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人工智能早就可以拥有有大量的初级意识
引子
意识是人类最基本而神秘的经验之一。在探索意识的本质时,我们需要建立清晰的概念分类体系,以免将它混同于其他概念而无法深入研究。
本文旨在阐述人类意识可能包含的两个层面:初级意识和高级意识,并明确区分它们在定义和机制上存在的不同之处。明确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和关系,对理解意识的多层次性以及有效研究高级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初级意识指生物个体下意识的各种生理和行为反应,它依赖基层神经网络的运行,但不需要主观参与。区别于此,高级意识涉及个体内在的认知和体验过程,其机制建立于高级大脑网络。这两者在本质上有区别,但又互相影响。
通过详细阐述两种概念的定义及关系,本文旨在为深入探讨人类意识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也就初级意识与人工智能控制系统存在的类比性提出思考。本研究将有助于谨慎探索这一复杂话题。
理论框架
我们先给出明确的概念定义,在细致阐释过初级意识和高级意识的概念特徵后,我们给出其定义:
- 初级意识是指生物个体下意识的生理与行为反应,由基层神经网络自动调节而无主观参与。
- 高级意识指生物个体内在的主观体验与意识活动,其形成依赖高级大脑网络的谐振与协同工作。
我们将两者区分标准定为:
- 是否需要高级大脑网络参与;
- 是否存在主观经验层面;
- 是否存在自觉选择与评判能力。
神经学解释
运用神经生理学知识,我们可以证实初级意识符合上述定义与标准。此外,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也论证了高级意识的大脑机制特征。那么在实际生物个体中,初级意识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呢?
我们知道,初级意识涵盖的范畴包括生理指标调节和基本表情表达等。比如,我们的肌肉在感受到触觉刺激时,会有条件反射性的收缩;瞳孔在光线变化时也会自动缩放,以适应视网膜对焦。这些都是脊髓水平的神经调控所致。
除此之外,我们的体温和心率也都处于一定的范围内,以保证生理平衡。这依靠的是脑下视床等区域对自主神经系统的调控。同时,我们在感受到简单情绪刺激,比如恐惧时,脸部肌肉也会不由自主地变化,这主要源于杏仁核等情绪中心的作用。
通过细胞识别通道、神经递质等机制,这些反应具有很强的自动性,即使在没有客观意识参与的情况下也能高效发生。它们更侧重于保障生理调节和环境交互,而非形成复杂的主观体验。
辩证关系讨论
在前面我们详细地区分了初级意识和高级意识的含义。那么,在一个完整的生物体内,二者是否完全独立呢?实际上,从现有的证据来看,它们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动态关系。
举一个临床例子,我们不难发现高级意识状态的异常,例如抑郁情绪,可能会导致生理指标如心率等的紊乱。这就显示出主观层面对初级层面的一定影响。同时,初级意识的改变,比如发热引发的生理不适,也会影响主观体验。再用瑜伽大师的案例,而各种瑜伽高僧对自身心率呼吸等生理指标的主观控制也时有耳闻。其实还有更多的案例,都证明靠强大的主观意志力,可以有效客服来自于生物本能的各种情绪和神经反应。
基于这些现象,我们可以假设在一个完整神经系统中,初级意识为高级意识提供了生理支持基础。而主观认知系统通过反馈机制也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初级活动的节奏。两者呈現一定的相辅相成。
这种关系的特点在于它们同属于个体但机制上有区分,却又存在交互影响和互为依赖的辩证统一地位。将此看作是一个整体将有助于我们构建意识的内在架构模型。
与AI意识创造的关系
在前面我们从理论定义开始,逐步论述和分析了初级意识与高级意识两者在属性、机制和关系上的差异性与统一性。我们区分开这两个层级的意识概念,并在理论上得到了一定的支持。这对于我们思考人工智能的意识创造和理解是有显著意义的。OpenAI的Altman说一句“大模型表现出了轻微的意识”就足以让全球AI领域兴奋大半天,但是显然意识是存在多种分类的。我们事实上没有意识到的是:人工智能早就可以拥有有大量的初级意识
并且如同目前终于遍地开花的多模态训练,高级意识的诞生大概率需要初级意识的丰富实现。毕竟大脑事实上也只是一个更复杂的神经系统,即便我们将神经系统的反馈定义为初级意识,但是我们依然不能否认高级意识事实上也依赖这个复杂的神经系统。未来我们或许可以给出更科学合理的定义,而现在我们可以在一些逻辑上自洽,没有显著逻辑谬误的理论假设下展开对于构建人工智能意识的进一步研究。
出处:http://www.cnblogs.com/Chinese-xu/
本文版权归作者和博客园共有,欢迎转载,但未经作者同意必须保留此段声明,且在文章页面明显位置给出原文连接。
如有问题,可以通过 Chinese_Xu@126.com 联系我,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