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QS实现原理

在java.util.concurrent包中,我们经常会使用ReentrantLock,CyclicBarrier等工具类,但是我们往往对其内部的实现原理却并不知晓。

本篇文章主要对上述工具类的核心实现AQS进行剖析,分析原理可以让我们学习到大神的代码设计思维。

文章将从一下几个方面分析:

1.AQS是什么?

AbstractQueuedSynchronizer类就是我们通常说的AQS,抽象的队列同步器。

其实我们学过操作系统原理都知道,所谓的同步,指的是多线程场景下通过某种机制,保证某段代码执行是线程独享的,

我们把这段代码叫同步块,而把这种机制叫同步。

在JAVA中,传统的方式是使用synchronized关键字来实现同步,那么其底层是基于C++实现的ObjectMonitor。

今天我们讨论的AQS是JDK1.5之后,提供的一个能实现同步功能的抽象类。

通过该类的注释,我们可以了解到其内部采用了FIFO队列的数据结构来实现,互斥场景的资源申请和释放的实现如下所示:

   Acquire:
       while (!tryAcquire(arg)) {
          enqueue thread if it is not already queued;
          possibly block current thread;
       }
  
   Release:
       if (tryRelease(arg))
          unblock the first queued thread;

而tryAquire()和tryRelease()方法都是需要子类去实现的。

换句话说,如果要使用AQS,那么只需要继承,然后实现如下方法来自定义资源获取和释放的逻辑就行了。

FIFO队列的节点使用内部类Node来描述:

    static final class Node {

        // 节点状态
        volatile int waitStatus;

        // 上一个节点
        volatile Node prev;

        // 下一节点
        volatile Node next;

        // 需要排队的线程
        volatile Thread thread;
    }

其他代码我先省略。

public abstract class AbstractQueuedSynchronizer
    extends AbstractOwnableSynchronizer
    implements java.io.Serializable {
    // 双向链表头节点
    private transient volatile Node head;

    // 双向链表为节点
    private transient volatile Node tail;

    // 资源
    private volatile int state;
}

 

2.申请互斥资源的源码分析。

2.1 分析acquire()方法的逻辑

    public final void acquire(int arg) {
        if (!tryAcquire(arg) &&
            acquireQueued(addWaiter(Node.EXCLUSIVE), arg))
            selfInterrupt();
    }

tryAcuire()方法可以理解成获取资源,由子类实现,我们不关注。

我把代码写成下面这样,可能好理解一些:

public final void acquire(int arg) {
    if(tryAcquire(arg)) {
        return;
    }
    Node n = addWaiter(Node.EXCLUSIVE);
    if(acquireQueued(n, arg))
        selfInterrupt();
}

 

public final void acquire(int arg) {
    // 如果获取资源成功,直接返回
    if(tryAcquire(arg)) {
        return true;
    }
    // 未获取到资源,将自己封装成一个node添加到队列尾部
    Node n = addWaiter(Node.EXCLUSIVE);
    // 有点复杂,下面慢慢分析
    if(acquireQueued(n, arg)) {
        // 自我中断 先不关注。
        selfInterrupt();
    }
}

起码,我们应该知道一点,该方法一旦返回了,那么就意味着可以进入同步块代码执行了。

2.2 分析addWaiter()方法

private Node addWaiter(Node mode) {
    // 以互斥模式创建一个node,waitStatus是0
    Node node = new Node(Thread.currentThread(), mode);
    // 其实该段代码跟下面的enq方法差不多
    Node pred = tail;
    // 如果该队列已经有为节点
    if (pred != null) {
        // 当前node上一个node指向为尾节点
        node.prev = pred;
        // cas修改尾节点
        if (compareAndSetTail(pred, node)) {
            pred.next = node;
            return node;
        }
    }
    // 死循环保证添加成功
    enq(node);
    return node;
}


private Node enq(final Node node) {
    for (;;) {
        Node t = tail;
        if (t == null) { // Must initialize
            // 如果当前队列没有节点,创建一个虚拟节点作为头和尾,该节点的thread == null, waitStatus是0
            // 通过cas操作保证只有一个线程修改成功
            if (compareAndSetHead(new Node()))
                tail = head;
        } else {
            node.prev = t;
            if (compareAndSetTail(t, node)) {
                t.next = node;
                return t;
            }
        }
    }
}

其实上述方法就是保证了并发情况下node一定能正确加入到node中,而且如果是空链表,会增加一个虚拟的head节点

图解一下:

(创建head虚拟节点)

 

 将新节点指向tail

 通过cas操作修改tail指向新节点

 如果修改成功,将修改前的tail的next指向新节点

 

2.3 分析aquireQueued方法

// 看这个方法的时候我建议不要关注其中的临时变量
// 我们只要知道,这个方法里面有个死循环,不管怎样,只有return了,才能执行业务中定义的同步代码块。
final boolean acquireQueued(final Node node, int arg) {
    boolean failed = true;
    try {
        boolean interrupted = false;
        for (;;) {
            final Node p = node.predecessor();
            if (p == head && tryAcquire(arg)) {
                setHead(node);
                p.next = null; // help GC
                failed = false;
                // 唯一的返回点
                return interrupted;
            }
            if (shouldParkAfterFailedAcquire(p, node) &&
                parkAndCheckInterrupt())
                interrupted = true;
        }
    } finally {
        if (failed)
            cancelAcquire(node);
    }
}

