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020 档案

摘要:因特网的路由选择协议 一、有关路由选择协议的几个基本概念 1.1.关于“最佳路由” 不存在一种绝对的最佳路由算法。 所谓“最佳”只能是相对于某一种特定要求下得出的较为合理的选择而已。 实际的路由选择算法,应尽可能接近于理想的算法。 路由选择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它是网络中的所有结点共同协调工作的结果。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0-01-23 16:31 AhuntSun 阅读(2830) 评论(1) 推荐(2) 编辑
摘要:国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 ICMP简介 ICMP 用于主机或路由器报告差错情况和提供有关异常情况的报告(检测网络错误)。 ICMP 不是高层协议,而是 IP 层的协议。 ICMP 报文的格式 ICMP 报文的类型 ICMP 报文的前 4 个字节是统一的格式,共有三个字段:即 类型 、 代码 和 检验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0-01-23 15:45 AhuntSun 阅读(1944) 评论(0) 推荐(0) 编辑
摘要:IP 转发分组的流程 数据路由 :路由器在不同网段转发数据包; 网络畅通的条件 :数据包能去能回; 从源网络发出时,沿途的每一个路由器必须知道到目标网络下一跳给哪个接口; 从目标网络返回时,沿途的每一个路由器必须知道到源网络下一跳给哪个接口; 可以看到网段1~5对应的地址主机号都是归零的,即配置路由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0-01-23 15:40 AhuntSun 阅读(2796) 评论(1) 推荐(0) 编辑
摘要:IP 数据报 1.IP 数据报的格式 一个 IP 数据报由首部和数据两部分组成。(数据报也可以说是数据包) 首部的前一部分是固定长度,共 20 字节,是所有 IP 数据报必须具有的。 在首部的固定部分的后面是一些可选字段,其长度是可变的。 2.IP 数据报首部的固定部分中的各字段 从图中可看到,数据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0-01-23 15:37 AhuntSun 阅读(3668) 评论(0) 推荐(2) 编辑
摘要:IP 地址与MAC硬件地址 我们都知道数据通信要使用IP地址加MAC地址,两个地址缺一不可,下为原理图: 1.下面介绍计算机A与计算机B通信的过程 交换机基于数据帧的MAC地址转发数据帧,路由器基于数据包的IP地址转发数据包; 数据包在传输过程不变,经过网络设备数据帧要用新的物理层(MAC)地址重新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0-01-23 15:32 AhuntSun 阅读(1924) 评论(0) 推荐(1) 编辑
摘要:子网合并:构造超网 超网 假设图中的交换机C接200台计算机,则正好给其分配一个C类网络:192.168.0(一个C类网络地址容量为254);若计算机数量增加到400台,就需要在交换机C上接上交换机D,D再接上另外200台计算机。这时一个C类网路就不够分配了需要再拿一个C类网络分配给交换机D这个网段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0-01-23 15:28 AhuntSun 阅读(3785) 评论(0) 推荐(1) 编辑
摘要:子网划分 下面讨论的例子都以C类网络为基础 下面提到的网络位与主机位、网络号与主机号、网络ID与主机ID是等同的一组概念 一个网段的情况 某公司有两个部门,每个部门100台计算机,通过交换机连接,组成局域网,通过路由器连接Internet。这两个部门的200台计算机使用192.168.0.0的C类网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0-01-23 15:24 AhuntSun 阅读(4049) 评论(0) 推荐(2) 编辑
摘要:IP 地址 IP 地址及其表示方法 我们把整个因特网看成为一个单一的、抽象的网络。IP 地址就是给每个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分配一个在全世界范围是唯一的 32 位的标识符。 IP 地址现在由 因特网名字与号码指派公司 ICANN (Internet Corporation for Assi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0-01-23 15:19 AhuntSun 阅读(2619) 评论(0) 推荐(0) 编辑
摘要:虚拟互联网 网络互联的设备 中间设备 又称为 中间系统 或 中继(relay)系统 。 物理层中继系统: 转发器 (repeater),可以理解为 接线器 (Hub); 数据链路层中继系统: 网桥 或 桥接器 (bridge); 网络层中继系统:路由器(router); 网络层以上的中继系统: 网关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0-01-23 15:16 AhuntSun 阅读(1921) 评论(0) 推荐(1) 编辑
摘要:网络层提供的两种服务 在计算机网络领域,网络层应该向运输层提供怎样的服务(“面向连接”还是“无连接”)曾引起了长期的争论。 争论焦点的实质就是:在计算机通信中, 可靠交付应当由谁来负责 ?是 网络 还是 端系统 ? 即A、B两端点通过多个路由器连接,数据在每两个路由器之间都要确认 可靠交付 (传输)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0-01-23 15:13 AhuntSun 阅读(4563) 评论(0) 推荐(1) 编辑
摘要:交换机实现的接入安全 如图所示,为了保证安全,一般交换机的一个接口只对应一台计算机。 这里有个细节刚开始可见交换机接口是橙色的,这表示交换机正在生成树,从而决定阻断哪些连接,转发哪些连接,这个过程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一个端口接入多个计算机,如下图所示: 那么,为保证安全,连接两台计算机的交换机上的该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0-01-19 09:59 AhuntSun 阅读(735) 评论(0) 推荐(0) 编辑
