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拳道介绍
http://www.world-jkd.com/index.htm
咏春
http://www.19730720.com/sjgfzl/ycq.htm
================================================
===========================================================
截拳道是李小龙以咏春拳为基础,吸取世界各国其它武技,如拳击、空手道、跆拳道等之精华,并融汇中西哲学为其理论指导的无特定招式,随机应变,注重身体素质的搏击特质(心理素质、速度、协调、平衡反应能力等)训练的一种纯粹以实战为目的的技击术。李小龙截拳道具有简练、轻灵、敏捷、刚猛等特色。充分体现了他艺高人胆大、不畏强手、勇于挑战,敢打敢取的作风。他先后迎接国际“十大搏击高手”的挑战,无一不胜。
截拳道与其他技击术的主要区别是:它是对实战搏击原理和原则的理解应用,包括搏击攻、防的概念和精神,可以看作是李小龙在长期的实践中从多方面对搏击真谛的理解。其技术和指导思想如下。
1.振藩截拳道阐宗
由李小龙所创立和发展的武术体系,完整的说,应称做"振藩截拳道".这是因为,李小龙创立,发展并传授的武术体系和技击艺术,实际上大体分为两个阶段:1959-1967年的"振藩功夫"阶段和1967以后至今的"截拳道"阶段. 并非像港台出版的一些"截拳道书籍"所说的那样,从1959年李小龙来到西雅图准备读大学并开设第一间"振藩国术馆"时起,"便将自己所学所传的武术命名为截拳道",事实上,直至1966年移居洛杉矶,在好莱坞出演电视片集《青蜂侠》,李小龙一直把自己不断发展提高的武术体系称做"振藩功夫";而"截拳道"则创立于1964年,创立的契机是由于李小龙与三藩市功夫教头黄泽文的一场实战比武引发的."截拳道"创立后,李小龙并没有马上把这个名称公开,而是依然作为延伸与发展了的"振藩功夫"传授给众弟子.直至1967年,李小龙认为"截拳道"作为一种独立的武术体系,其技术结构与哲学内涵均已趋于成熟,才正式将"截拳道"这一名称这一名称向自己的门徒及外界公开.?由于李小龙的成名,"截拳道"作为李用毕技术在内的中、早期"振藩功夫";在南加州"伊鲁山度武功学院"李小龙的第三位助教兼截拳道大弟子丹.伊鲁山度大师,也正一如既往,兢兢业业地传授着中后期延伸与发展了的"振藩功夫"和声名卓著的"截拳道". 1996年元月,为全面推广和弘扬李小龙的武道艺术,李小龙夫人琳达、“龙女”李香凝以及木村武之、伊鲁山度、黄锦铭、李恺、艾伦.乔、理查德.巴斯蒂罗等13位最杰出的李小龙原始嫡传门徒在西雅图聚会,成立了传播与管理李小龙武道艺术的权威组织"振藩截拳道核心".会上,经李小龙爱女李香凝提议,将真正的李小龙武道艺术命名为"振藩截拳道",以示对创立者李振藩的尊重,并有别于目前世界各地许多自封的"截拳道武馆"所传授的所谓"截拳道".综上所述,相信读者已经悟出本文标题写作"振藩截拳道阐宗"而非"截拳道阐宗"的涵义所在了.
2.什么是振藩功夫
振藩功夫,又叫振藩国术、振藩拳法,后期又称做“振藩拳道”(实际上已是创立初期的截拳道).众所周知,李小龙宗师本名叫李振藩,"李小龙"只是他在香港拍电影做童星时起的艺名.因此,从在西雅图开设第一间武馆起,李小龙便用自己的本名将武馆命名"振藩国术馆"(Jun Fan Gung-Fu Institute),而把自己传授给学生的武术体系命名"振藩功夫"(Jun Fan Gung-Fu,简称Jun Fan),有中华民族,龙的传人威震藩邦、扬威海外之意.(注:Jun Fan是李小龙按"振藩"二字的汉语广东话发音拼写的英文拼音.另,李小龙把"功夫"二字拼作Gung-Fu,与海外武术界常见的拼法Kung-Fu略有不同.这里请读者注意.)由于李小龙是一位求真务实,不断开拓进取的武术家,旅居美国的12年中,始终坚持一边自己研究、锻炼、提高,一边将不断发展进化的武术体系传授给学生.因此,振藩功夫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武术体系,而是一个不断发展进化,不断自我完善的,生机勃勃的武道哲艺进程.创立之初的"振藩"功夫主要是经李小龙改进的咏春拳技术(当时尚传授小念头、寻桥、标指等咏春拳套路,以及单、双黏手、木人桩等训练内容)、中国南北两派的一些拳法精华和三节棍、长棍、长枪等传统兵器;中后期的“振藩功夫”,又有了很大改变,废除了咏春传统套路,而保留了咏春实战精华散手和黏手、木人桩等训练内容,在咏春拳原有的定步黏手基础上又增加了活步黏手,并进一小丰富和充实了木人桩技法。同时,开始广泛吸收拳击、击剑、空手道、跆拳道、泰拳和柔道等世界流派武技之精华,实际上,已是发展和完善了的“振藩”与创立初期的“截拳道”的混合体。 由于李小龙的武道哲艺进程是一个连续不断、密不可分的过程,因此,在“振藩功夫”与“截拳道”之间,并没有一道二分明显的分界线。今天,我们圈内人士都把1964年李小龙对三藩市功夫教头黄泽文的一场实战比武视做从“振藩”到“截拳道”的转折点。 1964年8月,美国加州三藩市(旧金山)。李小龙由于坚持传授异族学员中国武术(振藩功夫),受到当地保守的国术界的最后通牒,被迫接受挑战,与一名来自香港的华人武师黄泽文恶战一场。两人各使传统武术,交起手来均感打得十分别扭。李小龙虽经硬拼顽强取胜,却赢得很不痛快。一场本应几秒钟便结束的战斗,却拖拖沓沓打了几分钟才将对手“搞掂”。这远不是他理想中快打速胜的结果。 这场比武,导致李小龙对传统武术的套路技术深刻彻底地反思,最终抛弃了套路,创造出无固定技术动作、无套路形式的“截拳道”。与此同时,李小龙还邀出席了1964年度长堤“国际空手道锦标大赛”,并结识了“美国空手道之父”埃德.帕克、“美国跆拳道之父”李俊九、“空手道擂台悍将”罗礼士、“菲律宾魔杖大师”伊鲁山度、柔术大师威利.杰伊、“美国柔道之父”吉恩.勒贝尔等一大批武坛顶尖的名家高手,与他们互相交流、切磋、学习,大大丰富了自己的武术体系,为“截拳道”的诞生铺平了道路。 在“截拳道”创立初期,考虑到其武术与哲学体系尚未发展完善,李小龙并没有马上向自己的学生及外界公开这一名称,而是仍把它称做“振藩功夫”或“振藩拳道”,直至3年以后的1967年才正式宣布“截拳道”的诞生。
3.振藩功夫的训练内容与技术体系
对于初期的振藩功夫所包含的内容,前文已作了概要介绍.这里将要向读者着重介绍的是中后期的振藩功夫的训练内容与技术体系.
a,振藩功夫的训练内容:
<1>.拳法与上肢攻击技法;
<2>.踢法与膝撞技法;
<3>.关节擒锁技法;
<4>.窒息与扼杀技法;
<5>.缠摔与地面扭打、投摔、绊摔、扫摔技法。
b,振藩功夫的技术体系组成:
<1>.咏春拳(振藩)<即经李小龙改进后咏春的技术>;
<2>.功夫(振藩)<即李小龙所传授的除咏春拳以外的其他中国拳法>;
<3>.西洋拳击(振藩)<即经李小龙改进后强手在前的独特拳击法>;
<4>.踢拳(振藩)<即振藩拳法高级阶段的现代自由搏击技术>;
<5>.擒拿;
<6>.振藩武器.
