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P?

 
 
 
 “P=NP?” 通常被认为是计算机科学最重要的问题。有一个叫 Clay Math 的研究所,甚至悬赏 100 万美元给解决它的人。可是我今天要告诉你的是,这个问题其实是不存在的,它根本不需要解决。
 
 
  我并不是第一个这样认为的人。在很早的时候就有个数学家毫不客气的指出,P=NP? 是个愚蠢的问题,并且为了嘲笑它,专门在愚人节写了一篇“论文”,称自己证明了 P=NP。我身边有一些非常聪明的人,他们基本也都不把这问题当回事。如果我对他们讲这些东西,恐怕是 TOO OLD。可是我发现国内的计算机专业学生,提到这个问题总是奉为神圣,一点玩笑也开不得,所以我打算在这里科普一下。
 
 
  这是一个不大好解释的问题。首先,你要搞清楚什么是“P=NP?” 为此,你必须先了解一下什么是“算法复杂度”。为此,你又必须先了解什么是“算法”。
 
 
  你可以简单的把“算法”想象成一台机器,就跟绞肉机似的。你给它一些“输入”,它就给你一些“输出”。比如,绞肉机的输入是肉末,输出是肉渣。牛的输入是草,输出是奶(或者牛米田共)。“加法器”的输入是两个整数,输出是这两个整数的和。 “算法理论”所讨论的问题,就是如何设计这些机器,让它们更加有效的工作。就像是说如何培育出优质的奶牛,吃进相同数量的草,更快的产出更多的奶。
 
 
  通常所谓的“计算问题”,都需要算法经过一定时间的工作(也叫“计算”),才能得到结果。计算所需要的时间,往往跟输入的大小有关系。你的牛吃的草越多,它就需要越长时间,才能把草都变成奶。这种草和奶的转换速度,通常被叫做“算法复杂度”。
 
 
  算法复杂度通常被表示为一个函数 f(n),其中 n 是输入的大小。这个函数的值,通常是某种资源的需求量,比如时间或者空间。比如,如果你的算法时间复杂度为 n2,那么当输入10个东西的时候,它需要 100 个单元的时间才能完成计算。当输入 100 个东西的时候,它需要 10000 个单元的时间才能完成。当输入 1000 个数据的时候,它需要 1000000 个单元的时间。简单吧。
 
 
  所谓的“P时间”,就是“Polynomial time”,多项式时间。简而言之,就是说这个复杂度函数 f(n) 是一个多项式。多项式你该知道是什么吧?不知道的话就翻一下中学数学课本。
 
 
  “P=NP?”中的“P”,就是指所有这些复杂度为多项式的算法的“集合”,也就是“所有”的复杂度为多项式的算法。 为了简要的描述以下的内容,我定义一些术语:
 
    “f(n) 时间算法” = “能够在 f(n) 时间之内,解决某个问题的算法”
 
  当 f(n) 是个多项式(比如 n2)的时候,这就是“多项式时间算法”(P 时间算法)。当 f(n) 是个指数函数(比如 2n)的时候,这就是“指数时间算法”(EXPTIME 算法)。很多人认为 NP 问题就是需要指数时间的问题,而 NP 跟 EXPTIME,其实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很显然,P 不等于 EXPTIME,但是 P 是否等于 NP,却没有一个结论。
 
  现在我来解释一下什么是 NP。 通常的计算机都是确定性(deterministic)的,它们在同一个时刻只能有一种行为。如果用程序来表示,那么它们遇到一个条件判断(分支)的时候,只能一次探索其中一条路径。比如:
 
  if (x == 0) {
     one();
  } else {
     two();
  }
 
  在这里,根据 x 的值是否为零,one() 和 two() 这两个操作,只有一个会发生。
 
 
  然而,有人幻想出来一种机器,叫做“非确定性计算机”(nondeterministic computer),它可以同时运行这程序的两个分支,one() 和 two()。这有什么用处呢?它的用处就在于,当你不知道 x 的大小的时候,根据 one() 和 two() 是否“运行成功”,你可以推断出 x 是否为零。
 
 
  这种非确定性的计算机,在“计算理论”里面叫做“非确定性图灵机”。与之相对的就是“确定性图灵机”,也就是通常所谓的“计算机”。其实,“图灵机”这名字在这里完全无关紧要。你只需要知道,非确定性的计算机可以同时探索多种可能性。
 