摘要:高速以太网 1.100BASE T 以太网 速率达到或超过 100 Mb/s 的以太网称为 高速以太网 。 在双绞线上传送 100 Mb/s 基带信号的星型拓扑以太网,仍使用 IEEE 802.3 的 CSMA/CD 协议。100BASE T 以太网又称为 快速以太网 (Fast Ethernet)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0-01-19 09:58 AhuntSun 阅读(3049) 评论(0) 推荐(0) 编辑
摘要:扩展的以太网 1.在物理层扩展以太网 主机使用光纤和一对光纤调制解调器连接到集线器,使以太网的距离扩大。 用多个集线器可连成更大的局域网,在数量上扩展 。 假设某大学有三个系,各自有一个局域网。 用集线器组成更大的局域网,都在一个 碰撞域 中, 优点: 使原来属于不同碰撞域的局域网上的计算机能够进行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0-01-19 09:55 AhuntSun 阅读(1778) 评论(0) 推荐(1) 编辑
摘要:使用广播信道的以太网 1.使用集线器的星型拓扑 传统以太网最初是使用粗同轴电缆,后来演进到使用比较便宜的细同轴电缆,最后发展为使用更便宜和更灵活的双绞线。 这种以太网采用星形拓扑,在星形的中心则增加了一种可靠性非常高的设备,叫做 集线器(hub) (现在已很少使用) 星形网 10BASE T 不用电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0-01-19 09:48 AhuntSun 阅读(1373) 评论(0) 推荐(0) 编辑
摘要:使用广播信道的数据链路层 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 局域网最主要的特点是:网络为一个单位所拥有,且地理范围和站点数目均有限。 局域网具有如下的一些主要优点: 具有广播功能,从一个站点可很方便地访问全网。局域网上的主机可共享连接在局域网上的各种硬件和软件资源。 便于系统的扩展和逐渐地演变,各设备的位置可灵活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0-01-19 09:43 AhuntSun 阅读(1143) 评论(0) 推荐(0) 编辑
摘要:点到点数据通信 点对点协议 PPP PPP 协议的特点 现在全世界使用得最多的数据链路层协议是 点对点协议 PPP (Point to Point Protocol)。 用户使用拨号电话线接入因特网时,一般都是使用 PPP 协议。 PPP协议使用场合 用户到ISP的链路使用PPP协议。该协议可以验证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0-01-19 09:41 AhuntSun 阅读(2076) 评论(0) 推荐(0) 编辑
摘要:三个基本问题 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 封装成帧:必须知道每一帧数据哪里开始,哪里结束,保证每一帧数据的完整。 透明传输:当帧的数据部分出现帧头或帧尾标志位的数据时,需要对其进行转义。 差错控制:判断传输中是否出现差错。 封装成帧 封装成帧(framing)就是在一段数据的前后分别添加首部和尾部,然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0-01-19 09:39 AhuntSun 阅读(1143) 评论(0) 推荐(0) 编辑
摘要: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 数据发送模型 从主机到路由器 应用层准备数据;传输层把数据分成段,编上号;在网络层给每一段加上IP地址和网络层的一些信息;在数据链路层加上数据链路层的一些信息;然后变成比特流往上传输。 从路由器到路由器 如图所示,数据每经过一个路由器都要经过同样的三个过程:通过线路进行比特流的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0-01-19 09:36 AhuntSun 阅读(1690) 评论(0) 推荐(0) 编辑
摘要:宽带接入技术 xDSL技术 xDSL 技术就是用数字技术对现有的模拟电话用户线进行改造,使它能够承载宽带业务。 虽然标准模拟电话信号的频带被限制在 300~3400 kHz 的范围内,但用户线本身实际可通过的信号频率仍然超过 1 MHz。 xDSL 技术就把 0~4 kHz 低端频谱留给传统电话使用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0-01-18 23:01 AhuntSun 阅读(2337) 评论(0) 推荐(0) 编辑
摘要:数字传输系统 脉码调制 PCM 体制 脉码调制 PCM 体制最初是为了在电话局之间的中继线上传送多路的电话; 由于历史上的原因,PCM 有两个互不兼容的国际标准,即北美的 24 路 PCM(简称为 T1)和欧洲的 30 路 PCM(简称为 E1)。我国采用的是欧洲的 E1 标准; E1 的速率是 2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0-01-18 22:58 AhuntSun 阅读(1793) 评论(1) 推荐(2) 编辑
摘要:信道复用技术 复用(multiplexing)是通信技术中的基本概念。 频分复用FDM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用户在分配到一定的频带后,在通信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占用这个频带。 频分复用 的所有用户在同样的时间占用不同的带宽资源(请注意,这里的“带宽”是频率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0-01-18 22:56 AhuntSun 阅读(4798) 评论(1) 推荐(2) 编辑