以上训练内容与技术体系,在1967年都被融入了"截拳道"之中。
四.什么是截拳道
“什么是截拳道?”李小龙用这句话开始了他那篇发表在1971年9月号《黑带》杂志上的题为《从传统空手道中解放你自己》的著名文章。今天,当我们再一次提起这个问题的时候,让我们先听听截拳道全权传人伊鲁山度大师的一段回忆。
这是笔者在伊鲁山度大师的“截拳道踢拳”高级教练员班学习深造时,伊鲁山度大师对笔者的谈话。1.伊鲁山度大师的回忆1967年初的一天,我与李小龙两人一道,驱车行驶在旅途中,我们一边开车一边谈论着西洋击剑术。小龙说,西洋剑术中,最精湛的技巧,就是它的“阻击”(stop-hit,意即“防守-反击”)。一次成功的“阻击”,意味着对手进攻你时,你不仅仅要防御对手的攻击,而且还要在截住对方剑招的同时顺势反击,防守与反击同步,一气呵成,这样你的搏击“效率”将大大提高。然后小龙又说道:“我们应把我们的技击方法称做‘阻击之道’或‘截拳之法’。”我问道:“那么这一名称的中文称谓是什么?”“它的名称将是——截拳道,”小龙答道:“‘截拳道’意思就是‘阻击对手来拳之法’或‘截击对手来拳之道’。因此,我们的方法是将一般习惯打法上的防守(格挡)与反击分成两步的做法合二为一,防守与反击同时进行,一气呵成。当然,我们不可能在任何情况下都做到这一点,但无论如何,防守反击(连消带打)一气呵成将是我们所要传授的新式技击法的主旨所在。” 2.截拳道之名称“截拳道(Jeet Kune Do)三字,如上所述,单从字面上解释,“截”意味着“拦截”、“阻击”,“拳”意味着“拳打脚踢”或“攻击”,“道”即“方法”和“哲学”。但李小龙进一步解释说,“截拳道”仅仅是一个名称,它的命名纯属偶然,亦为称呼方便而已。事实上,仅仅从字面名称上想彻底了解截拳道是不可能的;同时,李小龙敬告那些根据自己的需要妄说“截拳道”的人们: “一旦有人妄说截拳道是什么或什么,或是与这个那个又有所不同,那么,不妨就让截拳道这三个字永远消灭吧!消除掉以轻心虚有的名称,只让它的实质存在吧!截拳道只是名称罢了!”尽管李小龙提倡无形无式,大道至简的截拳道原则,不愿把截拳道固定成一种僵化的模式,但他依然为门下弟子制定了一套完整、系统的训练课程,供弟子们训练之用。这是否矛盾呢?答案是否定的。中国古代佛家有“迷时师渡,悟了自渡”的著名禅理,李小龙所制定的这套训练课程,就有如一条渡你过河的船,载着你通向真理的彼岸。学生刚刚进入琥术之门,未曾悟道之时,由老师传授知识、技法,摆渡你过河;当你豁然开悟,登堂入室,到达真理彼岸时,今后的路就要自己走了(真进彼岸不是人生境界的终点,而是通向更高境界的新的起点)。同时,那载你过河的船,亦不必总是背在身上,而是应当建造完全属于自己的新渡船了(意即建立完全属与哲学体系).李小龙当年制定这套训练课程的目的,正是在于引导学生悟道,最终"自渡渡人,自觉觉他".笔者很赞同伊鲁山度大师"截拳道概念"(Jeet Kune Do Concepts)这一提法,从广泛的意义上来说,截拳道不仅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武道哲学理念,是一种可用于指导任何习武者在实战中获胜的武术哲学指针.拳术理论是一切武道流派的支柱,只有拥有雄厚的理论基础,再向纵深阶段发展,那么这种武技才会有强大的活力.所以,只有懂得了李小龙的武术哲学,才能深刻领悟截拳道的精神实质,并在实战中运用取胜.
五.截拳道概念述真
1.截拳道之总原则
吸收有用的技术动作,加上自己的专长,从而增强实战能力,向学以致用的方向发展,探求和创造真正属自己的武技.当你学会了截拳道以手,你所发出的一拳一脚不应当仍是属于李小龙的,而应当是真正属于你自己的,并使你能有实战中发挥出最佳威力的任何门派的武功招式.
2.截拳道的最高宗旨和哲学核心
"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是截拳道的最高宗旨和哲学核心,即反对任何固定的形式,强调"无形之形、无式之式”。截拳道无任何固定的技术坳作,更没有套路形式。有实战中强调“务实”、“无形式”,凭本能的感触应战。李小龙在教学时,经常喜欢用水作比喻来说明上述哲理:“好像水一样,应该无形式。将水倾进杯里,便成杯的一部分,将水倾进樽里,便成樽的一部分。踢它击它,它便会反溅回来。你要抓一把水,水必会屈服,毫不犹疑。你加上压力,水便溜走。最软的东西是不惧击的。” “自由搏击的实效并不是形式正确,合乎于古今传统的那么回事,能够打胜才是实效……”“搏击只是一种在实战中力求击倒对方的艺术。看对方来势如何便如何回敬。你不知我的意图,但我的动作就是你的动作的结果,而我的技术又是你的技术的结果。自由搏击没有一成不变的途径和方法,它纯靠观感、变化、见机行事。”由此可见,截拳道“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的最高宗旨和哲学核心充分体现了自由精神的强大威力。
3.截拳道之武术观
截拳道认为,所谓“武术”并非单指一种体育运动或自卫术,其本自也是一种以智力同技巧相配合的精妙的艺术。原则上,武术并不能单靠学习,它与科学技术一样,需要靠实习,靠体验。 武术是自发性的,就像花朵的自我生长过程一样,内涵完全不爱任何外来欲望与感情约束。中国武术的主旨“道”——即宇宙间的规律,也就是阴、阳两极的和谐配合、循环转化。这是每个习武者必须谨从的真理。在实战中,截拳道强调,你的对手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不会固定在某一个位置上不动;不会像师兄弟般让你先对峙观察,再策动攻防;不会如对拆演练或打沙包一样,给你蓄势运劲、蹲身起步的时间;更不会在电光火石的对搏中打打停停,以便你慢慢思考对策。因此,当你见到对手身体一动,你就要先发制人。在打斗中,所有的动作都必须简单、直接。即所有该做的你就去做,毫不浪费时间。 在与强敌实战时,你应暂时抛开一切拳理姿势正确与否的观念,胡乱尽己所能与对手一拼到底。李小龙常说:“最凶猛的人往往是又敏捷又强壮而又一无所知的人,或者是乱抓乱咬乱踢的疯子。”他教导学生,武术是一种求真的艺术,在求真的道路上,无所谓正确与不正确,只是以个人的独特方法,以最短的时间、最简单的动作去直接表达。关于练武的进境,李小龙有过一段绝好论述。1967年,他在接爱美国权威武术杂志《黑带》(Black Belt)采访时说:“在我研究武术之前,一拳就是一拳,一脚就是一脚。在我学会了武术之后,拳不再是一拳,一脚也不再是一脚。现在,我才真正理解了这门技艺,一拳仅仅是一拳,一脚仅仅一脚罢了。”
