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系统安装时分区的介绍

一般来说,在linux系统中都有最少两个挂载点,分别是/ (根目录)及 swap(交换分区),其中,/ 是必须的;


建议挂载的几大目录:

/-------根目录,唯一必须挂载的目录。不要有任何的犹豫,选一个分区,挂载它!(在绝大多数情况下 有2G的容量应该是够用了。当然了,很多东西都是多多益善的)


swap----交换分区,可能不是必须的,不过按照传统,并且照顾到您的安全感,还是挂载它吧。
它的容量 只要约等于您的物理内存就可以了,如果超过了您物理内存两倍的容量,那绝对是一种浪费。


/home---这是您的家目录,通常您自己创建的文件,都保存在这里,您最好给它分配一个分区

/usr----应用程序目录。大部分的软件都安装在这里,如果您计划安装许多软件,建议也给它分配一个分区

/var----如果您要作一些服务器方面的应用,可以考虑给它分配一个较大的分区

/boot---如果您的硬盘不支持LBA模式(不太可能),您最好挂载它,如果挂载,将它挂载在硬盘的第一个 分区,应该比较稳妥。一般来说,挂载的分区只要100M大小就足够了

 


参考以下建议:


1.初次接触的新手或硬盘空间有限Desktop的安装建议:

挂载点 装置 说明

/ /dev/hda1 可用空间-swap大小后的所有空间

swap /dev/hda2 大约内存大小 建议至少512MB



2.高级用户Desktop的安装建议:


挂载点 装置 说明

   / /dev/hda1 10~15G足矣

  /home /dev/hda2 最大的剩余空间

   swap /dev/hda5 大约内存大小(建议至少512MB)

 


或者


挂载点 装置 说明
/ /dev/hda1 10~15G足矣

/home /dev/hda2 最大的剩余空间

/boot /dev/hda3 100MB即可

swap /dev/hda5 大约内存大小(建议至少512MB)




3.高级Server用户的安装建议:


挂载点 装置 说明

/ /dev/hda1 10~15G足矣

/home /dev/hda2 最大的剩余空间

/boot /dev/hda3 100MB即可

swap /dev/hda5 大约内存大小(建议至少512MB)

/var /dev/hda6 视服务器功能决定大小,至少需要1GB以上

或者

挂载点 装置 说明
/ /dev/hda1 10~15G足矣

/home /dev/hda2 最大的剩余空间的一半

/boot /dev/hda3 100MB即可

swap /dev/hda5 大约内存大小(建议至少512MB)

/var /dev/hda6 视服务器功能决定大小,至少需要1GB以上

/usr /dev/hda7 最大的剩余空间的一半

 

注1:Linux下没有分区,只有挂载点,类似于Window下的分区


注2:swap的大小约等同你的内存大小,或稍大即可,建议至少设置512MB

注3:关于文件系统 在windows下,我们常见到的文件系统有 FAT、 FAT32、 NTFS


在linux里可使用的文件系统有:

Ext2:早期的格式,不支持日志功能

   Ext3:ext2改良版,增加了日志功能,是最基本且最常用的使用格式了

   Ext4:针对ext3系统的扩展日志式文件系统,是ext3文件系统的后继版本

   ReiserFS:也有日志功能,其特点是处理小档案时速度快。

   XFS:稳定与高效,在大小档案混合的系统里有优越的表现。

   JFS:特色是最不占用CPU资源,如果你的电脑老旧那么这是最好的选择。



分区说明

/ 根目录 ext3 hda1

/home 用户目录 ext3 hda2

Swap 交换分区 swap hda3

 


对hda1的解释:

hd:IDE硬盘。如果是SCSI硬盘,则为sd,这个只能记住,没有更好的办法。

 

hd IDE硬盘

sd SCSI硬盘


a:: 第一块硬盘。如果是第二块硬盘,则为b,依此类推c,d……

 

1: 主分区。其中1,2,3,4都是主分区,从第5开始为逻辑分区,最大到16

 

 

磁盘容量与主分区、扩展分区、逻辑分区的关系:

硬盘的容量=主分区的容量+扩展分区的容量

扩展分区的容量=各个逻辑分区的容量之和

 

一块物理硬盘只能有: 一到四个主分区(但其中只能有一个是活动的主分区),或一到三个主分区,和一个扩展分区。分别对应hda1,hda2,hda3,hda4.

 


计算机中的存储单位


1024是2 的10次方。

 

 

 

 

硬盘分区备忘(主分区,扩展分区和逻辑分区)以及Linux硬盘分区工具parted 介绍

 


Linux的磁盘分区


主分区


硬盘的第一个扇区也就是第0扇区是用来存放主引导记录(MBR)的,因此也称MBR扇区。

一个扇区是512字节,因此MBR的大小也是512字节,其具体数据结构是:446个字节的引导代码、64个字节的分区表及2个字节的签名值"55AA"。

由于MBR的分区表只有64个字节,而每个分区信息需要16个字节,这决定了它只能存储4个分区记录。这就是为什么一块硬盘最多只能有4个“主分区"的原因。

“主分区”就是指记录在主引导记录MBR分区表中的分区,除此之外主分区并无特别之处,
但是过去的一些老操作系统往往不能安装在主分区之外的分区上,所以,主分区也贴上“专门用来安装操作系统”的标签。

 


MBR中的分表区只能存放4个分区(即4个主分区),那系统是如何划分出4个以上的分区的呢?

