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Java类型信息(Class对象)与反射机制

java内存模式深度分析.7z

深入理解Class对象

RRTI的概念以及Class对象作用

认识Class对象之前,先来了解一个概念,RTTI(Run-Time Type Identification)运行时类型识别,对于这个词一直是 C++ 中的概念,至于Java中出现RRTI的说法则是源于《Thinking in Java》一书,其作用是在运行时识别一个对象的类型和类的信息,这里分两种:传统的”RRTI”,它假定我们在编译期已知道了所有类型(在没有反射机制创建和使用类对象时,一般都是编译期已确定其类型,如new对象时该类必须已定义好),另外一种是反射机制,它允许我们在运行时发现和使用类型的信息。在Java中用来表示运行时类型信息的对应类就是Class类,Class类也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类,存在于JDK的java.lang包中,其部分源码如下:

public final class Class<T> implements java.io.Serializable,GenericDeclaration,Type, AnnotatedElement {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ANNOTATION= 0x00002000;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ENUM      = 0x00004000;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SYNTHETIC = 0x00001000;

    private static native void registerNatives();
    static {
        registerNatives();
    }

    /*
     * Private constructor. Only the Java Virtual Machine creates Class objects.(私有构造,只能由JVM创建该类)
     * This constructor is not used and prevents the default constructor being
     * generated.
     */
    private Class(ClassLoader loader) {
        // Initialize final field for classLoader.  The initialization value of non-null
        // prevents future JIT optimizations from assuming this final field is null.
        classLoader = loader;
    }

Class类被创建后的对象就是Class对象,注意,Class对象表示的是自己手动编写类的类型信息,比如创建一个Shapes类,那么,JVM就会创建一个Shapes对应Class类的Class对象,该Class对象保存了Shapes类相关的类型信息。实际上在Java中每个类都有一个Class对象,每当我们编写并且编译一个新创建的类就会产生一个对应Class对象并且这个Class对象会被保存在同名.class文件里(编译后的字节码文件保存的就是Class对象),那为什么需要这样一个Class对象呢?是这样的,当我们new一个新对象或者引用静态成员变量时,Java虚拟机(JVM)中的类加载器子系统会将对应Class对象加载到JVM中,然后JVM再根据这个类型信息相关的Class对象创建我们需要实例对象或者提供静态变量的引用值。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手动编写的每个class类,无论创建多少个实例对象,在JVM中都只有一个Class对象,即在内存中每个类有且只有一个相对应的Class对象,挺拗口,通过下图理解(内存中的简易现象图):

到这我们也就可以得出以下几点信息:

  • Class类也是类的一种,与class关键字是不一样的。

  • 手动编写的类被编译后会产生一个Class对象,其表示的是创建的类的类型信息,而且这个Class对象保存在同名.class的文件中(字节码文件),比如创建一个Shapes类,编译Shapes类后就会创建其包含Shapes类相关类型信息的Class对象,并保存在Shapes.class字节码文件中。

  • 每个通过关键字class标识的类,在内存中有且只有一个与之对应的Class对象来描述其类型信息,无论创建多少个实例对象,其依据的都是用一个Class对象。

  • Class类只存私有构造函数,因此对应Class对象只能有JVM创建和加载

  • Class类的对象作用是运行时提供或获得某个对象的类型信息,这点对于反射技术很重要(关于反射稍后分析)。

Class对象的加载及其获取方式

Class对象的加载

前面我们已提到过,Class对象是由JVM加载的,那么其加载时机是?实际上所有的类都是在对其第一次使用时动态加载到JVM中的,当程序创建第一个对类的静态成员引用时,就会加载这个被使用的类(实际上加载的就是这个类的字节码文件),注意,使用new操作符创建类的新实例对象也会被当作对类的静态成员的引用(构造函数也是类的静态方法),由此看来Java程序在它们开始运行之前并非被完全加载到内存的,其各个部分是按需加载,所以在使用该类时,类加载器首先会检查这个类的Class对象是否已被加载(类的实例对象创建时依据Class对象中类型信息完成的),如果还没有加载,默认的类加载器就会先根据类名查找.class文件(编译后Class对象被保存在同名的.class文件中),在这个类的字节码文件被加载时,它们必须接受相关验证,以确保其没有被破坏并且不包含不良Java代码(这是java的安全机制检测),完全没有问题后就会被动态加载到内存中,此时相当于Class对象也就被载入内存了(毕竟.class字节码文件保存的就是Class对象),同时也就可以被用来创建这个类的所有实例对象。下面通过一个简单例子来说明Class对象被加载的时机问题(例子引用自Thinking in Java):

package com.zejian;

class Candy {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Loading Candy"); }
}

class Gum {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Loading Gum"); }
}

class Cookie {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Loading Cookie"); }
}

public class SweetShop {
  public static void print(Object obj) {
    System.out.println(obj);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rint("inside main");
    new Candy();
    print("After creating Candy");
    try {
      Class.forName("com.zejian.Gum");
    } catch(ClassNotFoundException e) {
      print("Couldn't find Gum");
    }
    print("After Class.forName(\"com.zejian.Gum\")");
    new Cookie();
    print("After creating Cookie");
  }
}

在上述代码中,每个类Candy、Gum、Cookie都存在一个static语句,这个语句会在类第一次被加载时执行,这个语句的作用就是告诉我们该类在什么时候被加载,执行结果:

inside main
Loading Candy
After creating Candy
Loading Gum
After Class.forName("com.zejian.Gum")
Loading Cookie
After creating Cookie

Process finished with exit code 0

从结果来看,new一个Candy对象和Cookie对象,构造函数将被调用,属于静态方法的引用,Candy类的Class对象和Cookie的Class对象肯定会被加载,毕竟Candy实例对象的创建依据其Class对象。比较有意思的是

Class.forName("com.zejian.Gum");

其中forName方法是Class类的一个static成员方法,记住所有的Class对象都源于这个Class类,因此Class类中定义的方法将适应所有Class对象。这里通过forName方法,我们可以获取到Gum类对应的Class对象引用。从打印结果来看,调用forName方法将会导致Gum类被加载(前提是Gum类从来没有被加载过)。

Class.forName方法

通过上述的案例,我们也就知道Class.forName()方法的调用将会返回一个对应类的Class对象,因此如果我们想获取一个类的运行时类型信息并加以使用时,可以调用Class.forName()方法获取Class对象的引用,这样做的好处是无需通过持有该类的实例对象引用而去获取Class对象,如下的第2种方式是通过一个实例对象获取一个类的Class对象,其中的getClass()是从顶级类Object继承而来的,它将返回表示该对象的实际类型的Class对象引用。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ry{
      //通过Class.forName获取Gum类的Class对象
      Class clazz=Class.forName("com.zejian.Gum");
      System.out.println("forName=clazz:"+clazz.getName());
    }catch (ClassNotFound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
    }

    //通过实例对象获取Gum的Class对象
    Gum gum = new Gum();
    Class clazz2=gum.getClass();
    System.out.println("new=clazz2:"+clazz2.getName());

  }

注意调用forName方法时需要捕获一个名称为ClassNotFoundException的异常,因为forName方法在编译器是无法检测到其传递的字符串对应的类是否存在的,只能在程序运行时进行检查,如果不存在就会抛出ClassNotFoundException异常。

Class字面常量

在Java中存在另一种方式来生成Class对象的引用,它就是Class字面常量,如下:

//字面常量的方式获取Class对象
Class clazz = Gum.class;

这种方式相对前面两种方法更加简单,更安全。因为它在编译器就会受到编译器的检查同时由于无需调用forName方法效率也会更高,因为通过字面量的方法获取Class对象的引用不会自动初始化该类。更加有趣的是字面常量的获取Class对象引用方式不仅可以应用于普通的类,也可以应用用接口,数组以及基本数据类型,这点在反射技术应用传递参数时很有帮助,关于反射技术稍后会分析,由于基本数据类型还有对应的基本包装类型,其包装类型有一个标准字段TYPE,而这个TYPE就是一个引用,指向基本数据类型的Class对象,其等价转换如下,一般情况下更倾向使用.class的形式,这样可以保持与普通类的形式统一。

boolean.class = Boolean.TYPE;
char.class = Character.TYPE;
byte.class = Byte.TYPE;
short.class = Short.TYPE;
int.class = Integer.TYPE;
long.class = Long.TYPE;
float.class = Float.TYPE;
double.class = Double.TYPE;
void.class = Void.TYPE;

前面提到过,使用字面常量的方式获取Class对象的引用不会触发类的初始化,这里我们可能需要简单了解一下类加载的过程,如下:

  • 加载:类加载过程的一个阶段:通过一个类的完全限定查找此类字节码文件,并利用字节码文件创建一个Class对象

  • 链接:验证字节码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准备阶段正式为静态域分配存储空间,注意此时只是分配静态成员变量的存储空间,不包含实例成员变量,如果必要的话,解析这个类创建的对其他类的所有引用。

  • 初始化:类加载最后阶段,若该类具有超类,则对其进行初始化,执行静态初始化器和静态初始化成员变量。

由此可知,我们获取字面常量的Class引用时,触发的应该是加载阶段,因为在这个阶段Class对象已创建完成,获取其引用并不困难,而无需触发类的最后阶段初始化。下面通过小例子来验证这个过程:

import java.util.*;

class Initable {
  //编译期静态常量
  static final int staticFinal = 47;
  //非编期静态常量
  static final int staticFinal2 =
    ClassInitialization.rand.nextInt(1000);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Initializing Initable");
  }
}

class Initable2 {
  //静态成员变量
  static int staticNonFinal = 147;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Initializing Initable2");
  }
}

class Initable3 {
  //静态成员变量
  static int staticNonFinal = 74;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Initializing Initable3");
  }
}

public class ClassInitialization {
  public static Random rand = new Random(47);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字面常量获取方式获取Class对象
    Class initable = Initable.class;
    System.out.println("After creating Initable ref");
    //不触发类初始化
    System.out.println(Initable.staticFinal);
    //会触发类初始化
    System.out.println(Initable.staticFinal2);
    //会触发类初始化
    System.out.println(Initable2.staticNonFinal);
    //forName方法获取Class对象
    Class initable3 = Class.forName("Initable3");
    System.out.println("After creating Initable3 ref");
    System.out.println(Initable3.staticNonFinal);
  }
}

执行结果:

After creating Initable ref
47
Initializing Initable
258
Initializing Initable2
147
Initializing Initable3
After creating Initable3 ref
74

从输出结果来看,可以发现,通过字面常量获取方式获取Initable类的Class对象并没有触发Initable类的初始化,这点也验证了前面的分析,同时发现调用Initable.staticFinal变量时也没有触发初始化,这是因为staticFinal属于编译期静态常量,在编译阶段通过常量传播优化的方式将Initable类的常量staticFinal存储到了一个称为NotInitialization类的常量池中,在以后对Initable类常量staticFinal的引用实际都转化为对NotInitialization类对自身常量池的引用,所以在编译期后,对编译期常量的引用都将在NotInitialization类的常量池获取,这也就是引用编译期静态常量不会触发Initable类初始化的重要原因。但在之后调用了Initable.staticFinal2变量后就触发了Initable类的初始化,注意staticFinal2虽然被static和final修饰,但其值在编译期并不能确定,因此staticFinal2并不是编译期常量,使用该变量必须先初始化Initable类。Initable2和Initable3类中都是静态成员变量并非编译期常量,引用都会触发初始化。至于forName方法获取Class对象,肯定会触发初始化,这点在前面已分析过。到这几种获取Class对象的方式也都分析完,ok~,到此这里可以得出小结论:

  • 获取Class对象引用的方式3种,通过继承自Object类的getClass方法,Class类的静态方法forName以及字面常量的方式”.class”。

  • 其中实例类的getClass方法和Class类的静态方法forName都将会触发类的初始化阶段,而字面常量获取Class对象的方式则不会触发初始化。

  • 初始化是类加载的最后一个阶段,也就是说完成这个阶段后类也就加载到内存中(Class对象在加载阶段已被创建),此时可以对类进行各种必要的操作了(如new对象,调用静态成员等),注意在这个阶段,才真正开始执行类中定义的Java程序代码或者字节码。