4.截拳道之道与技击矛盾说
本世纪60年初,李小龙在西雅图开设“振藩国术馆”之始,为“振藩功夫”和后来的“截拳道”亲手制定了标志图案,我们今天称之为“振藩截拳道太极图”:图案中央,是一幅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道家哲学的太极图,外围是两个首尾相接,由精而细的箭头,象征宇宙阴阳二者圆转流动、循环不息这一截拳道技击矛盾的核心。 截拳道认为,有关软功硬功、内家外家之争执,都无关宏旨。阴阳才是整体的两半,每一半都同样重要。阴阳两极的和谐配合,是两种暗藏在万物之后的无形的、完善的力量。阴阳亦可称为太极,是一切武术的基本结构。 阴阳是远在我国西周末期就已创立的一种理论学说。它把宇宙万物的变化规律纳为阴阳两大类。此二者相互斗争、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循环不息。在自然界,阴阳表现得尤为突出,攻与防,快与慢,虚与实,张与弛……让我们以二者对峙为例,来看看阴阳两极在武术中的调和互用、因果转换:甲出手打乙(阳),而乙 却不可与之硬抗,而应以柔力控制对手来势(阴),即以柔制刚,方为上策;这就是阴阳的配合。当甲方的攻势到了尽点进,极阳便化为阴,于是乙 方便即转阴为阳,矛以反击。从防守(阴),转势到反攻(阳)的全部过程顺畅自然,毫不拘束。故此截拳道认为,擅武者在自身爱袭击时,并不直接截招,与对手硬碰;而顺其来势,引其入围,再借攻击之力反击于彼身。
5.截拳道强调:武术因人而异
“大多数武术的练习只是非曲直一种模仿性的重复,一种工厂制品,失去了独特性。”李小龙宗师说,“我认为,教授(按:请注意是‘教’授而不是‘传’授)适当的自卫术应因人而异。我们每人的体质思想都不同,所以我们每人都应该学习适应自己的正确方法,我所说的正确方法,意思是某人所适宜用的最有效的技术。我们只要找出他的擅长,便改进这些技术。” 早在本世纪60年代初,在美国开馆授武进,李小龙就已非常强调这一点。在教徒弟时,他从不喜欢大量向学生们灌输知识,更不愿意集体上课;以至后来,他只给单个人上课、辅导,认为只有这样做效果才会更好。身为“龙子”的李国豪生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截拳道这功夫是父亲集世界功夫之大成,再配合自己的身型、体力设计出来的。这道功夫除了我父亲李小龙之外,没有一个人能学得到,甚至我亦学不到。因为世界上只有一个李小龙。”李国豪这番话,并非给热爱截拳道并渴望学习这门功夫的人们泼冷水,而是进一步强调了截拳道“武术应因人而异”的哲理。 所以,只知道盲从和模仿,永远也找不到武术的真谛。同样的一拳一脚,由李小龙打出踢出便是“截拳道”,而由你机械地模仿来再发出去,就未必是“截拳道”。你必须通过认真地学习,将截拳道哲理融会贯通,寻求适应自己的最佳打斗方法;同时,结合自己体质、思想和身型等特点创造出一门完全与自己相适应的武功。这时,不论你所运用的具体招式是功夫、泰拳、空手道还是拳击,都可称做“截拳道”,你都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截拳道这门独特的艺术。
6.怎样客观看待振藩截拳道
由李小龙所创立的振藩截拳道,是一门非常优秀的武术训练、技击之道,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武术哲学与人生哲学。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青年朋友怀着武术真理的热爱,怀着对李小龙宗师的深深崇敬,加入到学习、训练的行列中来。这自然是件好事,“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语),它会使你在学习中产生无穷的动力,在知识的殿堂里拾级而上,向着武学与人生的高峰奋勇攀登。 然而,振藩截拳道不是什么“神功”、“绝技”,不可能什么人学了它都会立刻变成擂台之王、搏击高手和打遍天下无敌手的“铁金刚”(世界上也从来没有任何一种能达到如此“神效”的武功);能否成为搏击高手、武学大家,关键还要看你所付出的汗水与努力、个人的素质与悟性,和是否经得起千百次实战的磨砺与检验。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功花不开”,希望青年朋友们能够科学、客观地看待和认识振藩截拳道,“万丈高楼平地起”,以平常心做平常事,努力打好基础,勤奋精诚,一步一个脚印地刻苦训练,并预祝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取得好的成绩。
7.振藩截拳道---个性解放之路
在西雅图李小龙墓前,有一本精美的石雕书,在翻开的书页上,左边用中文镌刻着“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的名言和振藩截拳道标志——太极图,高度概括了李小龙一生的学术成就;右边,则用英文镌刻着李夫人琳达女士和振藩截拳道门下众弟子对一代宗师李小龙的献词:“你的在天之灵依然指引我们朝向个性解放之路。” 是的,正如李小龙曾说过的那样:“像其他艺术一样,从根本上说,武术是一种理智的自我认识,一拳一脚不仅打倒的是面前的对手,同时也打掉你的自私心理,打掉你的恐惧感,打掉你所有的一切心理障碍。因为你一旦懂得了这个道理,你就使自己获得了真正的自由。
李小龙创拳记
1959年4月下旬,在香港的九龙城进行了一次中国武术各流派之间的比赛,李小龙作为叶问的弟子代表咏春门参加了比赛。那时,李小龙用的名字还是李振藩,当时是其他门派挑战咏春门。
这次比武的经过被李小龙写入了日记。根据日记的记载,他的对手是一个练过四年拳的人,但日记中并未谈到此人属于何种拳派。比武的地点是一座大厦的屋顶,那里有一个篮球场。比赛规则规定,凡被击出或逃出篮球场者为负。在李小龙准备脱去上衣的时候,他的对手突然出拳猛击李小龙的面门,顿时使比赛的规则形同虚设,双方乱斗在一起。不久,李小龙便占据上风将对手击倒在地,李小龙为了泄愤,又朝对手的面部猛踢两脚,对手被踢得牙齿断落。尽管对手的那记偷袭把李小龙的眼圈打得乌青,但是李小龙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无奈对手的父母向法院提起诉讼,一场官司等着李小龙。
赴美...
