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CompletableFuture源码解析

前言

JDK8 为我们带来了 CompletableFuture 这个有意思的新类,它提供比 Future 更灵活更强大的回调功能,借助 CompletableFuture 我们可以更方便的编排异步任务。

本着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的想法,笔者结合源码深入了解了一下 CompletableFuture 的部分实现,然后写了这边文章作为总结。

一、数据结构

1、CompletableFuture

CompletableFuture 实现了 Future 接口和 CompletionStageFuture 不必多说,而 CompletionStage 定义了各种任务编排的 API:

CompletableFuture<T> implements Future<T>, CompletionStage<T> {
    volatile Object result;       // Either the result or boxed AltResult
    volatile Completion stack;    // Top of Treiber stack of dependent actions
}

CompletableFuture 的数据结构包括用于记录结果的 result,以及用于持有任务以及任务间依赖关系的 Completion 类型的成员变量 stack

如果阅读过 spring 注解相关功能的源码的同学,对于 CompletableFutureCompletion 应该会有一种 TypeMappedAnnotationAnnotationTypeMapping 的既视感,实际上他们两者之间的关系确实也非常相似。

2、Completion

数据结构

CompletionCompletableFuture 中的一个内部类,我们可以简单的认为它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操作”。

abstract static class Completion extends ForkJoinTask<Void>
    implements Runnable, AsynchronousCompletionTask {
    volatile Completion next;
}

它通过 next 指针在 CompletableFuture 中形成一个链表结构。

依赖关系

它还有两个抽象的实现类 UniCompletionBiCompletion

abstract static class UniCompletion<T,V> extends Completion {
        Executor executor;                 // executor to use (null if none)
        CompletableFuture<V> dep;          // the dependent to complete
        CompletableFuture<T> src;          // source for action
}

abstract static class BiCompletion<T,U,V> extends UniCompletion<T,V> {
        CompletableFuture<U> snd; // second source for action
}

其中 executor 表示该操作的执行者,而 srcsnd 两个指针表示要执行的操作对应的 CompletableFuture 实例,而 dep 则表示要执行的操作依赖的前置操作对应的 CompletableFuture 实例。多个 Completion 彼此之间通过这些指针维护彼此的依赖关系。

实现类

CompletableFuture,我们会看到很多格式为 UniXXX 或者 BiXXX 的内部类,它们大多数都基于上述两抽象类实现,分别对应不同的操作。我们以 UniApply 为例:

static final class UniApply<T,V> extends UniCompletion<T,V> {
    Function<? super T,? extends V> fn;
}

其本质上就是一个额外挂载了 Function 接口的 UniCompletion,同理,XXXAccept 就是挂载了 ConsumerCompletion,而 XXXRun 就是挂载的 Runnable 接口的 Completion

二、构建流程

CompletableFutureCompletion 的数据结构有了基本的概念以后,我们一个简单任务的构建-执行过程来分析以下源码。

假设现在有两个异步任务 task1 与 task2,task2 需要在 task1 执行完毕后再执行:

CompletableFuture<String> task1 = new CompletableFuture<>();
CompletableFuture<String> task2 = task1.thenApplyAsync(s -> s + " 2");

thenApplyAsync 本身提供两个方法,唯一的区别在于后者需要指定线程池,而前者使用默认的线程池:

public <U> CompletableFuture<U> thenApplyAsync(
    Function<? super T,? extends U> fn) {
    return uniApplyStage(asyncPool, fn);
}

public <U> CompletableFuture<U> thenApplyAsync(
    Function<? super T,? extends U> fn, Executor executor) {
    return uniApplyStage(screenExecutor(executor), fn);
}

它们都需要通过 uniApplyStage 方法完成新任务的构建:

private <V> CompletableFuture<V> uniApplyStage(
    Executor e, Function<? super T,? extends V> f) {
    if (f == null) throw new NullPointerException();
    // 1、构建一个 CompletableFuture,对应下一个任务 Task2
    CompletableFuture<V> d =  new CompletableFuture<V>();
    if (e != null || !d.uniApply(this, f, null)) {
        // 2、构建一个 Completion,dep 指向 Task2,src 指向 Task1
        UniApply<T,V> c = new UniApply<T,V>(e, d, this, f);
        // 3、将该 Completion 压入当前 CompletableFuture 栈顶
        push(c);
        // 4、尝试以异步模式执行该Completion
        c.tryFire(SYNC);
    }
    return d;
}

