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达达核心系统架构:从短平快到体系化的设计精要

 

前言

 

商品系统是电商系统最基础、最核心的系统之一。商品数据遍布所有业务,首页、门店页、购物车、订单、结算、售后、库存、价格等,都离不开商品。商品信息要稳定提供至到家供应链的每个节点,所以必须要有一套稳定的、高性能的商品服务体系支撑。

 

随着京东到家商品业务的快速发展,业务从单一转变为多元化,系统功能设计上也从最初的大而全的功能支持,向微功能、领域化演变。

 

商品系统也在高可用、高并发的持续冲击下,经历了多个架构版本的演进。最初1.0版本,采用合适简单的设计思路,满足了业务快速迭代上线;随着业务量级的快速增长,针对高可用、高性能的提升,演进出了2.0版本。随后业务复杂度的提升,导致了系统复杂度的提升,为了解决系统复杂度带来的问题,孕育出了3.0商品体系领域建设。

 

一、到家商品架构初始模型1.0

合适、简单原则设计思想

 

1、商品系统雏形

 

到家商品系统创建之初,为了贴合业务的快速发展,设计并且上线了到家商品1.0系统。商品系统服务本着大而全的思想,用一套服务提供给上游业务方聚合的商品数据,无论是B端业务还是C端业务均耦合在一起,在应对业务快速迭代上线、节省开发成本上充分体现出了简单的优势。

 

图片

 

 

2、遇到的问题

 

随着业务量级的增加,最初设计的劣势也突显了出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 线上B/C端业务耦合在一起,导致线上读/写业务相互影响,特别是大促期间大量修改商品导致C端服务不稳定,只能通过不断横向扩容来提高稳定性,继而导致了严重的资源浪费;

  • 服务端性能波动较大;

  • 简易的缓存架构,在高并发下Redis缓存击穿问题;

  • 监控不全面,无法及时预警;

 

针对上述问题,商品系统从高可用、高性能的出发点进行了架构2.0演进;

 

二、到家商品架构-2.0

高可用、高性能架构模式演进

 

商品系统经历了1.0快速迭代的阶段后,线上流量也随着业务的增长翻倍,B/C端服务的高耦合导致了商品服务的波动大,而且监控的不全面也导致了不能及时发现系统异常。

 

为了提高商品系统服务的高可用,商品系统制定了以下迭代方案。

 

  • AP原则 + 最终一致性思路

  • B/C服务分离

  • 异地多活、双机架构

  • Sentinel限流

  • 监控平台

 

1、高可用演进

 

1)AP原则 + 最终一致性思路

 

为了提高商品C端读服务的高可用,采用了AP原则 + 最终一致性的设计思路,引入了分布式缓存Redis集群提高读服务可用性,并通过异步消息保证数据的最终一致性。

 

AP原则贴合商品系统C端服务的业务场景,比如:因为网络延迟等问题,数据库没有及时同步数据至Redis缓存,导致当前读取的商品数据和数据库的数据不一致,这种短暂的不一致,在业务上是可以接受的。

 

引入分布式Redis集群后,商品C端读服务能力不仅提高了可用性,而且在性能上表现也非常出色。

 

图片

 

 

2)B/C服务分离

 

商家会通过对接开放平台接口,定期修改商品的信息、图片等属性。例如:我们在一次大促中遇到商家集中修改商品信息,结果写服务占用了大量的系统资源,导致了读服务可用受损。

 

为了提高商品服务B/C端各自的可用性,独立部署了B/C端服务,分别对外提供服务。B/C服务拆分后,商品系统在后续的各种大促中,B/C服务各自表现平稳,极大提升了商品服务的可用性。商家后续写操作,商品系统再也没有出现过读服务受损的情况。

 

图片

 

 

3)异地多活、双机架构

 

①异地多活

 

到家商品服务docker所在的物理机机房,采用了异地多活的方式进行部署,机房分布在多个不同地区,遵循“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原则。在一个机房出现问题的时候,还有另外两个机房提供服务,极大提高了商品系统应对黑天鹅事件的处理的可伸缩性。

 