李小龙无法再在香港容身,于是他的父母决定将李小龙送到美国去。由于李小龙出生于旧金山,所以是该市的市民。1959年5月,李小龙只身前往美国旧金山上学。同年9月,李小龙在西雅图从爱迪生工业高等学校进入华盛顿大学哲学系进修。他仔细研究了自己所学的咏春拳,并以其为母拳,创立了一种新的拳种,并将这种功夫命名为“振藩功夫”,其后成立了“振藩国术馆”,收徒传授武功。
1964年7月,李小龙转往奥克兰发展。翌年8月,他在该地开设“奥克兰振藩国术馆”。在奥克兰生活的那段时间使李小龙的生活发生了重大的转变,特别是与黄得文之间的那场比赛。
当时中国武术界的封闭意识较重,基本不将中国功夫传给外国人,特别是当地华侨,这种封闭意识更为强烈。但是,李小龙在教授武功时不分种族,也向外国人传授。
居住在旧金山唐人街的华人们就此事再三与李小龙进行交涉,希望他能罢手,不要再将武术传于洋人,但是李小龙对此总是置之不理。被激怒的唐人街方面为了教训李小龙,请来了黄得文。据说,黄得文是白鹤拳门中人,实际,对他的情况并不了解。
比武...
1964年底,黄得文率领门徒等共10人出现在李小龙的武馆,要求李小龙答应不再招收外国学员,不然的话,就要以武相见。如果李小龙比武失败,则要么关闭武馆,要么接受唐人街方面的要求。这等于是唐人街方面的最后通碟。当初,唐人街方面并未想将事情闹成这样,只想用威胁的方法迫使李小龙让步,没想到李小龙竟然真的接受了黄得文的挑战。根据李小龙的提议,双方决定这场比武不设任何禁止使用的手段,也就是说,这是一场没有任何规则限制的打斗。
琳达和李小龙的徒弟们都退出了武馆,武馆里只剩下李小龙、黄得文及其带来的人。比武开始了,李小龙先以一阵直拳猛攻黄得文,逼其后退。李小龙继续狂追,黄得文难以抵挡如此猛烈的攻势,背向着李小龙准备逃跑,但后脑又遭李小龙重击。最后,李小龙终于追上了黄得文,并将其击倒在地,然后骑在黄得文身上继续猛打,黄就此失去了还手能力。除了耳后有些轻伤外,李小龙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但是这一仗却使李小龙发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因为比赛一共进行了30多秒钟的时间,按照李小龙的想法,打斗应在6秒之内结束,在一瞬间分出胜负的打斗才是最为理想的。所以对于李小龙来说,30秒的时间显然过于漫长,而且在追击对手的过程中,将对手击倒再骑在其身上一顿痛打绝非李小龙心目中理想的打斗方式,这与他想要达到的差距太大了。
咏春拳的长处能在非常短的距离内发力攻防,所以它的步法是以小幅度进退的。但是这种步法在与黄得文交战时,在对手逃跑的情况下很难追得上。而若要追上对手,势必要破坏咏春拳的步法节奏,结果只能是一顿穷追乱殴。于是,李小龙决定将步法的研究提到日程上来。
截拳道诞生...
与黄得文的一战促使李小龙投入到对步法的研究中。他让弟子丹·伊鲁山度作自己练习时的对手。伊鲁山度擅长菲律宾武术,还是个跑得极快的美式足球运动员。在与这个移动得比自己快并且身手敏捷的徒弟的共同练习中,李小龙反覆观察揣摩其步法,从而使步法有了新的进步。
1966年3月,李小龙为了参与电视节目的制作,将奥克兰的武馆交给自己的得意门徒詹姆斯·李管理,自己前往洛杉矶。在洛杉矶,他见到了伊鲁山度,两人进一步切磋武技,此时的李小龙已与在奥克兰开武馆时不一样了。
有一天,李小龙与伊鲁山度在汽车里交谈,话题渐渐转到了击剑方面,双方讨论的问题是击剑中的一个战术:STOP HIT。该战术的意思是不躲避对手的攻击,但是要抓住时机更快地刺中对手,强调以距离优势取胜,这是击剑中的一种高级技战术。李小龙认为,这种战术才是他心目中理想的技击状态。他参照“STOP HIT”的使用方法,将自己创立的功夫命名为截拳道。
就这样,在李小龙与伊鲁山度的交谈之中,“截拳道”这个名字产生了。1967年2月,“洛杉矶振藩国术馆”开张收徒。在李小龙发给伊鲁山度的三种认证书中,有“Jun Fan Kung Fu Institute振藩国术馆”、“BRUCE LEES TAO OF CHINESE KUNG FU振藩拳道”、“BRUCE LEE'S JEET KUNE DO截拳道”的字样。并且,在同年发行的美国技击刊物《BLACK BELT》(黑带)十月号和十一月号的杂志上初次使用了“JEET KUNE DO”这样的称谓。由此,“截拳道”这个名字开始为世人所知。
截拳道释名
截拳道,“截”是截击、阻截,“拳”是拳法,“道”是道路、风格,而英文的解释则是“The Way of Intercepting Fist”。简单解释就是“截击拳头之道”,亦即是对付敌人攻击之方法。因为面对的是一个敌人,故截拳道摒弃任何花哨不实用的技巧,是一种真正“打”的武术。而截拳道中的“道”字,除表示一种武术风格外,还包含有“空手道”、“跆拳道”等当中蕴藏的精神修炼之道。
众所周知,李小龙在大学时修读哲学,他把哲学寓于武术中,就像少林寺“拳禅合一”的。其实从“截拳道”的广东话音,就可以观察出来。“截”的“哲”在广东话是同一发音,而李小龙本身就是广东人。从“截拳道”名称上,还体现了这种实战武术的重要技术理念———截击,就是在对方攻击(动作)将出而未出之际进行截击,亦是中国兵家所云:
“渡河未济,击其中流”之意也!