关于类加载的初始化阶段,在虚拟机规范严格规定了有且只有5种场景必须对类进行初始化

  • 使用new关键字实例化对象时、读取或者设置一个类的静态字段(不包含编译期常量)以及调用静态方法的时候,必须触发类加载的初始化过程(类加载过程最终阶段)。

  • 使用反射包(java.lang.reflect)的方法对类进行反射调用时,如果类还没有被初始化,则需先进行初始化,这点对反射很重要。

  • 当初始化一个类的时候,如果其父类还没进行初始化则需先触发其父类的初始化。

  • 当Java虚拟机启动时,用户需要指定一个要执行的主类(包含main方法的类),虚拟机会先初始化这个主类

  • 当使用JDK 1.7 的动态语言支持时,如果一个java.lang.invoke.MethodHandle 实例最后解析结果为REF_getStatic、REF_putStatic、REF_invokeStatic的方法句柄,并且这个方法句柄对应类没有初始化时,必须触发其初始化(这点看不懂就算了,这是1.7的新增的动态语言支持,其关键特征是它的类型检查的主体过程是在运行期而不是编译期进行的,这是一个比较大点的话题,这里暂且打住)

理解泛化的Class对象引用

由于Class的引用总数指向某个类的Class对象,利用Class对象可以创建实例类,这也就足以说明Class对象的引用指向的对象确切的类型。在Java SE5引入泛型后,使用我们可以利用泛型来表示Class对象更具体的类型,即使在运行期间会被擦除,但编译期足以确保我们使用正确的对象类型。如下:

/**
 * Created by zejian on 2017/4/30.
 * Blog : http://blog.csdn.net/javazejian [原文地址,请尊重原创]
 */
public class Clazz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没有泛型
        Class intClass = int.class;

        //带泛型的Class对象
        Class<Integer> integerClass = int.class;

        integerClass = Integer.class;

        //没有泛型的约束,可以随意赋值
        intClass= double.class;

        //编译期错误,无法编译通过
        //integerClass = double.class
    }
}

从代码可以看出,声明普通的Class对象,在编译器并不会检查Class对象的确切类型是否符合要求,如果存在错误只有在运行时才得以暴露出来。但是通过泛型声明指明类型的Class对象,编译器在编译期将对带泛型的类进行额外的类型检查,确保在编译期就能保证类型的正确性,实际上Integer.class就是一个Class<Integer>类的对象。面对下述语句,确实可能令人困惑,但该语句确实是无法编译通过的。

//编译无法通过
Class<Number> numberClass=Integer.class;

我们或许会想Integer不就是Number的子类吗?然而事实并非这般简单,毕竟Integer的Class对象并非Number的Class对象的子类,前面提到过,所有的Class对象都只来源于Class类,看来事实确实如此。当然我们可以利用通配符“?”来解决问题:

Class<?> intClass = int.class;
intClass = double.class;

这样的语句并没有什么问题,毕竟通配符指明所有类型都适用,那么为什么不直接使用Class还要使用Class<?>呢?这样做的好处是告诉编译器,我们是确实是采用任意类型的泛型,而非忘记使用泛型约束,因此Class<?>总是优于直接使用Class,至少前者在编译器检查时不会产生警告信息。当然我们还可以使用extends关键字告诉编译器接收某个类型的子类,如解决前面Number与Integer的问题:

//编译通过!
Class<? extends Number> clazz = Integer.class;
//赋予其他类型
clazz = double.class;
clazz = Number.class;

上述的代码是行得通的,extends关键字的作用是告诉编译器,只要是Number的子类都可以赋值。这点与前面直接使用Class<Number>是不一样的。实际上,应该时刻记住向Class引用添加泛型约束仅仅是为了提供编译期类型的检查从而避免将错误延续到运行时期。

关于类型转换的问题

在许多需要强制类型转换的场景,我们更多的做法是直接强制转换类型:

package com.zejian;

/**
 * Created by zejian on 2017/4/30.
 * Blog : http://blog.csdn.net/javazejian [原文地址,请尊重原创]
 */
public class ClassCast {

 public void cast(){

     Animal animal= new Dog();
     //强制转换
     Dog dog = (Dog) animal;
 }
}

interface Animal{ }

class Dog implements  Animal{ }

之所可以强制转换,这得归功于RRTI,要知道在Java中,所有类型转换都是在运行时进行正确性检查的,利用RRTI进行判断类型是否正确从而确保强制转换的完成,如果类型转换失败,将会抛出类型转换异常。除了强制转换外,在Java SE5中新增一种使用Class对象进行类型转换的方式,如下:

Animal animal= new Dog();
//这两句等同于Dog dog = (Dog) animal;
Class<Dog> dogType = Dog.class;
Dog dog = dogType.cast(animal)

利用Class对象的cast方法,其参数接收一个参数对象并将其转换为Class引用的类型。这种方式似乎比之前的强制转换更麻烦些,确实如此,而且当类型不能正确转换时,仍然会抛出ClassCastException异常。源码如下:

public T cast(Object obj) {
    if (obj != null && !isInstance(obj))
         throw new ClassCastException(cannotCastMsg(obj));
     return (T) obj;
  }

instanceof 关键字与isInstance方法

关于instanceof 关键字,它返回一个boolean类型的值,意在告诉我们对象是不是某个特定的类型实例。如下,在强制转换前利用instanceof检测obj是不是Animal类型的实例对象,如果返回true再进行类型转换,这样可以避免抛出类型转换的异常(ClassCastException)

public void cast2(Object obj){
    if(obj instanceof Animal){
          Animal animal= (Animal) obj;
      }
}

而isInstance方法则是Class类中的一个Native方法,也是用于判断对象类型的,看个简单例子:

public void cast2(Object obj){
        //instanceof关键字
        if(obj instanceof Animal){
            Animal animal= (Animal) obj;
        }

        //isInstance方法
        if(Animal.class.isInstance(obj)){
            Animal animal= (Animal) obj;
        }
  }

事实上instanceOf 与isInstance方法产生的结果是相同的。对于instanceOf是关键字只被用于对象引用变量,检查左边对象是不是右边类或接口的实例化。如果被测对象是null值,则测试结果总是false。一般形式:

//判断这个对象是不是这种类型
obj.instanceof(class)

而isInstance方法则是Class类的Native方法,其中obj是被测试的对象或者变量,如果obj是调用这个方法的class或接口的实例,则返回true。如果被检测的对象是null或者基本类型,那么返回值是false;一般形式如下:

//判断这个对象能不能被转化为这个类
class.inInstance(obj)

最后这里给出一个简单实例,验证isInstance方法与instanceof等价性:

class A {}

class B extends A {}

public class C {
  static void test(Object x) {
    print("Testing x of type " + x.getClass());
    print("x instanceof A " + (x instanceof A));
    print("x instanceof B "+ (x instanceof B));
    print("A.isInstance(x) "+ A.class.isInstance(x));
    print("B.isInstance(x) " +
      B.class.isInstance(x));
    print("x.getClass() == A.class " +
      (x.getClass() == A.class));
    print("x.getClass() == B.class " +
      (x.getClass() == B.class));
    print("x.getClass().equals(A.class)) "+
      (x.getClass().equals(A.class)));
    print("x.getClass().equals(B.class)) " +
      (x.getClass().equals(B.clas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est(new A());
    test(new B());
  } 
}

执行结果:

Testing x of type class com.zejian.A
x instanceof A true
x instanceof B false //父类不一定是子类的某个类型
A.isInstance(x) true
B.isInstance(x) false
x.getClass() == A.class true
x.getClass() == B.class false
x.getClass().equals(A.class)) true
x.getClass().equals(B.class)) false
---------------------------------------------
Testing x of type class com.zejian.B
x instanceof A true
x instanceof B true
A.isInstance(x) true
B.isInstance(x) true
x.getClass() == A.class false
x.getClass() == B.class true
x.getClass().equals(A.class)) false
x.getClass().equals(B.class)) true

到此关于Class对象相关的知识点都分析完了,下面将结合Class对象的知识点分析反射技术。

理解反射技术

反射机制是在运行状态中,对于任意一个类,都能够知道这个类的所有属性和方法;对于任意一个对象,都能够调用它的任意一个方法和属性,这种动态获取的信息以及动态调用对象的方法的功能称为java语言的反射机制。一直以来反射技术都是Java中的闪亮点,这也是目前大部分框架(如Spring/Mybatis等)得以实现的支柱。在Java中,Class类与java.lang.reflect类库一起对反射技术进行了全力的支持。在反射包中,我们常用的类主要有Constructor类表示的是Class 对象所表示的类的构造方法,利用它可以在运行时动态创建对象、Field表示Class对象所表示的类的成员变量,通过它可以在运行时动态修改成员变量的属性值(包含private)、Method表示Class对象所表示的类的成员方法,通过它可以动态调用对象的方法(包含private),下面将对这几个重要类进行分别说明。

Constructor类及其用法

Constructor类存在于反射包(java.lang.reflect)中,反映的是Class 对象所表示的类的构造方法。获取Constructor对象是通过Class类中的方法获取的,Class类与Constructor相关的主要方法如下:

方法返回值方法名称方法说明
static Class<?> forName(String className) 返回与带有给定字符串名的类或接口相关联的 Class 对象。
Constructor<T> getConstructor(Class<?>... parameterTypes) 返回指定参数类型、具有public访问权限的构造函数对象
Constructor<?>[] getConstructors() 返回所有具有public访问权限的构造函数的Constructor对象数组
Constructor<T> getDeclaredConstructor(Class<?>... parameterTypes) 返回指定参数类型、所有声明的(包括private)构造函数对象
Constructor<?>[] getDeclaredConstructor() 返回所有声明的(包括private)构造函数对象
T newInstance() 创建此 Class 对象所表示的类的一个新实例。

下面看一个简单例子来了解Constructor对象的使用:

package reflect;

import java.io.Serializable;
import java.lang.reflect.Constructor;

/**
 * Created by zejian on 2017/5/1.
 * Blog : http://blog.csdn.net/javazejian [原文地址,请尊重原创]
 */
public class ReflectDemo implements Serializable{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Class<?> clazz = null;

        //获取Class对象的引用
        clazz = Class.forName("reflect.User");

        //第一种方法,实例化默认构造方法,User必须无参构造函数,否则将抛异常
        User user = (User) clazz.newInstance();
        user.setAge(20);
        user.setName("Rollen");
        System.out.println(user);

        System.out.println("--------------------------------------------");

        //获取带String参数的public构造函数
        Constructor cs1 =clazz.getConstructor(String.class);
        //创建User
        User user1= (User) cs1.newInstance("xiaolong");
        user1.setAge(22);
        System.out.println("user1:"+user1.toString());

        System.out.println("--------------------------------------------");

        //取得指定带int和String参数构造函数,该方法是私有构造private
        Constructor cs2=clazz.getDeclaredConstructor(int.class,String.class);
        //由于是private必须设置可访问
        cs2.setAccessible(true);
        //创建user对象
        User user2= (User) cs2.newInstance(25,"lidakang");
        System.out.println("user2:"+user2.toString());

        System.out.println("--------------------------------------------");

        //获取所有构造包含private
        Constructor<?> cons[] = clazz.getDeclaredConstructors();
        // 查看每个构造方法需要的参数
        for (int i = 0; i < cons.length; i++) {
            //获取构造函数参数类型
            Class<?> clazzs[] = cons[i].getParameterTypes();
            System.out.println("构造函数["+i+"]:"+cons[i].toString() );
            System.out.print("参数类型["+i+"]:(");
            for (int j = 0; j < clazzs.length; j++) {
                if (j == clazzs.length - 1)
                    System.out.print(clazzs[j].getName());
                else
                    System.out.print(clazzs[j].getName() + ",");
            }
            System.out.println(")");
        }
    }
}


class User {
    private int age;
    private String name;
    public User() {
        super();
    }
    public User(String name) {
        super();
        this.name = name;
    }

    /**
     * 私有构造
     * @param age
     * @param name
     */
    private User(int age, String name) {
        super();
        this.age = age;
        this.name = name;
    }

  //..........省略set 和 get方法
}

运行结果:

User [age=20, name=Rollen]
--------------------------------------------
user1:User [age=22, name=xiaolong]
--------------------------------------------
user2:User [age=25, name=lidakang]
--------------------------------------------
构造函数[0]:private reflect.User(int,java.lang.String)
参数类型[0]:(int,java.lang.String)
构造函数[1]:public reflect.User(java.lang.String)
参数类型[1]:(java.lang.String)
构造函数[2]:public reflect.User()
参数类型[2]:()

