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对计算机行业的看法,是否准确?
我爸对计算机行业的看法,是否准确?
1,127 个回答
如果这段话,在我二十岁的时候听到,我会「大笑之」。如今三十而立,尤其结识了从商多年的岳父之后,这段话,可以说是触及个人发展的本源了。
你选择了一个行业,首先要去想怎么切入市场。对于计算机行业而言,市场被大公司所占据,对于个人而言,切入市场的方式就是迎合这些公司的招聘要求,这相当于从被动的角度去解决问题。
为啥现在这么多培训班,尤其是Web前端,招生宣传往往是一毕业就18K?往上追溯,因为外包公司能给到这个价格。
为啥外包能给18K,而不是自研公司?因为外包对接的是甲方,甲方一个岗位,初、中、高、专级别划分,能给到18K的,基本是中高级别的外包,但是你知道甲方给外包多少钱吗?据我了解,可以开到25~30K,中间的差价,相当于是外包公司的毛利了。
你以为这就完了?大公司的部门之间,是有HC(Headcount,俗称人头)差异的,如果A部门的项目缺人,又没有HC,怎么办?找有富余HC的B部门,借调。可以是直接调人,也可以是借HC自己招人,只不过招来的是挂在B部门的编制下。但是A部门的预算,要支付给B部门「服务费」,别的公司我不知道,但是我们部门是50K。
你没听错,一个50K的技术服务费,落到真正干活的外包手上,往往只有15~18K。
那我们部门傻么,花50K去招一个外包?项目的压力就摆在那,干不完就影响年终绩效,反正花的是公司的预算,50K也收不到自己的腰包,而且对部门领导而言,这点钱,都不够年终奖塞牙缝的。
那公司傻么,允许手底下这么做?因为要抢市场,或者是优化流程,这些带来的收益,往往能增加几千万利润或者节省几百万的成本。财报好看了,股票涨了,股东开心了,领导年终奖有着落了,皆大欢喜。区区50K一个的外包岗算什么,连服务器租赁费的零头都算不上,何况做完项目了还能优化掉。
那回到18K,为啥培训班出来的Web前端,大部分没法直接去自研?
第一是,18K在深圳的自研公司,算是比较高的薪水,对技术要求也比较高,而且岗位歧视严重,大部分宁可给JAVA岗20K,也不愿给前端18K;第二是自己的简历是包装过的,真正接手了18K的工作,往往会非常痛苦,待不久;最后,大部分自研公司,都在吃市场的边角料,盘子/利润做不大,怎么提高员工待遇?老板又不是来做慈善的。
说完了外包,再说内编。为啥大公司都喜欢用外包?因为内编麻烦啊!一个月薪20K的内编,企业往往要付出远超20K的成本,招聘流程又臭又长,每年还要搞考核,还不能随意裁员。
但还是因为利益问题,部门必须要有内编镇场,而且有些东西,外包就是做不了,比如核心算法、服务器部署权限等等,这些都要用合同和股票来捆绑。
公司越大,岗位越重要,越是会弄A/B角备份机制,防止某些人权重过高,「功高震主」这句话不是开玩笑的,这点尤其体现在技术岗上。所以,令尊说的没错:
如果你只知道学技术,刷题,即便你的技术再好,内心深处仍然会有被别人支配的恐惧感。而且,你时常会疑问,技术到底学多少,才能没有恐惧感?答案是,越学技术,很可能你会越质疑自己。
我先后待过两家世界五百强公司,一家E轮公司,可以明确的说,公司越大,用于沟通的时间就越多,不但要应付各种需求,各种考核,还需要阻止突然甩过来的锅。一家拥有完善的研发流程的公司,从「需求提出」到「部署上线」,至少要经历:需求澄清会、需求评审会、需求宣讲会、设计评审会、测试用例评审会、代码评审会等等,还不算其他临时的沟通会、例会、总结会、分享会,技术越好,要参与的会议就越多,真正留给写代码的时间,是很少的,基本靠晚上加班,相对清净。
你说我不参加这些,只想闷头写代码,钻研技术可不可以?当然可以,但这种基本只存在和业务部门关联较弱的部门,比如算法、科研部门,没有版本交付压力,也不需要搞「敏捷开发」。
这种部门,好也不好。好的是你的天赋、兴趣,终于有用武之地了,没有什么办公室政治,一心做研究,而且薪资基本是打工人的天花板;不好的是,门槛非常高,市面上可能就那么几家大厂,能够养得起这些人,一旦对标的行业受到打压(可能是国内外的政策影响,比如教培、地产、通讯),公司大幅亏损,不得不裁员的时候,你的技能,在招聘市场上,很可能竞争不过写业务的,薪水也会大幅下降。
当年的光伏行业,受到欧美打压,破产了多少公司,那些高端人才被迫去做低端岗位,虽然最后国产光伏还是站起来了,但人生又有几个十年?