由李小龙宗师所创立的实战搏击功夫————截拳道(JKD),在世界武坛上独树一帜,成为世界著名
的技击术。李小龙作为中国伟大的实战技击家、武道哲学家、世界武道改革先驱者、世界影视巨星,他集合了
咏春、太极、泰拳、空手道、柔道、跆拳道、菲律宾武术以及法国拳术等26种世界武道精华,于1966年
创立了一种全能、无规则搏击的现代武道:截拳道(JEET KUNE DO)
截拳道(自我塑造之道):世界广大武术爱好者所热衷学习的李小龙截拳道,是一个自我塑造的实用型武
道,练习截拳道实际上就是认识自我、实现自我、忠实表达自我!我们能够成为一名截拳道修习者,应该深感
荣幸。从截拳道的练习和实践中,我们大家都可以得到身、心、技的全面塑造和修行。事实上,即使你不修习
截拳道,但是你仍然可以从截拳道的哲学原理中,从他的创始人李小龙奋斗的一生中,得到了你自己的人生启
悟,这将对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理想起到很大的激励推进作用。
在李小龙死后,
截拳道分成了两派,概念派和原创。我们今天国内看到的,多数是原创,也就是镇藩武术。
而概念截拳道在国外更被接受,也更接近于李小龙的原意。
所谓概念派,也就是不教授招式为主,而是通过不同体系所使用的技术来启发练习者完善自我,吸收对自己有用的,去掉对自己没有用的部分。更接近于格斗的本质。
截拳道的真实意义在于启发练习者完善自我,发掘自身的特点,认识问题的本质,通过手指(招式)看到月亮(招式背后的实际用途和本质)
咏春
http://www.19730720.com/sjgfzl/ycq.htm
================================================
===========================================================
截拳道是李小龙以咏春拳为基础,吸取世界各国其它武技,如拳击、空手道、跆拳道等之精华,并融汇中西哲学为其理论指导的无特定招式,随机应变,注重身体素质的搏击特质(心理素质、速度、协调、平衡反应能力等)训练的一种纯粹以实战为目的的技击术。李小龙截拳道具有简练、轻灵、敏捷、刚猛等特色。充分体现了他艺高人胆大、不畏强手、勇于挑战,敢打敢取的作风。他先后迎接国际“十大搏击高手”的挑战,无一不胜。
截拳道与其他技击术的主要区别是:它是对实战搏击原理和原则的理解应用,包括搏击攻、防的概念和精神,可以看作是李小龙在长期的实践中从多方面对搏击真谛的理解。其技术和指导思想如下。
1.振藩截拳道阐宗
由李小龙所创立和发展的武术体系,完整的说,应称做"振藩截拳道".这是因为,李小龙创立,发展并传授的武术体系和技击艺术,实际上大体分为两个阶段:1959-1967年的"振藩功夫"阶段和1967以后至今的"截拳道"阶段. 并非像港台出版的一些"截拳道书籍"所说的那样,从1959年李小龙来到西雅图准备读大学并开设第一间"振藩国术馆"时起,"便将自己所学所传的武术命名为截拳道",事实上,直至1966年移居洛杉矶,在好莱坞出演电视片集《青蜂侠》,李小龙一直把自己不断发展提高的武术体系称做"振藩功夫";而"截拳道"则创立于1964年,创立的契机是由于李小龙与三藩市功夫教头黄泽文的一场实战比武引发的."截拳道"创立后,李小龙并没有马上把这个名称公开,而是依然作为延伸与发展了的"振藩功夫"传授给众弟子.直至1967年,李小龙认为"截拳道"作为一种独立的武术体系,其技术结构与哲学内涵均已趋于成熟,才正式将"截拳道"这一名称这一名称向自己的门徒及外界公开.?由于李小龙的成名,"截拳道"作为李用毕技术在内的中、早期"振藩功夫";在南加州"伊鲁山度武功学院"李小龙的第三位助教兼截拳道大弟子丹.伊鲁山度大师,也正一如既往,兢兢业业地传授着中后期延伸与发展了的"振藩功夫"和声名卓著的"截拳道". 1996年元月,为全面推广和弘扬李小龙的武道艺术,李小龙夫人琳达、“龙女”李香凝以及木村武之、伊鲁山度、黄锦铭、李恺、艾伦.乔、理查德.巴斯蒂罗等13位最杰出的李小龙原始嫡传门徒在西雅图聚会,成立了传播与管理李小龙武道艺术的权威组织"振藩截拳道核心".会上,经李小龙爱女李香凝提议,将真正的李小龙武道艺术命名为"振藩截拳道",以示对创立者李振藩的尊重,并有别于目前世界各地许多自封的"截拳道武馆"所传授的所谓"截拳道".综上所述,相信读者已经悟出本文标题写作"振藩截拳道阐宗"而非"截拳道阐宗"的涵义所在了.
2.什么是振藩功夫
振藩功夫,又叫振藩国术、振藩拳法,后期又称做“振藩拳道”(实际上已是创立初期的截拳道).众所周知,李小龙宗师本名叫李振藩,"李小龙"只是他在香港拍电影做童星时起的艺名.因此,从在西雅图开设第一间武馆起,李小龙便用自己的本名将武馆命名"振藩国术馆"(Jun Fan Gung-Fu Institute),而把自己传授给学生的武术体系命名"振藩功夫"(Jun Fan Gung-Fu,简称Jun Fan),有中华民族,龙的传人威震藩邦、扬威海外之意.(注:Jun Fan是李小龙按"振藩"二字的汉语广东话发音拼写的英文拼音.另,李小龙把"功夫"二字拼作Gung-Fu,与海外武术界常见的拼法Kung-Fu略有不同.这里请读者注意.)由于李小龙是一位求真务实,不断开拓进取的武术家,旅居美国的12年中,始终坚持一边自己研究、锻炼、提高,一边将不断发展进化的武术体系传授给学生.因此,振藩功夫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武术体系,而是一个不断发展进化,不断自我完善的,生机勃勃的武道哲艺进程.创立之初的"振藩"功夫主要是经李小龙改进的咏春拳技术(当时尚传授小念头、寻桥、标指等咏春拳套路,以及单、双黏手、木人桩等训练内容)、中国南北两派的一些拳法精华和三节棍、长棍、长枪等传统兵器;中后期的“振藩功夫”,又有了很大改变,废除了咏春传统套路,而保留了咏春实战精华散手和黏手、木人桩等训练内容,在咏春拳原有的定步黏手基础上又增加了活步黏手,并进一小丰富和充实了木人桩技法。同时,开始广泛吸收拳击、击剑、空手道、跆拳道、泰拳和柔道等世界流派武技之精华,实际上,已是发展和完善了的“振藩”与创立初期的“截拳道”的混合体。 由于李小龙的武道哲艺进程是一个连续不断、密不可分的过程,因此,在“振藩功夫”与“截拳道”之间,并没有一道二分明显的分界线。今天,我们圈内人士都把1964年李小龙对三藩市功夫教头黄泽文的一场实战比武视做从“振藩”到“截拳道”的转折点。 1964年8月,美国加州三藩市(旧金山)。李小龙由于坚持传授异族学员中国武术(振藩功夫),受到当地保守的国术界的最后通牒,被迫接受挑战,与一名来自香港的华人武师黄泽文恶战一场。两人各使传统武术,交起手来均感打得十分别扭。李小龙虽经硬拼顽强取胜,却赢得很不痛快。一场本应几秒钟便结束的战斗,却拖拖沓沓打了几分钟才将对手“搞掂”。这远不是他理想中快打速胜的结果。 这场比武,导致李小龙对传统武术的套路技术深刻彻底地反思,最终抛弃了套路,创造出无固定技术动作、无套路形式的“截拳道”。与此同时,李小龙还邀出席了1964年度长堤“国际空手道锦标大赛”,并结识了“美国空手道之父”埃德.帕克、“美国跆拳道之父”李俊九、“空手道擂台悍将”罗礼士、“菲律宾魔杖大师”伊鲁山度、柔术大师威利.杰伊、“美国柔道之父”吉恩.勒贝尔等一大批武坛顶尖的名家高手,与他们互相交流、切磋、学习,大大丰富了自己的武术体系,为“截拳道”的诞生铺平了道路。 在“截拳道”创立初期,考虑到其武术与哲学体系尚未发展完善,李小龙并没有马上向自己的学生及外界公开这一名称,而是仍把它称做“振藩功夫”或“振藩拳道”,直至3年以后的1967年才正式宣布“截拳道”的诞生。
3.振藩功夫的训练内容与技术体系
对于初期的振藩功夫所包含的内容,前文已作了概要介绍.这里将要向读者着重介绍的是中后期的振藩功夫的训练内容与技术体系.
a,振藩功夫的训练内容:
<1>.拳法与上肢攻击技法;
<2>.踢法与膝撞技法;
<3>.关节擒锁技法;
<4>.窒息与扼杀技法;
<5>.缠摔与地面扭打、投摔、绊摔、扫摔技法。
b,振藩功夫的技术体系组成:
<1>.咏春拳(振藩)<即经李小龙改进后咏春的技术>;
<2>.功夫(振藩)<即李小龙所传授的除咏春拳以外的其他中国拳法>;
<3>.西洋拳击(振藩)<即经李小龙改进后强手在前的独特拳击法>;
<4>.踢拳(振藩)<即振藩拳法高级阶段的现代自由搏击技术>;
<5>.擒拿;
<6>.振藩武器.
