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只IT小小鸟》读后感
《我是一只IT小小鸟》第一次听到这本书的时候没什么感触,后来听老师说要看这本书,还要写读书笔记,整个人都炸了。对于一个理工男,看书这种东东真的不是很适合我,我也不喜欢,但是为了完成作业,也只好蛮写写咯。
《我是一只IT小小鸟》写的是一群IT小小鸟——来自十几所院校,或男生,或女生;或科班,或半路转行。他们分布在不同的公司,或外企,或国企,或民企,老板有土有洋,有失意,有快意;有泪水,有欢笑。在失望中追求希望,在迷茫中辨别方向。但是他们用自己的成长故事,告诉在校的师弟师妹们:
青春太宝贵,千万别浪费;要想不浪费,万事早准备。
作为一个高中毕业,踏入大学没多久的我,其实不是很懂这些,看了书的介绍也不是很懂,当初阴差阳错的进了软件工程这个专业,听名字感觉挺高大上的,但是作为从小到大都没怎么碰电脑的我来说,这些课程充满了挑战,我的起点输了他们一截,但是我起步晚,我可以用跑的。
很多人有去看这本书,我也有去看了这本书的书评,很多人看了书中的故事之后得出这样的结论:兴趣最重要。然而,我觉得区别他们和其他人的,并不是他们拥有超过常人的兴趣,而是他们拥有超过常人的毅力。
其实人天生就对新事物怀有好奇心,难以找出谁没有对任何事物或领域产生过兴趣,然而不同的是,有些人的兴趣只能持续几天,当遇到第一个困难,第一道坎的时候,他们就熄灭了,然而另一些人的兴趣火花会变成火苗,火苗会变成火种,一直稳定的燃烧很多年。区别他们的并不是兴趣的有无,而是他们的性格里面有没有维持兴趣的火种一直燃烧下去的燃料。即使当时已经好好反思总结过自己的几位作者,思想中仍有一些偏激的地方。 如: 蒋宇东认为女生不适合学习编程; 居振梁推崇有主见的学生逃课,却没有考虑到大部分人的毅力并不足以支撑自己的野心; 一个人有专注和持之以恒的性格,即便在一个没有多大兴趣的领域也能成为专家(更何况,兴趣的很大一类来源就是“我擅长做这件事情”);反之就算有兴趣也很快会被一些冷水泼灭。
生活中的选择远比我们想象得要多,细微的选择差异造就了不同的人生。所以我也从书中学到了一些东西,也懂得了一些道理,其中这些话写的特别有道理:
●人都渴望成长,希望能想清楚自己所走的路。
●积极主动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
●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充分发挥优势,补上短板,坚持不懈。
●不同的知识储备,不同的思维方式。
●精力最最充沛、时间最最富裕。
●维护正在使用中的代码。
●内心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这里奉劝后来人,如果能够找到一门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一直做下去吧!世界上不会有孤独的高手,却有一堆没人要的半吊子。
●多向别人学习,多向前人借鉴。一个人考虑问题总有局限,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多借鉴前人的总结,可以少走很多弯路。最重要的是多和别人交流,书本和网络,都不能取代人和人之间的面对面交流。
●认准了一件事情,要全力投入,甚至还要勇于放弃一些眼前利益。
●凡事有计划,认真执行计划,勤记录,常总结。要把自己想学的东西、想做的事情制定出一个计划,还要把自己工作、学习、生活的感受记录下来,要经常总结,不能虚度光阴。
●除了好好工作学习,还要学会生活。开心的生活、健康的身体、幸福的家庭都是工作学习的有力保障。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不可照搬。
一生的知识积累,自学的起码占90%你会在这本书当中看到的一个重复出现的现象就是自学,大规模的自学,逃课自学,上网找书自学,程序员行业是最适合自学的行业,网络是程序员的天堂,需要的资源、工具,比课堂上的多出何止百倍,如果说还有一个学科,并不需要传统的教育就可以成才,估计非程序员莫属了。作为程序员如果没有查过wikipedia,没有看过几本原版电子书,没有在国内外主要邮件列表里面提过问题吵过架,没有用技术博客记录学习的独特体会,没有订阅技术牛人们的博客,怎么好意思说身在这个行业呢?
最后,看完了书还是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怪自己,不怪别的。这次的作业还是花了不少时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