这也是为什么国内很少见到大龄程序员,到了年纪尽量转管理岗的原因之一,加上目前科研环境确实不咋样,大家都不傻,只是为了抗风险罢了。灯塔国在搞自动驾驶、ChatGPT的时候,国内大厂在削尖脑袋怎么把广告精准推送,以及抢占底层人民的生存环境上……
你知道最让我震惊的是什么吗?据报道,ChatGPT的研发团队不足百人,其中有9位华人,6人曾毕业于国内高校……欧阳龙是InstructGPT论文的第一作者,也是RLHF论文的第二作者,是这两个关键技术项目的核心人员。
再对比一下「文心一言」,要感谢ChatGPT没开源,不然就是下一个套壳产品,国内骗补贴的公司,太多太多了。
但是同样,你也可以从社会的供需关系来切入市场,从最底层来塑造一个模式,利用复利的原理来扩大这个模式。这个模式,很可能不是技术书、面试题所能衡量的,它可能并不是高科技,也不漂亮,但是你的目的是让它增长,然后再复制这个模式。
如果你的兴趣就在这里,那你就仔细思考思考这个社会的经济形势和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想明白之后,塑造你的产品,为别人创造价值。
这两句话才是精华,适用所有行业。任何技术(注意,是技术,不是学术),都不能脱离市场单独存在,不然就成了「屠龙之术」。
猪大肠好不好吃?国内好这口的不少,但是你学艺三年,然后在中东的YSL国度开一个店试试?当然,要是精通了「九转大肠」,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还是回到ChatGPT,研发团队在收会员费的时候,很多国人,凭借地区封锁、很多人卡在填电话那一步的时候,事先通过海外优势,注册了各种成品号,然后售卖。更有甚者,自己搭个海外服务器,部署一下镜像网站,然后有偿提供给国内用户,赚的盆满钵满。
同样是收会员费,那帮人需要掌握多深的技术吗?你仔细看去,无非就是倒爷的手段,只不过加持了一点IT技术罢了,它并不高科技,也不漂亮。共同点就是,切实解决了一部分人想尝试ChatGPT,但是靠自己很难达成的痛点。搭网站的人,只花了一份时间,就卖出了N份,这就是「复利思维」。
倒爷只是各种赚钱的手段之一。打工能赚钱,形成自己的圈子,也能赚钱,不然怎么解释很多大厂的程序员去写公众号,然后恰广告?令尊没有教你怎么学习/落地的「术」,而是教你什么是「道」,促使你思考,在当前环境下,应该用什么样的模式,通过技术来赚钱,而不只是出卖劳动力,甘于沦为打工人。
因为你在一个无比复杂的圈子里,但是很难塑造自己的圈子,就是那个你自己做主的圈子。
当你被办公室的尔虞我诈、996塞满、无暇思考的时候,是无法单纯地通过「努力」来破局的。
前两天还在知乎看到一个问题:「程序员都有自己的服务器吗?」
我看到后,脑海中瞬间浮现一句诗:「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他老爸是真的企业家,不是门口保安可比!