以上训练内容与技术体系,在1967年都被融入了"截拳道"之中。
四.什么是截拳道
“什么是截拳道?”李小龙用这句话开始了他那篇发表在1971年9月号《黑带》杂志上的题为《从传统空手道中解放你自己》的著名文章。今天,当我们再一次提起这个问题的时候,让我们先听听截拳道全权传人伊鲁山度大师的一段回忆。
这是笔者在伊鲁山度大师的“截拳道踢拳”高级教练员班学习深造时,伊鲁山度大师对笔者的谈话。1.伊鲁山度大师的回忆1967年初的一天,我与李小龙两人一道,驱车行驶在旅途中,我们一边开车一边谈论着西洋击剑术。小龙说,西洋剑术中,最精湛的技巧,就是它的“阻击”(stop-hit,意即“防守-反击”)。一次成功的“阻击”,意味着对手进攻你时,你不仅仅要防御对手的攻击,而且还要在截住对方剑招的同时顺势反击,防守与反击同步,一气呵成,这样你的搏击“效率”将大大提高。然后小龙又说道:“我们应把我们的技击方法称做‘阻击之道’或‘截拳之法’。”我问道:“那么这一名称的中文称谓是什么?”“它的名称将是——截拳道,”小龙答道:“‘截拳道’意思就是‘阻击对手来拳之法’或‘截击对手来拳之道’。因此,我们的方法是将一般习惯打法上的防守(格挡)与反击分成两步的做法合二为一,防守与反击同时进行,一气呵成。当然,我们不可能在任何情况下都做到这一点,但无论如何,防守反击(连消带打)一气呵成将是我们所要传授的新式技击法的主旨所在。” 2.截拳道之名称“截拳道(Jeet Kune Do)三字,如上所述,单从字面上解释,“截”意味着“拦截”、“阻击”,“拳”意味着“拳打脚踢”或“攻击”,“道”即“方法”和“哲学”。但李小龙进一步解释说,“截拳道”仅仅是一个名称,它的命名纯属偶然,亦为称呼方便而已。事实上,仅仅从字面名称上想彻底了解截拳道是不可能的;同时,李小龙敬告那些根据自己的需要妄说“截拳道”的人们: “一旦有人妄说截拳道是什么或什么,或是与这个那个又有所不同,那么,不妨就让截拳道这三个字永远消灭吧!消除掉以轻心虚有的名称,只让它的实质存在吧!截拳道只是名称罢了!”尽管李小龙提倡无形无式,大道至简的截拳道原则,不愿把截拳道固定成一种僵化的模式,但他依然为门下弟子制定了一套完整、系统的训练课程,供弟子们训练之用。这是否矛盾呢?答案是否定的。中国古代佛家有“迷时师渡,悟了自渡”的著名禅理,李小龙所制定的这套训练课程,就有如一条渡你过河的船,载着你通向真理的彼岸。学生刚刚进入琥术之门,未曾悟道之时,由老师传授知识、技法,摆渡你过河;当你豁然开悟,登堂入室,到达真理彼岸时,今后的路就要自己走了(真进彼岸不是人生境界的终点,而是通向更高境界的新的起点)。同时,那载你过河的船,亦不必总是背在身上,而是应当建造完全属于自己的新渡船了(意即建立完全属与哲学体系).李小龙当年制定这套训练课程的目的,正是在于引导学生悟道,最终"自渡渡人,自觉觉他".笔者很赞同伊鲁山度大师"截拳道概念"(Jeet Kune Do Concepts)这一提法,从广泛的意义上来说,截拳道不仅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武道哲学理念,是一种可用于指导任何习武者在实战中获胜的武术哲学指针.拳术理论是一切武道流派的支柱,只有拥有雄厚的理论基础,再向纵深阶段发展,那么这种武技才会有强大的活力.所以,只有懂得了李小龙的武术哲学,才能深刻领悟截拳道的精神实质,并在实战中运用取胜.
五.截拳道概念述真
1.截拳道之总原则
吸收有用的技术动作,加上自己的专长,从而增强实战能力,向学以致用的方向发展,探求和创造真正属自己的武技.当你学会了截拳道以手,你所发出的一拳一脚不应当仍是属于李小龙的,而应当是真正属于你自己的,并使你能有实战中发挥出最佳威力的任何门派的武功招式.
2.截拳道的最高宗旨和哲学核心
"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是截拳道的最高宗旨和哲学核心,即反对任何固定的形式,强调"无形之形、无式之式”。截拳道无任何固定的技术坳作,更没有套路形式。有实战中强调“务实”、“无形式”,凭本能的感触应战。李小龙在教学时,经常喜欢用水作比喻来说明上述哲理:“好像水一样,应该无形式。将水倾进杯里,便成杯的一部分,将水倾进樽里,便成樽的一部分。踢它击它,它便会反溅回来。你要抓一把水,水必会屈服,毫不犹疑。你加上压力,水便溜走。最软的东西是不惧击的。” “自由搏击的实效并不是形式正确,合乎于古今传统的那么回事,能够打胜才是实效……”“搏击只是一种在实战中力求击倒对方的艺术。看对方来势如何便如何回敬。你不知我的意图,但我的动作就是你的动作的结果,而我的技术又是你的技术的结果。自由搏击没有一成不变的途径和方法,它纯靠观感、变化、见机行事。”由此可见,截拳道“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的最高宗旨和哲学核心充分体现了自由精神的强大威力。
3.截拳道之武术观
截拳道认为,所谓“武术”并非单指一种体育运动或自卫术,其本自也是一种以智力同技巧相配合的精妙的艺术。原则上,武术并不能单靠学习,它与科学技术一样,需要靠实习,靠体验。 武术是自发性的,就像花朵的自我生长过程一样,内涵完全不爱任何外来欲望与感情约束。中国武术的主旨“道”——即宇宙间的规律,也就是阴、阳两极的和谐配合、循环转化。这是每个习武者必须谨从的真理。在实战中,截拳道强调,你的对手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不会固定在某一个位置上不动;不会像师兄弟般让你先对峙观察,再策动攻防;不会如对拆演练或打沙包一样,给你蓄势运劲、蹲身起步的时间;更不会在电光火石的对搏中打打停停,以便你慢慢思考对策。因此,当你见到对手身体一动,你就要先发制人。在打斗中,所有的动作都必须简单、直接。即所有该做的你就去做,毫不浪费时间。 在与强敌实战时,你应暂时抛开一切拳理姿势正确与否的观念,胡乱尽己所能与对手一拼到底。李小龙常说:“最凶猛的人往往是又敏捷又强壮而又一无所知的人,或者是乱抓乱咬乱踢的疯子。”他教导学生,武术是一种求真的艺术,在求真的道路上,无所谓正确与不正确,只是以个人的独特方法,以最短的时间、最简单的动作去直接表达。关于练武的进境,李小龙有过一段绝好论述。1967年,他在接爱美国权威武术杂志《黑带》(Black Belt)采访时说:“在我研究武术之前,一拳就是一拳,一脚就是一脚。在我学会了武术之后,拳不再是一拳,一脚也不再是一脚。现在,我才真正理解了这门技艺,一拳仅仅是一拳,一脚仅仅一脚罢了。”