图片

 

 

②双机架构

 

作为商品核心读服务的支撑中间件Redis集群,使用了主-从模式, 并且主分片和从分片分属不同的机房,在主分片异常的时候主从自动切换。

 

Mongodb采用了1主2备的方式进行数据备份,主库异常可通过域名快速切换主备节点,整个切换过程平滑无感知。

 

图片

 

 

4)Sentinel限流

 

商品读服务引入了Sentinel流控组件,可以通过Zookeeper根据调用源实时配置不同的流控策略,在极端流量出现后,可以对非核心的调用源进行限流、熔断,为线上扩容争取足够的时间,避免了突如其来的异常流量导致商品整体服务不可用,提升了商品读服务的可用性。

 

商品服务通过配置方法名以及调用来源,对边缘业务调用、方法进行定向限流。在极限情况下,通过牺牲边缘业务的可用,起到保障核心方法的高可用的目的。

 

图片

 

 

5)监控平台

 

商品服务采用了京东的监控报警平台。商品接口API,可以通过UMP监控不同时间段性能分布,实时统计TP99、TP999、AVG、MAX等维度指标。可以监控服务器docker的系统、网络、磁盘、容器等指标,并且通过设定报警阈值实时通知指定负责人。

 

图片

 

 

图片

 

 

2、高性能演进

 

商品系统服务通过高可用的演进后,为我们提升商品服务的性能争取了时间。由于1.0版本商品C端服务的降级查询、以及缓存Redis击穿等问题,对商品系统的性能影响非常大。

 

例如:在促销期间,高并发的场景下经常会因为降级查询性能损耗->响应线程等待->线程池等待队列打满->拒绝策略,继而引发商品的整体服务性能变慢。

 

为了提高商品系统服务的性能,商品系统制订了以下迭代方案。

 

  • C端查询去MongoDb依赖

  • Redis持久化缓存

  • 数据异步处理服务

  • 内存缓存ehcache

 

1)C端去MongoDB依赖

 

商品1.0版本,C端的请求未命中redis缓存,则会降级查询Mongodb数据库并把数据回写到redis中。单次请求在商品系统内部经历了多次交互,且部分逻辑是与用户行为无关的比如反写redis,同时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缓存穿透的风险,商品服务端API性能上波动较大,风险也相对较高。

 

商品C端读服务移除了降级查询Mongodb的操作,且在B端处理了对Redis缓存的写操作,移除Mongodb依赖之后,商品C端读服务能力性能得到了极大改善。

 

图片

 

 

2)Redis持久化缓存

 

商品系统经过C端查询去降级的改造后,Redis集群存储的KV,由之前的1个月过期时间,转换为持久化KV存储。

 

去掉Redis的KV过期时间,关键问题在于如何保证MongoDb数据库和Redis集群的数据一致性。B端商品信息修改 通过异步任务的方式,将数据持久化刷新到redis缓存中,C端请求Redis未命中的KV则视为不存在,不仅减少了商品系统内部请求的交互次数,而且有效防止了缓存穿透问题,最终降低了服务端响应时间。

 

图片

 

 

3)数据异步处理服务

 

商品最初的B/C/异步任务 耦合在一起,B/C服务经历拆分后各自耦合了异步任务,当商品在修改信息、图片、属性、状态业务的时候,会异步回写Redis缓存来确保MongDb和Redis缓存KV数据的最终一致性,但是大量的异步任务会占用服务资源,从而拖慢B/C服务性能。

 

所以商品系统搭建了一套独立的数据异步处理服务,包含了异步任务以及消息队列,承载了商品B/C端服务所有的异步写、回写等数据操作。

 

拆分出的异步任务平台,不仅保障了异步任务功能的完整性,而且根除了异步任务大量写的情况下造成的B/C服务性能波动。

 

图片

 

 

4)内存缓存ehcache

 

商品服务存在很多字典数据,比如类目字典、商家分类字典,这些字典往往都是商家维度的大key。而且商家维度的key hash到分片相对集中,大流量的情况下容易出现热点key的问题,导致某几个分片输入输出缓冲区溢出,影响整个redis集群。