看到大家对这个问题的评论,大都在赞扬这位爸爸的眼界、格局,表示有这样的老爸,子女可以少走很多弯路。也有不少网友怀疑,这个老爸是否真的有实践经验,还是在纸上谈兵,就像网友所说:门口保安说的比这个透彻,大道理一堆,没有任何实际操作意义。作为曾今的码农,现在的产品狗,我也很好奇,这位老爸真的有实操经验?
我带着好奇心打开这位知友的主页,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发现此账号已经注销了
所幸,通过其他渠道了解到这位知友,曾经写过的提问共14篇,最早的一篇是在2022-1-20写的,主题:C++ primer 第六版快出了,那么第五版还有必要看吗?
2022/1月:学习C++编程以及深度学习。后面他说自己是计算机专业研究生毕业生。
2022/2月:开始怀疑名校毕业做码农是否浪费。后面说到自己大学同学,天天刷leetcode进华为了,以华为的对应届生的招收标准来看,这个名校很大概率是真的。
2022/3~4月:开始对一些业内牛人感兴趣。有创业界:苏芮,资本界:沈佳琪,教授:余琨教授
2022/8月:在研究如何以较低成本私有化公司。此公司很可能是他家人的,后面说到他家住一线城市,有4套房,他自己的收入主要来源房租。
2022/9月~12月:在家学习编程、读书、听音乐、看动漫,陪父母。其中分享过父母跟他讲过的一些道理,大抵是:人与人的本质是价值的交换,要学会创造价值,并且提升价值变现能力,商业模式、决策很重要等(都是生意人的逻辑,而且没有高大上的词汇,比较通俗易懂);期间也受过打击:在华为的同学说他懒,没有对社会做出贡献,白上大学了。
2023/2月:发表过2篇文章。表达了到底是码农、白领好,还是在其他科技含量不高的行业学会如何运营产品,可能当老板好,其中一篇就是本篇文章。
最后,他老爸是非高新技术企业大股东的概率很高,不要问我怎么知道,我突然间就知道了。这里没有强因果关系,只有相关性,我只能说,当年沃尔玛超市发现年买尿不湿的年轻爸爸大都会买啤酒,于是把这两种商品放在一起,提高了啤酒的销量,它也不知道为什么!
文章编写不易,要是觉得好,除了收藏,还可以点赞
令尊大才!他的思维和见解超越99%的人。
把他的思维放到这里提问,就是把璞玉放在毛石市场称斤两。
令尊的观点,有几点可贵之处,贵比黄金。
1、用户思维
无论你从事什么行业,首先要对市场有概念。你选择了一个行业,首先要去想怎么切入市场。对于计算机行业而言,市场被大公司所占据,对于个人而言,切入市场的方式就是迎合这些公司的招聘要求,这相当于从被动的角度去解决问题。
这句话,用大白话翻译:
无论你做哪个行业,都要知道消费者的真实需求是什么。当你能满足消费者的真实需求时,消费者就会为你买单,你就能赚钱。
比如你做餐饮行业,能为消费者提供美味的食物,或者优良的就餐环境,用户就会来餐厅消费,你就能财源不断。
计算机行业,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都是大公司,比如腾讯的微信满足用户的熟人聊天需求,阿里拼多多满足消费者的购物需求。
从事计算机行业,自己开发一款满足用户需求的app是很难的,成本非常高。因此只能依附于大公司的平台。
那么你就要迎合大公司的招聘需求,看大公司需要什么样的技术、什么样的性格,这是一种被动解决用户需求的方式。
说得好听些是被动解决,说得不好听就是打工思维。
打工思维的恐惧在哪里?你父亲讲得很明白:
如果你只知道学技术,刷题,即便你的技术再好,内心深处仍然会有被别人支配的恐惧感。而且,你时常会疑问,技术到底学多少,才能没有恐惧感?
