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16462 [NOIP2015]跳石头
题目
题目描述
一年一度的“跳石头”比赛又要开始了!
这项比赛将在一条笔直的河道中进行,河道中分布着一些巨大岩石。组委会已经选择好了两块岩石作为比赛起点和终点。在起点和终点之间,有 \(N\) 块岩石(不含起点和终点的岩石)。在比赛过程中,选手们将从起点出发,每一步跳向相邻的岩石,直至到达终点。
为了提高比赛难度,组委会计划移走一些岩石,使得选手们在比赛过程中的最短跳跃距离尽可能长。由于预算限制,组委会至多从起点和终点之间移走 \(M\) 块岩石(不能移走起点和终点的岩石)。
输入描述
输入文件第一行包含三个整数 \(L,N,M\) ,分别表示起点到终点的距离,起点和终点之间的岩石数,以及组委会至多移走的岩石数。
接下来 \(N\) 行,每行一个整数,第 \(i\) 行的整数 \(D_i(0 < D_i < L)\)表示第 \(i\) 块岩石与起点的距离。这些岩石按与起点距离从小到大的顺序给出,且不会有两个岩石出现在同一个位置。
输出描述
输出文件只包含一个整数,即最短跳跃距离的最大值。
示例1
输入
25 5 2
2
11
14
17
21
输出
4
说明
将与起点距离为 \(2\) 和 \(14\) 的两个岩石移走后,最短的跳跃距离为 \(4\)(从与起点距离 \(17\) 的岩石跳到距离 \(21\) 的岩石,或者从距离 \(21\) 的岩石跳到终点)。
备注
对于 \(20\%\) 的数据,\(0 ≤ M ≤ N ≤ 10\)。
对于 \(50\%\) 的数据,\(0 ≤ M ≤ N ≤ 100\)。
对于 \(100\%\) 的数据,\(0 ≤ M ≤ N ≤ 50,000,1 ≤ L ≤ 1,000,000,000\) 。
题解
知识点:二分。
这是一道经典的二分答案题,二分答案的特征是:答案的一侧必定可行,答案的另一侧必定不可行,即 可行(答案) 这个离散函数是单调的,且答案在零点处。
这道题显然具有二分答案的特征,最小距离小于最大的最小距离时必定可行,大于时必定不行,否则不是最终答案,继续二分逼近。
二分答案题的关键在于 \(check\) 函数,来作为离散函数判断目前答案和最终答案(零点)的关系。这里的 \(check\) 函数表示为检验 \(mid\) 是否可行,每次小于 \(mid\) 的石头会被拿掉,直到距离达标,最后看拿掉多少个,符合就行,超了就不行。
而在下方的二分中,若可行则 \(l = mid + 1\) 即答案可以更大,若不可行则 \(r = mid - 1\) 。当然二分还有别的写法,我喜欢这种,建议顶死一种不要换。
int l = start,r = end;
while(l<=r){
int mid = l+r>>1;
if(check(mid)) l = mid + 1;
else r = mid - 1;
}//最终答案是 l-1 或者 r(不一定,具体看你check的意义,l最后会出现在符合check的最后一个位置+1)
时间复杂度 \(O(N \log L)\)
空间复杂度 \(O(N)\)
代码
#include <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d[50007];
int L, N, M;
bool check(int mid) {
int pos = 0, cnt = 0;
for (int i = 1;i <= N;i++) {
if (d[i] - pos < mid) cnt++;
else pos = d[i];
}
if (cnt > M) return false;
else return true;
}
int main() {
std::ios::sync_with_stdio(0), cin.tie(0), cout.tie(0);
cin >> L >> N >> M;
for (int i = 1;i <= N;i++) cin >> d[i];
d[N + 1] = L;
int l = 1, r = L;
while (l <= r) {
int mid = l + r >> 1;
if (check(mid)) l = mid + 1;
else r = mid - 1;
}
cout << r << '\n';
return 0;
}
本文来自博客园,作者:空白菌,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https://www.cnblogs.com/BlankYang/p/16419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