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瞎想:焦虑
最近刚开学被学校的事压得有点喘不过气,国庆放假期间心情不好,随便写个散文。(突然想吃西瓜??)
一
我身边有很多得了心理疾病的朋友,比如抑郁症、焦虑症。他们总会有负能量爆棚的时候,在以前,我会无意识的用“摸摸”、“揉揉”、“你已经很棒了”等语术来安慰他们,但我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安慰,我确实体会不到那种悲伤、难过的心境,即使我认为自己已经很努力的在将心比心,代入自己了,但确实体会不到。很多时候都是糊弄过去换个话题就好了。
但我近日确实能体会到他们的感受了,上个b学屁事真的不是一点半点的多,总之很令我心碎💔,具体的后面写。我说不出自己希望从别人那获得什么帮助,向他人诉说我的经历与其说是倾诉,更不如说是发泄,说完我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办。确实,只有自己有过类似的经历或许才能共情(同情这个词可能更准确)。
所以,朋友找我诉苦,怎么办?我也不知道,我同情他们理解他们,但是我不知道如何回应,我可能也和他们一样经历着同样的痛苦,我只感觉到无尽的绝望和悲凉。什么都做不了,什么都做不到,倾诉发泄完以后,我可以做什么?我不知道。
我讨厌自己?我不讨厌。我想死?嘴上说说。真的去,我做不到,我胆小怕疼。我知道太剧烈的情绪波动没啥用,天天想死想跳楼并不能解决问题,我也没有心理疾病——人都是处于亚健康的状态罢了。
人往前走确实需要脚踏实地,确实需要做出实际行动来改变。非要做的话我能做,但是我好像失去了,热情,失去了情绪?其实我什么都不想做,我只想找个地方能坐下,或者躺着。
最近几个月好像二次女说话喜欢用“啊啊啊啊,宝宝你是一个 ~ 的小蛋糕”句式说话?我也会和身边的男性这么说,很好玩,对男性说有一种反差和土味情话的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因为男的这样说话的非常少(0 另说哈。),反而女性说话好像会更加关注对方的情绪,“大妹子”、“美女”在女性中确实是很常见的话语?男性可能也有吧但是我不多见?总之我挺喜欢这种句式,又可爱,又有人夸你。
扯远了,不过感觉自己还是多锻炼一下抗压能力,或者多休息一下,不过近日确实比较抑郁,我不知道怎么表述,怎么缓解,我觉得万事都有因果都有逻辑可以追溯到源头的,但我现在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会这样,我没有想明白。啊,我只想休息一下,这可能会更好。
二
我从小很少接触“爱”和“情感”,在我的成长记忆中,我的家庭中成员其实比较少对我直接表露“情感”。他们更习惯默默无闻的来支撑着这个家。所以,如果你让我很正式的说出“我爱你”或者类似的表达,我可能做不到。对我来说这比较尬,有些难以接受。
没有埋怨家里人的意思,并不是说这样就不好。你要是说我情感教育缺失吧,道理咱都懂,但是如果你让我去“大胆的说出爱”,这种很直接的,我也可以去做,我可以说,但是我说完以后我没有任何感觉,情绪也没有任何波动。我甚至不知道后面该做什么呢?
对我来说,用幽默、风趣,或者“抽象”的语言和人交流才是常态。“恋爱”这个词对我来说其实有些陌生,从我自己的社交方式和经历来看,我自己感觉和谈恋爱和做朋友、挚友其实是等价的,非要说区别是什么,那可能是性。除此之外好像没有任何区别?
我没有谈恋爱,也没有对象,我不太想多考虑这些事。更多时候谈到“异性”和“伴侣”这两个关键词,更多联想到的是性,而不是本人的性格,或者爱好和特点?虽然性本身也是一个离不开的话题,但我可能更加理想(或者说幻想)一些,可能挚友、知音 + 性(繁衍)才是我认为的“对象”,或者说“伴侣”??
