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诊断与ICD10编码(3)肿瘤疾病编码
1、编码原则
一个肿瘤诊断至少有2个编码,即部位编码和形态学编码。部位编码包括2个轴心,分别是动态(恶性、良性、原位、未肯定、继发性)和部位。形态学编码则是指肿瘤细胞的结构和形态。(《浅谈肿瘤的ICD-10编码》,方鸣,医学信息,2008.12)。肿瘤的形态学编码采用组织学+动态编码构成,其中组织学编码采用M字母开头,其后跟随4个数字,动态编码采用一斜线(/)和一个数字,其含义见下表:
动态编码 |
说明 |
对应的部位编码 |
/0 |
表示良性肿瘤 |
D10-D36 |
/1 |
表示良性或恶性未肯定(交界恶性) |
D37-D48 |
/2 |
表示原位癌 |
D00-D09 |
/3 |
表示原发部位的恶性肿瘤 |
C00-C76 |
/6 |
表示继发部位的恶性肿瘤 |
C80-C97 |
/9 |
是否原发或继发部位未肯定 |
C77-C79 |
肿瘤编码有时还有功能活性的编码,指肿瘤具有影响内分泌功能的能力,需要采用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的编码附加说明。如垂体嗜碱性腺瘤伴库兴综合征,部位编码D35.2,形态学编码M8300/0,功能活性编码E24.2。
2、编码方法
肿瘤的编码方法不同于一般疾病,需要先确定形态学主导词,找到形态学编码,再根据形态学编码对应的部位编码范围,以及肿瘤发生的解剖部位确定部位编码。如肺腺癌,首先查找腺癌的形态学编码(M8140/3),明确为恶性肿瘤,然后查找C00-C76中肺部恶性肿瘤(C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