4.截拳道之道与技击矛盾说
本世纪60年初,李小龙在西雅图开设“振藩国术馆”之始,为“振藩功夫”和后来的“截拳道”亲手制定了标志图案,我们今天称之为“振藩截拳道太极图”:图案中央,是一幅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道家哲学的太极图,外围是两个首尾相接,由精而细的箭头,象征宇宙阴阳二者圆转流动、循环不息这一截拳道技击矛盾的核心。 截拳道认为,有关软功硬功、内家外家之争执,都无关宏旨。阴阳才是整体的两半,每一半都同样重要。阴阳两极的和谐配合,是两种暗藏在万物之后的无形的、完善的力量。阴阳亦可称为太极,是一切武术的基本结构。 阴阳是远在我国西周末期就已创立的一种理论学说。它把宇宙万物的变化规律纳为阴阳两大类。此二者相互斗争、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循环不息。在自然界,阴阳表现得尤为突出,攻与防,快与慢,虚与实,张与弛……让我们以二者对峙为例,来看看阴阳两极在武术中的调和互用、因果转换:甲出手打乙(阳),而乙 却不可与之硬抗,而应以柔力控制对手来势(阴),即以柔制刚,方为上策;这就是阴阳的配合。当甲方的攻势到了尽点进,极阳便化为阴,于是乙 方便即转阴为阳,矛以反击。从防守(阴),转势到反攻(阳)的全部过程顺畅自然,毫不拘束。故此截拳道认为,擅武者在自身爱袭击时,并不直接截招,与对手硬碰;而顺其来势,引其入围,再借攻击之力反击于彼身。
5.截拳道强调:武术因人而异
“大多数武术的练习只是非曲直一种模仿性的重复,一种工厂制品,失去了独特性。”李小龙宗师说,“我认为,教授(按:请注意是‘教’授而不是‘传’授)适当的自卫术应因人而异。我们每人的体质思想都不同,所以我们每人都应该学习适应自己的正确方法,我所说的正确方法,意思是某人所适宜用的最有效的技术。我们只要找出他的擅长,便改进这些技术。” 早在本世纪60年代初,在美国开馆授武进,李小龙就已非常强调这一点。在教徒弟时,他从不喜欢大量向学生们灌输知识,更不愿意集体上课;以至后来,他只给单个人上课、辅导,认为只有这样做效果才会更好。身为“龙子”的李国豪生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截拳道这功夫是父亲集世界功夫之大成,再配合自己的身型、体力设计出来的。这道功夫除了我父亲李小龙之外,没有一个人能学得到,甚至我亦学不到。因为世界上只有一个李小龙。”李国豪这番话,并非给热爱截拳道并渴望学习这门功夫的人们泼冷水,而是进一步强调了截拳道“武术应因人而异”的哲理。 所以,只知道盲从和模仿,永远也找不到武术的真谛。同样的一拳一脚,由李小龙打出踢出便是“截拳道”,而由你机械地模仿来再发出去,就未必是“截拳道”。你必须通过认真地学习,将截拳道哲理融会贯通,寻求适应自己的最佳打斗方法;同时,结合自己体质、思想和身型等特点创造出一门完全与自己相适应的武功。这时,不论你所运用的具体招式是功夫、泰拳、空手道还是拳击,都可称做“截拳道”,你都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截拳道这门独特的艺术。
6.怎样客观看待振藩截拳道
由李小龙所创立的振藩截拳道,是一门非常优秀的武术训练、技击之道,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武术哲学与人生哲学。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青年朋友怀着武术真理的热爱,怀着对李小龙宗师的深深崇敬,加入到学习、训练的行列中来。这自然是件好事,“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语),它会使你在学习中产生无穷的动力,在知识的殿堂里拾级而上,向着武学与人生的高峰奋勇攀登。 然而,振藩截拳道不是什么“神功”、“绝技”,不可能什么人学了它都会立刻变成擂台之王、搏击高手和打遍天下无敌手的“铁金刚”(世界上也从来没有任何一种能达到如此“神效”的武功);能否成为搏击高手、武学大家,关键还要看你所付出的汗水与努力、个人的素质与悟性,和是否经得起千百次实战的磨砺与检验。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功花不开”,希望青年朋友们能够科学、客观地看待和认识振藩截拳道,“万丈高楼平地起”,以平常心做平常事,努力打好基础,勤奋精诚,一步一个脚印地刻苦训练,并预祝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取得好的成绩。
7.振藩截拳道---个性解放之路
在西雅图李小龙墓前,有一本精美的石雕书,在翻开的书页上,左边用中文镌刻着“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的名言和振藩截拳道标志——太极图,高度概括了李小龙一生的学术成就;右边,则用英文镌刻着李夫人琳达女士和振藩截拳道门下众弟子对一代宗师李小龙的献词:“你的在天之灵依然指引我们朝向个性解放之路。” 是的,正如李小龙曾说过的那样:“像其他艺术一样,从根本上说,武术是一种理智的自我认识,一拳一脚不仅打倒的是面前的对手,同时也打掉你的自私心理,打掉你的恐惧感,打掉你所有的一切心理障碍。因为你一旦懂得了这个道理,你就使自己获得了真正的自由。
李小龙创拳记
1959年4月下旬,在香港的九龙城进行了一次中国武术各流派之间的比赛,李小龙作为叶问的弟子代表咏春门参加了比赛。那时,李小龙用的名字还是李振藩,当时是其他门派挑战咏春门。
这次比武的经过被李小龙写入了日记。根据日记的记载,他的对手是一个练过四年拳的人,但日记中并未谈到此人属于何种拳派。比武的地点是一座大厦的屋顶,那里有一个篮球场。比赛规则规定,凡被击出或逃出篮球场者为负。在李小龙准备脱去上衣的时候,他的对手突然出拳猛击李小龙的面门,顿时使比赛的规则形同虚设,双方乱斗在一起。不久,李小龙便占据上风将对手击倒在地,李小龙为了泄愤,又朝对手的面部猛踢两脚,对手被踢得牙齿断落。尽管对手的那记偷袭把李小龙的眼圈打得乌青,但是李小龙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无奈对手的父母向法院提起诉讼,一场官司等着李小龙。
赴美...