答案是,越学技术,很可能你会越质疑自己。因为你在一个无比复杂的圈子里,但是很难塑造自己的圈子,就是那个你自己做主的圈子。
用大白话来翻译就是:
你的技术再好,能力再强,也很难达到无人替代的地步,被替代的危机会一直跟随你。
那么,当你的老板不喜欢讲话大声的人,开会时你就不敢出大气。你有同事人品不佳、处处算计你给你使绊子,你也不得不把精力放在斗争上,或者忍气吞声干受气。
这是大部分职场人都面临的境况,即使做到中高层管理也无时不在扯皮吵架。在财务自由前依然担心自己被替代。这就是被人支配的恐惧感。
不过,你父亲还提供了另一种解决方案,即老板思维。
2、老板思维
但是如果你有自己的爱好,对这个爱好能保持长期的热情,并且这个爱好也可以切入市场,这时候,你可以选择去迎合大公司,但是同样,你也可以从社会的供需关系来切入市场,从最底层来塑造一个模式,利用复利的原理来扩大这个模式。
这句话用大白话来翻译:
如果你有一个爱好,并且能长期钻研这个爱好,在你爱好的这个领域里取得超过常人的专业性见解。
这时候,你可以依靠自己的专业性见解,去迎合大企业帮他们解决问题。同时,你也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性见解,自己创业。商业模式跑通、能够盈利后,你可以把这个模式复制到更多地区、更多用户,享受指数级增长的复利收益。
以我为例,我对投资有浓厚兴趣钻研了四五年,并且在互联网平台分享自己的观点。按照你父亲的思维,摆在我面前就有两条路。
一是加入大公司,比如有做大众理财内容的券商、基金公司,为他们打工。二是自己做点事,比如做个财商学院普及理财知识,如果商业模式能跑通,就把这个方法复制出来,找更多人来帮我办财商学院,覆盖更多用户。
你父亲的眼光独到之处,是把这种模式优缺点都考虑到了,我猜他大概率事业有成:
这个模式,很可能不是技术书、面试题所能衡量的,它可能并不是高科技,也不漂亮,但是你的目的是让它增长,然后再复制这个模式。
如果你的兴趣就在这里,那你就仔细思考思考这个社会的经济形势和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想明白之后,塑造你的产品,为别人创造价值。
慢慢你会发现,你自己有一个小圈子,在这个圈子里,你了解其中的一切,你明白游戏规则,这里的一切你做主。
用大白话翻译:
自己创业,需要考虑到方方面面,比如你的人脉,你的资金,你的技术,你的管理能力。这方方面面的东西,都不是企业的技术书、面试题能够衡量的。
而且,这种商业模式可能不是高科技,也不漂亮。比如你运营一家餐饮店,听上去并不光鲜亮丽。但你若能满足用户一个痛点,并且稳定盈利,就能复制这个模式在全国开连锁,做成海底捞一样的大品牌。
如果你的兴趣在开餐饮店(或任何其它行业),就仔细思考这个社会的经济形势,比如中国的人均收入是不是在增长,未来在餐饮消费时是更倾向人均十几块的桂林米粉,还是人均百八十的海底捞,还是人均三五百的高端餐食。
想明白这个后,你就能知道自己的餐饮店(或其它任何产品)应该如何定位,面向哪类人群,生产哪种产品,提供哪类服务,收取多少价格。当你能为别人创造价值时,别人就会为你买单。
慢慢你会发现,你自己有一个小圈子。比如餐饮业是你的小圈子,在这个圈子里,你了解其中的一切,从哪里进货既便宜品质也高,在哪个地段开店客源不断,提供什么产品和服务能让客户爱不释手频频回头,用什么方式推广能让用户对你产生好感。
在这个圈子里,一切你做主。因为你是老板,且你了解一切。
我是
专注指数基金和中概股投资
关注我,一起看懂投资的底层逻辑!