关于Constructor类本身一些常用方法如下(仅部分,其他可查API),

方法返回值方法名称方法说明
Class<T> getDeclaringClass() 返回 Class 对象,该对象表示声明由此 Constructor 对象表示的构造方法的类,其实就是返回真实类型(不包含参数)
Type[] getGenericParameterTypes() 按照声明顺序返回一组 Type 对象,返回的就是 Constructor对象构造函数的形参类型。
String getName() 以字符串形式返回此构造方法的名称。
Class<?>[] getParameterTypes() 按照声明顺序返回一组 Class 对象,即返回Constructor 对象所表示构造方法的形参类型
T newInstance(Object... initargs) 使用此 Constructor对象表示的构造函数来创建新实例
String toGenericString() 返回描述此 Constructor 的字符串,其中包括类型参数。

代码演示如下:

Constructor cs3=clazz.getDeclaredConstructor(int.class,String.class);

System.out.println("-----getDeclaringClass-----");
Class uclazz=cs3.getDeclaringClass();
//Constructor对象表示的构造方法的类
System.out.println("构造方法的类:"+uclazz.getName());

System.out.println("-----getGenericParameterTypes-----");
//对象表示此 Constructor 对象所表示的方法的形参类型
Type[] tps=cs3.getGenericParameterTypes();
for (Type tp:tps) {
    System.out.println("参数名称tp:"+tp);
}
System.out.println("-----getParameterTypes-----");
//获取构造函数参数类型
Class<?> clazzs[] = cs3.getParameterTypes();
for (Class claz:clazzs) {
    System.out.println("参数名称:"+claz.getName());
}
System.out.println("-----getName-----");
//以字符串形式返回此构造方法的名称
System.out.println("getName:"+cs3.getName());

System.out.println("-----getoGenericString-----");
//返回描述此 Constructor 的字符串,其中包括类型参数。
System.out.println("getoGenericString():"+cs3.toGenericString());
/**
 输出结果:
 -----getDeclaringClass-----
 构造方法的类:reflect.User
 -----getGenericParameterTypes-----
 参数名称tp:int
 参数名称tp:class java.lang.String
 -----getParameterTypes-----
 参数名称:int
 参数名称:java.lang.String
 -----getName-----
 getName:reflect.User
 -----getoGenericString-----
 getoGenericString():private reflect.User(int,java.lang.String)
 */

其中关于Type类型这里简单说明一下,Type 是 Java 编程语言中所有类型的公共高级接口。它们包括原始类型、参数化类型、数组类型、类型变量和基本类型。getGenericParameterTypes 与 getParameterTypes 都是获取构成函数的参数类型,前者返回的是Type类型,后者返回的是Class类型,由于Type顶级接口,Class也实现了该接口,因此Class类是Type的子类,Type 表示的全部类型而每个Class对象表示一个具体类型的实例,如String.class仅代表String类型。由此看来Type与 Class 表示类型几乎是相同的,只不过 Type表示的范围比Class要广得多而已。当然Type还有其他子类,如:

  • TypeVariable:表示类型参数,可以有上界,比如:T extends Number

  • ParameterizedType:表示参数化的类型,有原始类型和具体的类型参数,比如:List<String>

  • WildcardType:表示通配符类型,比如:?, ? extends Number, ? super Integer

通过以上的分析,对于Constructor类已有比较清晰的理解,利用好Class类和Constructor类,我们可以在运行时动态创建任意对象,从而突破必须在编译期知道确切类型的障碍。

Field类及其用法

Field 提供有关类或接口的单个字段的信息,以及对它的动态访问权限。反射的字段可能是一个类(静态)字段或实例字段。同样的道理,我们可以通过Class类的提供的方法来获取代表字段信息的Field对象,Class类与Field对象相关方法如下:

方法返回值方法名称方法说明
Field getDeclaredField(String name) 获取指定name名称的(包含private修饰的)字段,不包括继承的字段
Field[] getDeclaredField() 获取Class对象所表示的类或接口的所有(包含private修饰的)字段,不包括继承的字段
Field getField(String name) 获取指定name名称、具有public修饰的字段,包含继承字段
Field[] getField() 获取修饰符为public的字段,包含继承字段

 
下面的代码演示了上述方法的使用过程

/**
 * Created by zejian on 2017/5/1.
 * Blog : http://blog.csdn.net/javazejian [原文地址,请尊重原创]
 */
public class ReflectField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ClassNotFoundException, NoSuchFieldException {
        Class<?> clazz = Class.forName("reflect.Student");
        //获取指定字段名称的Field类,注意字段修饰符必须为public而且存在该字段,
        // 否则抛NoSuchFieldException
        Field field = clazz.getField("age");
        System.out.println("field:"+field);

        //获取所有修饰符为public的字段,包含父类字段,注意修饰符为public才会获取
        Field fields[] = clazz.getFields();
        for (Field f:fields) {
            System.out.println("f:"+f.getDeclaringClass());
        }

        System.out.println("================getDeclaredFields====================");
        //获取当前类所字段(包含private字段),注意不包含父类的字段
        Field fields2[] = clazz.getDeclaredFields();
        for (Field f:fields2) {
            System.out.println("f2:"+f.getDeclaringClass());
        }
        //获取指定字段名称的Field类,可以是任意修饰符的自动,注意不包含父类的字段
        Field field2 = clazz.getDeclaredField("desc");
        System.out.println("field2:"+field2);
    }
    /**
      输出结果: 
     field:public int reflect.Person.age
     f:public java.lang.String reflect.Student.desc
     f:public int reflect.Person.age
     f:public java.lang.String reflect.Person.name

     ================getDeclaredFields====================
     f2:public java.lang.String reflect.Student.desc
     f2:private int reflect.Student.score
     field2:public java.lang.String reflect.Student.desc
     */
}

class Person{
    public int age;
    public String name;
    //省略set和get方法
}

class Student extends Person{
    public String desc;
    private int score;
    //省略set和get方法
}

上述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我们不期望获取其父类的字段,则需使用Class类的getDeclaredField/getDeclaredFields方法来获取字段即可,倘若需要连带获取到父类的字段,那么请使用Class类的getField/getFields,但是也只能获取到public修饰的的字段,无法获取父类的私有字段。下面将通过Field类本身的方法对指定类属性赋值,代码演示如下:

//获取Class对象引用
Class<?> clazz = Class.forName("reflect.Student");

Student st= (Student) clazz.newInstance();
//获取父类public字段并赋值
Field ageField = clazz.getField("age");
ageField.set(st,18);
Field nameField = clazz.getField("name");
nameField.set(st,"Lily");

//只获取当前类的字段,不获取父类的字段
Field descField = clazz.getDeclaredField("desc");
descField.set(st,"I am student");
Field scoreField = clazz.getDeclaredField("score");
//设置可访问,score是private的
scoreField.setAccessible(true);
scoreField.set(st,88);
System.out.println(st.toString());

//输出结果:Student{age=18, name='Lily ,desc='I am student', score=88} 

//获取字段值
System.out.println(scoreField.get(st));
// 88

其中的set(Object obj, Object value)方法是Field类本身的方法,用于设置字段的值,而get(Object obj)则是获取字段的值,当然关于Field类还有其他常用的方法如下:

方法返回值方法名称方法说明
void set(Object obj, Object value) 将指定对象变量上此 Field 对象表示的字段设置为指定的新值。
Object get(Object obj) 返回指定对象上此 Field 表示的字段的值
Class<?> getType() 返回一个 Class 对象,它标识了此Field 对象所表示字段的声明类型。
boolean isEnumConstant() 如果此字段表示枚举类型的元素则返回 true;否则返回 false
String toGenericString() 返回一个描述此 Field(包括其一般类型)的字符串
String getName() 返回此 Field 对象表示的字段的名称
Class<?> getDeclaringClass() 返回表示类或接口的 Class 对象,该类或接口声明由此 Field 对象表示的字段
void setAccessible(boolean flag) 将此对象的 accessible 标志设置为指示的布尔值,即设置其可访问性

 
上述方法可能是较为常用的,事实上在设置值的方法上,Field类还提供了专门针对基本数据类型的方法,如setInt()/getInt()、setBoolean()/getBoolean、setChar()/getChar()等等方法,这里就不全部列出了,需要时查API文档即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被final关键字修饰的Field字段是安全的,在运行时可以接收任何修改,但最终其实际值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Method类及其用法

Method 提供关于类或接口上单独某个方法(以及如何访问该方法)的信息,所反映的方法可能是类方法或实例方法(包括抽象方法)。下面是Class类获取Method对象相关的方法:

方法返回值方法名称方法说明
Method getDeclaredMethod(String name, Class<?>... parameterTypes) 返回一个指定参数的Method对象,该对象反映此 Class 对象所表示的类或接口的指定已声明方法。
Method[] getDeclaredMethod() 返回 Method 对象的一个数组,这些对象反映此 Class 对象表示的类或接口声明的所有方法,包括公共、保护、默认(包)访问和私有方法,但不包括继承的方法。
Method getMethod(String name, Class<?>... parameterTypes) 返回一个 Method 对象,它反映此 Class 对象所表示的类或接口的指定公共成员方法。
Method[] getMethods() 返回一个包含某些 Method 对象的数组,这些对象反映此 Class 对象所表示的类或接口(包括那些由该类或接口声明的以及从超类和超接口继承的那些的类或接口)的公共 member 方法。

同样通过案例演示上述方法:

import java.lang.reflect.Method;

/**
 * Created by zejian on 2017/5/1.
 * Blog : http://blog.csdn.net/javazejian [原文地址,请尊重原创]
 */
public class ReflectMethod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ClassNotFoundException, NoSuchMethodException {

        Class clazz = Class.forName("reflect.Circle");

        //根据参数获取public的Method,包含继承自父类的方法
        Method method = clazz.getMethod("draw",int.class,String.class);

        System.out.println("method:"+method);

        //获取所有public的方法:
        Method[] methods =clazz.getMethods();
        for (Method m:methods){
            System.out.println("m::"+m);
        }

        System.out.println("=========================================");

        //获取当前类的方法包含private,该方法无法获取继承自父类的method
        Method method1 = clazz.getDeclaredMethod("drawCircle");
        System.out.println("method1::"+method1);
        //获取当前类的所有方法包含private,该方法无法获取继承自父类的method
        Method[] methods1=clazz.getDeclaredMethods();
        for (Method m:methods1){
            System.out.println("m1::"+m);
        }
    }

/**
     输出结果:
     method:public void reflect.Shape.draw(int,java.lang.String)

     m::public int reflect.Circle.getAllCount()
     m::public void reflect.Shape.draw()
     m::public void reflect.Shape.draw(int,java.lang.String)
     m::public final void java.lang.Object.wait(long,int) throws java.lang.InterruptedException
     m::public final native void java.lang.Object.wait(long) throws java.lang.InterruptedException
     m::public final void java.lang.Object.wait() throws java.lang.InterruptedException
     m::public boolean java.lang.Object.equals(java.lang.Object)
     m::public java.lang.String java.lang.Object.toString()
     m::public native int java.lang.Object.hashCode()
     m::public final native java.lang.Class java.lang.Object.getClass()
     m::public final native void java.lang.Object.notify()
     m::public final native void java.lang.Object.notifyAll()

     =========================================
     method1::private void reflect.Circle.drawCircle()

     m1::public int reflect.Circle.getAllCount()
     m1::private void reflect.Circle.drawCircle()
     */
}

class Shape {
    public void draw(){
        System.out.println("draw");
    }

    public void draw(int count , String name){
        System.out.println("draw "+ name +",count="+count);
    }

}
class Circle extends Shape{

    private void drawCircle(){
        System.out.println("drawCircle");
    }
    public int getAllCount(){
        return 100;
    }
}

在通过getMethods方法获取Method对象时,会把父类的方法也获取到,如上的输出结果,把Object类的方法都打印出来了。而getDeclaredMethod/getDeclaredMethods方法都只能获取当前类的方法。我们在使用时根据情况选择即可。下面将演示通过Method对象调用指定类的方法:

Class clazz = Class.forName("reflect.Circle");
//创建对象
Circle circle = (Circle) clazz.newInstance();

//获取指定参数的方法对象Method
Method method = clazz.getMethod("draw",int.class,String.class);