不过异性朋友,我确实有,一只手数的过来。全是同学,慢慢聊的熟了的,我也确实不会主动接触异性,因为感觉很怪。
我身边的朋友,有的是同学,也有的是网友。以前的我在现实生活中,不会特别主动的去和人社交,因为比较累,再加上自己没啥特别出彩的特长,所以基本上认识的朋友都是偶然凑到一起后面聊上的,后面慢慢熟的。
现在的话?我可能相比以前会更热情一些,主要是想找一些兴趣相同的爱好者。当然我在网上可能一直是热情一些的,因为和同好聊天更快乐。
三
最近开学以后,自己的时间少了很多。我现在是“3+2”五年专的后两年,也就是读两年大专完就毕业了,专升本的专升本,工作的工作。我的时间比正常高考上去的人少一年,这也就意味着我的课很多。
再加上“3+2”五年专的前三年是中专,前三年也可以说是“大专”的一部分,中职校和大专院校会有沟通和课程衔接,但是不多。这就造成了一种非常尴尬的局面:课多、上过的课再上。大学的社团、学生会活动还很多,学校毕业还对志愿者时长有要求,这样一下来屁事就更多了。
再加上,重新分班(是的转段到大专院校重新分班)后的人际交往,一些学生部门(学生会等)的压力,实在是令人忍俊不禁。我想不到读个大专屁事比本科还多,我中考要是不眼高手低,填个也不是非常好的高中或者直接上中专也比现在好?至少我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但是现在,我每天除了早八+晚九上课,课上都是讲一些讲过的玩意,还有学校特色文化这类的水课,晚上吃完饭再坐一小时公交回家(是的我走读),到家将近十点,洗漱完十一点,十二点最迟一点就要睡觉(不然睡眠时间太不够了),第二天六点再起来,坐车早八…… 如此往复,我到底在做什么?每天都在瞎忙,自己的时间一点没有了,甚至某些时刻还需要看助教(学长学姐)和学生会的脸色??
其实我初三那会的作息和现在差不多,但是我好歹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有活干,我现在,每天和没事人一样去一下回来去一下回来,我是来拿毕业证的?我想自己看文档,打开 VSCode 或者其它 IDE 写东西,但是我没时间啊,我的时间被占用了。每天睡前思考的时候,都在反复的问自己我到底在干什么,如何更好的利用时间…… 惆怅、无助、焦虑,这些词语居然从我嘴里说出了,知道原因但是无法控制。我只想好好的休息一下。
甚至某些时刻,我不知道自己为何心情低落,我不知道为什么难过,为什么不好,这是最奇怪的。具体的感受在第一章写了,现在心情还算正常,不想再回味了。一天至少两三次,每周至少六天都有。
说回大学。我觉得更奇怪的是,对于专业课,也就是 Web 全栈和小程序这一块,似乎所有人都不是很上心?即便是学长和老师,当他们谈论到相关的技术栈的时候,我感觉到的更多的是,他们只是完全当作工作,而不是爱好,而技术水平和我心目中大学应有的水平,也有点远,甚至我可以在几个月内达到那个水平。
更令我奇怪的是,我竞选临时负责人的时候(没上,自己的问题也有一部分)展示过自己的项目经历和完成过的项目,三位“评委”(其实就是大一届的学长当的助教,助教当评委)除了不停的打断我发言,不停的挑刺,更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对我项目经历的提问。
在我说了一堆话,甚至在 PPT 下摆上 GitHub 仓库地址和项目网址的情况下,用略带嘲讽的口吻和表情质问我“这个网站是你弄得?”,当场给我听懵了,我要是没具体说,问我这个问题还能理解,在大概说明、给出网址的情况下还能问出这个问题,听到这个问题以后我就断定不值得在他身上浪费口舌。
而提问我的那一位学长,同样是计算机专业,只不过大我一届,我甚至还听闻他有从事相关的职业技能竞赛(虚拟现实技术赛道),但具体的技术水平我不了解。在这短暂的接触之后,我没有看出他对技术的尊重和热爱,只看到了一个高高在上、咄咄逼人的“竞赛生”。更进一步打破了我对学校的滤镜。
刚开学的这几件事着实令我忍俊不禁,一开始还对大学生活有一些幻想,班委、社团、学生会…… 我想提升自己,但是事实告诉我自己的理想,和学业安排,学校实际的能力是有差异的。只有提升自己的层次才是核心,专科弯道超车?那是少数,运气,实力都需要。
尾
近日一直在写 Vue + Nest 的项目,想着接下来除了写完自己(个人域名下的)介绍页以后,多接触一些 Web 项目,先多接触,后续挑几个用的舒服的深入学习。我还想接触嵌入式,很有意思,硬件是能直接接触到的东西,想着寒假重新捡起来玩。
但是时间是个问题,每天打开 VSCode,写点东西,又去忙别的事了,文章写到这里我的心情算是好了一些,乐观一点来说,先一步一步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