公众号:李大人剖析室(ID:ldrpxs)
我有一个朋友,编程技术炉火纯青,在北京每个月收入3w以上,目前月光,每月还贷中,
我有另一个朋友,技术远不如前面那个朋友,在几年前写了个微信自动加好友删除好友的软件,几十块一个放在网上卖,赚了几百万。
我有一个朋友,在ChatGPT刚推出的第一时间,在朋友圈里做起了短视频科普,并且尝试用开源的GPT2模型,写了个免费使用的网站,也没想着变现,倒贴几千块服务器,
我的另一个朋友,毛技术也不懂,但网上看教程学会了ChatGPT注册流程,开了个淘宝店卖教程,赚了十多万 ……
你爸可能不懂编程行业,但从他的描述中,他一定是懂怎么赚钱的,跟你讲这些,可能是希望你思路打开,不要只做一个螺丝钉,而是学会用你的技术优势创造一套商业模式,这样才能扩大自己生存的边界。
有这样的父亲,最起码在认知层面能少走几年弯路。
有的父亲会要求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做事,
有的父亲会盲目地什么事都听孩子的,
有的父亲则是天天讲没用的大道理,
所有父亲都是为了孩子好,这个可以理解,
但是能做到您父亲这样,
没有将想法强加给你,
也没帮你做选择,
而是告诉你如何做选择,
真的是相当到位了,
而且如果发的是原话,
那么您父亲也没有阻止你学计算机,
只是告诉你,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儿,
把喜欢做的事儿,做成擅长做的事,
在做成能适应市场的事儿,
可以不是计算机,也可以是计算机,
加班,熬夜,刷题这些只是形式,
形式不重要,您父亲教的是您职业选择的本质,
为你有这样的父亲骄傲吧!
你父亲这不是对计算机行业的看法……而是对你的看法,明白吗。
他了解自己的儿子,说的是“如果你有自己的爱好”,“对这个爱好能保持长期的热情”,才能迎合大公司。
很显然你没有,你只是被周围的人忙忙碌碌内卷的行为搞焦虑了才开始打算转码农。
以写代码为爱好并以此为生、还能一直钻研下去的人,几乎没有这样入行的。
这样入行的人几乎也不会发生“技术再好仍然有恐惧感、会质疑自己”的事。
因为技术好不到哪去。
所以你父亲观点背后的真实目的是劝退你转码走技术路线。
如果喜欢计算机行业,或者单纯觉得它比别的行业有前途,那就去研究市场、研究商业模式、扩展人脉。往这样的方向走你起码还有机会成功。
未来低端码农的价值会越来越小,甚至提供低端技术服务的小公司都越发难以生存。
AI不会干掉所有程序员,也不会让新手一下子变大牛。
而是让原先一个高级码农带五个初级码农的任务,现在高级这位自己老哥一个就能干了……
虽然看得出来你父亲并没有深入了解IT和互联网行业也不是老程序员,但他的看法基本是没错的。
马戏团里的猴子不停翻跟头,以为翻跟头翻得越来越好,就能获得越来越多的果子吃。
直到有一天马戏团倒闭了,猴子才发现,原来果子不是靠翻跟头翻出来的,这里面有一套属于马戏团的供需关系,如果马戏团垮了,那翻再多跟头也不会有果子。
而那些在野地里的猴子,自己上树摘果子,再把吃完的果核扔到地上长出新的果树,他们找到了自己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套供需关系,纵使马戏团死绝了,他们也永远有果子吃。