//通过Method对象的invoke(Object obj,Object... args)方法调用
method.invoke(circle,15,"圈圈");

//对私有无参方法的操作
Method method1 = clazz.getDeclaredMethod("drawCircle");
//修改私有方法的访问标识
method1.setAccessible(true);
method1.invoke(circle);

//对有返回值得方法操作
Method method2 =clazz.getDeclaredMethod("getAllCount");
Integer count = (Integer) method2.invoke(circle);
System.out.println("count:"+count);

/**
    输出结果:
    draw 圈圈,count=15
    drawCircle
    count:100
*/

在上述代码中调用方法,使用了Method类的invoke(Object obj,Object... args)第一个参数代表调用的对象,第二个参数传递的调用方法的参数。这样就完成了类方法的动态调用。

方法返回值方法名称方法说明
Object invoke(Object obj, Object... args) 对带有指定参数的指定对象调用由此 Method 对象表示的底层方法。
Class<?> getReturnType() 返回一个 Class 对象,该对象描述了此 Method 对象所表示的方法的正式返回类型,即方法的返回类型
Type getGenericReturnType() 返回表示由此 Method 对象所表示方法的正式返回类型的 Type 对象,也是方法的返回类型。
Class<?>[] getParameterTypes() 按照声明顺序返回 Class 对象的数组,这些对象描述了此 Method 对象所表示的方法的形参类型。即返回方法的参数类型组成的数组
Type[] getGenericParameterTypes() 按照声明顺序返回 Type 对象的数组,这些对象描述了此 Method 对象所表示的方法的形参类型的,也是返回方法的参数类型
String getName() 以 String 形式返回此 Method 对象表示的方法名称,即返回方法的名称
boolean isVarArgs() 判断方法是否带可变参数,如果将此方法声明为带有可变数量的参数,则返回 true;否则,返回 false。
String toGenericString() 返回描述此 Method 的字符串,包括类型参数。

 
getReturnType方法/getGenericReturnType方法都是获取Method对象表示的方法的返回类型,只不过前者返回的Class类型后者返回的Type(前面已分析过),Type就是一个接口而已,在Java8中新增一个默认的方法实现,返回的就参数类型信息

public interface Type {
    //1.8新增
    default String getTypeName() {
        return toString();
    }
}

而getParameterTypes/getGenericParameterTypes也是同样的道理,都是获取Method对象所表示的方法的参数类型,其他方法与前面的Field和Constructor是类似的。

反射包中的Array类

在Java的java.lang.reflect包中存在着一个可以动态操作数组的类,Array,它提供了动态创建和访问 Java 数组的方法。Array 允许在执行 get 或 set 操作进行取值和赋值。在Class类中与数组关联的方法是:

方法返回值方法名称方法说明
Class<?> getComponentType() 返回表示数组元素类型的 Class,即数组的类型
boolean isArray() 判定此 Class 对象是否表示一个数组类。

java.lang.reflect.Array中的常用静态方法如下:

方法返回值方法名称方法说明
static Object set(Object array, int index) 返回指定数组对象中索引组件的值。
static int getLength(Object array) 以 int 形式返回指定数组对象的长度
static object newInstance(Class<?> componentType, int... dimensions) 创建一个具有指定类型和维度的新数组。
static Object newInstance(Class<?> componentType, int length) 创建一个具有指定的组件类型和长度的新数组。
static void set(Object array, int index, Object value) 将指定数组对象中索引组件的值设置为指定的新值。

下面通过一个简单例子来演示这些方法

package reflect;

import java.lang.reflect.Array;

/**
 * Created by zejian on 2017/5/1.
 * Blog : http://blog.csdn.net/javazejian [原文地址,请尊重原创]
 */
public class ReflectArray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ClassNotFoundException {
        int[] array = { 1, 2, 3, 4, 5, 6, 7, 8, 9 };
        //获取数组类型的Class 即int.class
        Class<?> clazz = array.getClass().getComponentType();
        //创建一个具有指定的组件类型和长度的新数组。
        //第一个参数:数组的类型,第二个参数:数组的长度
        Object newArr = Array.newInstance(clazz, 15);
        //获取原数组的长度
        int co = Array.getLength(array);
        //赋值原数组到新数组
        System.arraycopy(array, 0, newArr, 0, co);
        for (int i:(int[]) newArr) {
            System.out.print(i+",");
        }

        //创建了一个长度为10 的字符串数组,
        //接着把索引位置为6 的元素设为"hello world!",然后再读取索引位置为6 的元素的值
        Class clazz2 = Class.forName("java.lang.String");

        //创建一个长度为10的字符串数组,在Java中数组也可以作为Object对象
        Object array2 = Array.newInstance(clazz2, 10);

        //把字符串数组对象的索引位置为6的元素设置为"hello"
        Array.set(array2, 6, "hello world!");

        //获得字符串数组对象的索引位置为5的元素的值
        String str = (String)Array.get(array2, 6);
        System.out.println();
        System.out.println(str);//hello
    }
    /**
     输出结果:
     1,2,3,4,5,6,7,8,9,0,0,0,0,0,0,
     hello world!
     */
}

通过上述代码演示,确实可以利用Array类和反射相结合动态创建数组,也可以在运行时动态获取和设置数组中元素的值,其实除了上的set/get外Array还专门为8种基本数据类型提供特有的方法,如setInt/getInt、setBoolean/getBoolean,其他依次类推,需要使用是可以查看API文档即可。除了上述动态修改数组长度或者动态创建数组或动态获取值或设置值外,可以利用泛型动态创建泛型数组如下:

/**
  * 接收一个泛型数组,然后创建一个长度与接收的数组长度一样的泛型数组,
  * 并把接收的数组的元素复制到新创建的数组中,
  * 最后找出新数组中的最小元素,并打印出来
  * @param a
  * @param <T>
  */
 public  <T extends Comparable<T>> void min(T[] a) {
     //通过反射创建相同类型的数组
     T[] b = (T[]) Array.newInstance(a.getClass().getComponentType(), a.length);
     for (int i = 0; i < a.length; i++) {
         b[i] = a[i];
     }
     T min = null;
     boolean flag = true;
     for (int i = 0; i < b.length; i++) {
         if (flag) {
             min = b[i];
             flag = false;
         }
         if (b[i].compareTo(min) < 0) {
             min = b[i];
         }
     }
     System.out.println(min);
 }

毕竟我们无法直接创建泛型数组,有了Array的动态创建数组的方式这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无效语句,编译不通
T[] a = new T[];

ok~,到这反射中几个重要并且常用的类我们都基本介绍完了,但更重要是,我们应该认识到反射机制并没有什么神奇之处。当通过反射与一个未知类型的对象打交道时,JVM只会简单地检查这个对象,判断该对象属于那种类型,同时也应该知道,在使用反射机制创建对象前,必须确保已加载了这个类的Class对象,当然这点完全不必由我们操作,毕竟只能JVM加载,但必须确保该类的”.class”文件已存在并且JVM能够正确找到。关于Class类的方法在前面我们只是分析了主要的一些方法,其实Class类的API方法挺多的,建议查看一下API文档,浏览一遍,有个印象也是不错的选择,这里仅列出前面没有介绍过又可能用到的API:

 /** 
  *    修饰符、父类、实现的接口、注解相关 
  */

//获取修饰符,返回值可通过Modifier类进行解读
public native int getModifiers();
//获取父类,如果为Object,父类为null
public native Class<? super T> getSuperclass();
//对于类,为自己声明实现的所有接口,对于接口,为直接扩展的接口,不包括通过父类间接继承来的
public native Class<?>[] getInterfaces();
//自己声明的注解
public Annotation[] getDeclaredAnnotations();
//所有的注解,包括继承得到的
public Annotation[] getAnnotations();
//获取或检查指定类型的注解,包括继承得到的
public <A extends Annotation> A getAnnotation(Class<A> annotationClass);
public boolean isAnnotationPresent(Class<? extends Annotation> annotationClass);

/** 
  *   内部类相关
  */
//获取所有的public的内部类和接口,包括从父类继承得到的
public Class<?>[] getClasses();
//获取自己声明的所有的内部类和接口
public Class<?>[] getDeclaredClasses();
//如果当前Class为内部类,获取声明该类的最外部的Class对象
public Class<?> getDeclaringClass();
//如果当前Class为内部类,获取直接包含该类的类
public Class<?> getEnclosingClass();
//如果当前Class为本地类或匿名内部类,返回包含它的方法
public Method getEnclosingMethod();

/** 
  *    Class对象类型判断相关
  */
//是否是数组
public native boolean isArray();  
//是否是基本类型
public native boolean isPrimitive();
//是否是接口
public native boolean isInterface();
//是否是枚举
public boolean isEnum();
//是否是注解
public boolean isAnnotation();
//是否是匿名内部类
public boolean isAnonymousClass();
//是否是成员类
public boolean isMemberClass();
//是否是本地类
public boolean isLocalClass(); 

ok~,本篇到此完结。

深入理解虚拟机之虚拟机类加载机制

《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JVM高级特性与最佳实践(第二版》读书笔记与常见相关面试题总结

本节常见面试题(推荐带着问题阅读,问题答案在文中都有提到):

简单说说类加载过程,里面执行了哪些操作?

对类加载器有了解吗?

什么是双亲委派模型?

双亲委派模型的工作过程以及使用它的好处。

前言:

代码编译的结果从本地转换为字节码,是存储格式发展的一小步,却是编程语言发展的一大步。

1 概述

上一节我们已经知道了类文件结构,在class文件中描述的各种信息最终都需要加载到虚拟机中之后才能运行和使用。

那么虚拟机是如加载这些class文件呢?class文件中的信息进入到虚拟机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1.1 虚拟机类加载机制的概念

虚拟机把描述类的数据从class文件加载到内存,并对数据进行校验、转换解析和初始化。最终形成可以被虚拟机最直接使用的java类型的过程就是虚拟机的类加载机制。

1.2 Java语言的动态加载和动态连接

另外需要注意的很重要的一点是:java语言中类型的加载连接以及初始化过程都是在程序运行期间完成的,这种策略虽然会使类加载时稍微增加一些性能开销,但是会为java应用程序提供高度的灵活性。java里天生就可以动态扩展语言特性就是依赖运行期间动态加载和动态连接这个特点实现的。比如,如果编写一个面向接口的程序,可以等到运行时再指定其具体实现类。

2 类加载时机

类从被加载到虚拟机内存到卸出内存为止,它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

图片

我们思考一下那么什么时候需要开始类加载的第一个阶段:加载?

虚拟机规范严格规定了有且只有五种情况必须立即对类进行“初始化”:

  • 使用new关键字实例化对象的时候、读取或设置一个类的静态字段的时候,已经调用一个类的静态方法的时候。

  • 使用java.lang.reflect包的方法对类进行反射调用的时候,如果类没有初始化,则需要先触发其初始化。

  • 当初始化一个类的时候,如果发现其父类没有被初始化就会先初始化它的父类。

  • 当虚拟机启动的时候,用户需要指定一个要执行的主类(就是包含main()方法的那个类),虚拟机会先初始化这个类;

  • 使用Jdk1.7动态语言支持的时候的一些情况。

而对于接口,当一个接口在初始化时,并不要求其父接口全部都完成了初始化,只有在真正使用到父接口时(如引用父接口中定义的常量)才会初始化。

所有引用类的方式都不会触发初始化称为被动引用,下面是3个被动引用例子:

①通过子类引用父类静态字段,不会导致子类初始化;②通过数组定义引用类,不会触发此类的初始化

  1. public class SuperClass {

  2.    static {

  3.        System.out.println("SuperClass(父类)被初始化了。。。");

  4.    }

  5.    public static int value = 66;

  6. }

  1. public class Subclass extends SuperClass {

  2.    static {

  3.        System.out.println("Subclass(子类)被初始化了。。。");

  4.  

  5.    }

  6.  

  7. }

  1. public class Test1 {

  2.  

  3.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4.  

  5.        // 1:通过子类调用父类的静态字段不会导致子类初始化

  6.        // System.out.println(Subclass.value);//SuperClass(父类)被初始化了。。。66

  7.        // 2:通过数组定义引用类,不会触发此类的初始化

  8.        SuperClass[] superClasses = new SuperClass[3];

  9.        // 3:通过new 创建对象,可以实现类初始化,必须把1下面的代码注释掉才有效果不然经过1的时候类已经初始化了,下面这条语句也就没用了。

  10.        //SuperClass superClass = new SuperClass();

  11.    }

  12.  