final void push(UniCompletion<?,?> c) {
    if (c != null) {
        while (result == null && !tryPushStack(c))
            lazySetNext(c, null); // clear on failure
    }
}

final boolean tryPushStack(Completion c) {
    Completion h = stack;
    // 将 c.next 设置为当前 Task1 持有的 Completion
    lazySetNext(c, h);
    // CAS,Task1 持有的 Completion 替换为 c
    return UNSAFE.compareAndSwapObject(this, STACK, h, c);
}

static void lazySetNext(Completion c, Completion next) {
    // 通过 CAS 把 c.next 指向 next
    UNSAFE.putOrderedObject(c, NEXT, next);
}

uniApplyStage 方法做了四件事:

  1. 若将当前任务作为 Task1,则会为下一个任务构建一个新的 CompletableFuture ,姑且称为 Task2
  2. 若将 Task1 持有的 Completion 称为 C1,则创建一个 UniApply 类型的 Completion C2,其中 C2 dep 指向 Task2src 指向 Task1
  3. C2next 指向 C1,然后通过 CAS 将 Task1 持有的 C1 替换为 C2
  4. 尝试执行 C2

1、多级任务的构建流程

步骤 2 和 3 算是一个组合操作,它完成了创建 Completion - 压入当前 CompletableFuture 栈的操作。

我们在原本示例中的 Task1Task2 的基础上再最加一个 Task3,这样或许会更有助于了解这一过程。

CompletableFuture<String> task1 = new CompletableFuture<>();
CompletableFuture<String> task2 = task1.thenApplyAsync(s -> s + " 2");
CompletableFuture<String> task2 = task2.thenApplyAsync(s -> s + " 3");

首先,在不考虑 Task2Task3 在构建过程中就完成的情况下,会有如下过程:

第一个任务

最开始,Task1 被创建,此时 Task1 是个空任务,它的 stackresult 都为 null,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姑且认为它在 stack 指向一个虚拟的空 Completion,称其为 c1

第二个任务

接着,task2 通过 task1.thenApplyAsync 方法被创建,此时:

  1. 一个新的 Completion 被创建,我们称其为 c2c2dep 指向 task2src 指向 task1
  2. c2next 指向 c1
  3. task1stack 从指向 c1 变成指向 c2
image-20221201134939567

第三个任务

然后,task3 通过task2.thenApplyAsync 方法被创建,此时:

  1. 一个新的 Completion 被创建,我们称其为 c3c3dep 指向 task3src 指向 task2
  2. c3next 指向 c2
  3. task2stack 从指向 c2 变成指向 c3
image-20221201135029338

2、平级任务的构建流程

如果这个时候我们再回头往 Task1 上追加一个与 Task2 平级的任务 Task4 呢?

CompletableFuture<String> task1 = new CompletableFuture<>();
CompletableFuture<String> task2 = task1.thenApplyAsync(s -> s + " 2");
CompletableFuture<String> task2 = task2.thenApplyAsync(s -> s + " 3");
    
CompletableFuture<String> task4 = task1.thenApplyAsync(s -> s + " 4");
  1. 一个新的 Completion 被创建,我们称其为 c4c4dep 指向 task4src 指向 task1
  2. c4next 指向 c2
  3. task2stack 从指向 c2 变成指向 c4

image-20221201144118096

3、整体结构

至此,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信息:

CompletableFuture 所谓的栈,其实就是 Completion 的先进后出队列,假设现在有一个头结点 a,调用 thenApply 方法将会向 a 之前追加一个新的头结点 b,然后持有 aCompletableFuture 转而去持有 b,这样就永远可以通过持有的头结点遍历获取队列中的所有节点;

而当我们调用 thenApply 时,都会创建一个 CompletionCompletionsrc 总是指向被调用 thenApply 方法的 CompletableFuture,换而言之,Completion 被压入谁的栈,则 Completion.src 就指向谁。

基于上述逻辑,我们再对上面这张图进行简化,忽略栈中 Completion 间的 next 指针与指向栈所有者的 src 指针,则有:

image-20221201145605422

这样看结构就非常清晰了,同理,如果 Task2 或者 Task4 也有多个后续任务,则这里就会变成一个多叉树结构,反之,若 Task2 或者 Task4 有多个 src(比如调用了 thenCombine 方法)则就可能会变成一张图。