// 我把代码改写成下面这样 可能会好理解一些
final boolean acquireQueued(final Node node, int arg) {
    boolean failed = true;
    try {
        boolean interrupted = false;
        for (;;) {
            final Node p = node.predecessor();
            // 只有前继节点是head的时候具有获取资源的资格,如果获取成功则直接将当前node设置成head
            if (p == head && tryAcquire(arg)) {
                // 可能在排队后未阻塞前执行,也可能在阻塞被唤醒后执行
                setHead(node);
                p.next = null; // help GC
                failed = false;
                // 唯一的返回点
                return interrupted;
            }
            // 判断是否该阻塞自己
            if (!shouldParkAfterFailedAcquire(p, node)){
               continue;
            }
            // 进行阻塞,并且在被唤醒之后返回线程的中断状态
            if(!parkAndCheckInterrupt()) {
                continue;
            }
            interrupted = true;
        }
    } finally {
        // 先别关注。
        if (failed)
            cancelAcquire(node);
    }
}

总之,一旦该方法返回了,就意味着线程获取资源成功了。

下面图解获取资源成功后,做的修改:

 

 

 

 当然这里的waitStatus不一定是0。

2.4 分析shouldParkAfterFailedAcquire()方法

private static boolean shouldParkAfterFailedAcquire(Node pred, Node node) {
    int ws = pred.waitStatus;
    // 如果上一节点状态是-1,直接返回true
    if (ws == Node.SIGNAL)
        // 返回,并触发外层阻塞线程
        return true;
    if (ws > 0) {
        // 如果上一个节点状态大于0,其实就是1表示被取消了
        // 往前找waitStatus正常的节点
        do {
            node.prev = pred = pred.prev;
        } while (pred.waitStatus > 0);
        pred.next = node;
    } else {
        // cas修改上一个节点为状态为-1
        compareAndSetWaitStatus(pred, ws, Node.SIGNAL);
    }
    // 返回进入下一个循环
    return false;
}

其实逻辑很简单,就是修改自己的prev指向往前寻找的有效节点,并在阻塞前,将prev指向的有效节点waitStatus设置为-1。

问题来了?这个代码没有并发问题吗?

do {
            node.prev = pred = pred.prev;
        } while (pred.waitStatus > 0);
        pred.next = node;

答案是没有并发问题,因为每个节点都是往前寻找,理论上讲每个线程遍历的节点不一样。

我们来图解一下这个循环修改的过程:

假设线程A(waitStatus = 0),线程B(waitStatus = 1),线程C(waitStatus = 0 为当前线程)

 下图标识了循环往前探测并修改引用关系

 下图就是修改了pred节点的waitStatus = -1 (下一次循环到来的时候)

 

此时中间线程B的节点其实没有引用再指向他了。

如果成功修改线程A的waitStatus为-1之后,下一次循环到来,该方法就返回了true,线程就阻塞了。

 其实看到这里,我们可以将虚拟的head节点就当做是正在使用资源的线程表示(个人观点哈)

 互斥资源申请的源码分析就结束了。

做一个小总结:

public final void acquire(int arg) {
    // 如果争抢资源成功直接返回直接业务的同步代码块
    if (tryAcquire(arg)) {
        return;
    }
    // 循环+cas保证向队列中添加当前线程的node成功
    Node n = addWaiter(Node.EXCLUSIVE);
    // 死循环,争抢资源,或者阻塞,或者唤醒之后继续争抢资源,直到抢资源成功后返回。
    if(acquireQueued(n, arg)) {
        selfInterrupt();
    }
    // 未被中断的抢到资源
}

3.释放互斥资源的源码分析。

我们直接分析release()方法:

public final boolean release(int arg) {
    if (tryRelease(arg)) {
        // 一旦释放资源,此处就需要考虑并发问题了
        Node h = head;
        // head节点是虚拟节点,不可能是取消状态所以这里的判断可以理解为
        // 头结点不为空而且头结点的waitStatus = -1执行unparkSuccessor方法
        if (h != null && h.waitStatus != 0)
            unparkSuccessor(h);
        // h == null 或者 h.waitStatus = 0说明没有后继节点需要唤醒,
        // 如果此时正好head后面一个node正在试图修改head的状态改成-1是能改成功的
        // 但是由于之前分析的acquireQueued方法是一个死循环,哪怕head被修改成-1,
        // 但是由于该循环会先抢锁所以也就不存在线程改了状态会park的问题。
        // h == null说明并无线程参与竞争
        return true;
    }
    return false;
}

 

其实关键就是unparkSuccessor()方法

private void unparkSuccessor(Node node) {
    // 进入该方法说明资源已经被释放了。
    int ws = node.waitStatus;
    // 如果ws小于0,修改为0
    if (ws < 0)
        compareAndSetWaitStatus(node, ws, 0);
    // 传入node就是head
    // s指向head下一节点
    Node s = node.next;
    // 如果没有后继节点说明有线程已经抢到资源
    // 如果后继节点被取消了
    if (s == null || s.waitStatus > 0) {
        // 假设没有节点需要唤醒
        s = null;
        // 从后往前找,找到距离head最近的节点唤醒
        for (Node t = tail; t != null && t != node; t = t.prev)
            if (t.waitStatus <= 0)
                s = t;
    }
    if (s != null)
        LockSupport.unpark(s.thread);
}

其实执行该方法的时候是存在并发的情况的。

我理解这个地方从后往前找是为啥呢?能不能从前往后找?

 

这个问题,我也不知道。。。。

 

posted @ 2023-07-13 14:39  朝阳人生  阅读(207)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