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概述
-
系统分析的目标
系统分析是信息系统开发的第一个阶段
目的是要对用户的信息需求进行定义,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解决方案
-
系统分析的任务
系统分析的本质是通过对现有系统的描述和分析来回答未来系统“要做什么"的问题
-
系统分析的步骤
系统分析报告是系统设计和实施的依据,也会作为最后交接验收的依据
系统分析报告描述了新系统的逻辑模型,解决了新系统”做什么“的问题
系统详细调查
-
详细调查的目的与原则
详细调查的目的在于完整掌握现行系统的各个方面,发现薄弱环节,为改进系统和开发高质量的新系统提供可靠的资料,为建立新系统的逻辑模型打下坚实的基础。(研究对象:现行系统。目的:发现薄弱环节,为逻辑模型打基础)
详细调查需要弄清现行系统的基本逻辑功能及信息流程
详细调查原则:
- 真实性
- 全面性(注意调查资料的完整性)
- 规范性(指调查过程的规范性和对结果描述方法的规范性)
- 启发性
- 用户参与性 (在调查中,必须要强调的)
-
详细调查的主要内容
-
组织结构调查
信息又渗透于组织之中,人们必须从具体的组织结构出发,逐步抽象,才能最后得出现行系统的全貌。
-
功能需求调查
是用户对新系统的基本需求
-
性能需求调查
性能体现系统的品质,如计算或网络速度、存储容量、差错率、方便性和安全性等
-
业务流程调查
指为了实现强织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逻辑相关的业务活动
-
数据流程调查
对收集的数据和处理数据的过程进行分析整理,在业务流程调查的基础上舍去具体的物质要素,只考虑数据的流向、处理和存储等,并绘制原系统的数据流程图,为进一步的分析做准备
-
系统环境调查
内容包括处理对象的数据来源,处理结果的输出时间和方式、格式等
-
各种信息载体的收集
收集与系统相关的各种凭证、卡片、原始单据、账簿和输出报表;统计各类数据类型、格式、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数据流向和流量等数据特征值。这项任务贯穿于详细调查的全过程
-
-
详细调查的步骤和方法
详细调查的方法:
-
研究资料法
任何组织和单位中都存有大量的计划、报表、文件和资料,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是获取需求的有效方法之一
-
开调查会
是一种集中征询意见的方法,适合对系统的定性调查
-
用户访谈
面对面地与用户交谈。分为两种类型:结构化访谈和非结构化访谈
-
问卷调查法
利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的一种收集需求信息的技术。分为两种类型:自由格式和固定格式
-
实地观察法
为了深入了解系统需求,采用该方法辅助开发者挖掘需求
-
-
现行系统(原系统)的描述
-
数据流程图概述
数据流程图(Data Flow Diagram,DFD)是一种便于用户理解、分析系统数据流程的图形工具。它脱离了系统的物理要素,描述的内容是面向用户的。
数据流程图可以综合地反映出信息在系统中的流动、传递、存储和处理的情况,是描述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
数据流程图是系统分析人员与用户进行交流的有效手段,也是系统设计人员用于系统设计的主要依据。
-
基本符号
外部实体:指系统以外与系统有联系的人或事物。往往表达该系统数据的外部来源或去处。
数据流:数据流表示流动的数据,它可以由一项或一组确定的数据组成。
数据处理:实际表示的是一种处理功能。
数据存储:数据存储表示数据保存的地方。
-
使用数据流程图进行分析应遵循的原则
- 明确系统边界
- 自顶向下逐层分解
- 在局部上遵循由外向里的原则
-
使用数据流程图描述现行系统
-
原系统分析与优化
-
重新审定系统目标
系统目标是开发工作的指南,同时也是系统的验收标准
-
管理模式的分析和优化
信息系统的目标和建设是围绕着企业的管理目标进行的,管理模式的提升和优化是信息系统发挥作用的关键。
管理模式,是指组织综合性的管理范式。一个好的管理模式能提高生产效率、能协调人际关系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能使组织的资源得到有效整合,以达到组织的既定目标。((1):概念;(2)作用)
-
需求分析
系统需求分析实际是在系统分析阶段对处理对象的功能分析。在完全弄清用户对新系统的确切要求后,用统一、规范的图标和书面语言表达出来。可简单理解为:需求分析指的是分析用户的需求。
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
- 信息需求分析
- 目标分析和系统范围界定
- 功能分析及划分
-
业务流程优化
业务流程优化根据系统调查阶段了解到的情况,从业务全过程的角度摸清现状、找出问题的关键点,对业务流程进行彻底的分析和改进。
实质:是对现有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即以业务流程为对象和中心,以关心客户的需求和满意度为目标,对现有流程进行根本性的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及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最大
限度地提高业务流程效率和用户满意度。
-
数据分析(收集、来源、去处、存储和流量)
-
整理收集的数据资料
-
