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四化”演变过程
今年,不但中国专业的OA厂商在宣传“低代码开发平台”,世界性的巨头公司,如:华为、阿里、微软也在大力宣传“低代码开发平台”,低代码开发平台已经成了炙手可热的开发神器,她有哪些魅力呢?我从个人角度与大家分享一下,错误之处,还望大家批评、指正。
低代码开发平台也叫快速开发平台,是资深程序员为了提高开发效率、提升开发质量,将开发过程当中用到的各种代码按类进行封装,供后期开发者直接调用,努力提高代码的“复用率”,达到不写代码或少写代码就可以“快速配置”出客户想要的功能,让开发效率提高80%以上。
OA系统,从80年代的文件处理雏形开始,到单一的工作流引擎WorkFlow,再到支持表与表相互取数的BPM,再到具有完整权限体系的平台软件Platform Software,在开发效率和开发质量上都有了质的飞跃,是中国乃至世界软件行业都是一个技术进步的里程碑事件。
故:我把OA四化演变的前两个阶段总结为流程化(WorkFlow和BPM合称流程化)和平台化。
据悉,在十多年前,中国就有很多发烧程序员为了搞高开发效率,优化开发团队管理,在追求平台化,可少有建树。甚至很多终端用户,不知平台软件为何物,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个人认为,平台化软件要成功,需要“跨学科”知识。
软件能否让市场认可,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功能,另一方面则是软件平台技术。
在中国软件发展之初,无论是客户还是软件公司,关注的重点都是软件的标准功能。在当时,中国的标准化软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最典型的就是以用友、金蝶为代表的财务软件。但在ERP推进的时候,就遇到瓶颈,因为大多企业都希望能“个性定制”相关功能。
因为客户的需求经常变化 ,以及当时编程技术的局限,大多定制项目的开发速度、稳定性、交付周期都难以达到客户的要求,导致了很多项目上线失败,这就催生了平台软件的诞生。又因为ERP厂商只注重数据、业务逻辑处理,而忽略了流程引擎的开发,又给OA厂商留下了生长空间。
从2000前到现在,OA系统给客户带来最大价值是工作流引擎的应用,真正帮助了用户实现了流程化管理。
在OA发展的近20年期间的后半场,客户不再满足OA只能实现流程审批的功能,还希望OA能配置出一些个性功能帮助自己实现一些特殊的管理需求,还希望OA能与别的系统做数据交互,消除信息孤岛。
客户的需求,倒逼了OA厂商研发方向的改变,很多OA厂商不再焦聚工作流,在功能上,主动宣传“预算解决方案、HR解决方案、费用报销解决方案”等等,在与异构系统数据交互方面,推出了与SAP、用友、金蝶及众多系统的集成方案。
但问题又来了,费用高、周期长、稳定性差,盈利性低,又导致了二开项目上线成功率太低,甚至不到50%。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唯有不断提高软件代码的“复用率”,才能加快开发速度,保证开发质量,平台化软件正是解决这问题的神器。
思泉软件成立于2004年5月18日,在开发平台化软件之前,也一直受到这些问题的困扰,在2008年开始,研发8CRM,问题就更突出了,思泉软件开发平台就这样诞生了。
经过长时间的与客户接触和技术沉淀,在功能上:思泉软件开发平台成了国内首家将OA与CRM完全整合的平台化软件;在底层技术上,思泉软件封装了九大引擎,成为了国内少数将工作流引擎与快速建模引擎完全融合的平台化软件。先开发平台,再配置应用,在技术上进行了彻底的平台化。
目前,很多数厂商都在焦聚平台化研发,我们又针对客户的痛点,推出了“专业一体化及平台智慧化”。
专业一体化:在一个平台上,实现多种专业应用,达到数据共享的效果。
目前,很多企业都上了多套系统,如:ERP、HR、财务、OA、CRM等,但是数据不共享,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即便通过OA、BI软件去整合,也难尽人意,后期升级也会受制于各种接口。所以,用户最希望的是所有专业系统,最好能在一个平台上实现。
市场需求就是研发的方向,专业一体化也是应用发展的终极目标。那这些专业应用,能否真正的做到在一个平台上实现呢?答案是肯定的。
平台的软件部分就是:工作流引擎作为单据审批及业务流程穿针引线的神器;财务软件作为最终核算的集中地;进销存作为产品进、销、存流水账的汇集地;HR作为职员从入职到离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枢纽;CRM作为销售部门的武器,让销售人员披荆斩棘、所向披靡。可以见下图:
平台智慧化:软件平台与智能硬件相互集成,硬件采集和处理相关数据,软件通过接口,读取智能硬件的相关数据,进行记录、存储、分析、及紧急驱动,就形成了真正的“智慧”方案”,如下图:
OA系统经过文件处理的雏形后,你认可OA这“四化演变”吗?从流程化、平台化、专业一体化、到智慧化。
目前大多数厂商还在突破平台化的时候,思泉软件已经实现了专业一体化及平台智慧化,已经形成了多套专业的解决方案,您想了解吗?欢迎来电咨询、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