翻跟头是一项技术,上树摘果子也是一项技术,只是区别在于,有的技术的价值仅限于别人的供需关系,而有的技术,可以创造自己的供需关系与价值。
很准确。
但不是对这个行业描述的很准确,而是对中国社会的现状刻画的入木三分。
事实上,任何行业,不仅仅是计算机行业,它都是一样的。
一、劳心于治人者治人,劳心于它者治于人
两千多年前,我们的老祖先就总结出了一句话:“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两千年后,如果你不傻,那么当然应该已经看到了:哪怕你做的是技术行业,哪怕你是管理学大拿;但,只要你不把心思放在巧取豪夺上,你就一定会被人巧取豪夺。
换句话说,“劳心于治人者治人,劳心于它者治于人”。
无论你选择了什么,只要你有能力,你就是天生的奴隶。
这个社会是不欢迎有能力的人的。想尽办法去巧取豪夺,想尽办法往别人头上骑,这才是它的终极规则——和唯一规则。
在这个唯一规则下,就有了:
二、笑贫不笑娼
没有人在乎你是怎么发家的;它们只在乎你兜里有多少钱、住多大的房子开多豪华的车。
“笑贫不笑娼”的另一个表述方式——可能会让你看了心里不舒服,但它就是事实——就是这些人都是精神上的娼妓。
它们是出来卖的;它们看谁都是出来卖的。
所以,不要以为你卖技术就能“站着把钱挣了”——恰恰相反,奴隶主都不用出面,娼妓们会想尽办法拉你下水。
所以,当你被它们生吞活剥之后,它们还会嘲笑你。
它们会告诉你,奴隶主/剥削者是伟大的、聪明的、睿智的;而你,不过是得了奴隶主施舍的、“风口上的猪”。
这些娼妓以此为生,它们压根无法理解你所坚持的“创造财富”究竟是怎么回事——或者说,它们故意不去理解。它们也不敢理解。
其结果,就是它们吃你喝你,然后回头去感谢奴隶主/剥削者——然后还要教育你,说你和他们一样,没有任何贡献,不过是扬脸等奴隶主施舍。
奴隶主的恩惠撒到哪,哪就养出白白胖胖的一群猪——这就叫“风口上的猪”。
但他们从不深究“恩惠”是从哪变出来的。
三、被倾轧被欺瞒的你
当一个社会以巧取豪夺为荣、以致于“笑贫不笑娼”时,就连你的学习之路都会被扭曲。
原因很简单,大家都不傻,都会争先恐后去当那个“食利者”;而当“聪明人”都去当食利者时,一切稍微上点档次的职位——包括但不限于各种小管理岗、技术岗甚至接待岗迎宾岗……甚至娼妓岗,都会人满为患。
你看,一个个都不去生产,都去巧取豪夺,你们去哪夺啊?
没人拉屎,你们吃™狗屁。
所以,岗位会越来越稀缺。因为做事的人越来越少、越来越被排挤。
做事的人被排挤,那么生产出来的财富自然越来越少,越来越不够分——于是岗位越发稀缺,争夺越发残酷。
最终,这些岗位就会变成这样:会xx的海了去了,我干嘛要它们?反正都是来吃白食的,如果我是领导,我肯定选那些“肯舔我而且舔的更舒服的”!
那么,怎么选“肯舔我而且舔的更舒服的”呢?
没错。另立规则。
我不再需要会做事的;我只需要那些“把我的无理要求执行的更一丝不苟的”。
没错。这时候你们就很熟悉了:完全脱离实际的考试。卷吧。
其结果,就是你们仅仅是“自以为在认真学习技术”而已;然而无论从教材到考评标准,你学的都和技术无关——越学,你就越废物,越不能做事。
但是,恰恰是这种“无意义的学习”,才更能选择出那些对我忠心耿耿的,不是吗?
