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考点 17 量变质变规律
1. 事物存在的质、量、度
2. 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
3. 量变质变规律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考点 18 否定之否定规律
1.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
2. 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3. 辩证否定观对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 否定之否定规律及其意义
考点 19 内容与形式
- 含义
- 关系
- 方法论意义
考点 20 本质与现象(事物的内在联系与外在表现)
- 含义
- 关系
- 方法论意义
考点 21 原因与结果(事物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考点 22 必然与偶然(事物产生、发展和衰亡过程中的不同趋势)
考点 23 现实与可能(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关系)
- 含义
- 关系
- 方法论意义
考点 24 唯物辩证法的本质特征和认识功能
1. 唯物辩证法本质上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2. 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
3. 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考点 25 学习唯物辩证法,不断增强思维能力
1. 辩证思维能力
2. 历史思维能力
3. 系统思维能力
4. 战略思维能力
5. 底线思维能力
6. 创新思维能力
考点 26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它理论的根本特征。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考点 27 实践的本质和基本特征
本质: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
实践的基本特征
考点 28 实践的基本结构
1. 实践活动的三项基本要素
2. 实践的主题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关系
考点 29 实践形式的多样性
1. 实践的形式大致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2. 三种实践类型的关系
考点 30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表现在四个方面:
考点 31 认识的本质
本质: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 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2. 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区别
3. 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考点 32 认识的过程
1. 从实践到认识
2. 从认识到实践
考点 33 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
考点 34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及其规律
1.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及其规律
2. 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考点 35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1. 真理的客观性
(1)真理的含义
(2)真理的客观性
(3)真理的一元性
2.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
考点 36 真理与谬误
谬误:同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违背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歪曲反映
1. 真理与谬误的对立统一关系
2. 真理和谬误的对立统一关系表明,真理总是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
考点 37 真理的检验标准
1. 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2. 在实践检验真理的过程中,逻辑证明可以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
3. 实践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考点 38 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1. 价值及其基本特性
2. 价值评价及其特点
3. 真理与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考点 39 认识世界的根本目的在于改造世界
1.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及其辩证关系
2. 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及其辩证关系
考点 40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是从必然走向自由的过程
1. 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2. 自由是有条件的
3. 必然与自由的关系贯穿于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始终,并成为人类存在和发展的永恒矛盾,因此也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永恒动力
考点 41 一切从实际出发与守正创新
1.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 坚持守正创新,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
考点 42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与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1.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 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考点 43 社会存在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1. 社会存在
2. 社会意识
3.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4.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考点 44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之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1. 生产力
2. 生产关系
3.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考点 45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之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1. 经济基础的含义
2. 上层建筑的含义
考点 46 人类普遍交往与世界历史的形成发展
1. 交往及其作用
2. 世界历史的形成与发展
考点 47 社会进步与社会形态更替
1. 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
2. 社会形态的内涵
考点 48 社会形态更替
1. 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 社会形态更替中的必然性与选择性
考点 49 文明及其多样性
1. 文明及其演进
2. 文明的多样性
考点 50 社会基本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 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
2. 社会基本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3. 社会主要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考点 51 阶级斗争、社会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 阶级和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社会现象
2.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 阶级社会中革命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4.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是认识阶级社会的科学方法
考点 52 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又一重要动力)
1. 改革的性质和作用
2.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考点 53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 科学技术的含义
2. 科技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3. 正确把握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
考点 54 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考点 55 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
考点 56 唯物史观考察历史创造者问题的方法论原则
1. 唯物史观立足于现实的人及其本质来把握历史的创造者
2. 唯物史观立足于整体的社会历史过程来探究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3. 唯物史观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入手来考察和说明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4. 唯物史观从人与历史关系的不同层次上考察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考点 57 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1. 人民群众的含义
2. 人民群众在创作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3. 人们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要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考点 58 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
考点 59 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1. 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
2. 辩证的理解和评价个人的历史作用
考点 60 自然经济
考点 61 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考点 62 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1. 商品的二因素
2. 使用价值
3. 价值
4. 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对立统一关系
考点 63 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1.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2.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对立统一关系
考点 64 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1.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2. 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3. 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以简单劳动为尺度
考点 65 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
1. 价值形式的发展
2.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考点 66 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1. 价值规律的内容
2.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3. 价值规律的作用
考点 67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2.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3.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考点 68 深刻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当代价值
考点 69 当代条件下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考点 70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
1. 前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演进和更替
2.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3. 资本的原始积累
4. 资本主义所有制的确立
考点 71 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1.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2. 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考点 72 资本的本质
考点 73 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1.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二重性
2. 剩余价值的实质
3.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及其意义
4. 剩余价值率
5. 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
6. 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
考点 74 资本积累
1.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形式、实质和特点)
2. 资本积累的本质、源泉和后果
3. 资本有机构成
4. 相对过剩人口
5. 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
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胜利
考点 75 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
1. 资本循环及其职能形式
2. 产业资本运动的基本前提条件
3. 资本周转及其速度
4. 社会再生产的核心为题及实现条件
考点 76 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分配
1.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和形式
2. 平均利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分配
考点 77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是马克思经济学说的核心内容和基石
考点 78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1.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