  13. }

③常量在编译阶段会存入调用类的常量池中,本质上并没有直接引用定义常量的类,因此不会触发定义常量的类的初始化

  1. public class ConstClass {

  2.    static {

  3.        System.out.println("ConstClass被初始化了。。。");

  4.    }

  5.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HELLO = "hello world";

  6. }

  1. public class Test2 {

  2.  

  3.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4.        System.out.println(ConstClass.HELLO);//输出结果:hello world

  5.    }

  6.  

  7. }

3 类加载过程

下面我们详细的说一下java虚拟机中类加载的全过程:加载验证准备解析初始化这5个阶段锁执行的具体工作。

3.1 加载

“加载”“类加载” 过程的一个阶段,切不可将二者混淆。

加载阶段由三个基本动作组成:

1) 通过类型的完全限定名,产生一个代表该类型的二进制数据流(根本没有指明从哪里获取、怎样获取,可以说一个非常开放的平台了)

2) 解析这个二进制数据流为方法区内的运行时数据结构

3) 创建一个表示该类型的java.lang.Class类的实例,作为方法区这个类的各种数据的访问入口。

通过类型的完全限定名,产生一个代表该类型的二进制数据流的几种常见形式:

  • 从zip包中读取,成为日后JAR、EAR、WAR格式的基础;

  • 从网络中获取,这种场景最典型的应用就是Applet;

  • 运行时计算生成,这种场景最常用的就是动态代理技术了;

  • 由其他文件生成,比如我们的JSP;

注意: 非数组类加载阶段既可以使用系统提供的类加载器来完成,也可以由用户自定义的类加载器去完成。(即重写一个类加载器的loadClass()方法)

3.2 验证

验证是连接阶段的第一步,这一阶段的目的是为了确保Class文件的字节流中包含的信息符合当前虚拟机的要求,并且不会危害虚拟机自身的安全

虚拟机如果不检查输入的字节流,并对其完全信任的话,很可能会因为载入了有害的字节流而导致系统崩溃,所以验证是虚拟机对自身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这个阶段是否严谨,直接决定了java虚拟机是否能承受恶意代码的攻击。

从整体上看,验证阶段大致上会完成4个阶段的校验工作:文件格式、元数据、字节码、符号引用

3.2.1 文件格式验证

验证字节流是否符合Class文件格式的规范,并且能被当前版本的虚拟机处理。该验证阶段的主要目的是保证输入的字节流能正确地解析并存储于方法区之内。这个阶段验证是基于二进制字节流进行的,只有通过这个阶段的验证后,字节流才会进入内存的方法区进行存储,所以后面的3个阶段的全部是基于方法区的存储结构进行的,不会再直接操作字节流。

3.2.2 元数据验证

该阶段对字节码描述的信息进行语义分析,以保证其描述的信息符合Java语言规范的要求,目的是保证不存在不符合Java语言规范的元数据信息

3.2.3 字节码验证

该阶段主要工作时进行数据流和控制流分析,保证被校验类的方法在运行时不会做出危害虚拟机安全的行为。 例如,保证跳转指令不会跳转到方法体以外的字节码指令上、保证方法体中的类型转换是有效的等等。

由于数据流校验的高复杂性,耗时较大,所以JDK1.6之后,在Javac中引入一项优化方法(可以通过参数关闭):在方法体的Code属性的属性表中增加一项“StackMapTable”属性,该属性描述了方法体中所有基本块开始时本地变量表和操作栈应有的状态,从而将字节码验证的类型推导转变为类型检查从而节省一些时间。

注意: 如果一个方法体通过了字节码验证,也不能说明其一定是安全的,因为校验程序逻辑无法做到绝对精确。

3.2.4 符号引用验证

最后一个阶段的校验发生在虚拟机将符号引用转化为直接引用的时候,这个转化动作将在连接的第三个阶段——解析阶段中发生。符号引用验证的目的是确保解析动作能正常执行。

验证的内容主要有:

  • 符号引用中通过字符串描述的全限定名是否能找到对应的类;

  • 在指定类中是否存在符号方法的字段描述及简单名称所描述的方法和字段;

  • 符号引用中的类、字段和方法的访问性(private、protected、public、default)是否可被当前类访问。

3.3 准备

准备阶段是正式为类变量分配内存并设置类变量初始值的阶段,这些变量所使用的内存都将在方法区中进行分配。(备注:这时候进行内存分配的仅包括类变量(被static修饰的变量),而不包括实例变量,实例变量将会在对象实例化时随着对象一起分配在Java堆中)。

初始值通常是数据类型的零值:

对于:public static int value = 123;,那么变量value在准备阶段过后的初始值为0而不是123,这时候尚未开始执行任何java方法,把value赋值为123的动作将在初始化阶段才会被执行。

一些特殊情况:

对于:public static final int value = 123;编译时Javac将会为value生成ConstantValue属性,在准备阶段虚拟机就会根据ConstantValue的设置将value赋值为123。

基本数据类型的零值:

图片

3.4 解析

解析阶段是虚拟机将常量池内的符号引用替换为直接引用的过程。

那么符号引用与直接引用有什么关联呢?

3.4.1 看两者的概念。

符号引用(Symbolic References): 符号引用以一组符号来描述所引用的目标,符号可以是符合约定的任何形式的字面量,符号引用与虚拟机实现的内存布局无关,引用的目标并不一定已经加载到内存中。

直接引用(Direct References): 直接引用可以是直接指向目标的指针、相对偏移量或是一个能间接定位到目标的句柄。直接引用与虚拟机实现的内存布局相关,引用的目标必定已经在内存中存在。

虚拟机规范没有规定解析阶段发生的具体时间,虚拟机实现可以根据需要来判断到底是在类被加载时解析还是等到一个符号引用将要被使用前才去解析。

3.4.2 对解析结果进行缓存

同一符号引用进行多次解析请求是很常见的,除invokedynamic指令以外,虚拟机实现可以对第一次解析结果进行缓存,来避免解析动作重复进行。无论是否真正执行了多次解析动作,虚拟机需要保证的是在同一个实体中,如果一个引用符号之前已经被成功解析过,那么后续的引用解析请求就应当一直成功;同样的,如果 第一次解析失败,那么其他指令对这个符号的解析请求也应该收到相同的异常。

3.4.3 解析动作的目标

解析动作主要针对类或接口、字段、类方法、接口方法、方法类型、方法句柄和调用点限定符7类符号引用进行。前面四种引用的解析过程,对于后面三种,与JDK1.7新增的动态语言支持息息相关,由于java语言是一门静态类型语言,因此没有介绍invokedynamic指令的语义之前,没有办法将他们和现在的java语言对应上。

3.5 初始化

类初始化阶段是类加载的最后一步,前面的类加载过程中,除了在加载阶段用户应用程序可以通过自定义类加载器参与之外,其余动作完全由虚拟机主导和控制。到了初始化阶段,才真正开始执行类中定义的java程序代码(或者说是字节码)。

4 类加载器

4.1、类与类加载器

对于任意一个类,都需要由加载它的类加载器和这个类本身一同确立其在Java虚拟机中的唯一性。如果两个类来源于同一个Class文件,只要加载它们的类加载器不同,那么这两个类就必定不相等。

4.2 类加载器介绍

从Java虚拟机的角度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加载器:启动类加载器(Bootstrap ClassLoader)其他类加载器。其中启动类加载器,使用C++语言实现,是虚拟机自身的一部分;其余的类加载器都由Java语言实现,独立于虚拟机之外,并且全都继承自java.lang.ClassLoader类。(这里只限于HotSpot虚拟机)。

从Java开发人员的角度来看,绝大部分Java程序都会使用到以下3种系统提供的类加载器。

启动类加载器(Bootstrap ClassLoader):

这个类加载器负责将存放在<java_home data-darkmode-color-16275389648866="rgb(156, 156, 156)" data-darkmode-original-color-16275389648866="#fff|rgb(74, 74, 74)">\lib目录中的,或者被-Xbootclasspath参数所指定的路径中的,并且是虚拟机识别的(仅按照文件名识别,如rt.jar,名字不符合的类库即使放在lib目录中也不会被加载)类库加载到虚拟机内存中。

扩展类加载器(Extension ClassLoader):

这个加载器由sun.misc.Launcher$ExtClassLoader实现,它负责加载<java_home data-darkmode-color-16275389648866="rgb(156, 156, 156)" data-darkmode-original-color-16275389648866="#fff|rgb(74, 74, 74)">\lib\ext目录中的,或者被java.ext.dirs系统变量所指定的路径中的所有类库,开发者可以直接使用扩展类加载器。

应用程序类加载器(Application ClassLoader):

这个类加载器由sun.misc.Launcher$AppClassLoader实现。由于这个类加载器是ClassLoader中的getSystemClassLoader()方法的返回值,所以一般也称它为系统类加载器。它负责加载用户类路径(ClassPath)上所指定的类库,开发者可以直接使用这个类加载器,如果应用程序中没有自定义过自己的类加载器,一般情况下这个就是程序中默认的类加载器。

我们的应用程序都是由这3种类加载器互相配合进行加载的,如果有必要,还可以加入自己定义的类加载器。

4.3 双亲委派模型

双亲委派模型(Pattern Delegation Model),要求除了顶层的启动类加载器外,其余的类加载器都应该有自己的父类加载器。这里父子关系通常是子类通过组合关系而不是继承关系来复用父加载器的代码。

图片

双亲委派模型的工作过程: 如果一个类加载器收到了类加载的请求,先把这个请求委派给父类加载器去完成(所以所有的加载请求最终都应该传送到顶层的启动类加载器中),只有当父加载器反馈自己无法完成加载请求时,子加载器才会尝试自己去加载。

使用双亲委派模型来组织类加载器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就是java类随着它的类加载器一起具备了一种带有优先级的层次关系

注意:双亲委派模型是Java设计者们推荐给开发者们的一种类加载器实现方式,并不是一个强制性 的约束模型。在java的世界中大部分的类加载器都遵循这个模型,但也有例外。

4.4 破坏双亲委派模型

双亲委派模型主要出现过3次较大规模“被破坏”的情况。

第一次破坏是因为类加载器和抽象类java.lang.ClassLoader在JDK1.0就存在的,而双亲委派模型在JDK1.2之后才被引入,为了兼容已经存在的用户自定义类加载器,引入双亲委派模型时做了一定的妥协:在java.lang.ClassLoader中引入了一个findClass()方法,在此之前,用户去继承java.lang.Classloader的唯一目的就是重写loadClass()方法。JDK1.2之后不提倡用户去覆盖loadClass()方法,而是把自己的类加载逻辑写到findClass()方法中,如果loadClass()方法中如果父类加载失败,则会调用自己的findClass()方法来完成加载,这样就可以保证新写出来的类加载器是符合双亲委派模型规则的。

第二次破坏是因为模型自身的缺陷,现实中存在这样的场景:基础的类加载器需要求调用用户的代码,而基础的类加载器可能不认识用户的代码。为此,Java设计团队引入的设计时“线程上下文类加载器(Thread Context ClassLoader)”。这样可以通过父类加载器请求子类加载器去完成类加载动作。已经违背了双亲委派模型的一般性原则。

第三次破坏 是由于用户对程序动态性的追求导致的。这里所说的动态性是指:“代码热替换”、“模块热部署”等等比较热门的词。说白了就是希望应用程序能够像我们的计算机外设一样,接上鼠标、U盘不用重启机器就能立即使用。OSGi是当前业界“事实上”的Java模块化标准,OSGi实现模块化热部署的关键是它自定义的类加载器机制的实现。每一个程序模块(OSGi中称为Bundle)都有一个自己的类加载器,当需要更换一个Bundle时,就把Bundle连同类加载器一起换掉以实现代码的热替换。在OSGi环境下,类加载器不再是双亲委派模型中的树状结构,而是进一步发展为更加复杂的网状结构。

总结:

本节主要介绍了类加载过程中:“加载”、“验证”、“准备”、“解析”、“初始化”这5个阶段中虚拟机进行了了那些动作,还介绍了类加载器的工作原理及对虚拟机的意义。

虚拟机性能监控和故障处理工具

《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JVM高级特性与最佳实践(第二版》读书笔记与常见面试题总结

本节常见面试题(推荐带着问题阅读,问题答案在文中都有提到):

JVM调优的常见命令行工具有哪些?

