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概论

1、 信息与信息流

1.1、信息

人类社会的发展顺序: 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人类赖生存和发展的三在资源: 物质,能源,信息。

信息定义:指加工以后,对人们活动产生影响的数据。

数据:所有用来描述客观事实的语言、文字、图画和模型。

信息与数据的关系: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信息和数据的关系就犹如原材料和最终产品之间的关系,上述关系也有相对性。所谓相对,是指对一些人构成信息的东西可能对另一些人仅是待加工的数据。

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源,信息就是信息,它是无形的,它是企业必不可少的资源。

信息具有价值:

  • 信息可以减少人们对事物认识的不确定性

  • 信息是企业制订计划的基础

  • 以信息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信息的特性:

  • 真伪性 : 信息最基本的性质
  • 层次性 : 信息是分等级的,一般分为战略层信息、策略层信息、执行层信息。
  • 可传输性 : 信息可通过网络快速传输
  • 可变换性 : 信息可被转化成不同的多媒体形态
  • 共享性 : 信息与其他资源不同,可被共享
  • 时效性 : 信息只在 一段时间内对决策有价值

信息的分类:

分类依据 类别
认识主体 分为客观信息(认识对象的信息)的主观信息(经过认识主体思维加工的信息)
信息的真实性 真实信息、虚假信息、不确定性信息
信息运动状态 连续信息、离散信息、半连续信息
信息的应用部门 工业信息、农业信息、军事信息、政治信息、科技信息、文化信息、经济信息
信息的记录符号 语音信息、图像信息、文字信息、数据信息
信息的载体 文献信息、光电信息、生物信息
1.2、信息流

物流:指物品从供给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在生产加工型企业中,物流是指物资在企业内部的加工处理过程。对商业性企业来说,物流过程是指商品在企业内部的进--存--销的过程。

资金流:是以货币的形式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主要形式。具体包括收款、付款、记账和转账等资金的过程。

事务流:指企业在处理内部或外部活动中产生各种经营管理行为。具体包括管理方法与操作流程、上下级之间的请示报告与命令等。

信息流:指除去物流、资金流、事务流的物理内容外的信息流动过程。(信息流至关重要)

信息流的作用:

  • 伴随着物流等其他流的产生,都有与之对应的信息流产生

  • 信息流反映其他流的状态,并对其他流有控制和调节作用

物流与信息流的关系:

  • 企业通过信息流统一物流管理
  • 物流单向不可逆,信息流有反馈功能

企业管理中几种信息流动情况需要注意的:

  • 信息流滞后于物流
  • 信息加工存在冗余,需统一、规范
  • 信息在层层传递中存在失真



2、管理信息与企业信息化

2.1、管理信息概述

管理信息:是以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收到的原始数据为依据,经过加工处理、分析解释、明确意义后,对其后的企业管理决策产生影响的信息。(助词: 从哪儿来---》来干嘛---》到哪儿去)

管理信息的特性:

  • 信息量大----------(处理)复杂

  • 来源分散----------(收集)复杂

    注:采用记录、核对、分类、检索、合并、传输、存贮、输出等加工方式

管理信息的分类:

  • 按信息来源分类

    • 企业外部信息(外源信息)
    • 企业内部信息(内源信息)
  • 按信息的性质分类

    • 常规性信息(固定信息)

    • 偶然性信息(突发信息)

      注:常规性信息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要依据,偶然性信息对企业进行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2.2、管理信息的层次
信息层次 说明 举例 使用时间 使用频率 信息精度
战略信息(决策信息) 环境信息、宏观信息 厂址、新产品的选择
战术信息(管理控制信息) 一般是与各部门及部门联系有关的信息 完成情况与计划情况比较、库存控制 较长 较高 较高
作业信息 一般是组织内部的作业信息 每日销售量
2.3、企业信息化与信息化企业

信息化: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活动各领域普遍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使得人们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各种媒体使用和传递所需要的任何信息,以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现代化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过程。

注:(利用信息,办好事)

企业信息化: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效率、经济效益的过程。

企业信息化的目标是变成信息化企业。




3、系统与系统方法

3.1、系统概述

系统的定义:

