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王道考研 001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和概念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和概念
本章包含
- 概念、组成、功能和分类
- 标准化工作及相关组织
- 速率相关的性能指标
- 时延、时延带宽积、RTT和利用率
- 分层结构、协议、接口、服务
- OSI参考模型
- TCP、IP参考模型和5层参考模型
开课前导论
有了计算机网络我们就可以和其他人一起联机,一起和他人游戏,同时如果基础扎实可以直接成为一名入门黑客
怎么学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多,但是分值低
所以我们需要理解记忆,抓住重点,复习分为多轮复习
重点
- 以太网典型网络
- 协议
- 网络设备
通常我们的结构分为5层
目前不会展开说,在之后的笔记内会介绍
概念、组成、功能和分类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将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与线路连接起来,由功能完善的软件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我们从这一段话我们知道了他是什么,怎么用,能干什么
- 首先需要的是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
- 然后必须要有通讯设备与线路,同时还有配套的软件
- 最后才能实现我们的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
计算机网络是互连,自治的计算机集合
概念 | 说明 |
---|---|
互连 | 互联互通(通讯线路) |
自治 | 没有主从关系 |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 数据通讯(连通性)
- 说明:不同的设备之间交流数据
- 资源共享(硬件,软件,数据)
- 说明:上传或者下载数据
- 分布式处理
- 说明:多台计算机各自承担同一个工作任务的不同部分(Hadoop平台)
- 提高可靠性(替代机)
- 说明:有的时候我们的计算机会发生故障,我们就可以利用替代机进行替代
- 负载均衡
- 说明;让计算机之间更加亲密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 组成部分 硬件(主机,路由器,交换机),软件(QQ,微信),协议
- 工作方式
- 边缘部分(用户可以直接使用)
C/S
方式P2P
方式
- 核心部分(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
- 边缘部分(用户可以直接使用)
- 数据组成(数据通讯,资源共享)
- 通信子网(实现数据通信)
- 资源子网(实现资源共享/数据处理)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
按分布范围分
- 广域网WAN(交换技术)
- 城域网MAN
- 局域网WAN(广播技术)
- 个人局域网PAN
-
按使用者分
- 公用网 -
例如电信移动之类的运营商
- 专用网 -
例如公安,医院的内部网
- 公用网 -
-
按交换技术分
- 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
按拓扑结构分
- 总线型
- 星形
- 环形
- 网状型
- 按传播技术分
- 广播式网络 -
共享公共通信信道
- 点对点网络 -
使用分组存储转发和路由选择机制
- 广播式网络 -
小章总结 - 概念、组成、功能和分类
标准化工作及相关组织
标准化对计算机网络至关重要
比如我们开启了一个游戏,我们的电脑与游戏不兼容,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一个统一的标准
标准的分类
概念 | 说明 |
---|---|
法定标准 | 由权威机构制定的正式的、合法的标准 OSI |
事实标准 | 某些公司的产品在竞争中占据了主流, 时间长了,这些产品中的协议和技术 就成了标准 TCP/IP |
例如
我们的手机卡就是事实标准
RFC 因特网标准的形式
RFC(Request For Comments)
RFC 要上升为因特网正式标准的四个阶段
-
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这个阶段还不是RFC文档
- 把你的草案发送到
rfc-editor@rfc-editor.org
- 把你的草案发送到
-
建议标准( Proposed Standard)从这个阶段开始成为RFC文档。
-
草案标准( Draft Standard)2011年后该阶段被废除
通过IETF、IAB等专业人士考核 -
因特网标准( Internet Standard)
标准化工作的相关组织
小章总结 - 标准化工作及相关组织
速率相关的性能指标
速率
速率表示数据率或者数据传输率或者比特率