1 概述

给一个系统定位问题的时候,知识、经验是关键基础,数据是依据,工具是运用知识处理数据的手段。经常 使用适当的虚拟机监控和分析工具可以加速我们分析数据、定位解决问题的速度,但在学习工具前,也应当意识到工具永远都是知识技能的一层包装,并没有什么工具是“秘密武器”,不可能学会了就能包治百病。

2 JDK命令行工具(JDK安装的bin目录下):

下面这些命令行工具java.exe以及javac.exe我们都很熟悉了,下面我们主要看看其他命令行工具的作用。

图片

JDK监控和故障处理工具

  • jps:JVM Process Status Tool ,显示指定系统内所有的HotSpot虚拟机进程

  • jstat: JVM Statistics Monitoring Tool ,用于收集HotSpot虚拟机各方面的运行数据。

  • jinfo: Configuration Info forJava,显示虚拟机配置信息

  • jmap: Memory Map for Java,生成虚拟机的内存转储快照(heapdump文件)

  • jhat: JVM Heap Dump Browser ,用于分析heapdump文件,它会建立一个HTTP/HTML服务器,让用户可以在浏览器上查看分析结果

  • jstack: Stack Trace forJava,显示虚拟机的线程快照

2.1 jps:虚拟机进程状况工具

JDK的很多小工具的名字都参考了UNIX命令的命名方式,jps(JVM Process Status)是其中的典型。除了名字像UNIX的ps命令外,它的功能也和ps命令类似:可以列出正在运行的虚拟机进程,并显示虚拟机执行主类名称以及这些进程的本地虚拟机唯一ID(Local Virtual Machine Identifier,LVMID)。虽然功能比较单一,但它是使用最高的JDK命令行工具,因为其他的JDK工具大多需要输入它查询到的LVMID来确定要监控的是哪一个虚拟机进程。

jps的常用功能选项:

图片

测试:

图片

上面输出了我正在运行程序的包名下的类名:

图片

2.2 jstat:虚拟机统计信息监视工具

jstat(JVM Statistics Monitoring Tool) 使用于监视虚拟机各种运行状态信息的命令行工具。 它可以显示本地或者远程(需要远程主机提供RMI支持)虚拟机进程中的类信息、内存、垃圾收集、JIT编译等运行数据,在没有GUI,只提供了纯文本控制台环境的服务器上,它将是运行期间定位虚拟机性能问题的首选工具。

jstat主要工具选项:

图片测试:图片

2.3 jinfo:Java配置信息工具

jinfo(Configuration Info for Java) 的作用是实时地查看和调整虚拟机各项参数。使用jps命令的-v可以查看虚拟机启动时显式指定的参数列表,但如果想知道未被显式指定的参数的系统默认值,可以使用jinfo的-flag选项进行查询,jinfo还可以使用-sysprops选项把虚拟机进程的System.getProperties()的内容打印出来。

测试:

图片

2.4 jmap:Java内存映像工具

jmap(Memory Map for Java)命令用于生成堆转储快照。 如果不使用jmap命令,要想获取Java堆转储,可以使用“-XX:+HeapDumpOnOutOfMemoryError”参数,可以让虚拟机在OOM异常出现之后自动生成dump文件,Linux命令下可以通过kill -3发送进程退出信号也能拿到dump文件。

jmap的作用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取dump文件,它还可以查询finalize执行队列、Java堆和永久代的详细信息,如空间使用率、当前使用的是哪种收集器等。和jinfo一样,jmap有不少功能在Windows平台下也是受限制的,除了生成dump文件的-dump选项和用于查看每个类的实例、空间占用统计的-histo选项在所有操作系统都提供之外,其余选项都只能在Linux和Solaris系统下使用。

2.5 jstack:Java堆栈跟踪工具

jstack(Stack Trace for Java)命令用于生成虚拟机当前时刻的线程快照。线程快照就是当前虚拟机内每一条线程正在执行的方法堆栈的集合.

生成线程快照的目的主要是定位线程长时间出现停顿的原因,如线程间死锁、死循环、请求外部资源导致的长时间等待等都是导致线程长时间停顿的原因。线程出现停顿的时候通过jstack来查看各个线程的调用堆栈,就可以知道没有响应的线程到底在后台做些什么事情,或者在等待些什么资源。**

3 JDK可视化工具:

JConsole和VisualVM是两个功能强大的可视化工具。

从Java 5开始 引入了 JConsole,JConsole 是一个内置 Java 性能分析器。您可以轻松地使用 JConsole(或者,它更高端的 “近亲” jvisualvm )来监控 Java 应用程序性能和跟踪 Java 中的代码。(推荐使用升级版 JConsole 即 jvisualvm 。)

控制台启动或者直接双击可执行程序。图片

如下图所示(这里就不具体介绍某一点了):

图片

我们再来看看jvisualvm

图片

图片

图片

深入理解虚拟机之垃圾回收

如何判断对象是否死亡(两种方法)。

简单的介绍一下强引用、软引用、弱引用、虚引用(虚引用与软引用和弱引用的区别、使用软引用能带来的好处)。

垃圾收集有哪些算法,各自的特点?

HotSpot为什么要分为新生代和老年代?

常见的垃圾回收器有那些?

介绍一下CMS,G1收集器。

Minor Gc和Full GC 有什么不同呢?

1 概述

首先所需要考虑:

  • 那些垃圾需要回收?

  • 什么时候回收?

  • 如何回收?

当需要排查各种 内存溢出问题、当垃圾收集称为系统达到更高并发的瓶颈时,我们就需要对这些“自动化”的技术实施必要的监控和调节。

2 对象已经死亡?

堆中几乎放着所有的对象实例,对堆垃圾回收前的第一步就是要判断那些对象已经死亡(即不能再被任何途径使用的对象)

2.1引用计数法

给对象中添加一个引用计数器,每当有一个地方引用它,计数器就加1;当引用失效,计数器就减1;任何时候计数器为0的对象就是不可能再被使用的。

这个方法实现简单,效率高,但是目前主流的虚拟机中并没有选择这个算法来管理内存,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它很难解决对象之间相互循环引用的问题。

2.2可达性分析算法

这个算法的基本思想就是通过一系列的称为 “GC Roots” 的对象作为起点,从这些节点开始向下搜索,节点所走过的路径称为引用链,当一个对象到GC Roots没有任何引用链相连的话,则证明此对象是不可用的。图片

2.3 再谈引用

JDK1.2以后,Java对引用的感念进行了扩充,将引用分为强引用、软引用、弱引用、虚引用四种(引用强度逐渐减弱)

1.强引用

以前我们使用的大部分引用实际上都是强引用,这是使用最普遍的引用。如果一个对象具有强引用,那就类似于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垃圾回收器绝不会回收它。当内存空 间不足,Java虚拟机宁愿抛出OutOfMemoryError错误,使程序异常终止,也不会靠随意回收具有强引用的对象来解决内存不足问题。

2.软引用(SoftReference)

如果一个对象只具有软引用,那就类似于可有可物的生活用品。如果内存空间足够,垃圾回收器就不会回收它,如果内存空间不足了,就会回收这些对象的内存。只要垃圾回收器没有回收它,该对象就可以被程序使用。软引用可用来实现内存敏感的高速缓存。

软引用可以和一个引用队列(ReferenceQueue)联合使用,如果软引用所引用的对象被垃圾回收,JAVA虚拟机就会把这个软引用加入到与之关联的引用队列中。

3.弱引用(WeakReference)

如果一个对象只具有弱引用,那就类似于可有可物的生活用品。弱引用与软引用的区别在于:只具有弱引用的对象拥有更短暂的生命周期。在垃圾回收器线程扫描它 所管辖的内存区域的过程中,一旦发现了只具有弱引用的对象,不管当前内存空间足够与否,都会回收它的内存。不过,由于垃圾回收器是一个优先级很低的线程, 因此不一定会很快发现那些只具有弱引用的对象。

弱引用可以和一个引用队列(ReferenceQueue)联合使用,如果弱引用所引用的对象被垃圾回收,Java虚拟机就会把这个弱引用加入到与之关联的引用队列中。

4.虚引用(PhantomReference)

"虚引用"顾名思义,就是形同虚设,与其他几种引用都不同,虚引用并不会决定对象的生命周期。如果一个对象仅持有虚引用,那么它就和没有任何引用一样,在任何时候都可能被垃圾回收。

虚引用主要用来跟踪对象被垃圾回收的活动

虚引用与软引用和弱引用的一个区别在于: 虚引用必须和引用队列(ReferenceQueue)联合使用。当垃 圾回收器准备回收一个对象时,如果发现它还有虚引用,就会在回收对象的内存之前,把这个虚引用加入到与之关联的引用队列中。程序可以通过判断引用队列中是 否已经加入了虚引用,来了解被引用的对象是否将要被垃圾回收。程序如果发现某个虚引用已经被加入到引用队列,那么就可以在所引用的对象的内存被回收之前采取必要的行动。

特别注意,在程序设计中一般很少使用弱引用与虚引用,使用软引用的情况较多,这是因为软引用可以加速JVM对垃圾内存的回收速度,可以维护系统的运行安全,防止内存溢出(OutOfMemory)等问题的产生

2.4 生存还是死亡

即使在可达性分析法中不可达的对象,也并非是“非死不可”的,这时候它们暂时处于“缓刑阶段”,要真正宣告一个对象死亡,至少要经历两次标记过程;可达性分析法中不可达的对象被第一次标记并且进行一次筛选,筛选的条件是此对象是否有必要执行finalize方法。当对象没有覆盖finalize方法,或finalize方法已经被虚拟机调用过时,虚拟机将这两种情况视为没有必要执行。被判定为需要执行的对象将会被放在一个队列中进行第二次标记,除非这个对象与引用链上的任何一个对象建立关联,否则就会被真的回收。

2.5 回收方法区

方法区(或Hotspot虚拟中的永久代)的垃圾收集主要回收两部分内容:废弃常量和无用的类。

判定一个常量是否是“废弃常量”比较简单,而要判定一个类是否是“无用的类”的条件则相对苛刻许多。类需要同时满足下面3个条件才能算是 “无用的类”

  • 该类所有的实例都已经被回收,也就是Java堆中不存在该类的任何实例。

  • 加载该类的ClassLoader已经被回收。

  • 该类对应的java.lang.Class对象没有在任何地方被引用,无法在任何地方通过反射访问该类的方法。

3 垃圾收集算法

3.1 标记-清除算法

算法分为“标记”和“清除”阶段:首先标记出所有需要回收的对象,在标记完成后统一回收所有被标记的对象。它是最基础的收集算法,会带来两个明显的问题;1:效率问题和2:空间问题(标记清除后会产生大量不连续的碎片)图片

3.2 复制算法

为了解决效率问题,“复制”收集算法出现了。它可以将内存分为大小相同的两块,每次使用其中的一块。当这一块的内存使用完后,就将还存活的对象复制到另一块去,然后再把使用的空间一次清理掉。这样就使每次的内存回收都是对内存区间的一半进行回收。

图片

3.3 标记-整理算法

根据老年代的特点特出的一种标记算法,标记过程仍然与“标记-清除”算法一样,但后续步骤不是直接对可回收对象回收,而是让所有存活的对象向一段移动,然后直接清理掉端边界以外的内存。

图片

3.4分代收集算法

当前虚拟机的垃圾手机都采用分代收集算法,这种算法没有什么新的思想,只是根据对象存活周期的不同将内存分为几块。一般将java堆分为新生代和老年代,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各个年代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垃圾收集算法。

比如在新生代中,每次收集都会有大量对象死去,所以可以选择复制算法,只需要付出少量对象的复制成本就可以完成每次垃圾收集。而老年代的对象存活几率是比较高的所以我们可以选择“标记-清理”或“标记-整理”算法进行垃圾收集。

延伸面试问题: HotSpot为什么要分为新生代和老年代?

