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世代与B站

Z世代,1995年-2009年间出生的一批人。这些孩子绝大多数人自懂事以来,就没有了兄弟姐妹的概念,大家都是独生子女。对于他们而言,同学、同龄者更接近于竞争者的形象,这是因为从1999年高考扩招开始,Z世代的孩子们就已经能感受到同辈竞争和学历贬值的压力了。
当然Z世代的孩子也是幸运的,他们正好赶上了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从结果上来看,他们的高校入学率(42.67%)是上一代的两倍(17.70%),而他们毕业后的工资收入以每年200-500元的幅度稳步上升。可一旦到了买房育儿的阶段,他们先陷入一个尴尬的境地:工资涨不过房价。如果买房育娃,那么他们的收入增长杯水车薪:但如果不涉及买房育娃,由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稳步提升,他们的收入有很充裕。所以会有宠物,游戏,汉服和盲盒消费的爆发。这背后隐含的是一批人的彻底躺平,这反过来又压制了新生儿的数量。
压力、没有归属感这令他们逐渐丧失除了应酬外的交际能力和交流意愿,60后愿意主动进行熟人社交的比例为42.20%,到了00后这个数字只有33.6%。
但人本质上是需要认同感的生物,所以他们在消费商找到了慰藉,Z世代有46%的人认同通过消费来获得认同感,这个比例反而比收入更高的95年还高了5个百分点。
这种孤独感催生了互联网上的虚拟世界,一批人转向网络从中获取认同感。他们需要的是认同感和群体感。他们想要知道与他做同一件事的,还有其他很多人。

与Z世代联系最紧密的词就是:B站-bilibili。这家视频公司为何能如此火爆?同样做中长视频的网站:腾讯、爱奇艺为同样加上了弹幕系统后得到的效果却不尽人意?因为B站做到了:把视频内容和用户的高度分割化
把内容和用户分成一块一块的,让每一个小众爱好都有一个独立的社区氛围。从年轻人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寻找能够与之共鸣的人。而这点腾讯和爱奇艺就做不到,为什么?因为他们是PGC,他们自己就是内容生产者。而B站呢,则是每个细分领域的UP主,正是因为这些UP们的存在才稳固了这些小版块的先发优势,也提升了用户粘度。

posted @ 2021-05-10 21:43  安_An  阅读(90)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