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质量

GB/T 16260.1 产品质量

 

基本组成

GB/T 16260.1——2003《软件工程 产品质量》。该系列标准由以下4部分组成:
  • GB/T 16260.1《软件工程 产品质量》第1部分,质量模型。
  • GB/T 16260.2《软件工程 产品质量》第2部分,外部度量。
  • GB/T 16260.3《软件工程 产品质量》第3部分,内部度量。
  • GB/T 16260.4《软件工程 产品质量》第4部分,使用质量度量。

标准概述

1.标准的变化

        国际上在2001年对软件质量特性评价标准ISO 9126 进行了修订,保留了原来的6个软件质量特性,定义了一个通用的质量模型,并给出了度量的例子。与原标准相比,其主要区别在于:
  • 质量特性中增加了使用质量特性
  • 质量度量分为外部度量、内部度量和使用度量
  • 子特性作为标准的一部分,在原版标准资料性附录中的子特性基础上增加了一些
  • 删除了评价过程内容(以在ISO 14598中进行了说明)
  • 与ISO 14598的内容基本协调
我国在2003年颁布的GB/T 16260——2003(ISO 9126——2001)《软件工程 产品质量》取代了1996年颁布的GB/T 16260《软件产品评价——质量特性及其使用指南》。

2.标准之间的关系

        GB/T 18905.1概述是产品评价准则的总则,GB/T 16260的评价过程与度量是遵循GB/T 18905的,与下图之间的关系

标准的范围

        标准可从软件的获取、需求、开发、使用、评价、支持、维护、质量保证和审核相关的不同观点来确定和评价软件产品的质量。
        本标准中定义的质量模型使用实例是:
  • 确认需求定义的完整性
  • 确定软件需求
  • 确定软件设计目标
  • 确定软件测试目标
  • 确定质量保证准则
  • 为完整的软件产品确定验收准则

质量模型框架

1.软件质量特性与度量

  • 质量特性和子特性(GB/T 16260.1)
  • 外部度量(GB/T 16260.2)
  • 内部度量(GB/T 16260.3)
        GB/T 16260.1定义了质量特性、相关的子特性以及GB/T 16260质量模型上面三层之间的关系。GB/T 16260.2和GB/T 16260.3确定了每种度量(外部和内部的)与其相应的特性和子特性之间的关系,如图,某些内部度量有对应的外部度量

2.质量途径

        新版GB/T 16260的用户质量要求包括:在特定的使用环境和条件下对使用质量的需求,而爱特定外部质量和内部质量的特性和子特性时也可以使用这些需求。
        软件产品质量可以通过测量内部属性,或者测量外部属性,或者测量使用质量的属性来评价。目标就是使产品在特定的使用环境和条件下具有所需的效用,如图

        过程质量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而提高产品质量有助于提高使用质量。因此,评估和改善过程是提高产品质量的一种手段,而评价和改进产品质量是提高使用质量的一种方法。同样,评价使用质量可以为改进产品提供反馈,而评价产品则可以为改善过程提供反馈。适当的软件内部属性是获得所需外部特性的先决条件;而适当的外部特性则是获得使用质量的先决条件。软件产品质量需求包括内质量、外部质量和使用质量的评估准则,以满足开发者、维护者、需求方以及最终用户的需求。

3.产品质量和生存周期

        内部质量、外部质量和使用质量的观点在软件生存周期中是变化的。在软件生存周期的不同阶段存在着关于产品质量和相关度量的不同观点。如图

(1)用户的质量要求

        可按使用质量的度量、外部度量或内部度量来规定质量需求。当验证产品时,这些由度量规定的需求应作为准则使用

(2)外部质量需求

        从外部观点来规定必须的质量级别,包括来源于用户质量要求(使用质量需求)。外部质量需求用作不同开发阶段的验证目标。

(3)内部质量需求

        内部质量需求是从产品的内部观点来规定必须的质量水平。内部质量需求用来规定中间产品的属性,包括静态的和动态的模型、其他的文档和源代码。内部质量需求可用做不同开发阶段验证 目标。

(4)使用质量

        使用质量是从用户 观点出发,来看待软件产品用于特定环境和条件下的质量。它测量用户在特定环境中达到其任务目标的程度,而不是测量软件自身的性质。

(5)外部质量

        外部质量是从外部观点出发的软件产品特性的总体。它是当软件执行时,更典型地是使用外部度量在模拟环境中,用模拟数据测试时,所被测量和评价的质量。

(6)内部质量

        内部质量是从内部观点出发的软件产品特性的总体。内部质量是针对内部质量需求被测量和评价的质量。

外部质量和内部质量的质量模型

        外部质量和内部质量的质量模型软件,其质量属性划分为6种特性(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效率、维护性和可移植性),并进一步细分一些子特性。

        软件的每个质量特性和子特性都有定义。对于每个特性和子特性,软件的能力由可测量的一组内部属性决定,内部度量的示例在GB/T 16260.3中给出。这些特性和子特性根据包含该软件的系统提供能力的程度从外部进行测量,外部度量的示例在GB/T 16260.2中给出。

