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 谈谈面向对象编程

这文章就像我自己写的一样,太多观点。

原文见: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NDM0ODQwMw==&mid=402191772&idx=1&sn=19e48d56a6fcd0616e3dc597cd52808f&scene=21#wechat_redirect

 

 

最近写了些和函数式编程的文章,有读者和我讨论函数式编程和面向对象编程的优劣。二者都是很好的编程思想,都在着力解决代码重用的问题,也彼此吸收对方的优点,所以大可不必去分个高下。然而,

我面试过许多号称精通面向对象编程(比如:Python / Ruby / C++)的工程师,随便问几个问题,就可以看出这个人对面向对象的理解:

 

  • 你觉得在面向对象编程中,最重要的思想是什么?

  • 如果有人提及「继承」,我会让她写个她在工作中使用继承的例子。

  • 如果有人提及「多态」,我会让她解释一下多态,并让她写个她在工作中使用多态的例子。

  • 如果有人提及「代码重用」,我会让她谈谈她对代码重用的理解,并附上一个工作中重用的例子。

 

对第一个问题,很多人回答继承,有些人会添上接口,多态等概念,很少人会提及代码重用。

 

对第二个问题,几乎 80% 的人都会写出对象继承的代码,而这里面有一大半的人写出的「工作中」使用继承的例子竟然是某著名垃圾书中的经典误人子弟的例子:Duck 继承于 Bird,Bird 继承于 Animal。

 

对第三个问题,几乎所有人都是写出对象继承中的多态,然后一般的人给出的还是那本著名垃圾书里的著名例子:鸟能飞,也会叫,鸭子呱呱呱但不会飞。你可以把鸭子对象赋给鸟,让它发出呱呱呱的叫声。

 

对于第四个问题,嗯,如果有人回答到第四个问题,并能信手拈来 Iterable,Comparable,这个人如果没看『程序人生』的文章(嘿嘿),那就是基础知识和编程思想已经八九不离十,可以聊对象以外的东西了。

 

面向对象编程和函数式编程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素是 代码重用,或者更严格地说 代码被重用。这里为什么要严格区分代码重用和代码被重用呢?代码重用根本不是个事儿,除非使用汇编语言,否则你写十行代码,九行都是在重用别人的代码 —— 连往 console 输出这样的简单语句,你是不是都用了语言本身的库函数?就算语言将其归入核心语法,这个语言的实现也必定在底层调用了 libC 的某个函数,来获取操作系统对此的支持。所以说,干编程这一行,重用别人的代码,我们最在行不过;而让自己的代码被别人重用,我们往往底气不足。

 

写过半年以上 Python 的,应该都知道所谓的 magic function,如果你的类定义实现了某个 magic function,那么类就会拥有一些神奇的能力,比如:

 

 

上述的类并没有继承任何已知的类(隐式继承 object 不算),然而它可以很容易被别的代码用一种公共的方式调用:

 

 

这便是代码的被重用的能力。这种编程的方式,与其说是面向对象编程,不如说是面向接口编程。对象在这里只是一个幌子,其存在的意义更多地是满足某种接口。在面向接口编程中,接口继承要远重要于类继承。

 

为什么面向接口编程如此重要?因为它是一种控制反转 —— 通过抽象出一系列接口,并在这些接口上进行操作,使得控制逻辑不依赖于具体的实现;同时,具体的实现可以并不关心控制逻辑如何使用自己,它们会在需要的时候被调用。由此,使用对象的逻辑和对象本身充分解耦,由接口这座桥梁将二者联系起来。这样,代码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被重用。

 

谈到接口继承,不得不提 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里氏变换原则),wikipedia 这样介绍它:

 

It states that, in a computer program, if S is a subtype of T, then objects of type T may be replaced with objects of type S.

 

这也是面向对象编程中常说的 Substitutability(可替换性)。这段话翻译过来说就是,在类型系统中,如果类型 S 是类型 T 的子类型,那么类型 T 的任意对象可以被类型 S 的对象替换,且不影响程序的正确性。里氏变换是面向对象编程(其实适用于任何编程思想)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则,也是程序得以多态的基石。如果我们做一个系统,要注意尽一切可能满足这一原则。

 

什么是多态?wikipedia 是这么解释:

 

polymorphism (from Greek πολύς, polys, "many, much" and μορφή, morphē, "form, shape") is the provision of a single interface to entities of different types. A polymorphic type is one whose operations can also be applied to values of some other type, or types.

 

由此可见,多态指的是我们可以对一个操作(接口)使用多种数据类型。多态并不单单是是面向对象编程的一个概念,函数式编程里面,多态也到处可见。我们知道在 Python 里,一个数据结构可以被 map 的前提是其实现了 __iter__,而在 clojure 里,同样的,一个数据类型实现了 ISeq,它就可以使用 map,而在 elixir 里,Enum.map 需要实现 Enumerable protocol。可见,多态并非是面向对象的专利。

 

上文中我们调侃的那个「鸟能飞,也会叫,鸭子呱呱呱但不会飞」的所谓面向对象的例子实质上破坏了里氏变换原则。它让你的代码无法享受多态的好处。比如说,你围绕着「鸟」这一基类打造了一个系统,系统的后期开发者用「鸭子」继承了「鸟」,当你的代码执行「飞」这一操作时,由于鸭子不会飞,系统有可能会崩溃(或者抛出异常)。这时你不得不回过头来修改围绕基类打造的系统:当「飞」这个操作运行时,处理一切异常(有时这并不可行)。这就违反了 Open close principle,你为了上层的一个蹩脚的实现,而不得不去修改底层的代码。系统中类似的情况越多,系统的 BUG 就越多。

 

为了符合里氏变换,我们需要子类严格继承和实现父类的接口,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类」这个概念在实际使用中,往往被当成一种分类法(taxonomy),也就是 is-a。is-a 是面向对象里面的一个坑,因为我们在判断一个东西是否是 is-a 时,常常使用我们生活中的逻辑概念去判断,这是非常不可靠的,会出现很多蹩脚设计 —— 比如作为父类型的「鸟」会飞,而子类型的「鸭子」不会飞这样不符合里氏变换但符合生活逻辑的设计。使用「鸟」和「鸭子」来讲述面向对象的继承关系,虽然很直观,很形象,却让初学者陷入一个泥潭而不能自拔。

 

Scott Wlaschin 在他那著名的 Funtional programming patterns 中提到,types are not classes。把「类」(class)等同于「类型」(type)也是初学者常常碰上的坑。在函数式编程里面,类型实际上是一种接口,它是数据和数据可以产生的行为间的一座桥梁:

 

 

而「类」是「类型」的一种实现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讲,「会飞」(flyable) 是一个类型,「鸟」实现了 flyable,而「鸭子」无法实现 flyable,所以「鸭子」并不是「鸟」的子类型。弄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不会傻乎乎地去根据生活经验,把「鸭子」继承在「鸟」的名下。

 

而弄明白了这一点,我们也就可以参悟出 java 的设计者为何煞费苦心地为 class 的类继承使用 extends,而接口继承使用 implements,同时如若 override 方法,返回类型必须是 covarient 了。

 

posted @ 2017-01-05 13:43  Marvin  阅读(352)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