一种直白而简单的思路就是把其中一个主分区再进行细分,衍生出一个二级分区表。对的,这个被用来二次分区的主分区就是“扩展分区”,它下面的二级分区就是“逻辑分区”。

ps:主分区、扩展分区、逻辑分区之间的关系。

 

 

 

 

MBR和2TB的限制


在使用fdisk建立分区时,我们最大只能建立2TB大小的分区,如果你的磁盘(阵列)大于2TB,
只能通过划分多个分区的方法才能充分利用磁盘容量,这对于使用小于2TB分区的朋友没啥影响,

但对于使用大于2TB分区(比如5TB的分区)的朋友就会遇到问题了,要突破这个限制;
我们先来了解下MBR(Master Boot Record)和GPT(GUID Partition Table).

 

MBR

主引导记录(Master Boot Record,缩写:MBR),又叫做主引导扇区,
是计算机开机后访问硬盘时所必须要读取的首个扇区,它在硬盘上的三维地址为(柱面,磁头,扇区)=(0,0,1)。

MBR是由分区程序(如Fdisk,Parted)所产生的,它不依赖任何操作系统,而且硬盘引导程序也是可以改变的,从而能够实现多系统引导。

从主引导记录的结构可以知道,它仅仅包含一个64个字节的硬盘分区表。由于每个分区信息需要16个字节,所以对于采用MBR型分区结构的硬盘(其磁盘卷标类型为MS-DOS),最多只能识别4个主要分区。

对于一个采用此种分区结构的硬盘来说,想要得到4个以上的主要分区是不可能的。


这里就需要引出扩展分区了:

扩展分区也是主分区(Primary partition)的一种,但它与主分区的不同在于理论上可以划分为无数个逻辑分区,每一个逻辑分区都有一个和MBR结构类似的扩展引导记录(EBR)。
在MBR分区表中最多4个主分区或者3个主分区+1个扩展分区,也就是说扩展分区只能有一个,然后可以再细分为多个逻辑分区。

在Linux系统中,硬盘分区命名为sda1-sda4或者hda1-hda4(其中a表示硬盘编号可能是a、b、c等等)。
在MBR硬盘中,分区号1-4是主分区(或者扩展分区),逻辑分区号只能从5开始。
在MBR分区表中,一个分区最大的容量为2T,且每个分区的起始柱面必须在这个disk的前2T内(起始柱面不能超过2T)。

假如你有一个3T的硬盘,根据要求你至少要把它划分为2个分区,且最后一个分区的起始扇区要位于硬盘的前2T空间内。如果硬盘太大则必须改用GPT。

 

GPT ....


使用fdisk创建分区(小于2TB)

如果我们要创建的分区不会超过2TB,我们可以使用传统分区工具fdisk

fdisk -l
命令查看机器上安装的硬盘信息


使用fdisk对某个硬盘进行分区

这里我们展示的是对硬盘/dev/xvdc的分区操作,首先键入“fdisk /dev/xvdc”进入分区的向导模式:


步骤:
1. 输入n,表示要建立一个新的分区

2. 输入p, 表示我们想要创建一个主分区

3. 直接回车,使用默认的起始柱面,也就是柱面1

4. 直接回车,使用默认的截止柱面,也就是柱面4894, 也就是说对于这块硬盘,我们就建立一个分区,大小是整个磁盘。

5. 输入w, 保存分区表并退出

 

格式化新创建的分区

对新建的分区进行格式化,这里我们选择ext4文件系统。

mkfs.ext4 /dev/xvdc1

格式化时指定的是“分区”而不是硬盘!这里的xvdc1显然是硬盘xvdc的第一个分区,如果错写成xvdc就意味着要格式化整个硬盘

 

创建一个大于2TB的分区

 

MBR 与 GPT,都是分区格式,其中MBR最大分区小于等于2TB,而GPT分区没有2TB的限制,理论最大分区18 EB!

现在我们知道了要创建一个大于2TB的分区,就不能使用MBR 格式的分区表了,而要使用GPT格式的分区表,我们最常用的fdisk 分区工具就爱莫能助了,需要使用linux 下的Parted分区工具!

 

(1).正式开始parted 分区

1 、在使用parted 分区之前,我们先用fdisk -l 来查看下硬盘信息!

2 、上边的信息我们知道 /dev/sdb 4.6TB使用parted 命令

parted /dev/sdb

3、进入parted后,依次按提示命令执行

4 、分区完成后使用print 可以看到刚才分区的信息!大小 4684GB

print


5、quit 用于退出parted环境,信息提示更新/etx/fstab!


6 、再用fdisk -l 来查看下 sdb硬盘,现在已经有sdb1 分区了,注意system gpt!

 

7 、parted 到这里就完成了!

 

格式化/dev/sdb1 文件系统为EXT4
执行 mkfs.ext4 /dev/sdb1 一路回车即可!




更新/etc/fstab


1、使用blkid 查看分区的uuid ,复制新分区/dev/sdb1的 UUID
2、 将 /dev/sdb1的 UUID 添加到 /etc/fstab,/dev/sdb1 挂载在 /data 目录下!

3、 至此全部完成, 下面检查一下!

mount -a 重新挂载 /etc/fstab 文件中的记录!

mount 可以发现 /dev/sdb1 已经挂载到 /data 目录下了!

df -h 发现 /data 4.2TB

 

详细介绍下Parted命令

[root@abintel ~]# parted --help

posted @ 2019-01-07 16:58  Alanf  阅读(6980)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