 
  这不是普通的“并行计算”,因为每当遇到一个分支点,非确定性计算机就会产生 新的计算单元,用以同时探索这些路径。这机器就像有“分身术”一样。当这种分支点存在于循环(或者递归)里面的时候,它就会反复的产生新的计算单元,新的 计算单元又产生更多的计算单元,就跟细胞分裂一样。 一般的计算机都没有这种“超能力”,它们只有固定数目的计算单元。所以他们只能先探索一条路径,失败之后,再回过头来探索另外一条。所以它们似乎要多花一些时间才能得到结果。
 
 
  到这里,基本的概念都有了定义,于是我们可以圆满的给出 P 和 NP 的定义。
 
  P 和 NP 是这样两个“问题的集合”:
     P  =  “确定性计算机”能够在“多项式时间”解决的所有问题
     NP = “非确定性计算机”能够在“多项式时间”解决的所有问题
 
  (注意它们的区别,仅在于“确定性”或者是“非确定性”。)
 
 
 
  定义完毕。现在回到对“P=NP?”问题的讨论。
 
  “P=NP?”问题的目标,就是想要知道 P 和 NP 这两个集合是否相等。为了证明两个集合(A 和 B)相等,一般都要证明两个方向:
 
    1. A 包含 B
    2. B 包含 A
 
  你也许已经看出来了,NP 肯定包含了 P。因为任何一个非确定性机器,都能被当成一个确定性的机器来用。你只要不使用它的“超能力”,在每个分支点只探索一条路径就行。所以“P=NP?”问题的关键,就在于 P 是否也包含了 NP。也就是说,如果只使用确定性计算机,能否在多项式时间之内,解决所有非确定性计算机能在多项式时间内解决的问题。
 
 
  我们来细看一下什么是多项式时间(Polynomial time)。我们都知道,n2 是多项式,n1000000 也是多项式。多项式与多项式之间,却有天壤之别。把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时间,用“多项式”这么笼统的概念来描述,其实是非常不准确的做法。在实际的大规模应用中,n2 的算法都嫌慢。能找到“多项式时间”的算法,其实根本不能说明问题。
 
 
  对此理论家们喜欢说,就算再大的多项式(比如 n 1000000),也不能和再小的指数函数(比如 1.0001 n)相比,因为总是“存在”一个 M,当 n > M 的时候,1.0001 n 会超过 n 1000000。可是问题的关键,却不在于 M 的“存在”,而在于 它的“大小”。如果你的输入必须达到天文数字才能让指数函数超过多项式的话,那么还不如就用指数复杂度的算法。所以,“P=NP?”这问题的错误就在于, 它并没有针对我们的实际需要,而是首先假设了我们有“无穷大”的输入,有“无穷多”的时间和耐心,可以让多项式时间的算法“最终”得到优势。“无穷”和 “最终”,就是理论家们的杀手锏。
 
 
  为了显示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画一个坐标曲线,来比较一下 n 1000000 与 2 n,并且解出它们相等时的 n。我不用 1.0001 n 来比,免得有人说我不公平。我喜欢偷懒,经常用 Mathematica 来解决这些算式。下面就是我用它得出的结果和曲线图:
 
 
 
谈鈥淧=NP?鈥 
 
 
 
  你看到了,当 1 < n < 24549200 的时候,我们都有 2 n < n 1000000 (n 1000000 那根曲线,一超过1就冲上天去了)。 所以只要输入没有达到2千万这个量级,2 n 的算法都比 n 1000000 的算法快。
 
 
  n1000000 也许不说明问题,但是“多项式”的范围实在太大了。n10100 ,n1010100,…… 都是多项式。实际上,只要 c 是个常数,任何常数,nc 就是个多项式。
 
 

  你能想象 n 需要多大,2n 才能超过 n10100 吗?当 n=2 的时候,n10100 就是 210100。你也许已经意识到,这个数相当于 2n 复杂度的算法,接受了 10100 个输入。如果你知道 10100(1的后面跟100个0)已经大于宇宙中基本粒子的数目,你也许就会意识到,这是在计算宇宙里所有的粒子的“幂集”(power set),也就是在枚举宇宙里所有粒子的所有组合。通俗一点说,就是在枚举宇宙里所有可能出现的物体!当任何超级电脑完成这个任务的时候,宇宙恐怕都已经不存在了。况且这个计算是根本无法完成的,因为即使每个粒子可以提供一次计数所需要的能量,你会在还没有数到 10100 的时候就用光宇宙里所有的能量。最后,因为这两个 n 是同步的,所以当 2n 的输入是 10100 的时候,n10100 等于 (10100)10100。所以即使枚举了宇宙里所有可能出现的物体,2n 仍然远远落后于 n10100