根据上面的对分代收集算法的介绍回答。

4 垃圾收集器

如果说收集算法是内存回收的方法论,那么垃圾收集器就是内存回收的具体实现。虽然我们对各个收集器进行比较,但并非了挑选出一个最好的收集器。因为知道现在位置还没有最好的垃圾收集器出现,更加没有万能的垃圾收集器,我们能做的就是根据具体应用场景选择适合自己的垃圾收集器。试想一下:如果有一种四海之内、任何场景下都适用的完美收集器存在,那么我们的HotSpot虚拟机就不会实现那么多不同的垃圾收集器了。

4.1 Serial收集器

Serial(串行)收集器收集器是最基本、历史最悠久的垃圾收集器了。大家看名字就知道这个收集器是一个单线程收集器了。它的 “单线程” 的意义不仅仅意味着它只会使用一条垃圾收集线程去完成垃圾收集工作,更重要的是它在进行垃圾收集工作的时候必须暂停其他所有的工作线程( "Stop The World" 了解一下),直到它收集结束。

图片

虚拟机的设计者们当然知道Stop The World带来的不良用户体验,所以在后续的垃圾收集器设计中停顿时间在不断缩短(仍然还有停顿,寻找最优秀的垃圾收集器的过程仍然在继续)。

但是Serial收集器有没有优于其他垃圾收集器的地方呢?当然有,它简单而高效(与其他收集器的单线程相比)。Serial收集器由于没有线程交互的开销,自然可以获得很高的单线程收集效率。Serial收集器对于运行在Client模式下的虚拟机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

4.2 ParNew收集器

ParNew收集器其实就是Serial收集器的多线程版本,除了使用多线程进行垃圾收集外,其余行为(控制参数、收集算法、回收策略等等)和Serial收集器完全一样。

图片

它是许多运行在Server模式下的虚拟机的首要选择,除了Serial收集器外,只有它能与CMS收集器(真正意义上的并发收集器,后面会介绍到)配合工作。

并行和并发概念补充:

  •  

    并行(Parallel) :指多条垃圾收集线程并行工作,但此时用户线程仍然处于等待状态。

     

  •  

    并发(Concurrent):指用户线程与垃圾收集线程同时执行(但不一定是并行,可能会交替执行),用户程序在继续运行,而垃圾收集器运行在另一个CPU上。

     

4.3 Parallel Scavenge收集器

Parallel Scavenge收集器是一个新生代收集器,它也是使用复制算法的收集器,又是并行的的多线程收集器。。。那么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Parallel Scavenge收集器关注点是吞吐量(高效率的利用CPU)。CMS等垃圾收集器的关注点更多的是用户线程的停顿时间(提高用户体验)。所谓吞吐量就是CPU中用于运行用户代码的时间与CPU总消耗时间的比值。 Parallel Scavenge收集器提供了很多参数供用户找到最合适的停顿时间或最大吞吐量,如果对于收集器运作不太了解的话,手工优化存在的话可以选择把内存管理优化交给虚拟机去完成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4.4.Serial Old收集器

Serial收集器的老年代版本,它同样是一个单线程收集器。它主要有两大用途:一种用途是在JDK1.5以及以前的版本中与Parallel Scavenge收集器搭配使用,另一种用途是作为CMS收集器的后备方案。

4.5 Parallel Old收集器

Parallel Scavenge收集器的老年代版本。使用多线程和“标记-整理”算法。在注重吞吐量以及CPU资源的场合,都可以优先考虑 Parallel Scavenge收集器和Parallel Old收集器。

4.6 CMS收集器

CMS(Concurrent Mark Sweep)收集器是一种以获取最短回收停顿时间为目标的收集器。它而非常符合在注重用户体验的应用上使用。

从名字中的Mark Sweep这两个词可以看出,CMS收集器是一种 “标记-清除”算法实现的,它的运作过程相比于前面几种垃圾收集器来说更加复杂一些。整个过程分为四个步骤:

  • 初始标记: 暂停所有的其他线程,并记录下直接与root相连的对象,速度很快 ;

  • 并发标记: 同时开启GC和用户线程,用一个闭包结构去记录可达对象。但在这个阶段结束,这个闭包结构并不能保证包含当前所有的可达对象。因为用户线程可能会不断的更新引用域,所以GC线程无法保证可达性分析的实时性。所以这个算法里会跟踪记录这些发生引用更新的地方。

  • 重新标记: 重新标记阶段就是为了修正并发标记期间因为用户程序继续运行而导致标记产生变动的那一部分对象的标记记录,这个阶段的停顿时间一般会比初始标记阶段的时间稍长,远远比并发标记阶段时间短

  • 并发清除: 开启用户线程,同时GC线程开始对为标记的区域做清扫。

图片

从它的名字就可以看出它是一款优秀的垃圾收集器,主要优点:并发收集、低停顿。但是它有下面三个明显的缺点:

  • 对CPU资源敏感;

  • 无法处理浮动垃圾;

  • 它使用的回收算法-“标记-清除”算法会导致收集结束时会有大量空间碎片产生。

4.7 G1收集器

上一代的垃圾收集器(串行serial, 并行parallel, 以及CMS)都把堆内存划分为固定大小的三个部分: 年轻代(young generation), 年老代(old generation), 以及持久代(permanent generation).

 

 

G1 (Garbage-First)是一款面向服务器的垃圾收集器,主要针对配备多颗处理器及大容量内存的机器. 以极高概率满足GC停顿时间要求的同时,还具备高吞吐量性能特征.

被视为JDK1.7中HotSpot虚拟机的一个重要进化特征。它具备一下特点:

  • 并行与并发:G1能充分利用CPU、多核环境下的硬件优势,使用多个CPU(CPU或者CPU核心)来缩短stop-The-World停顿时间。部分其他收集器原本需要停顿Java线程执行的GC动作,G1收集器仍然可以通过并发的方式让java程序继续执行。

  • 分代收集:虽然G1可以不需要其他收集器配合就能独立管理整个GC堆,但是还是保留了分代的概念。

  • 空间整合:与CMS的“标记--清理”算法不同,G1从整体来看是基于“标记整理”算法实现的收集器;从局部上来看是基于“复制”算法实现的。

  • 可预测的停顿:这是G1相对于CMS的另一个大优势,降低停顿时间是G1和CMS共同的关注点,但G1除了追求低停顿外,还能建立可预测的停顿时间模型,能让使用者明确指定在一个长度为M毫秒的时间片段内。

G1收集器在后台维护了一个优先列表,每次根据允许的收集时间,优先选择回收价值最大的Region(这也就是它的名字Garbage-First的由来)。这种使用Region划分内存空间以及有优先级的区域回收方式,保证了GF收集器在有限时间内可以尽可能高的收集效率(把内存化整为零)。

G1收集器的运作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 初始标记

  • 并发标记

  • 最终标记

  • 筛选回收

上面几个步骤的运作过程和CMS有很多相似之处。初始标记阶段仅仅只是标记一下GC Roots能直接关联到的对象,并且修改TAMS的值,让下一个阶段用户程序并发运行时,能在正确可用的Region中创建新对象,这一阶段需要停顿线程,但是耗时很短,并发标记阶段是从GC Root开始对堆中对象进行可达性分析,找出存活的对象,这阶段时耗时较长,但可与用户程序并发执行。而最终标记阶段则是为了修正在并发标记期间因用户程序继续运作而导致标记产生变动的那一部分标记记录,虚拟机将这段时间对象变化记录在线程Remenbered Set Logs里面,最终标记阶段需要把Remembered Set Logs的数据合并到Remembered Set Logs里面,最终标记阶段需要把Remembered Set Logs的数据合并到Remembered Set中,这一阶段需要停顿线程,但是可并行执行。最后在筛选回收阶段首先对各个Region的回收价值和成本进行排序,根据用户所期望的GC停顿时间来制定回收计划。

图片

5 内存分配与回收策略

5.1对象优先在Eden区分配

大多数情况下,对象在新生代中Eden区分配。当Eden区没有足够空间进行分配时,虚拟机将发起一次Minor GC.

Minor Gc和Full GC 有什么不同呢?

新生代GC(Minor GC):指发生新生代的的垃圾收集动作,Minor GC非常频繁,回收速度一般也比较快。

老年代GC(Major GC/Full GC):指发生在老年代的GC,出现了Major GC经常会伴随至少一次的Minor GC(并非绝对),Major GC的速度一般会比Minor GC的慢10倍以上。

5.2 大对象直接进入老年代

大对象就是需要大量连续内存空间的对象(比如:字符串、数组)。

5.3长期存活的对象将进入老年代

既然虚拟机采用了分代收集的思想来管理内存,那么内存回收时就必须能识别那些对象应放在新生代,那些对象应放在老年代中。为了做到这一点,虚拟机给每个对象一个对象年龄(Age)计数器。

5.4 动态对象年龄判定

为了更好的适应不同程序的内存情况,虚拟机不是永远要求对象年龄必须达到了某个值才能进入老年代,如果Survivor 空间中相同年龄所有对象大小的总和大于Survivor空间的一半,年龄大于或等于该年龄的对象就可以直接进入老年代,无需达到要求的年龄。

总结:

本节介绍了垃圾收集算法,几款JDK1.7中提供的垃圾收集器特点以及运作原理。 内存回收与垃圾收集器在很多时候都是影响系统性能、并发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虚拟机之所以提供多种不同的收集器以及大量调节参数,是因为只有根据实际应用的需求、实现方式选择最优的收集方式才能获取最高的性能。没有固定收集器、参数组合、也没有最优的调优方法,那么必须了解每一个具体收集器的行为、优势和劣势、调节参数。

深入理解虚拟机之Java内存区域

1 概述

对于Java程序员来说,在虚拟机自动内存管理机制下,不再需要像C/C++程序开发程序员这样为内一个new 操作去写对应的delete/free操作,不容易出现内存泄漏和内存溢出问题。正是因为Java程序员把内存控制权利交给Java虚拟机,一旦出现内存泄漏和溢出方面的问题,如果不了解虚拟机是怎样使用内存的,那么排查错误将会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

2 运行时数据区域

Java虚拟机在执行Java程序的过程中会把它管理的内存划分成若干个不同的数据区域。

 

 

2.1 程序计数器

程序计数器是一块较小的内存空间,可以看作是当前线程所执行的字节码的行号指示器。字节码解释器工作时通过改变这个计数器的值来选取下一条需要执行的字节码指令,分支、循环、跳转、异常处理、线程恢复等功能都需要依赖这个计数器来完。

另外,为了线程切换后能恢复到正确的执行位置,每条线程都需要有一个独立的程序计数器,各线程之间计数器互不影响,独立存储,我们称这类内存区域为“线程私有”的内存。

2.2 Java虚拟机栈

与程序计数器一样,Java虚拟机栈也是线程私有的,它的生命周期和线程相同,描述的是Java方法执行的内存模型。

Java内存可以粗糙的区分为堆内存(Heap)和栈内存(Stack),其中栈就是现在说的虚拟机栈,或者说是虚拟机栈中局部变量表部分。

局部变量表主要存放了编译器可知的各种数据类型、对象引用。

2.3本地方法栈

和虚拟机栈所发挥的作用非常相似,区别是: 虚拟机栈为虚拟机执行Java方法 (也就是字节码)服务,而本地方法栈则为虚拟机使用到的Native方法服务。

2.4 堆

Java虚拟机所管理的内存中最大的一块,Java堆是所有线程共享的一块内存区域,在虚拟机启动时创建。此内存区域的唯一目的就是存放对象实例,几乎所有的对象实例以及数组都在这里分配内存。Java堆是垃圾收集器管理的主要区域,因此也被称作GC堆(Garbage Collected Heap).从垃圾回收的角度,由于现在收集器基本都采用分代垃圾收集算法,所以Java堆还可以细分为:新生代和老年代:在细致一点有:Eden空间、From Survivor、To Survivor空间等。进一步划分的目的是更好地回收内存,或者更快地分配内存。

2.5 方法区

方法区与Java堆一样,是各个线程共享的内存区域,它用于存储已被虚拟机加载的类信息、常量、静态变量、即使编译器编译后的代码等数据。

HotSpot虚拟机中方法区也常被称为 “永久代”,本质上两者并不等价。仅仅是因为HotSpot虚拟机设计团队用永久代来实现方法区而已,这样HotSpot虚拟机的垃圾收集器就可以像管理Java堆一样管理这部分内存了。但是这并不是一个好主意,因为这样更容易遇到内存溢出问题。 相对而言,垃圾收集行为在这个区域是比较出现的,但并非数据进入方法区后就“永久存在”了。