三、执行流程

我们依然回顾 uniApplyStage 这个方法:

private <V> CompletableFuture<V> uniApplyStage(
    Executor e, Function<? super T,? extends V> f) {
    if (f == null) throw new NullPointerException();
    // 构建新的 CompletableFuture
    CompletableFuture<V> d =  new CompletableFuture<V>();
    // 如果是个异步任务,或者是个同步任务但是还没完成才进入判断
    if (e != null || !d.uniApply(this, f, null)) {
        // 构建 Completion,dep 指向新 CompletableFuture,src 指向 this
        UniApply<T,V> c = new UniApply<T,V>(e, d, this, f);
        // 将新的 Complection 压入 this 的栈中
        push(c);
        // 尝试执行新的 Complection
        c.tryFire(SYNC);
    }
    return d;
}

实际上当我们调用 thenXXX 的时候,新的任务就已经在尝试执行了,接下来我们继续以 UniApply 为例,分析 Completion 的执行流程。

1、执行CompletableFuture

uniApplyStage 中,可以看到当新的 CompletableFuture 创建后,若该任务未指定 executor,即这是一个同步的任务,则在 !d.uniApply(this, f, null) 这段代码先执行一次 uniApply 方法,也就是直接尝试执行用户指定的逻辑:

final <S> boolean uniApply(CompletableFuture<S> a, // 源任务,即若 this 为 Task2,则 a 为 Task1
                           Function<? super S,? extends T> f,
                           UniApply<S,T> c) {
    Object r;Throwable x;

    // 1、Task1没完成,就直接返回false
    if (a == null || (r = a.result) == null || f == null)
        return false;

    // 2、如果 Task1 已经完成,并且 Task1 抛出异常了,那么 this 就没必要执行了,也直接抛异常结束
    tryComplete: if (result == null) {
        if (r instanceof AltResult) {
            if ((x = ((AltResult)r).ex) != null) {
                completeThrowable(x, r);
                break tryComplete;
            }
            r = null;
        }

        // 3、如果 Task1 已经完成了,并且没抛出异常,那么直接执行 this
        try {
            if (c != null && !c.claim())
                return false;
            @SuppressWarnings("unchecked") S s = (S) r;
            // 3.1 执行成功,将结果记录到 this.result
            completeValue(f.apply(s));
        } catch (Throwable ex) {
            // 3.2 执行失败,将异常封装一下也作为一个结果记录到 this.result
            completeThrowable(ex);
        }
    }
    return true;
}

uniApply 主要逻辑如下:

  • 如果源任务未完成,则什么都不做,直接返回 false
  • 如果源任务发生了异常,那么让当前任务也变为完成,并把源任务的结果(异常)作为当前任务的结果;
  • 如果源任务已经正常完成,则获取源任务的结果,然后再将其作为输入参数执行当前任务,并且记录任务的执行结果;

这个方法实际上就是执行 Completion 挂载的用户业务逻辑的代码,由于考虑到源任务有可能是个异步任务,当尝试执行子任务的时候源任务还没完成,因此这个方法在后续实际上会被调用多次。

uniApplyStage 在没有指定 executor 是默认它就是一个同步任务,因此会直接在创建新的 CompletableFuture 的时候就执行一次,如果直接完成那后续也不需要再创建 Completion 了。

此外,在这里,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发生异常的任务也被视为已完成,异常本身也被看成一个任务的执行结果。

2、执行Completion

tryFire 方法是 Completion 的执行触发点,他会尝试执行当前的 Completion,并在完成后触发 dep 指向的 CompletableFuture 中,栈里面的 Completion 的执行。

执行模式

在看 tryFire 方法前,我们需要先简单了解一下 mode 参数,它表示 tryFire 时的执行模式,默认提供三个选项值:

static final int SYNC   =  0; // 同步执行
static final int ASYNC  =  1; // 异步执行
static final int NESTED = -1; // 嵌套执行,即 CompletableFuture 在递归中执行栈内的 Completion

SYNCASYNC 没什么可介绍的,CompletableFuture 中大部分的 Completion 都是以 SYNC 模式执行的。

不过在接下来的代码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 mode < 0 这类判断,它涉及到栈中 Completion 的递归执行。

tryFire

tryFire 用于主动触发一个 Completion 的执行,但与 CompletableFutrueuniApplyStage 方法不同的是,它还会处理源任务和子任务栈中的其他任务:

final CompletableFuture<V> tryFire(int mode) {
    CompletableFuture<V> d; // 子任务 (this.dep)
    CompletableFuture<T> a; // 源任务 (this.src)
    