  • 首先,一个系统至少由两个及两个以上独立的要素或单元组成,系统的组成部分之间是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系统组成元素具有相关性
  • 其次,系统的组成部分为了某些目标而结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即系统具有目的性

系统的特性:

  • 层次性

    一个复杂系统由多个子系统构成,这些子系统由更小的子系统构成,层层相扣

  • 整体性

    整体功能大于要素功能简单叠加

  • 目的性

    系统是有目标的

  • 相关性

    各子系统相互作用、相互依赖

  • 边界性

    系统、环境分别在边界内、外,且相互作用、相互依赖

3.2、系统方法
3.2.1、认识的方法

系统是一种研究事物的方法

由输入、处理、输出和反馈组成的,具有一定的边界和目标

3.2.2、分解方法

将被研究对象和问题分解成细小部分,研究细小部分从而了解整体

3.2.3、系统方法
  • 考虑系统的整体笥

  • 考虑系统组成部分的内部关系和协同作用

  • 考虑系统与环境的联系

    (助记:内部的整体环境)

3.3、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网络及其他信息技术为核心,为实现某些系统目标,对信息资源进行处理的系统。

信息系统是由人、软件、硬件和信息资源组成。

信息系统的基本构造:

  • 信息输入:获取原始数据
  • 处理部分:转换成有意义的形式
  • 输出部分:经过处理的信息传递给人或用于生产
  • 反馈:将信息返送给有关人员

信息系统开发中的分析方式:

  • 自底向上分析方法:通过调查等方式,将业务的具体功能汇总、归纳成宏观的功能。针对不熟悉的业务。

    主要优点:

    • 符合现实应用的逻辑过程,开发出的系统易于适应组织机构的真正需要
    • 有助于发现和理解每个系统的附加需要,并易于判断其费用
    • 相对来说,每一阶段的规模较小,易于控制和管理

    主要缺点:

    • 由于方法的汇总性质,汇总的系统不一定符合企企业的整体目标。为了达到系统的性能要求,往往不得不重新调整系统,甚至要求重新设计系统
    • 由于系统未进行全局规划,系统的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难以保证
  • 自顶向下,逐步求精分析方式:从宏观入手,按照事物的性质和规律分解到微观具体的事物。针对总体设计和设计较大的子系统。

    主要优点:

    • 支持企业信息系统的整体性规划,并对系统的各子系统的协调和通信提供保证
    • 方法的实践有利于提高企业人员的总体观察问题的能力

    主要缺点:

    • 对系统分析和设计人员的要求较高
    • 对于大系统而言,下层系统的实施往往缺乏约束力

    注:实际开发中,两种方法结合!!!




4、管理与信息系统

4.1、管理概述

管理的含义:管理者或管理机构,在一定范围内,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和领导等工作,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包括 人、财、物、时间和信息等)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以实现组织预定目标的过程。

管理含义的说明:

  • 管理是一个过程
  • 管理的核心是达到目标
  • 管理达到目标的手段是运用组织拥有的各种资源
  • 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管理的职能:

管理的计划职能就是选择组织的整体目标和各部门的目标,决定实现这种目标的行动方案。

管理的组织是指完成计划所需的组织结构、规章制度及人财物的配备等。

指挥是指使组织内部的每一部分或每一成员的个别行动都能服从于整个集体目标,是管理过程中带有综合 性,整体性的一种职能。

管理的过程就是一个基于信息的决策过程。

管理的层次:

层次 职能 特点
高层管理(属于战略管理) 根据全面情况,分析和制定长远目标及政策 与企业远景规划有关;所需信息涵盖面广;对信息的精确、详细和及时程度要求不高
中层管理(属于战术管理)) 根据总体目标,对各种资源制定资源分配计划和进度表,并组织单位实现目标 工作涉及长期规划和具体工作安排
基层管理(职能层/作业层管理) 按照中层管理制定的计划,具体组织人力完成计划 所需信息和工作任务直接相关
4.2、影响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因素
  • 组织与变革:信息系统是组织的一部分;信息系统的建立是信息技术与组织流程融合的过程
  • 管理:不同层次管理者对信息及信息系统有不同需求
  • 技术:技术是企业建立信息系统的基础或平台
  • 世界范围的商业竞争环境:信息系统的建立需要考虑商业目标、综合效益、商业竞争环境特点和规律