2.6 运行时常量池

运行时常量池是方法区的一部分。Class文件中除了有类的版本、字段、方法、接口等描述信息外,还有常量池信息(用于存放编译期生成的各种字面量和符号引用)

2.7直接内存

直接内存并不是虚拟机运行时数据区的一部分,也不是虚拟机规范中定义的内存区域,但是这部分内存也被频繁地使用。而且也可能导致OutOfMemoryError异常出现。

JDK1.4中新加入的NIO(New Input/Output)类,引入了一种基于通道(Channel)缓存区(Buffer) 的I/O方式,它可以直接使用Native函数库直接分配堆外内存,然后通过一个存储在java堆中的DirectByteBuffer对象作为这块内存的引用进行操作。这样就能在一些场景中显著提高性能,因为避免了在Java堆和Native堆之间来回复制数据

本机直接内存的分配不会收到Java堆的限制,但是,既然是内存就会受到本机总内存大小以及处理器寻址空间的限制。

3 HotSpot虚拟机对象探秘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大概知道了虚拟机的内存情况,下面我们来详细的了解一下HotSpot虚拟机在Java堆中对象分配、布局和访问的全过程。

3.1 对象的创建

虚拟机遇到一条new指令时,首先将去检查这个指令的参数是否能在常量池中定位到这个类的符号引用,并且检查这个符号引用代表的类是否已被加载过、解析和初始化过。如果没有,那必须先执行相应的类加载过程。

类加载检查通过后,接下来虚拟机将为新生对象分配内存。对象所需的内存大小在类加载完成后便可确定,为对象分配空间的任务等同于把一块确定大小的内存从Java堆中划分出来。分配方式“指针碰撞”“空闲列表” 两种,选择那种分配方式由Java堆是否规整决定,而Java堆是否规整又由所采用的垃圾收集器是否带有压缩整理功能决定

虚拟机采用CAS配上失败重试的方式保证更新操作的原子性。

接下来,虚拟机要对对象进行必要的设置,例如这个对象是那个类的实例、如何才能找到类的元数据信息、对象的哈希吗、对象的GC分代年龄等信息。这些信息存放在对象头中,根据虚拟机当前运行状态的不同,如是否启用偏向锁等,对象头会与不同的设置方式。 new指令执行完后,再按照程序员的意愿执行init方法后一个真正可用的对象才诞生。

3.2 对象的内存布局

在Hotspot虚拟机中,对象在内存中的布局可以分为3快区域:对象头实例数据对齐填充

Hotspot虚拟机的对象头包括两部分信息第一部分用于存储对象自身的自身运行时数据(哈希吗、GC分代年龄、锁状态标志等等),另一部分是类型指针,即对象指向它的类元数据的指针,虚拟机通过这个指针来确定这个对象是那个类的实例。

实例数据部分是对象真正存储的有效信息,也是在程序中所定义的各种类型的字段内容。

对齐填充部分不是必然存在的,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含义,仅仅起占位作用。 因为Hotspot虚拟机的自动内存管理系统要求对象起始地址必须是8字节的整数倍,换句话说就是对象的大小必须是8字节的整数倍。而对象头部分正好是8字节的倍数(1倍或2倍),因此,当对象实例数据部分没有对齐时,就需要通过对齐填充来补全。

3.3对象的访问定位

建立对象就是为了使用对象,我们的Java程序通过栈上的reference数据来操作堆上的具体对象。对象的访问方式有虚拟机实现而定,目前主流的访问方式有①使用句柄②直接指针两种:

  1. 如果使用句柄的话,那么Java堆中将会划分出一块内存来作为句柄池,reference中存储的就是对象的句柄地址,而句柄中包含了对象实例数据与类型数据各自的具体地址信息; 

 

 2.如果使用直接指针访问,那么Java堆对像的布局中就必须考虑如何防止访问类型数据的相关信息,reference中存储的直接就是对象的地址。

 

 这两种对象访问方式各有优势。使用句柄来访问的最大好处是reference中存储的是稳定的句柄地址,在对象被移动时只会改变句柄中的实例数据指针,而reference本身不需要修改。使用直接指针访问方式最大的好处就是速度快,它节省了一次指针定位的时间开销。

深入理解虚拟机之类文件结构

简单介绍一下Class类文件结构(常量池主要存放的是那两大常量?Class文件的继承关系是如何确定的?字段表、方法表、属性表主要包含那些信息?)

1 概述

  计算机虽然只能识别0和1,但是越来越多的程序语言选择了与操作系统和机器指令集无关无关的、平台中立的格式作为程序编译后的存储格式。Java虚拟机不和包括Java在内的任何语言绑定,只与 "Class文件" 这种特定的二进制文件所关联,Class文件中包含了Java虚拟机指令集合符号表以及若干其它辅助信息。Java虚拟机作为一个通用的、机器无关的执行平台,任何其他语言都可以将其作为语言的产品交付媒介。   图片  

2 Class类文件结构

Class文件是一组以8位字节为基础的二进制流,各个数据项目严格按照顺序紧凑地排列在Class文件之中,中间没有添加任何分隔符,这使得整个Class文件中存储的内容几乎全部是程序运行的必要数据,没有空隙存在。当遇到需要占用8位字节以上空间的数据项时,则会按照高位在前的方式分割成若干个8位字节进行存储。

Class文件格式采用一种类似于C语言结构体的伪结构来存储数,这种伪结构有两种数据类型:无符号数

这里需要重复提一下,Class文件结构不像XML等描述语言,由于它没有任何分割符号,所以无论是数量甚至于数据存储的字节序这样的细节都被严格限定,哪个字节代表什么含义,长度是多少,先后顺序如何,都不允许改变。

2.1 魔数与Class文件版本

每个Class文件的头四个字节称为魔数(Magic Number),它的唯一作用是确定这个文件是否为一个能被虚拟机接收的Class文件。紧接着魔数的四个字节存储的是Class文件的版本号:第五和第六是次版本号,第七和第八是主版本号

2.2 常量池

紧接着主次版本号之后的是常量池入口,常量池可以理解为Class文件之中的资源仓库,它是Class文件结构中与其他项目关联最多的数据类型,也是占用Class文件空间最大的数据项目之一,同时它还是在Class文件中第一个出现的表类型数据项目。常量池主要存放两大常量:字面量和符号引用字面量比较接近于java语言层面的的常量概念,如文本字符串、声明为final的常量值等。而符号引用则属于编译原理方面的概念。包括下面三类常量:

  • 类和接口的全限定名

  • 字段的名称和描述符

  • 方法的名称和描述符

2.3访问标志

在常量池结束之后,紧接着的两个字节代表访问标志,这个标志用于识别一些类或者接口层次的访问信息,包括:这个Class是类还是接口,是否为public或者abstract类型,如果是类的话是否声明为final等等。具体标志位及标志的含义如下图所示:

图片

2.4 类索引、父类索引与接口索引集合

类索引、父类索引与接口索引集合都按顺序排列在访问标志之后,Class文件由这三项数据来确定这个类的继承关系类索引用于确定这个类的全限定名,父类索引用于确定这个类的父类的全限定名,由于java语言的单继承,所以父类索引只有一个,除了java.lang.Object之外,所有的java类都有父类,因此除了java.lang.Object外,所有java类的父类索引都不为0接口索引集合用来描述这个类实现了那些接口,这些被实现的接口将按implents(如果这个类本身是接口的话则是extends)后的接口顺序从左到右排列在接口索引集合中。

2.5 字段表集合

字段表(field info)用于描述接口或类中声明的变量。字段包括类级变量以及实例变量,但不包括在方法内部声明的局部变量。

我们可以想一想在java中描述一个字段可以包含什么信息呢?

字段的作用域(public ,private,protected修饰符),是实例变量还是类变量(static修饰符)、可变性(final)、并发可见性(volatile修饰符,是否强制从主内存读写)、可否被序列化(transient修饰符)、字段数据类型、字段名称。上述这些信息中,各个修饰符都是布尔值,要么有某个修饰符,要么没有,很适合使用标志位来表示。而字段叫什么名字、字段被定义为什么数据类型这些都是无法固定的,只能引用常量池中常量来描述。

2.6方法表集合

Class文件存储格式中对方法的描述与对字段的描述几乎采用了完全一致的方式。方法标的结构如同字段表一样,依次包括了访问标志、名称索引、描述符索引、属性表集合几项。 在这里稍微提一下,因为volatile修饰符和transient修饰符不可以修饰方法,所以方法表的访问标志中没有这两个对应的标志,但是增加了synchronized、native、abstract等关键字修饰方法,所以也就多了这些关键字对应的标志

2.7 属性表结合

在Class文件,字段表,方法表中都可以携带自己的属性表集合,以用于描述某些场景专有的信息。与Class文件中其它的数据项目要求的顺序、长 度和内容不同,属性表集合的限制稍微宽松一些,不再要求各个属性表具有严格的顺序,并且只要不与已有的属性名重复,任何人实现的编译器都可以向属性表中写 入自己定义的属性信息,Java虚拟机运行时会忽略掉它不认识的属性。

3 字节码指令简介

3.1字节码与数据类型

在java虚拟机的指令集中,大多数的指令都包含了其操作所对应的数据类型信息,例如iload指令用于从局部变量表中加载int类型的数据到操作数栈中,而fload指令加载的则是float类型的数据。这两条指令的操作在虚拟机内部可能是同一段代码实现的,但在Class文件中它们必须拥有各自独立的操作码。

大部分的指令都没有支持整数类型byte、char、short甚至没有任何指令支持boolean类型。大多数对于byte、char、short、boolean类型的操作,实际上都是使用相应的int类型作为运算符类型。

3.2 加载和存储指令

加载和存储指令用于将数据在栈帧中的局部变量表和操作数栈之间来回传输。

3.3 运算指令

运算或算术指令用于对操作数栈上的值进行某种特定运算,并把结果重新存入操作栈顶。 大体上算术指令可以分为两种:对整型数据和对浮点数据进行运算指令。(由于没有byte、char、short、boolean类型,所以对这类数据的运算应使用int类型指令代替)

图片

图片

3.4 类型转换指令

类型转换指令可以将两种不同的数值类型进行相互转换。(比如int类型转换为float类型) 小范围到大范围类型安全转换,无需显式的转换指令,否则必须显式的使用转换指令来完成。

3.5 对象创建与访问指令

虽然类实例和数组都是对象,但java虚拟机对类实例和数组的创建和操作使用了不同的字节码指令。

图片

3.6 操作数栈管理指令

如同操作数据结构中的栈一样,java虚拟机也提供了一些用于直接操作操作数栈的指令,如:

图片

3.7 控制转移指令

可以认为控制转移指令就是在有条件或无条件地修改PC寄存器的值。

3.8 方法调用和返回指令

  • invokevirtual 指令用于调用对象的实例方法

  • invokeinterface指令用于调用接口方法

  • invokespecial指令用于调用一些需要特殊处理的实例方法

  • invokestatic指令用于调用类方法(static方法)

  • invokedynamic指令用于在运行时动态解析出调用点限定符所使用的方法。

方法调用指令与数据类型无关,而方法返回指令是根据返回值的类型区分的。

3.9 异常处理指令

在java虚拟机中,处理异常(catch语句)不是由字节码指令来实现的,而是采用异常表的方式。

3.10 同步指令

java虚拟机可以支持方法级的同步和方法内部一段指令序列的同步,这两种同步结构使用管程(Monitor)来支持的。

4 虚拟机实现的两种方式

  • 将输入的java虚拟机代码在加载或执行时翻译成另外一种虚拟机的指令集

  • 将输入的java虚拟机代码在加载或执行时翻译成宿主主机CPU的本地指令集(即JIT代码生成技术)

5 class文件结构的发展

Class文件结构已经有十多年历史了,这10多年间,java技术体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Class文件结构一直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Class文件的主体结构、字节码指令的语义和数量几乎没有出现过变动,所有Class文件格式的改进,都集中在向访问标志、属性表这些在设计上就可扩展的数据结构中添加内容。

总结:

Class文件是java虚拟机执行引擎的数据入口,也是java技术体系的基础构成之一。本节主要介绍了Class文件结构中的各个部分,以及每个部分的定义、数据结构和使用方法。

posted @ 2021-07-29 15:30  CharyGao  阅读(4)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