    // 没有后续的子任务, 或者有子任务但是当前任务执行失败了
    if ((d = dep) == null ||
        !d.uniApply(a = src, fn, mode > 0 ? null : this))
        return null;
    
    // 2、置空相关属性,表示当前 Completion 已完成
    dep = null; src = null; fn = null;
    
    // 3、则尝试把 dep 中栈里的 Completion 出栈,压入 src 的栈并执行
    return d.postFire(a, mode);
}

3、执行关联Completion

tryFire 后,当前 Completion 就实际完成了,接着就需要处理 Completiondep 指向的 CompletableFuture 的栈内的哪些子任务,对应到代码就是调用 deppostFire 方法,然后再在 dep 中调用 postComplete 方法:

final CompletableFuture<T> postFire(
    CompletableFuture<?> a, // 当前任务的源任务,即 src 指向大 CompletableFuture
    int mode) {
    // 1、源任务的栈不为空
    if (a != null && a.stack != null) {
        // 1.1 处于递归执行过程,或者源任务未完成,先清除栈中已经完成的任务
        if (mode < 0 || a.result == null)
            a.cleanStack();
        else
        // 1.2 不处于递归过程,且源任务已完成,将栈中的任务出栈并完成
            a.postComplete();
    }
    // 2、当前子任务已完成,且当前子任务的栈不为空
    if (result != null && stack != null) {
        // 2.1 如果处于递归过程,就直接返回子任务本身
        if (mode < 0)
            return this;
        // 2.2 如果不处于递归过程,则将子任务栈中的任务出栈并完成
        else
            postComplete();
    }
    return null;
}

而在 postComplete 中,当发现源任务或者子任务完成时,会将当前源任务或者子任务的栈中全部任务都出栈,并尝试执行:

final void postComplete() {
    /*
     * On each step, variable f holds current dependents to pop
     * and run.  It is extended along only one path at a time,
     * pushing others to avoid unbounded recursion.
     */
    CompletableFuture<?> f = this; 
    Completion h;
    
    // 递归直到当前任务以及dep的栈都为空为止
    while ((h = f.stack) != null ||
           (f != this && (h = (f = this).stack) != null)) {
        CompletableFuture<?> d; Completion t;
        if (f.casStack(h, t = h.next)) { // 将 f 的栈顶任务 h 出栈
            
            // 1、h 还不是 f 栈中的最后一个任务
            if (t != null) {
                if (f != this) {
                    pushStack(h); // 将 f 的栈顶任务 h 压入 this 的栈中
                    continue;
                }
                h.next = null;    // detach
            }
            // 2、h 已经是 f 栈中的最后一个任务了,
            // 直接执行任务 h,并让 f 指向该任务的 dep,然后再次循环
            f = (d = h.tryFire(NESTED)) == null ? this : d;
        }
    }
}

tryFire -> postFire -> postComplete -> tryFire...... 构成了一个递归的过程,光看代码可能不是很直观,我们举个例子:

CompletableFuture<String> task2 = task1.thenApply(t -> { System.out.println("2"); return "2"; });
task2.thenAccept(t -> System.out.println("2.1"));
task2.thenAccept(t -> System.out.println("2.2"))
    .thenAccept(t -> System.out.println("2.2.1"))
    .thenAccept(t -> System.out.println("2.2.1.1"));

CompletableFuture<String> task3 = task1.thenApply(t -> { System.out.println("3"); return "3"; });
task3.thenAccept(t -> System.out.println("3.1"));
task3.thenAccept(t -> System.out.println("3.2"))
    .thenAccept(t -> System.out.println("3.2.1"))
    .thenAccept(t -> System.out.println("3.2.1.1"));

CompletableFuture<String> task4 = task1.thenApply(t -> { System.out.println("4"); return "4"; });

task1.complete("1");

// 控制台输出
// 4
// 3
// 3.1
// 3.2
// 3.2.1
// 3.2.1.1
// 2
// 2.1
// 2.2
// 2.2.1
// 2.2.1.1

