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感想
近1年断断续续在做ICD智能编码的软件设计与开发,利用基于规则的传统算法效果不佳,最近几个月在学习人工智能NLP和Python,有些感想:
1、新软件技术其实不新,其基础理论在我读研究生时都已经有了,没有例外,只是随着硬件水平提升,以前不敢想的硬件基础现在都有了后,重新实现并更提升一步而已;
2、从最早的C/C++、Pascal,后来的Java、C#,到后续的JavaScript等,以及最近火热的Python,编程语言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所谓新编程语言不过是用新的语法再次实现了一遍,突然想到了小时候学习鲁迅的《孔乙己》中的一句话:回字的四种写法,这是何等的相似啊?
3、目前的软件技术没有高低之分,只有新旧之分,所谓新软件技术,包括人工智能中用到的各种库,很多是用新编程语言实现的,掌握老编程语言的人要想使用,要么需要学习使用新编程语言,要么自己重新写一遍,估计没有人会走第二条路;
4、大部分年轻一代程序员在学校接触的是新编程语言,所以掌握和使用所谓新技术(主要是熟悉新编程语言编写的各种库)要快于老一代程序员,再加上有几个人把编程当作一个爱好?更多是当作工作,如此下来超过35岁仍然能写代码的又有几人,绝大数都走向了管理或销售,老一代程序员的经验和教训也基本上废了,老一代程序员走过的路、犯下的错年轻一代程序员基本上会重复走一遍,所以经常看到重复摔筋斗、重复造轮子,包括用不同编程语言造的轮子;
5、由上想到了更高层面的问题,人类科技水平的发展似乎进入了一个瓶颈?想想也是,一个人有效学习和研究、创新的时间是短暂的,18岁读大学,4年本科、3年研究生、3年博士,出来后真正从事研究工作也就30~40岁,随着年龄增长,40岁以后的人必然受社会、家庭、身体等因素影响,很难有人还在研究第一线?也就是一个人一生中能够为社会奉献真正具有创造性价值的时间不超过10年,再加上人与人之间的思维隔阂、不同年龄段的思想断代,科技水平的发展必定陷入这个10年魔咒中。要突破这个瓶颈,必须在生命科学上突破,把人的寿命延长,增加每个人的有效研究工作年限,才有可能突破发展瓶颈。
我想多了哈^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