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 深入使用Spring -- 7...2 MVC框架与Spring整合的思考
8.7.2 MVC 框架与Spring整合的思考
对于一个基于B/S架构的JAVA EE 应用而言,用户请求总是向MVC框架的控制器请求,而当控制器拦截到用户请求后,必须调用业务逻辑组件来处理用户请求。此时有一个问题:控制器应该如何获得业务逻辑组件?
最容易想到的策略是,直接通过new 关键字创建业务逻辑组件,然后调用业务逻辑组件的方法,根据业务逻辑方法的返回值确定结果。
在实际的应用中,很少见到采用上面的访问策略,因为这是一种非常差的策略。不这样做至少有如下三个原因:
⊙ 控制器直接创建业务逻辑组件,导致控制器和业务逻辑组件的耦合降低到代码层次,不利于高层次解耦。
⊙ 控制器不应该负责业务逻辑组件的创建,控制器只是业务逻辑组件的使用者,无须关心业务逻辑组件的实现。
⊙ 每次创建新的业务逻辑组件将导致性能下降。
答案是采用工厂模式,或者服务定位器模式。对于采用服务定位器模式,是远方访问的场景。在这种场景下,业务逻辑组件已经在某个容器中运行,并对外提供某种服务。控制器无须理会该业务逻辑组件的创建,直接调用该服务即可,但在调用之前,必须先找到该服务 ------ 这就是服务定位器的概念。经典的Java EE应用就是这种结构的应用。
对于轻量级的Java EE应用,工厂模式则是更实际的策略。因为在轻量级的Java EE应用中,业务逻辑组件不是EJB,通常就是一个POJO,业务逻辑组件的生成通常应由工厂负责,而且工厂可以保证该组件的实例只需一个就够了,可以避免重复实例化造成的系统开销。
采用工厂模式,将控制器与业务逻辑组件的实现分离,从而提供更好的解耦。在采用工厂模式的访问策略中,所有的业务逻辑组件的创建由工厂负责,业务逻辑组件的运行也由工厂负责,而控制器只需定位工厂实例即可。
如果系统采用Spring框架,则Spring成为最大的工厂。Spring负责业务逻辑组件的创建和生成,并可管理业务逻辑组件的生命周期。可以如此理解:Spring是个性能非常优秀的工厂,可以生产出所有的实例,从业务逻辑组件,到持久层组件,甚至是控制器组件。
现在的问题是:控制器如何访问到Spring容器中的业务逻辑组件呢?为了让Action访问到Spring的业务逻辑组件,有两种策略。
⊙ Spring容器负责管理控制器Action,并利用依赖注入为控制器注入业务逻辑组件。
⊙ 利用Spring的自动装配,Action将自动从Spring容器中获取所需的业务逻辑组件。
啦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