比特
- 1/0 位
- 连接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主机在数字信道上传送数据位数的速率
单位是b/s,kb/s, Mb/s, Gb/s, Tb/s
带宽
“带宽”
原本指某个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即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之差,单位是赫兹(Hz)计算机网络中,
带宽
用来表示网络的通信线路传送数据的能力,通常是指单位时间内从网络中的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单位是“比特每秒”,b/s, kb/s, Mb/s,Gb/s。
表示网络设备所支持的最高速度
假如我们是2Mb/s
,表示我们可以在1us内发送2bit数据
我们的带宽是指的他发送数据或者接受数据的时候数据量,而不是数据的传输速度,数据在传播的时候使用电磁波传播,一般固定为200m,传播速率为\(2\times10^8 m/s\)
吞吐量
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者信道,接口的数据量,单位b/s,kb/s,Mb/s等
吞吐量受到网络的带宽或者网络的而定速率的限制
时延、时延带宽积、RTT和利用率
其实时延、时延带宽积、RTT和利用率还是属于速率相关的性能指标
但是在视频内这两个分章了,所以最终决定拆开来记笔记
时延
指数据(报文/分组/比特流)从网络( 或链路)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也叫延迟或迟延。单位是s
高速链路的概念
我们高速链路通常是采取在发送端上传更多的数据(提高信道带宽)。或者修改中间介质(例如使用光纤),来提高我们数据的传播速度,我们实际上的数据在传输速度没有发生改变(数据在传输时的速度),但是一次性能传递更多的数据
减少了发送时延,但是传播时延的速度是不变的
时延带宽积
一句话概括
表示时延和带宽的乘积
往返时延RTT
可以看到我们的RTT不包括发送时延的,就是服务端把数据放到我们的通信信道上的时间是不包括的
- 这里的RTT越大,在确认收到之前可以发送更多数据,是因为我们处理大数据需要更多的时间,也就是RTT越大,这里是反过来说了
利用率
-
信道利用率
-
\[\frac{有数据通过的时间}{(有+无)数据通过时间} \]
-
-
网络利用率
-
\[信道利用率加权平均值 \]
-
利用率接近100%的时候,我们的效率会越来越低(因为信道堵车了)
小章总结 -速率相关的性能指标和时延、时延带宽积、RTT和利用率
分层结构、协议、接口、服务
为什么要分层
- 发送文件前要完成的工作:
- 发起通信的计算机必须将数据通信的通路进行激活。
- 要告诉网络如何识别目的主机。
- 发起通信的计算机要查明目的主机是否开机,并且与网络连接正常。
- 发起通信的计算机要弄清楚,对方计算机中文件管理程序是否已经做好准备工作。
- 确保差错和意外可以解决。
- 等等等
我们现在就需要把这些问题转化成一个又一个小问题
怎么分层
一个小例子
我们需要发送给另一个人一瓶酒
- 我们把酒打包
- 发送给快递公司
- 对方拿到酒
- 拆包
- 喝酒
分层基本原理
-
各层之间相互独立,每层只实现一种相对独立的功能
-
每层之间界面自然清晰,易于理解,相互交流尽可能少
-
结构上可分割开。每层都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
-
保持下层对上层的独立性,上层 单向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
-
整个分层结构应该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正式认识分层结构
-
实体:第n层中的活动元素称为n层实体。同一层的实体叫对等实体。
-
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对等实体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称为网络协议。[水平] -
接口(访问服务点SAP) :.上层使用 下层服务的入口。
-
服务:下层为相邻上层提供的功能调用[ 垂直]
协议是同层之间,服务是上下层之间
概念总结
网络体系结构是从功能上描述计算机网络结构。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简称网络体系结构是分层结构。
每层遵循某个/些网络协议以完成本层功能。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
第n层在向n+1层提供服务时,此服务不仅包含第n层本身的功能,还包含由下层服务提供的功能。
仅仅在相邻层间有接口,且所提供服务的具体实现细节对上- -层完全屏蔽。
体系结构是抽象的,而实现是指能运行的一- 些软件和硬件。
小章总结 - 分层结构、协议、接口、服务
OSI参考模型
计算机网络分层结构
我们为了学习方便,总结了一个5层的体系结构
ISO/OSI参考模型是怎么来的?