1.功能性

        功能性是指当软件在指定条件下使用时,软件产品满足明确和隐含要求功能的能力。

(1)适合性

        适合性是指软件产品为指定的任务和用户目标提供一组合适的功能的能力。

(2)准确性

        准确性是指软件产品具有所需精确度的正确或相符的结果及效果的能力。

(3)互操作性

        互操作性是指软件产品与一个或更多的规定系统进行交互的能力。

(4)保密安全

        保密安全是指软件产品保护信息和数据的能力,以使未授权的人员或系统不能阅读或修改这些信息和数据,但不拒绝授权人员或系统对他们的访问。

(5)功能性依从性

        功能性依从性是指软件产品依附于同功能性相关的标准、约定或法律以及类似规定的能力。

2.可靠性

        在指定条件下使用时,软件产品维持规定的性能级别的能力。

(1)成熟性

        成熟性是指软件产品避免因软件中错误的发生而导致失效的能力。

(2)容错性

        容错性是指软件产品发生故障或者违反指定接口的情况下,软件产品维持规定的性能级别的能力。

(3)易恢复性

        易恢复性是指在失效发生的情况下,软件产品重建规定的性能级别并恢复受直接影响的数据的能力。

(4)可靠性依从性

        可靠性依从性是指软件产品依附于同可靠性相关的标准、预定或规定的能力。

3.易用性

        易用性是指在指定条件下使用时,软件产品被理解、学习、使用和吸引用户的能力。

(1)易理解性

        易理解性是指软件产品使用户能理解软件是否合适以及如何能将软件用于特定的任务和使用环境的能力。

(2)易学性

        易学性是指软件产品使用户能学习它的能力。

(3)易操作性

        易操作性是指软件产品使用户能操作和控制它的能力。

(4)吸引性

        吸引性是指软件产品吸引用户的能力。

(5)易用性依从性

        易用性依从性是指软件产品依附于同易用性相关的标准、约定、风格指南规定的能力。

4.效率

        效率是指在规定条件下,相对于所用资源的数量,软件产品可提供适当的性能的能力。

(1)时间特性

        时间特性是指在规定条件下,软件产品执行其功能时,提供适当的响应和处理时间以及吞吐率的能力。

(2)资源利用性

        资源利用性是指在规定条件下,软件产品执行其功能时,使用合适的数量和类型的资源的能力。

(3)效率依从性

        效率依从性是指软件产品依附于同效率相关的标准或约定的能力。

5.维护性

        维护性是指软件产品可被修改的能力。修改可能包括修正、改进或软件适应环境、需求和功能规格说明中的变化。

(1)易分析性

        易分析性是指软件产品诊断软件中的缺陷或失效原因,以及判定待修改的部分的能力。

(2)易改变性

        易改变性是指软件产品使指定的修改可以被实现的能力。

(3)稳定性

        稳定性是指软件产品避免由于软件修改而造成意外结果的能力。

(4)易测试性

        易测试性是指软件产品使已修改软件能被确认的能力。

(5)维护性依从性

        维护性依从性是指软件产品依附于同维护性相关的标准或约定的能力。

6.可移植性

        可移植性是指软件产品从一种环境迁移到另外一种环境的能力。

(1)适应性

        适应性是指软件产品无需采用有别于为考虑该软甲的目的而准备的活动或手段,就可能适应不同的指定环境的能力。

(2)易安装性

        易安装性是指软件产品在指定环境中被安装的能力。

(3)共存性

        共存性是指软件产品在公司环境中同与其分享公共资源的其他独立软件共存的能力。

(4)易替换性

        易替换性是指软件产品在环境相同、目的相同的情况下替代另一个指定软件产品的能力。

(5)可移植性依从性

        可移植性依从性是指软件产品依附于同可移植性相关的标准或约定的能力。

使用质量的质量模型

        使用质量是从用户角度看待的质量,其属性分为4种:有效性、生产率、安全性和满意度。

(1)有效性

        有效性是指软件产品在指定的使用环境下,使用户获得满足准确度和完整性要求的规定目标的能力。

(2)生产率

        生产率是指软件产品在指定的使用环境下,使用户可使用与获得的有效性有关的合适数量资源的能力。

(3)安全性

        安全性是指软件产品在指定使用环境下,获得可接受的对人类、事务、软件、财产或环境有害的风险级别的能力。

(4)满意度

        满意度是指软件产品在指定使用环境下,使用户满意的能力。

软件测试国家标准

        目前广泛使用的软件测试国家标准包括:
  • GB/T 9386——1988《计算机软件测试文件编制规范》。
  • GB/T 15532——1995《计算机软件单元测试规范》。
  • GB/T 17544——1998《信息技术 软件包 质量要求和测试》。
  • GB/T 16260.1——2003《软件工程 产品质量》第1部分,质量模型。
  • GB/T 16260.2——200X《软件工程 产品质量》第2部分,外部度量。
  • GB/T 16260.3——200X《软件工程 产品质量》第3部分,内部度量。
  • GB/T 16260.4——200X《软件工程 产品质量》第4部分,使用质量度量。
  • GB/T 18905.1——2002《软件工程 产品质量》第1部分,概述。
  • GB/T 18905.2——2002《软件工程 产品质量》第2部分,策划和管理。
  • GB/T 18905.3——2002《软件工程 产品质量》第3部分,开发者用的过程。
  • GB/T 18905.4——2002《软件工程 产品质量》第4部分,需方用的过程。
  • GB/T 18905.5——2002《软件工程 产品质量》第5部分,评价者用的过程。
  • GB/T 18905.6——2002《软件工程 产品质量》第6部分,评价模块文档编制。

 

posted on 2020-03-06 14:30  Archer_兽兽  阅读(769)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