摘要: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 电信领域使用的电磁波的频谱 导向传输媒体 导向传输媒体中,电磁波沿着固体媒体传播。 双绞线 屏蔽双绞线 STP (Shielded Twisted Pair):一般用于长距离; 无屏蔽双绞线 UTP (Unshielded Twisted Pair):一般用于短距离; 同轴电缆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0-01-18 22:49 AhuntSun 阅读(1552) 评论(0) 推荐(1) 编辑
摘要: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典型的数据通信模型: 相关术语 通信的目的是传送消息。 数据(data)——运送消息的实体; 信号(signal)——数据的电气或电磁的表现; “数字信号”——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离散的; “模拟信号”——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连续的; 码元(code)——在使用时间域的波形标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0-01-18 22:43 AhuntSun 阅读(3696) 评论(0) 推荐(0) 编辑
摘要: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物理层解决如何在连接各种计算机的 传输媒体 上传输 数据比特流 ,而不是指具体的传输媒体。 物理层的主要任务描述为:确定与传输媒体的接口的一些特性,即: 机械特性 :例接口形状,大小,引线数目; 电气特性 :例规定电压范围( 5V到+5V); 功能特性 :例规定 5V表示0,+5V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0-01-18 22:38 AhuntSun 阅读(1229) 评论(0) 推荐(1) 编辑
摘要: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几个基本概念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 OSI/RM:互联网法律上的国际标准; TCP/IP Suite:因特网事实上的国际标准; Network Protocols:数据交换准守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网络体系结构:就三级网络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 分层的必要性 灵活性好; 结构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0-01-18 22:14 AhuntSun 阅读(1436) 评论(2) 推荐(2) 编辑
摘要: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1.速率 连接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主机在 数字信道 上传送 数据位数 的速率,也称为data rate 或 bit rate 单位是b/s ,kb/s,Mb/s,Gb/s 比如我们使用8M的网线,这个8M表示的是bit,而平时我们下载东西看到的速率是以字节为单位的。 1字节=8bit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0-01-18 22:10 AhuntSun 阅读(1357) 评论(0) 推荐(2) 编辑
摘要: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 中国在1994年4月20日正式接入互联网 计算机网络的类别 计算机网络最简单的定义:一些互相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按照作用范围 局域网(LAN):比如学校多间教室的计算机连起来形成的网络。 广域网(WAN):比如石家庄和上海的网络连起来形成的网络。 城域网(MAN):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0-01-18 22:01 AhuntSun 阅读(2013) 评论(1) 推荐(2) 编辑
摘要:因特网的组成 因特网可分为边缘部分和核心部分。 核心部分:指的是能够让计算机通讯的网络的统称。 边缘部分:接入因特网的计算机。 因特网的边缘部分 客户端服务器方式(C/S) 比如通过chrome浏览器输入URL就可以访问一个web网站;那么这个chrome浏览器就是客户端(Client),存放web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0-01-16 20:47 AhuntSun 阅读(2519) 评论(0) 推荐(4) 编辑
摘要:因特网概述 网络、互联网与因特网 网络(Network) 由节点和链路组成,链路不超过100m 互联网(Network of Network) 通过路由器把各个网络的节点连起来叫做互联网。这样网络的规模瞬间扩大了,并且路由器设备可以传得很远。因此,该网络从距离上扩展了;通过路由器接交换机从数量上,网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0-01-16 20:29 AhuntSun 阅读(4808) 评论(0) 推荐(4) 编辑
摘要:本次计算机网络的学习采用的教材是谢希仁编著的《计算机网络》第5版,辅助参考书目为(美)库罗斯编著的《计算机网络 自顶向下方法》第7版。 共分为十章: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物理层 第三章 数据链路层 第四章 网络层 第五章 运输层 第六章 应用层 第七章 网络安全 第八章 因特网上的音频/视频服务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0-01-16 20:02 AhuntSun 阅读(920) 评论(0) 推荐(0) 编辑

点击右上角即可分享
微信分享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