx[i];
int ny = y + dy[i];
perimeter += dfs(grid, nx, ny); // 累加周长
}
return perimeter;
}
};
注意:
- dfs中,需要使用周长统计的几种情况作为结束条件
岛屿最大面积
给你一个大小为 m x n
的二进制矩阵 grid
。
岛屿 是由一些相邻的 1
(代表土地) 构成的组合,这里的「相邻」要求两个 1
必须在 水平或者竖直的四个方向上 相邻。你可以假设 grid
的四个边缘都被 0
(代表水)包围着。
岛屿的面积是岛上值为 1
的单元格的数目。
计算并返回 grid
中最大的岛屿面积。如果没有岛屿,则返回面积为 0
。
示例 1:
输入:grid = [[0,0,1,0,0,0,0,1,0,0,0,0,0],[0,0,0,0,0,0,0,1,1,1,0,0,0],[0,1,1,0,1,0,0,0,0,0,0,0,0],[0,1,0,0,1,1,0,0,1,0,1,0,0],[0,1,0,0,1,1,0,0,1,1,1,0,0],[0,0,0,0,0,0,0,0,0,0,1,0,0],[0,0,0,0,0,0,0,1,1,1,0,0,0],[0,0,0,0,0,0,0,1,1,0,0,0,0]]
输出:6
解释:答案不应该是 11 ,因为岛屿只能包含水平或垂直这四个方向上的 1 。
示例 2:
输入:grid = [[0,0,0,0,0,0,0,0]]
输出:0
思路
因为网格是由多个小格子组成的,每个格子是正方形,因此每个方格的面积是1
因此计算岛屿面积只需要累加遇到的陆地方格的数量即可,所以本题在底层上和岛屿数量是一样的
使用flood fill遍历网格,当遇到陆地时,我们触发递归使其返回当前陆地以及四周区域陆地(如果有)的面积
代码
这里的递归函数也需要返回值,逻辑如下:
如果调用递归函数后发现当前方格是陆地,那么记录当前面积至累加值,然后递归遍历其四周
如果不是陆地,则结束递归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dx[4] = {-1,0,1,0};
int dy[4] = {0,-1,0,1};
int row, col;
int maxAreaOfIsland(vector<vector<int>>& grid) {
int res = 0;
int area = 0;
row = grid.size();
col = grid[0].size();
for(int x = 0; x < row; ++x){
for(int y = 0; y < col; ++y){
if(grid[x][y] == 1){
area = dfs(grid, x, y);
res = max(res, area);
}
}
}
return res;
}
int dfs(vector<vector<int>>& grid, int x, int y){
if(x >= 0 && x < row && y >= 0 && y < col && grid[x][y] == 1){//遇到陆地触发递归
grid[x][y] = 0;//同化
int area = 1;//面积初始值肯定是1
for(int i = 0; i < 4; ++i){//递归遍历陆地四周
int nx = x + dx[i];
int ny = y + dy[i];
area += dfs(grid, nx, ny); //累加陆地面积
}
return area;
}
//不是陆地就结束递归
return 0;
}
};
注意:这里写dfs时,递归终止条件是当前方格是否是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