 

商品系统引入了ehcache内存缓存,通过客户端服务器内存存储这类数据,不仅解决了大key、热key 的问题 ,而且减少了与redis中间件的网络请求交互,请求响应速度大幅提升。

 

图片

 

 

商品系统经过高性能、高可用的系统演进后,商品系统稳定高可用,在后续的大促流量验证下表现出色。

 

随着商品业务的迭代、以及系统的复杂度的增加,业务耦合度高、系统扩展困难、维护成本高的问题突显出来。

 

三、到家商品架构-3.0

商品体系领域建设

 

商品业务由最初是线性的,随着业务的复杂度提升,商品的业务由线性逐渐转变为非线性。

 

例如:商家在建品后,由于操作不当,维护错了商品的信息,导致了异常品类商品数据产生,需要想办法实时监控、处理数据。

 

又例如:商家入驻到家平台,想把自己的商品快速同步至到家,我们如何提供一个快而全的建品体系供商家使用。

 

随着需求复杂度的提高,带动了商品系统的复杂度提高,我们在业务开发、扩展、维护的成本也随之提高。

 

1、业务复杂度提升带来的问题

 

而且系统复杂度提升也带来了以下几个问题:

 

  • 系统错误隔离性差,可用性差,任何一个模块的错误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的宕机;

  • 可伸缩性差,扩容只能对整个应用扩容,无法做到对整个功能点进行扩容;

  • 所有的服务共用一套体系,某个方法的流量穿透会导致所有的服务不可用;

 

为了提高系统扩展性、减少业务开发周期、节约维护成本、降低系统风险,在保障商品系统服务的稳定、高可用的前提下,开始启动了商品系统的3.0版本架构演进:商品体系领域建设。

 

2、商品体系建设

 

首先要明确商品业务的需求点,然后根据不同业务的需求点,从聚合的业务上划分出领域,基于业务领域对系统进行垂直拆分,用分而治之的理念进行商品体系的建设,继而拆分并独立部署以下几个业务领域系统。

 

  • 标库系统

 

到家独有的UPC模板系统,提供给商家一键建品的商品模板以及对商家的标品进行规范,更好的赋能商家建品。

 

  • 拓品系统

 

通过大数据分析,根据商家类型、经营范围等 补充、提供商家缺失的商品清单,协助商家进行拓宽商品。

 

  • 治理系统

 

根据到家商品规则,治理商品的各项基本信息,规范正确数据,制定商品规范。

 

  • 限购系统

 

针对商品用户端和手机端进行了商品数量的限购活动支持,协助商家维护单品的限购。

 

  • 属性系统

 

商品上的类目属性、特殊属性等边缘属性系统的拆分。

 

图片

 

 

商品体系领域划分后,我们接下来要考虑如何在原有系统的基础上,把系统拆分出去。

 

商品系统拆分主要面临以下几个问题:从哪开始入手拆分?数据按照什么维度拆分?服务按照什么维度拆分?怎么保障拆分中的系统稳定?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进行了以下几个点的操作:

 

  • 自上而下逻辑分层

  • 自下而上方法分解

  • 业务领域拆分

  • Redis缓存拆分

 

1)自上而下逻辑分层

 

首先,选择逻辑分层,目的在于隔离关注点-每个层中的组件只处理本层的逻辑。业务层中只需要处理业务逻辑,这样我们在扩展某层时,其他层是不受影响的,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支撑系统在某层上快速扩展。

 

其次,在原有层级上进行拆分,会对商品原有的逻辑功能造成很多不确定性的影响。新增加的业务聚合层,可以起到对上聚合入口、对下拆分方法的作用。自上而下的结构化分解极大程度上保证了系统升级迭代的风险可控,同时保持有更好的节奏进行后续的业务拆分;

 

图片

 

2)自下而上方法分解

 

①方法分解:

 