 
 
  你也许发现了,其实上面的论述根本没必要用 n10100 这么大的多项式,只要用一个很大的常数(比如 10100)就够了,因为常数也算是多项式。使用多项式的原因,只是想演示一下多项式可以有多大。
 
 
  当你抓住这个要害的时候,理论家们往往又说,你给的这个例子太离谱了,解决了“P=NP?”,不管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结论都会带来好处:
 
    1. 如果 P  等于 NP,那么它能够帮助我们找到“快速”的多项式算法,
    2. 如果 P 不等于 NP,那么我们知道多项式算法“不存在”,从而避免了不必要的工作。
 
  而这两个结论,其实都有致命的逻辑错误。
 
 
  让我们先来看看第一点,“如果 P 等于 NP, 能够帮助我们找到快速的多项式算法”。 这其实是一个偷换概念的诡辩,“P=NP?”的“目标”,与理论家们所声称的“意义”,其实在逻辑上是不一致的。 你需要特别精确理解的一点是,这个问题的定义从头到尾就没有提到“快速”两个字。它只关心“能否”够找到多项式时间算法,而不是能否找到“快速的”多项式时间算法。少了“快速的”三个字,就是说可以是“任意多项式”,也就是说完全可以是像  n10100 这样的。所以,“P=NP?”的目标(证明“能否找到多项式时间算法来解决所有的 NP 问题”),其实对于“找到快速的多项式算法”,一点用都没有。
 
 
  这是“存在性问题”与“数值性问题”的区别。就好像是一个人说:“我是有钱人。” 等到大家对他刮目相看的时候,他又说:“我有一块钱!”这是很基本的逻辑诡辩,却有很多人被它迷糊了。
 
 
  再来看看第二点,“如果 P 不等于 NP,那么我们知道 多项式算法不存在,从而避免不必要的工作”。如果 P 不等于 NP,我们对这个问题的定义做一个“逻辑逆”,得到:“并不是对所有的 NP 问题,我们都能找到多项式时间的算法。” 也就是说:“有些 NP 问题找不到多项式时间的算法。” 注意这里说的是“有些”(some),而不是“所有”(all)。换句话说,对于有些 NP 问题,就算 P 不等于 NP,我们仍然“有可能”找到多项式的算法。 有可能就有希望,有希望就有人会耗费时间去寻找它。 既然没能完全消灭为 NP 问题找到多项式算法的“希望”,这结论又如何能“避免不必要的工作”?误解了这一点的人,就是因为没有搞清楚,“所有”的逻辑逆是“有些”。他们错误地认为“P 不等于 NP”的含义是“所有的 NP 问题都不能找到多项式时间算法。”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这结论可能还有一点用处。
 
 
  这第二点里面,除了关键的逻辑错误,其实还有跟第一点同样的问题。那就是它首 先就假设了在任何情况下,多项式时间算法都比其他复杂度的算法好。它下意识里觉得,所有人都“希望”得到多项式时间算法。所以它才会觉得,如果能消灭这种 “希望”,就会省掉这些人不必要的烦恼。但是其实正确的做法,并不是一味去寻找多项式算法,而是找到多个算法之后,画出像我所示的曲线图,根据不同的输入 大小,资源限制,计算目标,实现难度,经过分析比较,因地制宜的选择最好的算法。
 
 
  我早期对算法的研究告诉我一个经验,如果花了很多功夫,仍然找不到一个简单而 快速的多项式算法,那么快速的多项式算法往往不存在。当然,你可以花更多功夫,经过长篇累牍的证明各种上限下限,找到很复杂的多项式算法,但是这些算法的 实际效率,往往还不如很简单的指数时间算法。另外,这里讲的算法复杂度都是指最坏情况下的复杂度。如果你的算法能够随输入的改变而调整自己,或者加入一些 随机性或者 heuristics,往往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所以我们看到了,不管 P 是否等于 NP,得到的结论都不能产生理论家们所期望的效果。 所以,“P=NP?”根本就不需要答案,因为它是一个不存在的问题。
 
 
 
 
posted @ 2013-04-16 20:09  94julia  阅读(1323)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