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设计模式?

 

  曾有人调侃,设计模式是工程师用于跟别人显摆的,显得高大上;也曾有人这么说,不是设计模式没用,是你还没有到能懂它,会用它的时候。

先来看一下比较官方的解释:“设计模式(Design pattern)是一套被反复使用、多数人知晓的、经过分类的、代码设计经验的总结。使用设计模式是为了可重用代码、让代码更容易被他人理解、保证代码可靠性。 毫无疑问,设计模式于己于他人于系统都是多赢的;设计模式使代码编制真正工程化;设计模式是软件工程的基石脉络,如同大厦的结构一样。”

 

  今天我们来聊聊CSS的设计模式。

  设计模式,这个词汇我们常见,几乎所有的编程语言都会有几套,但深入研究的人不多,原因如下:

  1、似乎没有太大必要性去强调它,有问题了改一下或者按团队规范来就行;

  2、不去使用一些既有的模式也无伤大雅;

  3、不少人所接触的业务量级还没有达到需要规划和组织的程度,光写布局,写特效,照顾兼容,就够喝一壶的了,没有意识去思考一些方法论的问题。

  当然,这三者都是我经历过的,相信你也是~

  我们都会长大,都会慢慢的做更多、更大、更复杂的项目,这个时候,就需要自上而下,全流程的去思考一些问题。后台不说,只讲前端,比如:风格的制定、色调、模块、布局方式、交互方式、逻辑等等,如果再加上团队合作,若再没有一个规划的话,要不了多久,那些看起来没问题的代码,就会暴露出各种问题,模块命名、类的命名、文件的组织、共用模块的提取、代码的复用、可读性、扩展性、维护性。它们看起来只是一些简单的小动作,却需要你看得更远,避免将来出问题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甚至被迫整个项目重构,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既然要对CSS进行设计,那么肯定是它本身存在一些问题或者缺陷,其中,一个最明显的就是,它的任何一个规则,都是全局性的声明,会对引入它的页面当中所有相关元素起作用,不管那是不是你想要的。而独立及可组合的模块是一个可维护系统的关键所在。下面,我们就从多个层面来探讨一下,到底该怎样写CSS,才是更科学的。

 

 从需求出发

  分

  我们刚开始学习写字的时候,是不会去考虑,写出来的某句话好不好,文章结构合适不合适,因为我们是意识不到的。写代码也一样,刚开始,我们只是去定义规则,能用对了属性,语法正确,把页面实现出来了,就好。慢慢地,就会发现,页面也是有结构的,我们按照页面的结构去组织代码,会不会更好?比如,分成头部、导航、侧边栏、banner区、主内容区、底部等。

  然而这样貌似还是不够,因为还有一些东西,复用度是很高的,又不好把它归为任何一个固有模块,比如:面包屑、分页、弹窗等,它们不适合被放到某一个固有模块的代码中,就可以单独的分出一段专属的css和js,或许,这就是组件化的由来~

  拆

  在分了之后,我们的代码看起来已经比之前好很多了,组织清晰,维护性大幅提高,但是,好像还是不够,我们会发现另外一些东西,很细小,但复用度也很高,它们同样不适合被放到模块中去,比如,边框、背景、图标、字体、边距、布局方式等等。如果我们在每个需要它们的地方,都定义一次,它们会被重复很多次,显然,这背离好的实践,会造成代码冗余和维护困难。所以,我们需要“拆”。拆过之后会怎样?我们想在哪里用可以直接加,需要改的时候统一改。

  排

  经过了“分”、“拆”,我们的代码结构已经十分清晰,各个内容模块,功能模块,UI模块都乖巧的等待召唤,那么还差什么?是的,还差有序的组织,分类清晰之后,还需要排列有序,从不同纬度去考量,我们总能精益求精。

  三、Meta CSS

  原子类,也可以称之为“无语义”类,像这样:

 