经过自上而下逻辑分层后,所有的业务方法全部抽取到business层进行聚合,接下来就是自下而上方法逻辑拆。保持原有service方法逻辑不变,并行一套全新的serivce层级并且保证方法遵循单一职责原则。这个过程耗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尽量按照业务聚合层来决定拆分方向的优先级(优先次要业务),避免和正常业务需求开发的冲突,解耦本身就是一个小步慢跑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拆分出的方法一定经过充分的测试验证,确保前后业务逻辑没发生改变。

 

②方法切换开关:

 

在business聚合层增加Zookeeper开关,用来切换新老方法调用,新方法如果有问题随时切换到老方法上,保障线上稳定。在线上充分稳定一段时间后,可以在后续的上线中去掉方法切换开关以及废弃的老方法。

 

图片

 

 

3)业务领域拆分

 

在逻辑分层的基础上,按照商品业务进行垂直拆分,拆分出品牌、属性、分类、信息、图片等业务模块,对业务模块进行了解耦合。此时的业务以及代码层级结构已经很清晰了,可以根据模块按照优先级进行系统微服务领域拆分。

 

图片

 

 

4)Redis缓存拆分

 

商品系统数据存储在一个Redis集群中,在持续高并发请求下,Redis的输入、输出缓冲区流量会触达峰值,导致服务端、客户端连接中断,从而影响读服务的稳定。虽然可以通过横向扩容分片来解决燃眉之急,但是随着数据量级的不断增长,Redis单集群的风险也越来越大。

 

商品基于Redis集群里不同的数据KV,拆分出了主信息KV、详情KV、属性KV等独立的Redis集群,并且通过异步任务增量更新Redis集群数据。

 

图片

 

 

5)微服务架构演进-面向服务

 

根据业务领域,拆分出独立Redis缓存集群后,紧接着按照业务领域拆分服务,拆出了主信息系统服务、图片系统服务、图文系统服务、属性系统服务等。

 

拆出的业务服务独立部署,根据自身业务功能点分配合理的机器资源。服务体系之间垂直隔离,提高了服务整体的可用性、可伸缩性,解决了因为某个模块导致的整体服务不可用的问题。

 

图片

 

 

四、展望

 

商品系统体系化建设正在持续完善中,展望未来,到家商品系统在智能化、自动化、服务化的建设上,以及和算法、大数据领域的交互上,还有很多可拓展的方向。

 

比如:

 

  • 商品标库如何打造出一套智能化数据收集、筛选、审核、录入体系;

  • 商品治理如何借助算法的领域去实现智能化的商品纠错、敏感图、敏感词的快速识别;

 

上述举例,我们有以下几个思路:

 

  • 扩充标库商品数据,打造商品样板间,目的是为了打造到家商品核心竞争力-快速建品的能力,以如何智能化收集、筛选、审核、录入的目的,制订了如下设计流程框架。通过多个渠道去获取原始商品数据,首先经过系统过滤,清理掉垃圾数据,然后按照到家规则进行数据筛选、分拣,接着进行数据异构,把符合要求打散的数据拼接组合成到家预审核数据,经过大数据、数据比对、算法估分等操作进行分值加权,最后实现自动智能快审、录入的目的。

 

图片

 

  • 商品治理的力度决定一个平台商品的质量,所以如何借助系统、算法来解决人力成本是我们设计考虑的方向。主要设计思路是借助算法的领域,通过算法以及分值的加权来实现治理商品的最终目的。

 

图片

 

 

总结

 

京东到家商品系统架构的每次演进,都是贴合业务的发展,目的都是解决业务系统复杂度带来的各种问题。1.0阶段应对业务系统的快速迭代,2.0阶段应对业务系统的稳定、高可用,3.0阶段应对业务系统体系建设。每一个阶段尽量使用合适、简单的设计,防止过度设计产生更多的复杂度问题。

 

本着架构是顶层设计,并且贴合业务的思想,在系统优化设计的道路上,保持合适、简单原则的本心,以及持续可演进的方向,对到家商品系统进行不断的迭代和优化。在未来的日子里,还会遇到更多的挑战,更多的业务场景,更多未发现的隐患,相信没有最好的设计,只有最贴合业务的设计!

 

作者丨孙岩
posted @ 2023-01-26 09:48  古道轻风  阅读(308)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