根据上述代码的输出,我们可以很直观的意识到,在以 task1 为根节点的树结构中,各个任务的调用过程实际上就是深度优先遍历的过程,以被调用 postComplete 方法的 Completion 为根节点,会将其 dep 对应的 CompletableFuture 栈中的 Completion 弹出并压入根 Completion 的栈,然后执行并从夫上述过程。、

接下来我们结合上述代码,简单验证一下这个思路:

**task4 分支的执行 **

在最开始,task1 的栈中从上到下存放有 4、3、2 三个 Completion

image-20221202175643023

首先,将 task1 的栈顶元素 4 出栈并执行,由于 4 的 dep 没有指向任何 CompletableFuture,因此 4 这个分支全部的 Completion 都执行完毕。

现在,task1 的栈目前还有 3 和 2 两个 Completion

task3 分支的执行

image-20221202180100061

task1 的栈顶元素 3 出栈并执行,由于 3 的 dep 指向了另一个 CompletableFuture,该 CompletableFuture 的栈中存放有 3.2、3.1 两个 Completion,所以:

  • 先将栈顶元素 3.2 出栈,由于 3.2 不为栈中的最后一个元素,因此将 3.2 压入 task1 的栈顶;
  • 再将栈顶元素 3.1 出栈,由于 3.1 已经是栈中最后一个元素,因此直接执行 3.1;

此时 task1 中的栈情况如下:

image-20221202180526620

然后将 task1 的栈顶元素 3.2 出栈并执行,由于 3.2 的 dep 指向的另一个 CompletableFuture,该 CompletableFuture 的栈中存放有 3.2.1 ,因此将 3.2.1 出栈,又由于 3.2.1 已经是栈中最后一个元素,因此直接将其执行并返回 dep

由于 3.2.1 的 dep 指向了另一个 CompletableFuture,该 CompletableFuture 的栈中存放有 3.2.1.1 ,因此将 3.2.1.1 出栈,又由于 3.2.1.1 已经是栈中最后一个元素,因此直接将其执行并返回 dep

3.2.1.1 的 dep 没有指向任何 CompletableFuture,说明此时 3.2 这条分支上的所有栈都已经清空,此轮执行结束。

现在,task1 的栈目前只剩 2 一个 Completion

image-20221202181150586

task2 分支的执行

task2 分支的执行与 task3 完全一致,因此这里只简单的说明:

  1. 弹出 task1 栈顶元素 2 并执行,返回 dep 指向的 CompletableFuture
  2. CompletableFuture 栈存在 2.2 与 2.1 两个 Completion
    • 先弹出 2.2,由于 2.2 不是栈中最后一个元素,因此将其压入 task1 的栈;
    • 再弹出 2.1,由于 2.1 已经是栈中最后一个元素,因此将其直接执行;
  3. 弹出 task1 栈顶元素 2.1 并执行,返回 dep 指向的 CompletableFuture
  4. CompletableFuture 栈仅存在 2.2.1 一个 Completion,因此直接执行并返回 dep 指向的 CompletableFuture
  5. CompletableFuture 栈仅存在 2.2.1.1 一个 Completion,因此直接执行并返回 dep 指向的 CompletableFuture
  6. 由于 2.2.1.1 的 dep 没有指向任何 CompletableFuture,因此递归到这里就结束了。

总结

到这里,CompletableFuture 的构建-执行过程也基本讲完了。回顾整篇文章,不难发现其实大部分内容其实还是在说明以 CompletableFutureCompletion 为基础构建出来的数据结构。

每个 CompletableFuture 都会持有一个 Completion 栈,当我们向一个 CompletableFuture 追加任务时,本质上就是生成一个 Completion 并压入到栈中。而每个 Completion 则关联到另一个 CompletableFuture,该 CompletableFuture 对应此 Completion 的完成状态。

明白这一点后,我们对 CompletableFutureCompletion 的定位就会有更加清晰的了解,如果我们将整个复杂异步流程视为树或者图,那么 CompletableFutureCompletion 实际上就是对应着点和边。当我们执行一个 CompletableFuture,实际上就是基于关联的 Completion 路径遍历所有的 CompletableFuture

当然,实际上由于 CompletableFuture 执行 eitheranybothall 等模式,因此实际在执行的时候还会有更多的判断逻辑,不过数据结构是不会变的。

posted @ 2022-12-07 18:02  Createsequence  阅读(834)  评论(4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