  它的特点是什么?样式和结构、内容无关,预先定义好这么一组规则,在需要的地方加上即可,我相信每个人第一次看到这种写法的时候,都会想:还能这样写啊?!是的,总有一些人,一些新的思想和方法会涌现出来,它就是其中之一,当然,并不是在称赞其本身有多么好,而是说这种现象和过程是好的,它本身经常被人吐槽,比如:“这样写和直接内联有区别吗?”、“如果要调整样式,就要去改HTML,维护更加麻烦,也有违样式和结构分离的初衷”等等,其实我个人也是不赞成上面这种写法的,如果你要把这些抽离出来,那么还有什么抽不出来的呢?而且这些属性,在项目之间,页面之间,模块之间,并没有太大的通用性,把这些抽出来,只不过是稍微懒省劲儿些,但为了照顾到更多情况,你必须写入冗余代码,是得不偿失的。

  虽然它有缺点,我个人赞成另外的一些东西分出来,比如:浮动(float)、文本布局(text-align)、Flexbox布局等,这些是没有那么多可能性的值,而且使用频繁,复用方便,改动较少,除此之外,你还可以提取另外一些公共的小颗粒类,比如按钮的种类,文字颜色的种类等,这些CSS本身无关,和项目相关,这就是借鉴其思想,而不是直接拿来用

  四、BEM

  严格说来,BEM不是一套有骨有肉的模式,也不仅仅局限你在CSS的层面去规划,它是一种怎样去组织、编写代码的思想,而且,看似简单的它,对前端界的影响却是巨大的。

  它的核心如下:

  Block(块)、Element(元素)、Modifier(修饰符)

  它帮助我们定义页面中每一部分的级别属性,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拆”。命名规则如下:

 

  它的出现,曾给不少人带来启发,但是也有另一部分人仍然抱着挑剔的态度,譬如:

  1、风格不统一,显得代码不够整洁美观

  2、可能会导致类名过长

  还是前面说的,你可以不去直接用它,但要清楚它的优点:能够使得我们仅通过类名就知道哪些代码是属于一个模块内,以及在模块中所起的作用。然后借鉴之。

  当然,BEM集聚了很多人的心血,也得到了很多的赞誉,其中就包括OOCSS的作者。所以,它肯定不是这么简单。它还会告诉你,怎样配合着js来写,你的文件怎样组织更好,项目该怎么构建等。详细可以到官网去查阅。

 从实际出发,决定结果的人是你

  到底怎样使用设计模式?

  虽然已经有成熟的设计模式,但在实际当中,你可能觉得哪个跟自己的项目都不能完全吻合,或者你要去为了使用它们而调整,成本很高。其实,我们不需要去迎合模式,要让模式为我所用,你需要去了解它们背后的原理,要知道它们用什么方式解决了什么问题,然后借鉴之,用它的方式解决我们的问题,就好,这样就不需要作难要不要用,也不需要纠结选哪个,不是简单的说哪个好,哪个不好,总有我们能够用得上它的地方。海纳百川,集百家众长。

  我个人一直以来所坚持的另一个观点就是,前端开发的三驾马车——html、css、js,不要,也不能孤立的去谈那样好或者这样好,我们极少会有只用一次的代码或者模块,也不会只写一种语言,三驾马车都是在一起协作的,都是会有复用、扩展和团队合作多方面的因素在里面。故而,不能抱着这样的想法:我现在就在做这个,它就是唯一的,就是固定的,没问题。其实很多问题都是潜在的,要带着发展眼光去看待。项目的文件之间,项目之间,团队成员之间,不论你的分工是哪块,都要考虑到前后的影响和可能给合作带来的不便。

  怎样才是最佳实践?有“实践”,才有“最佳”,脱离实际情况谈最佳,就是空中楼阁。那么,最好的模式,不是哪个经典的模式,而是在项目进行中,不断的磨合调整而出的。故而,不需要再惧怕看起来不明觉厉的设计模式,也不需要因为自己还不懂设计模式而郁闷,它就是人们总结出来的实战方法,你也可以有自己的模式~

 

posted @ 2017-02-07 10:25  CC大神01  阅读(160)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