熵增定律

熵增定律-何圣君/王仪

1.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

熵增定律是热力学定律,其引入了熵的概念来描述一种不可逆过程,即热量从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是不可逆的,孤立系统熵只能增大,或者不变,绝不能减小,最终达到熵的最大状态,也就是系统的最混乱无序状态。

  熵增定律的物理表达式为:S =∫dQ/T或ds = dQ/T。

2. 个人感受

​ 为什么有些人四十多岁了看起来像二十多岁?为什么房子长期无人住就显得很无生气?为什么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古话?

​ 放样的星星相信大家小时候都有看过,男主角林志颖被网友称为“不老男神”。目前他的年龄大概是48岁,这样的年纪大家心中的印象是否应该是脸上布满皱纹,头发已然是白发多,身体躯干不再像年轻时的那样让人看起来精神抖索。林志颖的48岁外在容貌看起来可能只有平常人的三十岁左右,记得在一次采访中他提到自己如何保持容貌体型的,每天早晨起来喝一杯温水,饮食注重清淡,多吃粗粮,保持运动。这样的生活听起来其实并不难,难就难在于一件简单的事情做一辈子。

​ 长期工作在外的朋友可能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有机会回去,相信我们大家都有一种感受,房子长期无人住,破败的很快,家里的电器长期不用,寿命变得很短。

​ 为人父母者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好的前景,作为孩子的我们是否还记得父母为了将我们送入一个好学校费尽心血、低三下气的找关系,难道一个好学校真的能够决定我们的未来吗?就我的人生阅历来说,我想回答是的。小时候的我们并没有足够强大的自制力去管控我们的行为,心智也不足以知道学习的意义是什么,多半是人云亦云的从众,身边的同学都在学习我们也就学起来了,大环境的熏染在不知不觉的影响到我们的行为。

​ 熵增定律是一个相对来说负面的概念,世上的一切系统都会受到熵增的影响,而且如果没有外力影响,熵增就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一杯开水,慢慢变成凉水是熵增的过程;收拾整洁的房间,慢慢越来越变得混乱,是熵增的过程;生物缓慢的长大、变得衰老、直至死亡是个熵增的过程;宇宙慢慢的走向寂灭也是一个熵增的过程。而对于我们人类自己来说,我们的整个成长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熵增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少年的活力不在,青年的闯劲也会渐渐的消失,中年慢慢走向倦怠,老年沉寂于自己的世界之中,我们身体的任何功能都处于不断熵增的过程之中。

​ 唯一对抗熵增定律的就只有不断地做功,需要付出额外的动力。对于这个世界中有些熵增的过程,我们无能为力,比如生老病死,比如宇宙必将走向寂灭。但有些熵增的过程,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可以让熵增的过程减缓,甚至于做到熵减或者负熵。

3. 熵减

3.1 损失厌恶原理

​ 人们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认为损失更加令他们难以忍受。损失带来的负效用为收益正效用的2至2.5倍[1]。损失厌恶反映了人们的风险偏好并不是一致的,当涉及的是收益时,人们表现为风险厌恶;当涉及的是损失时,人们则表现为风险寻求。

​ 损失厌恶理论是经常被用在市场营销领域,常见的有四种:第一种,限时秒杀。一般限时秒杀商品对应会有倒计时,这也在按时消费者,你所浏览的商品有非常的优惠,而如果你不抓住这个机会,就没有办法享受到这个优惠。这个时候,消费者脑子里的低价的“损失厌恶”机制就会被启动。第二种,有限席位。一些线下活动或者见面会会设置人数限制,旨在告诉大家活动名额有限,你不抓住这次见面学习的机会,就会被别人抓住。第三种,满减包邮。电商的普及使得越来越多的人钟爱线上购物,而物流是有成本的,部分商家为了提高客户成交的单价,会设置满额包邮的门槛,大多消费者为了避免自己在运费上吃亏,会去选择凑单,从而获得包邮服务。第四种,限时涨价。知识付费时代,网上出现一系列的付费课程,这些课程通常以视频或者音频形式,而对方会告诉你,由于课程的更新,将于几月几号做涨价处理,这就刺激到还没买而对课程感兴趣的那批用户,就会想趁着没涨价买下它。

​ 当然,换个角度,我们也能让损失厌恶理论对我们起到正面推动的作用,我们会因为厌恶损失而选择去学习,去往前面走。举个例子,为了使自己学习更加专注认真,可以买一份很贵的课程,这样不去学习会使自己觉得很亏。

3.2 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英语:Pygmalion effect)或罗森塔尔效应(英语:Rosenthal effect)是一种心理现象,在这种现象中,高期望会导致特定领域的绩效提高。

​ 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认为,高期望会导致更好的表现,而低期望会导致更糟[1],这两种影响都会导致自我实现的预言。根据皮格马利翁效应,期望的目标内化了他们的积极标签,而那些拥有积极标签的人也相应地成功了;在低期望的情况下,类似的过程在相反的方向起作用。皮格马利翁效应背后的想法是,提高领导者对追随者绩效的期望将导致更好的追随者绩效。

​ 相信大家都听过“别人家的孩子”这句话吧?别人家的孩子一直都这么优秀,而自己家孩子却这么不争气。现在淘气的孩子长大啦,他懂得了皮格马利翁效应,以后可不会再这么说自家的孩子了,自家的孩子永远是最棒的!

3.3 路径依赖

路径依赖(英语:Path dependence)是指给定条件下人们的决策选择受制于其过去的决策,即使过去的境况可能已经过时。

​ “以我跟你多年朋友的关系,你肯定会这么做”,这句话听起来大家都不陌生吧?发小是我们最珍贵的友谊,他(她)与我们一起共度了童年,尽管我们长大后各奔东西去求学、工作,为了各自的家庭努力,但是我们之间的友谊不会因为距离而疏远,在我们想要找个替我们出出建议时,发小可能会提供一些不错的建议。

4. 结尾语

​ 潦草几句倒出脑中所想,短短二十余载人生阅历无法窥见全貌,暂且写下此读后感,记为当下所感所悟,理解可能有所偏颇,敬请诸君指教,未来迭代改进。上文中所举出的熵减相关定律其实在书中还有更多的定律存在,例如马蝇效应、霍桑效应、复利效应等等,作者并未全部列出,如若对此有兴趣可以去读来慢慢领悟。

5. 引用:

1.熵:https://zh.m.wikipedia.org/wiki/熵

2.热力学第二定律:https://zh.wikipedia.org/wiki/热力学第二定律

3.熵增定律:https://wiki.mbalib.com/wiki/熵增定律

4.损失厌恶原理:https://zh.wikipedia.org/wiki/损失规避

5.从众效应:https://zh.wikipedia.org/wiki/從眾效應

6.皮格马利翁效应:https://zh.wikipedia.org/wiki/皮格马利翁效应

7.路径依赖:https://zh.wikipedia.org/wiki/路径依赖

8.熵增定律读后感: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3570476/

posted @ 2022-04-16 15:51  生活是很好玩的  阅读(35652)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