但是最终OSI失败了,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 OSI专家缺乏实际经验,构想非常好
- OSI协议复杂,效率低
- OSI制定周期过长
- OSI层次化不太合理,某些功能在多个层中重复
ISO/OSI参考模型
我们可以用谐音来记
ISO/OSI参考模型解释通信过程
我们上面三个层次都是端到端通讯
下面三个进程都是点到点通讯
上面三个层次像是老板,不需要知道我们文件怎么传,只需要知道我们需要传递给谁就行了
下面三个要关注我们要怎么传递,下一步传递给谁
应用层
所有能和用户产生网络流量的程序
典型应用层服务:
- 文件传输(FTP)
- 电子邮件(SMTP)
- 万维网(HTTP)
表示层
用于处理在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语法和语义)
功能:
-
数据格式变换(翻译官)
-
数据的加密解密(加密之后再进行传输)
-
数据压缩和恢复
- 例如 JPEG,ASCII
会话层
向表示层实体/用户进程提供建立连接并在连接上有序地传输数据,这是会话,也是建立同步(SYN)
例如我们打电话的时候,我们需要先接通电话才能和对面说话,如果电话还没打通之前,我们说话对面都是听不见的
我们会话之间彼此独立,
功能:
-
建立、管理、终止会话
-
使用校验点可使会话在通信失效时从校验点/同步点继续恢复通信,实现数据同步
- 适用于大文件点断续传,主要协议有:ADSP,ASP
传输层
负责主机中两个进程的通信,即端到端的通信。传输单位是报文段或用户数据报。
功能:
- 可靠传输、不可靠传输
- 差错控制
- 流量控制
- 复用分用
复用:多个应用层进程可同时使用下面运输层的服务。
分用:运输层把收到的信息分别交付给上面应用层中相应的进程。
主要协议有:TCP和UDP
网络层
主要任务是把分组从源端传到目的端,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网络层传输单位是数据报。
功能:
- 路由选择
- 我们传输数据有很多方式,我们需要选择一个最佳路径
- 流量控制
- 假如发送端速率过快,接收端接受不过来,我们就需要使用网络层调整,反之亦然
- 差错控制
- 查看我们是否能纠错,例如奇偶校验码,海明码
- 拥塞控制
- 若所有结点都来不及接受分组,而要丢弃大量分组的话,网络就处于拥塞状态。因此要采取一定措施,缓解这种拥塞。
主要协议:IP,IPX,ICMP,IGMP,ARP,RARP,OSPF
数据链路层
主要任务是把网络层传下来的数据报组装成帧。
数据链路层/链路层的传输单位是帧。
功能:
- 成帧(定义帧的开始和结束) 1000011101010101
- 差错控制 帧错+位错
- 流量控制
- 访问(接入)控制 控制对信道的访问
主要协议:SDLC,HDLC,PPP,STP
物理层
主要任务是在物理媒体上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
物理层传输单位是比特。
- 透明传输:指不管所传数据是什么样的比特组合,都应当能够在链路上传送。
功能:
-
定义接口特性
-
定义传输模式单工、半双工、双工
- 单工:只能一个接受一个发送
- 半双工:双方都可以发送和接受,但是不能同时进行,一个如果发送,另一个就只能接收
- 双工: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例如打电话
-
定义传输速率
-
比特同步
-
比特编码
主要协议:rj45,802.3
小章总结 - OSI参考模型
TCP/IP参考模型和5层参考模型
TCP/IP模型是先有协议,最后才有模型,我们的各个栈抽象成层
TCP/IP 协议不止TCP,IP两个协议,只是因为这两个比较常用,所以才取名,实际上还有很多协议,比如TCP,UDP等
TCP和OSI对比
相同点
- 都分层
- 基于独立的协议栈的概念
- 可以实现异构网络互联
不同点
-
OSI定义三点:服务、协议、接口
-
OSI先出现,参考模型先于协议发明,不偏向特定协议
-
TCP/IP设计之初就考虑到异构网互联问题,将IP作为重要层次
ISO/OSI参考模型 | TCP/IP模型 | |
---|---|---|
网络层 | 无连接+面向连接 | 无连接 |
传输层 | 面向连接 | 无连接+面向连接 |
面向连接分为三个阶段[1]
- 建立连接,在此阶段,发出一个建立连接的请求
- 只有在连接成功建立之后,才能开始数据传输
- 接着,当数据传输完毕,必须释放连接
无连接没有这么多阶段,它直接进行数据传输[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