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号的《人生元编程》读者见面会,有人去吗?
今天是2014年02月28号,离毕业还有大概1个半月。安卓基础阶段的学习基本结束了,下周是一个小项目练习,然后是最后一点的进阶知识,再就是实训阶段了。现在想一想,学到了一些东西。但是要用起来还是觉得很吃力,因为我发现自己浮躁的心态还是影响着我。首先,作为一个转行的人来说,比起更多有计算机基础的同学来,必须要加倍努力才对,可是没做到,只能勉强跟上老师讲课的速度。其次,依旧没有计划,执行,总结的过程,老是凭感觉好坏,学到哪儿,是哪儿,完全没有设定什么标准,也没有达成什么目的,虽然远期的目标很宏大,理想化。
我要战胜的永远都是我自己。除了浮躁的心态以外,社交产品也会给我带来非常大的困扰。也就是交际焦虑,再有就是信息焦虑。前者总是会分散我的注意力,冬吴相对论里吴伯凡老师提到经统计,一个人大概每6分钟会打开一次微信。只要时间碎片化了,学习自然就散乱了,没了章法。再有就是微博和电子阅读,尤其是知乎,知道得越多反而会让人觉得好奇心深不可测,填补不尽。停下来好好一想,这样一个恶性循环,要想破除必须从根源上解决,也就是对学习的认真,从中获取的单纯持久的快乐。这一份兴趣和责任会塑造良性追求的状态,而不是遇到难题就投入微信微博知乎的怀抱,以一种自己还在努力学习的假象自欺欺人和通过投入社交来麻痹自己的负疚感。
毕业后两年的销售经历并不是一无是处,至少让你知道向业绩看齐,指数的上升能直观地表明你在成长。当我后来,慢慢明白精力有限,以点带面才是正道的时候,我开始有意识地收窄接受信息的端口了。所关注的微信公众号基本与专业行业相关,并根据每段时期的状态调整订阅数量。计划阅读的书籍也以目前从事的IT行业为主,下一本是《黑客与画家》,而消去了类似《追忆逝水年华》的书籍。好的东西太多,值得追求的东西也太多。
人在大的原则性的问题上可以咬牙坚持很久,小的问题上就难说了,尤其是要对付的是懒惰将就的习惯。古人言,吾日三省吾身,我想,每天一次检视的机会我都掌握不住。
所以,我决定,最低限度,三天更新一片博客,从学习的内容出发,分析面临的问题,给自己的提建议。用三天作为一个周期,强迫自己思考,总结,沉淀,就跟刚刚打卡超过了200天的扇贝单词一样,拿一个硬性的任务量去罩住自己容易出格放肆的身心。
好了,现在对从接触开始到入门后的知识做一个大致的梳理。
真正来千锋学习安卓编程之前,所学专业是生物工程,大学里必修过C语言,最后以60分及格幸运过关。大学里一直考虑转专业,没成,倒是我寝室的哥们,大四自学,毕业了去深圳一培训学校学了后,目前在从事网络安全方面的工作。
编程本身是很枯燥的,我学习起来理解的问题不大。还是老问题,仅仅是知道,不会运用,显然这中间相差10万八千里的代码量。一般一个例子,总是敲了一遍运行通过也就了事,从没有从多个角度上去尝试,也没有重复的敲打,甚至手抄,让大脑形成固定的映射,也就是达到不假思索的地步。结果就是,方法总是记不住,空有思路,不能化作代码去实现。比如,增强for循环的用法还是没能记住。
再一个,我很讨厌机械的背诵,这个其实应该是一个弹性的标准,我大部分时候过于偏执了。对每一个方法的名称,每一条代码的实现,会尝试从程序设计者的角度去理解,去摸清楚这中间的思维过程,耗去了大量时间。作为一个初学者着实十分痛苦。安卓的学习中要大量接触英文API,尽管英语底子不错,不过是语言上的,而不是计算机术语层面的。短时间要飞快的提升,而且是零基础开始,就应该努力去记,去背,譬如安卓的四大组件是什么,分别作用是什么。一个安卓应用程序的诞生,简单来讲的话,一是界面,二是数据,三是协调。界面常用的控件是哪些,数据来源有哪些,存储在哪里,页面之间的跳转让APP活起来的都有谁,这些在没有理解的基础之上,也只有像背单词一样去死记硬背的道理。
接下来,趁着下周小项目的机会,把例如JSON解析等薄弱的知识点罗列出来,作为以后更新的基础。尝试理解,努力记忆,不断总结,直到融会贯通为止。
嗯,就是这样。
PS:今天打台球的时候,找到了一点下巴贴球杆击球的感觉,果然还是刚开始不习惯而已,厚积薄发是对开头艰难的安慰,只需要坚持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