分析数据
数据分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 围绕系统目标进行分析
- 弄清信息源周围的环境
- 围绕现行的业务流程进行分析
-
数据特征分析
-
数据的类型及长度
数据是数字型还是字符型,是定长的还是变长的
-
合理的取值范围
对于将来设计核验和审核功能都是必需的
-
数据所属业务
哪些业务要用到这个数据
-
数据业务量
单位时间如每天、每周、每月的业务量,以及要存储的量有多少,要输入、输出的
频率有多高,保留的时间周期是多长等
-
数据重要程度和保密程度
重要程度即对于检验功能的要求有多高,对后备存储的必要性如何等。保密度即指是否需要有加密措施和读、写、改权限等。
-
-
新系统逻辑方案
-
新系统逻辑方案的主要内容
在系统分析中,系统的逻辑方案是系统开发中要采用的管理模式和信息处理方法。它是在系统调查、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通过管理者和系统分析师的共同努力,完成的整个系统分析阶段的最后一步。
系统分析阶段,产生新系统的逻辑方案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确定新系统目标
以详细调查阶段阶段了解的情况为依据,根据分析和优化阶段对系统目标进行调整和审定,最终确定新系统目标
-
确定新系统的管理模式
企业管理模式的确定非常关键,它关系到信息系统能否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的
-
确定新系统的业务流程关系
它是企业为了建立新系统、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对业务流程进行的调整
-
确定新系统的数据流程图和数据字典
只有通过数据流程图和数据字典,才能把整个系统的各种连接关系描述清楚。它是系统逻辑方案的核心部分
-
-
产生新系统数据流程图和数据字典的过程
-
数据流程图的分层结构和一般注意事项
-
数据流程图的分层结构
通常按照”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原则进行分层处理。通常分为3个主要层次:
- 顶层图
- 中层图
- 底层图
分层数据流程图在绘制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 自顶向下,逐层分解
- 数据流必须经过处理环节,即必须进入处理环节或从处理环节流出
- 注意不同层次的编号规范
-
一般注意事项
数据流程图的正确性从以下几个方面检验:
- 数据守恒 (一个处理环节的输出数据流仅由它的输入数据流确定)
- 数据存储使用
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数据流程图的可读性:
- 简化处理之间的联系
- 分解应当均匀
- 命名应当恰当
-
-
新系统的逻辑模型(数据流程图)
- 顶层图
- 中层图
- 底层图
-
数据字典
数据字典是对数据流程图中每个图形符号(如每个数据流、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和外部实体),将通过表格和文字的描述定义它们的细节,而这些描述和定义所组成的集合就是数据字典。
数据字典的作用是对数据流程图上的每个成份给予定义和说明,目的是进行数据分析和归档,同时也是数据库/数据文件设计的依据。
数据字典中主要有6类条目:
-
数据元素
数据元素也称为数据项,是信息系统中最小的数据组成单位
-
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的描述重点是数据之间的组合关系,即说明这个数据结构包括哪些成分
-
数据流
-
数据存储
数据存储的条目主要描述写该数据存储的结构及有关的数据流
-
外部实体
外部实体是数据的来源或去向
-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描述系统对信息进行处理的逻辑功能
编写数据字典的基本要求如下:
- 对数据流程图上各种成分的定义必须明确、易理解、唯一
- 命名、编号与数据流程图一致,必要时可增加编码,方便查询搜索、维护和统计报表
- 符号一致性与完整性的要求,对数据流程图上的成分定义与说明无遗漏项
- 格式规范,风格统一,文字精炼,数字与符号正确
-
-
-
完成系统分析报告
系统分析报告是系统分析阶段的工作成果,完成整个系统分析阶段的工作后,应提交一份完整的系统分析报告,全面总结系统分析阶段的工作。
系统分析报告一经确认,就成为具有约束力的指导性文件,成为下一阶段系统设计工作的依据和今后验收目标系统的检验标准。
系统分析报告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是,全面、系统、准确、翔实,清晰地表达系统开发的目标、任务和系统功能。
在系统分析报告中,数据流程图和数据字典是主体,是系统分析报告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
系统分析报告的3个作用:
- 描述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作为开发人员进行系统设计和实施的基础
- 作为用户和开发人员之间的协议或合同,为双方的交流和监督提供基础
- 作为目标系统验收和评价的依据
-
系统分析报告的内容:
- 引言
- 项目概述
- 现行系统的调查情况
- 分析和优化
- 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 实施计划
- 其他
-