5、管理信息系统

5.1、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5.1.1、管理信息系统(MIS)

定义:以人为主导,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将信息流联系越来,对信息进行收集、传输、存储、加工、更新和维护,产生管理者所需要的信息,改善协同合作、效率与决策制定,协助企业管理资源并获利的信息处理系统。

5.1.2、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

执行控制子系统:对应企业中基层管理机构。 该子系统包括:生产管理、材料管理和设备管理等系统。

管理控制子系统:为企业各中层管理部门和人员提供信息。该子系统包括:财务管理、销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子系统。

战略计划子系统:汇集管理控制层和企业外部信息,辅助企业高层管理者制定战略决策和计划。

5.1.3、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管理信息系统接收数据、转变为信息、将数据和信息存储并提供给用户。

功能如下:

根据现代方法规划企业未来发展方向

5.1.4、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应用类型
划分依据 类型
按应用的行业划分 制造业的应用系统、金融业的应用系统、服务业的应用系统及教育业的应用系统
按服务对象划分 国家经济信息系统、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事务型管理信息系统、行政机关办公管理系统
按业务处理方式划分 办公自动化系统、过程控制系统、事务系统、决策支持系统

办公自动化系统(OA):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系统科学及行为科学应用于传统数据处理及现代办公事务处理的一项综合技术。

核心任务:为各领域、各层次的办公人员提供所需信息。

决策支持系统(DSS):以管理科学、运筹学、控制论和行为科学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仿真技术、信息技术为手段,支持非结构化、半结构化决策的信息系统。但其处理问题大部分属于半结构化性质的。

结构化决策:日常工作中执行的程序化决策。

非结构化决策:无固定决策过程和方法,依据自身知识和能力决策。

半结构化决策:既有标准程序化,又依靠人的经验与直觉。

注意:决策支持系统的决策过程和决策模型是动态的,分析结果可能也不确定,需反复进行分析。

专家系统(ES):将专家的知识库不拘泥于时间、地点、空间进行共享的系统。

知识库:一定表现形式的知识。

推理机:基于知识的推理在计算机中实现的部件。

人机接口:人机之间的翻译和转换。

注: 专家系统的核心是知识库和推理机

5.2、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可以归纳为5个阶段:

  • 单项数据处理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批处理的数据处理方式。
  • 事务处理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联机实时处理的数据处理方式。
  • 管理信息系统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期至90年代;企业中全面实现计算机管理。
  • 战略支持系统:20世纪90年代至2010年;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
  • 智能系统:2010年至今;云计算!

管理信息系统发展趋势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 现代管理思维
  • 系统应用网络化
  • 开发平台模块化
  • 业务流程智能化
  • 应用系统集成
5.3、实施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意义与挑战

实现MIS的必要性:

  • 建立MIS是必需且符合发展趋势的,是企业战略性的选择。
  • MIS建设是企业信息化的核心和发展增长点

实施MIS的商业目标:

  • 通过改变模式和快速反应

  • 缩短新产品的生命周期

  • 降低库存,及时订货与在线销售,降低内部成本

  • 提高用户满意度

  • 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实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

    注: 1属于战略,23属于时间+金钱,4属于外部

实施MIS的挑战:

  • 设计的MIS不符合企业的目标;
  • MIS需要和管理流程融合;
  • 需求不明确,变化因素多;
  • MIS的实施是一项涉及面广、参加人员多的复杂系统工程。

MIS开发过程中面临的风险:

风险 描述
社会风险 战争和内乱、国际关系、国家政策、外汇汇率、通货膨胀、新技术发展、同行竞争等因素
经济风险 设备价格、税收变化、工资变动、人员的变化、工期变化等因素
技术风险 系统规划、分析、实施、文档、维护阶段等因素
管理风险 领导素质、计划、人员组成、准备、协调等方面
posted @ 2021-08-07 17:09  摆渡余生  阅读(843)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