所以,别傻了。你在做无用功。刷题只能成为产品经理,却成不了码农。
这不就是我们最烦的那种人嘛。
你跟他谈专业,他跟你谈赚钱;你跟他谈赚钱,他跟你谈社会;你跟他谈社会,他跟你谈理想;你跟他谈理想,他跟你谈现实。。。。。
如果你们现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初中还有批判性思维这个topic,就知道,层面不一样,就是鸡同鸭讲。
你说你想当码农,想学计算机,这是职业方向的选择。
你爸说创造价值,切入市场,这是商业规划,创业思维。
你爸说的另一个,建立自己做主的圈子,涉及事业和人际关系,可能还有点pua里的amog理论影子
但这些,彼此之间都没有矛盾。甚至都没有必然联系。
放二十年前,我还在p大读书的时候,这种话还能让我思考一下。
现在,我就当笑话看。
没用的大道理而已。
比如,一个乡村小卖部老板,他知道这方圆几里的所有游戏规则,哪些人要打点,哪些人不用管,哪些人可以宰一刀,哪地方有稳定的货源,哪地方有稳定的销路。对,他的圈子,他做主。
他就不怕哪天干不下去了,隔壁开一家沃尔玛,华润,711,永辉,随便哪家,他就得去大城市转行当保安?
我一个码农,除了代码,啥都不会,我在上海外企当架构师,手里有枫叶卡,正准备过两年跑路。
对,我担心自己,内心深处仍然会有被别人支配的恐惧感,梦想就是去当个上面那样的。。。。【笑】
至于供需关系,创造模式。
一点没错。你作为一个成人,基本的生存模式就是满足这个社会的某个需求,然后换来报酬,工资,名声,地位,等等供自己和家庭生活。
普通码农岗位是解决某个项目的问题,问题就是需求嘛,没错。cto是提供整个商业路径的技术实现,怎么实现就是需求,对。美国总统是保护美国人民的权益,人民的要求就是需求,一点毛病没有。
我问你,既然都是供需,我一个码农,想当美国总统,该怎么做?
哈,你知道解决供需,解决供需,解决供需,都是供需问题,模式问题,咋就没辙了呢【笑】
国内坐而论道这套,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屁用没有
所以现代管理学,MBA,核心就一个:case study
纯粹的坐而论道,你说的这套理论也有严重的缺陷。
真空里的球形鸡而已。
比如:
也可以从社会的供需关系来切入市场,从最底层来塑造一个模式,利用复利的原理来扩大这个模式
我就问你:
1 为啥这个需求,别人不做?
——地上的金子,别人不知道捡?
2 这个模式能盈利吗?你的新模式能比前人的模式更有效吗?你的创新点在哪
——糟了,似乎回到了你看不上的技术问题
3 这个模式的盈利模式,支持你的复利原理吗?
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
这个社会几乎所有的需求,都已经被明码标价了。
咱们谈非技术类的商业需求,嗯,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称之为:渠道。
你不明白渠道是啥,但周公子北极鲇鱼,你总知道吧?人家做的,他们的上下游,为啥不让你做?
你父亲实在太天真。他觉得现在还是30年前的蓝海市场呢,穷小子靠傻大胆敢闯就能翻身。
笑话。现在不是需求过剩了,是供给过剩,不知道嘛?
我想起来去年读的一本书,叫《平凡的世界》by路遥
对,几十年前烂大街的那本。
那个年代,就是需求得不到满足的年代,个人事业发展上,非常适用你父亲这套。
记得比较清晰的,是个农民长子,主人公,开砖厂那个。
大家都不知道贷款,他先知道;大家都不敢出门去县城省城,他敢;大家都不愿意花钱买厂,他愿意。
为啥?因为那时候大家都不敢嘛。所以那时候缺砖头,啥都缺。敢出去了解市场的,先人一步,都赚大发了。
现在,呵呵,你敢贸然进实业,分分钟让你知道啥叫产能过剩,啥叫恶意压价。
还有一点,中间这哥们被一个假烧砖师傅给坑了,砖全部报废,差点破产。
后来他东山再起,第一重要的事情是决心把烧砖技术学到自己手里,不能再依赖别人。
你看,这就是成长后的第一代企业家对核心技术的态度。
他咋不说我的圈子够牛逼,镇长市长都跟我有交情,十里八乡谁不认识我,我还学个毛线技术。
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