李小龙无法再在香港容身,于是他的父母决定将李小龙送到美国去。由于李小龙出生于旧金山,所以是该市的市民。1959年5月,李小龙只身前往美国旧金山上学。同年9月,李小龙在西雅图从爱迪生工业高等学校进入华盛顿大学哲学系进修。他仔细研究了自己所学的咏春拳,并以其为母拳,创立了一种新的拳种,并将这种功夫命名为“振藩功夫”,其后成立了“振藩国术馆”,收徒传授武功。
1964年7月,李小龙转往奥克兰发展。翌年8月,他在该地开设“奥克兰振藩国术馆”。在奥克兰生活的那段时间使李小龙的生活发生了重大的转变,特别是与黄得文之间的那场比赛。
当时中国武术界的封闭意识较重,基本不将中国功夫传给外国人,特别是当地华侨,这种封闭意识更为强烈。但是,李小龙在教授武功时不分种族,也向外国人传授。
居住在旧金山唐人街的华人们就此事再三与李小龙进行交涉,希望他能罢手,不要再将武术传于洋人,但是李小龙对此总是置之不理。被激怒的唐人街方面为了教训李小龙,请来了黄得文。据说,黄得文是白鹤拳门中人,实际,对他的情况并不了解。
比武...
1964年底,黄得文率领门徒等共10人出现在李小龙的武馆,要求李小龙答应不再招收外国学员,不然的话,就要以武相见。如果李小龙比武失败,则要么关闭武馆,要么接受唐人街方面的要求。这等于是唐人街方面的最后通碟。当初,唐人街方面并未想将事情闹成这样,只想用威胁的方法迫使李小龙让步,没想到李小龙竟然真的接受了黄得文的挑战。根据李小龙的提议,双方决定这场比武不设任何禁止使用的手段,也就是说,这是一场没有任何规则限制的打斗。
琳达和李小龙的徒弟们都退出了武馆,武馆里只剩下李小龙、黄得文及其带来的人。比武开始了,李小龙先以一阵直拳猛攻黄得文,逼其后退。李小龙继续狂追,黄得文难以抵挡如此猛烈的攻势,背向着李小龙准备逃跑,但后脑又遭李小龙重击。最后,李小龙终于追上了黄得文,并将其击倒在地,然后骑在黄得文身上继续猛打,黄就此失去了还手能力。除了耳后有些轻伤外,李小龙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但是这一仗却使李小龙发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因为比赛一共进行了30多秒钟的时间,按照李小龙的想法,打斗应在6秒之内结束,在一瞬间分出胜负的打斗才是最为理想的。所以对于李小龙来说,30秒的时间显然过于漫长,而且在追击对手的过程中,将对手击倒再骑在其身上一顿痛打绝非李小龙心目中理想的打斗方式,这与他想要达到的差距太大了。
咏春拳的长处能在非常短的距离内发力攻防,所以它的步法是以小幅度进退的。但是这种步法在与黄得文交战时,在对手逃跑的情况下很难追得上。而若要追上对手,势必要破坏咏春拳的步法节奏,结果只能是一顿穷追乱殴。于是,李小龙决定将步法的研究提到日程上来。
截拳道诞生...
与黄得文的一战促使李小龙投入到对步法的研究中。他让弟子丹·伊鲁山度作自己练习时的对手。伊鲁山度擅长菲律宾武术,还是个跑得极快的美式足球运动员。在与这个移动得比自己快并且身手敏捷的徒弟的共同练习中,李小龙反覆观察揣摩其步法,从而使步法有了新的进步。
1966年3月,李小龙为了参与电视节目的制作,将奥克兰的武馆交给自己的得意门徒詹姆斯·李管理,自己前往洛杉矶。在洛杉矶,他见到了伊鲁山度,两人进一步切磋武技,此时的李小龙已与在奥克兰开武馆时不一样了。
有一天,李小龙与伊鲁山度在汽车里交谈,话题渐渐转到了击剑方面,双方讨论的问题是击剑中的一个战术:STOP HIT。该战术的意思是不躲避对手的攻击,但是要抓住时机更快地刺中对手,强调以距离优势取胜,这是击剑中的一种高级技战术。李小龙认为,这种战术才是他心目中理想的技击状态。他参照“STOP HIT”的使用方法,将自己创立的功夫命名为截拳道。
就这样,在李小龙与伊鲁山度的交谈之中,“截拳道”这个名字产生了。1967年2月,“洛杉矶振藩国术馆”开张收徒。在李小龙发给伊鲁山度的三种认证书中,有“Jun Fan Kung Fu Institute振藩国术馆”、“BRUCE LEES TAO OF CHINESE KUNG FU振藩拳道”、“BRUCE LEE'S JEET KUNE DO截拳道”的字样。并且,在同年发行的美国技击刊物《BLACK BELT》(黑带)十月号和十一月号的杂志上初次使用了“JEET KUNE DO”这样的称谓。由此,“截拳道”这个名字开始为世人所知。
截拳道释名
截拳道,“截”是截击、阻截,“拳”是拳法,“道”是道路、风格,而英文的解释则是“The Way of Intercepting Fist”。简单解释就是“截击拳头之道”,亦即是对付敌人攻击之方法。因为面对的是一个敌人,故截拳道摒弃任何花哨不实用的技巧,是一种真正“打”的武术。而截拳道中的“道”字,除表示一种武术风格外,还包含有“空手道”、“跆拳道”等当中蕴藏的精神修炼之道。
众所周知,李小龙在大学时修读哲学,他把哲学寓于武术中,就像少林寺“拳禅合一”的。其实从“截拳道”的广东话音,就可以观察出来。“截”的“哲”在广东话是同一发音,而李小龙本身就是广东人。从“截拳道”名称上,还体现了这种实战武术的重要技术理念———截击,就是在对方攻击(动作)将出而未出之际进行截击,亦是中国兵家所云:
“渡河未济,击其中流”之意也!
由李小龙宗师所创立的实战搏击功夫————截拳道(JKD),在世界武坛上独树一帜,成为世界著名
的技击术。李小龙作为中国伟大的实战技击家、武道哲学家、世界武道改革先驱者、世界影视巨星,他集合了
咏春、太极、泰拳、空手道、柔道、跆拳道、菲律宾武术以及法国拳术等26种世界武道精华,于1966年
创立了一种全能、无规则搏击的现代武道:截拳道(JEET KUNE DO)
截拳道(自我塑造之道):世界广大武术爱好者所热衷学习的李小龙截拳道,是一个自我塑造的实用型武
道,练习截拳道实际上就是认识自我、实现自我、忠实表达自我!我们能够成为一名截拳道修习者,应该深感
荣幸。从截拳道的练习和实践中,我们大家都可以得到身、心、技的全面塑造和修行。事实上,即使你不修习
截拳道,但是你仍然可以从截拳道的哲学原理中,从他的创始人李小龙奋斗的一生中,得到了你自己的人生启
悟,这将对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理想起到很大的激励推进作用。
在李小龙死后,
截拳道分成了两派,概念派和原创。我们今天国内看到的,多数是原创,也就是镇藩武术。
而概念截拳道在国外更被接受,也更接近于李小龙的原意。
所谓概念派,也就是不教授招式为主,而是通过不同体系所使用的技术来启发练习者完善自我,吸收对自己有用的,去掉对自己没有用的部分。更接近于格斗的本质。
截拳道的真实意义在于启发练习者完善自我,发掘自身的特点,认识问题的本质,通过手指(招式)看到月亮(招式背后的实际用途和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